再走长征路|他救的这名红军成了开国少将 不图回报只提出为大伙建座桥
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其实早在红军时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1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重庆市采访活动走进秀山县,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聆听了一名开国将军和秀山裁缝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扎根于人民中间,永远都不会过时。

再走长征路|他救的这名红军成了开国少将 不图回报只提出为大伙建座桥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1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9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其实早在红军时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1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重庆市采访活动走进秀山县,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聆听了一名开国将军和秀山裁缝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扎根于人民中间,永远都不会过时。

段苏权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后,与李木富一家的书信往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红军黔东独立师政委段苏权照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翻拍

这个裁缝从民团手中救下了红军独立师政委

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回湘西前,任命18岁的段苏权为黔东独立师政委,和师长王光泽率800多人、400多条枪,掩护主力东进。

11月25日,黔东独立师在邑梅遭敌伏击,政委段苏权左踝骨中弹受伤,次日行至秀山雅江乡附近又遭敌袭。受伤的段苏权为了不拖累战友,让师长带着大部队先转移。两名红军战士用木梯制成的担架抬着他们的政委一路行至雅江乡车田村,这是一个深山小村,有几户人家,很隐蔽。段苏权实在不忍心自己的伤势再拖累战友,他又支走了两名战士。因伤势过重,他在车田村的一处岩坎上晕过去。

时年34岁的李木富听说田坎上躺了个红军伤员,就跑过去看,恰逢当地民团听到风声,也赶了过来。见果然有个红军伤员,要杀了他。李木富连忙制止:“他年纪轻轻的,又是快死的人了,杀他有什么用嘛。”

李木富是裁缝,曾给这些团丁缝制过衣服,几乎人人都认得他。团防头目听他这样一说,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你说莫杀就莫杀。”团防还不甘心地在段苏权身上搜来搜去,摸走了一块光洋,然后就离开了。

团防走后,李木富急忙把段苏权从岩坎上背到他家屋前的灵官庙救治。两日后,为了安全起见,又把他背到家后面的岩洞里,这个洞有1米多高,10来米长。李木富在洞里铺上厚厚的草,对段苏权说:“你就在这里睡着,千万莫出去,我早晚给你送饭来。”

李木富的儿子李之文拿着当年抬过段苏权的用木梯“改装”的担架讲述当年的经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李木富的儿子李之文向参加“再走长征路”的记者们讲述父亲当年救助红军的事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就这样,段苏权在洞里藏了一个多月。李木富和妻子精心照顾这名红军伤员,给他送饭送药。一直等到这位红军可以下地走路了。见段苏权找寻部队心切,李木富就对他说:“既然能走了,就勉强着练习练习。”李木富让邻居木匠苏仕华帮忙做了一副F型拐杖,让段苏权可以扮成叫花子,一路乞讨找红军。段苏权千恩万谢后,告别了救命恩人。

此后,段苏权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1955年被授衔为少将。

开国少将辗转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

新中国成立后,段苏权多次打算到当年战斗和蒙难的武陵山区寻找救命恩人,一直未如愿。

1983年10月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军事学院政委的段苏权怀着多年夙愿,来到阔别多年的秀山县,参加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

回到49年前战斗及蒙难的故地,段苏权感慨万千。在秀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陪同下,段苏权访问了不少干部群众,查看了5个山洞。由于年代已久,加上他当年也没告诉李木富自己的姓名和身份,也不知道李木富一家的姓名,始终没能打听到当年救命恩人的下落。

因公务繁忙,段苏权只得回京,并委托秀山当地政府继续帮忙寻找恩人。

段苏权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了李木富老人的耳中,一对照当年的情形,老人知道他当年救助的那名红军战士就是段苏权。他叫大儿子找到秀山县当地政府,介绍了当年掩护红军的过程,并邀老红军到家里做客。

秀山县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找到了当年救护段苏权的几位老人。此时的李木富已86岁;苏仕华已94岁;而李木富的爱人杨桂花已去世。

秀山当地政府赠送给李木富的“红军的亲人”的牌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秀山雅江镇,当年李木富安置段苏权藏身的“红军洞”。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 人民群众都是“红军的亲人”

段苏权看到秀山寄来的几位恩人的照片,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写信给秀山县委说:“见到几位老人照片,我是多么地高兴呀!他们是红军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尊敬和爱戴。”

1984年4月,中共秀山县委和县政府,将一块写有“红军的亲人”的匾额赠送给李木富,转达段将军对老人的亲切问候。

段苏权没有忘记革命老区人民,更是时常惦记自己的救命恩人,称有什么困难可以向他提。而李木富不图回报,只要求他,能在村庄前的车田河上架一座桥,方便群众。

于是,由段苏权出资,车田村民献工、献料,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鹅卵石桥,群众就把这座桥叫做“红军桥”。秀山县人民政府则把当年掩护段苏权的岩洞立碑,命名为“红军洞”。

如今,秀山“红军洞”“红军桥”,以及“红军的亲人”李木富的故事,成了全国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雅江镇镇长白文强说,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战士。和平时期,我们党员更要扎根于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红军的亲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再走长征路|他救的这名红军成了开国少将 不图回报只提出为大伙建座桥

2019-07-19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9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其实早在红军时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1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重庆市采访活动走进秀山县,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聆听了一名开国将军和秀山裁缝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扎根于人民中间,永远都不会过时。

段苏权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后,与李木富一家的书信往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红军黔东独立师政委段苏权照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翻拍

这个裁缝从民团手中救下了红军独立师政委

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回湘西前,任命18岁的段苏权为黔东独立师政委,和师长王光泽率800多人、400多条枪,掩护主力东进。

11月25日,黔东独立师在邑梅遭敌伏击,政委段苏权左踝骨中弹受伤,次日行至秀山雅江乡附近又遭敌袭。受伤的段苏权为了不拖累战友,让师长带着大部队先转移。两名红军战士用木梯制成的担架抬着他们的政委一路行至雅江乡车田村,这是一个深山小村,有几户人家,很隐蔽。段苏权实在不忍心自己的伤势再拖累战友,他又支走了两名战士。因伤势过重,他在车田村的一处岩坎上晕过去。

时年34岁的李木富听说田坎上躺了个红军伤员,就跑过去看,恰逢当地民团听到风声,也赶了过来。见果然有个红军伤员,要杀了他。李木富连忙制止:“他年纪轻轻的,又是快死的人了,杀他有什么用嘛。”

李木富是裁缝,曾给这些团丁缝制过衣服,几乎人人都认得他。团防头目听他这样一说,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你说莫杀就莫杀。”团防还不甘心地在段苏权身上搜来搜去,摸走了一块光洋,然后就离开了。

团防走后,李木富急忙把段苏权从岩坎上背到他家屋前的灵官庙救治。两日后,为了安全起见,又把他背到家后面的岩洞里,这个洞有1米多高,10来米长。李木富在洞里铺上厚厚的草,对段苏权说:“你就在这里睡着,千万莫出去,我早晚给你送饭来。”

李木富的儿子李之文拿着当年抬过段苏权的用木梯“改装”的担架讲述当年的经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李木富的儿子李之文向参加“再走长征路”的记者们讲述父亲当年救助红军的事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就这样,段苏权在洞里藏了一个多月。李木富和妻子精心照顾这名红军伤员,给他送饭送药。一直等到这位红军可以下地走路了。见段苏权找寻部队心切,李木富就对他说:“既然能走了,就勉强着练习练习。”李木富让邻居木匠苏仕华帮忙做了一副F型拐杖,让段苏权可以扮成叫花子,一路乞讨找红军。段苏权千恩万谢后,告别了救命恩人。

此后,段苏权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1955年被授衔为少将。

开国少将辗转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

新中国成立后,段苏权多次打算到当年战斗和蒙难的武陵山区寻找救命恩人,一直未如愿。

1983年10月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军事学院政委的段苏权怀着多年夙愿,来到阔别多年的秀山县,参加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

回到49年前战斗及蒙难的故地,段苏权感慨万千。在秀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陪同下,段苏权访问了不少干部群众,查看了5个山洞。由于年代已久,加上他当年也没告诉李木富自己的姓名和身份,也不知道李木富一家的姓名,始终没能打听到当年救命恩人的下落。

因公务繁忙,段苏权只得回京,并委托秀山当地政府继续帮忙寻找恩人。

段苏权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了李木富老人的耳中,一对照当年的情形,老人知道他当年救助的那名红军战士就是段苏权。他叫大儿子找到秀山县当地政府,介绍了当年掩护红军的过程,并邀老红军到家里做客。

秀山县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找到了当年救护段苏权的几位老人。此时的李木富已86岁;苏仕华已94岁;而李木富的爱人杨桂花已去世。

秀山当地政府赠送给李木富的“红军的亲人”的牌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秀山雅江镇,当年李木富安置段苏权藏身的“红军洞”。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 人民群众都是“红军的亲人”

段苏权看到秀山寄来的几位恩人的照片,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写信给秀山县委说:“见到几位老人照片,我是多么地高兴呀!他们是红军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尊敬和爱戴。”

1984年4月,中共秀山县委和县政府,将一块写有“红军的亲人”的匾额赠送给李木富,转达段将军对老人的亲切问候。

段苏权没有忘记革命老区人民,更是时常惦记自己的救命恩人,称有什么困难可以向他提。而李木富不图回报,只要求他,能在村庄前的车田河上架一座桥,方便群众。

于是,由段苏权出资,车田村民献工、献料,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鹅卵石桥,群众就把这座桥叫做“红军桥”。秀山县人民政府则把当年掩护段苏权的岩洞立碑,命名为“红军洞”。

如今,秀山“红军洞”“红军桥”,以及“红军的亲人”李木富的故事,成了全国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雅江镇镇长白文强说,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战士。和平时期,我们党员更要扎根于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红军的亲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