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中益乡 正一天天地改变着
7月18日,时近中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42岁的村民刘益洪正忙碌着。当天中午,提前预定的20多名游客将来到他的“桃园居”就餐,“等忙过了这一阵,我打算扩大一下接待规模。”

脱贫路上的中益乡 正一天天地改变着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7-24

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

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的特色农产品。

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

汪从兴展示养殖的蜜蜂。

中益乡通了柏油马路。

刘益洪回家开起了民宿。

“今年夏天不算太热,但来的客人比起往年倒还多些了。”

“这是为什么?”

“可能还是因为天气吧,不冷不热正合适出来耍,再加上连接黄水的那条路也通了,往来旅游就更方便了。”

7月18日,时近中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42岁的村民刘益洪正忙碌着。当天中午,提前预定的20多名游客将来到他的“桃园居”就餐,“等忙过了这一阵,我打算扩大一下接待规模。”

我们“再访中益乡华溪村”就从刘益洪这儿开始。

“桃园居”民宿的生意火了

沿着中益乡华溪村委会办公楼前的柏油路,不过一公里的距离,就到了刘益洪口中的“桃园居”。

桃园居坐落在半山腰上,两层奶黄色小院,原是刘益洪的家。放眼望去,白云相依,群山如黛,再近一些,瓜果满园——垂在枝头的桃、躺在地里的瓜。桃园居门前小院两旁,海碗大的向日葵金灿灿的,宛如一张张欢喜的笑脸。

“快点来给客人倒点茶水!”正在厨房忙着的刘益洪走出来,一边端板凳,一边招呼妻子安客。

“我是去年夏天回到老家的,前后投入13余万元,建起了这间民宿。”聊天中,刘益洪告诉我们,之前,自己在渝北区一家家具厂做木工,虽然辛苦,但每月仍有一万元左右收入。

在主城拥有一份不菲的收入,为何还要回到老家?

刘益洪说,之所以放弃在主城的工作回到家乡,一来是家中老的老、小的小,需要有人照顾;二是因为脱贫攻坚战深入开展,家乡正在一天天地发生着改变。

“比如说这条路,现在就直接通到了我屋门口。”刘益洪三两步跨出大门,朝门前那条柏油马路比划着说道。而另一个被他称为“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当地正在打造的一个名叫“蛮王坪”的景区,就在他家屋后的山上,这也让“桃园居”成了那些登临景区游客的必经之路。

呷上一口茶,刘益洪和我们缓缓摆道,去年回到老家后,经过几个月的修整、筹备,他的“桃园居”在今年春节期间开门迎客。

“现在都不叫农家乐了,现在时兴叫民宿。”记者看到,“桃园居”虽只有两层楼200多平方米,各种民宿要素却一应俱全——门前有果园可体验采摘、一楼大厅摆上三五张餐桌、二楼是五间特色民居。

开业不久,桃园居就让刘益洪一家尝到了甜头——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市内外来到小院,桃园居单日营业收入就超过了2000元。

“现在中益乡环境好了,加上宜人的气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火!”刘益洪说,下一步,他将进一步扩大桃园居的规模,争取接待更多的游客。

中益乡这条扶贫路通了

“短短一周时间,效果可谓立竿见影!”7月22日,中益乡分管交通的副乡长陈盛勇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就在7月15日,中益乡到黄水镇的一条改扩建道路竣工通车了。

这样一来,不仅使中益乡更好融入大黄水片区,越来越多的游客也能便捷地来往于两地。

柏油路面、黄色标线、新指示牌……记者在现场看到,改扩建后的这条道路路面平整、标识完备、风景宜人,作为一条进入大黄水片区的旅游道路,每间隔一段路程,还设置有可供停车休息的地方。

据了解,这条路是中益乡交通扶贫项目之一,起于中益乡高台桥,止接黄水镇万胜坝,道路全长约18.2公里,沥青路面,路基宽度7.5米,总投资约1.25亿元。

“就在上周,这条路全线贯通!”陈盛勇告诉记者,这条路作为大黄水片区交通干线,从交通分流的意义上看,以前前往黄水旅游避暑的游客,通常集中在冷水下道,道路贯通后,游客可从沙子下道进入大黄水片区,实现了分流功能。

从带动中益乡旅游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国家4A级景区大风堡核心景区主要位于中益乡的建峰、坪坝和盐井3个村,这条道路通车后,将使中益乡更好地实现游客引流;从产业的角度看,中益乡的坪坝、建峰、全兴3个村,也与黄水镇接壤,中益乡盛产的蜂蜜、黄精,黄水镇盛产的莼菜、黄连等经济作物,也将进一步得以流通和发展。

“目前来看,就这么一周的时间,中益乡的农家乐和民宿老板就直接受益。”陈盛勇透露,以前,经另一条老路从中益乡到黄水镇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随着这条道路贯通,两地间的距离缩短为半小时车程。

养蜂人汪从兴的日子甜了

“记者同志,你们来了啊……”7月19日,当记者见到中益乡华溪村村民汪从兴时,他正伺弄着屋旁花坛里的绣球花。

或许是源于自己作为蜂农的习惯,汪从兴除了屋后土坡上的10来簇蜂房,门前园旁满是花草,成钵的、成坛的,在阳光下鲜艳夺目。

一杯酽茶、一支纸烟,46岁的汪从兴打开了话匣子。

“我10年前就回到了中益乡。”汪从兴告诉记者,早年间,他在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做木工,10年前,老母瘫痪后卧病在床,他就回到了家乡照顾家中老小,妻子则留在沿海打工。

从石柱县2019年贫困户精准脱贫到户政策明白卡可以得知,汪从兴一家在2014年6月建档成为贫困户时的原因是“因学”。

“当时,大女儿在读高中,小儿子则就读小学,正是花钱的日子。”由于放弃在沿海打工少了一份收入,汪从兴一家陷入了困境。虽然有一技之长,但彼时的中益乡鲜有“大兴土木”的建设项目,汪从兴的木工本领也没有用武之地。

但他明白,要想摆脱贫困,除了依靠帮扶,更重要的还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中益乡盛产蜂蜜,养蜂成了汪从兴摆脱贫困的一条“捷径”。

“就在对面的山头,我放了10多个蜂桶,今年5月份,就收了10多斤蜂糖。”顺着汪从兴门前望去,直线距离不过一两百米的一个名叫“大湾”的山岗,就是他的养蜂地之一。

汪从兴告诉记者,作为离家最近的养蜂场所,带着蜂桶到大湾只需要10多分钟,每年春秋两季,油菜花、五倍子,加上漫山的各种野花,都是蜂群流连聚集之地。春秋两季,他将自制的、铺有蜂蜡的蜂桶带上山区,置于崖后,就只需定期上山清理杂物、虫害蚁害,小心经管就能得到好收成。

“养蜂蜜基本上算是零成本,而且回报还不错。”汪从兴透露,自己饲养的30多群蜜蜂,按每斤蜂蜜120元的收购价卖出,每年可收益一万多元。就在今年5月,对面上头上的蜂桶,就让他尝到了10多斤蜂蜜的甜头。

就在最近几个月,汪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也越来越有盼头。

“女儿今年从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很快也将走上工作岗位,进一步减轻家庭负担,儿子也被保送进入石柱当地最好的高中。”汪从兴告诉记者,随着乡里各类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自己依靠木工这门手艺,每年可收入三四万元,加上养蜂增收一万多元,家里的日子再也不捉襟见肘了。

一口酽茶喝下,汪从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望着门前花草,眼里满是惬意。

中益特产电商服务站忙了

“本期推荐产品:中益土蜂蜜、生态盐竹笋、手工夏布老虎。”还没走进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墙上张贴的推荐产品就映入眼帘。

“你们先各人随便看看,我把这批要发出去的货整理一下。”说话的,是25岁的陶柃妍,她是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的负责人。

记者在这间面积不过100余平方米的电商服务站看到,蜂蜜、莼菜、香菇、花生、盐竹笋、农家核桃、生态大米、手工夏布制品……数十种来土特产汇聚于此。

“我们全乡7个村的土特产都可以在这里买到。”陶柃妍告诉记者,电商服务站的土特产实行“订单制”,通过互联网平台,服务站可以获取消费者对中益乡土特产的需求变化,并根据这些需求,与相应的村落进行对接,待农户们将土特产按订单准备完毕后,服务站将到村收购,并统一包装、打上中益特产标识,通过物流送到消费者手中。

“石柱县城当天就可以到,重庆市内最迟次日达,就算国内最远的省份,前后也不过两三天。”陶柃妍介绍,数十种土特产的单品价格在16元至198元之间,无论买多少,统统包邮。

记者在华溪村电商服务站的“中益电商扶贫平台”电子大屏上看到,就在最近3个多月时间里,通过这一站点累计交易的扶贫金额就达512415.5元,累计爱心帮扶2769次。

“新鲜果蔬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陶柃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就在最近,中益乡特有的反季脆红李,已经开始在网上预售,皮红肉甜、5元一斤的价格颇受消费者青睐,已接下不少订单,待到10月前后,脆红李成熟时,电商服务站又得忙上好一阵子了。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作全 刘翰书 郭发祥 邹飞 实习生 马溶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脱贫路上的中益乡 正一天天地改变着

2019-07-24 09:18:09 来源: 0 条评论

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

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的特色农产品。

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

汪从兴展示养殖的蜜蜂。

中益乡通了柏油马路。

刘益洪回家开起了民宿。

“今年夏天不算太热,但来的客人比起往年倒还多些了。”

“这是为什么?”

“可能还是因为天气吧,不冷不热正合适出来耍,再加上连接黄水的那条路也通了,往来旅游就更方便了。”

7月18日,时近中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42岁的村民刘益洪正忙碌着。当天中午,提前预定的20多名游客将来到他的“桃园居”就餐,“等忙过了这一阵,我打算扩大一下接待规模。”

我们“再访中益乡华溪村”就从刘益洪这儿开始。

“桃园居”民宿的生意火了

沿着中益乡华溪村委会办公楼前的柏油路,不过一公里的距离,就到了刘益洪口中的“桃园居”。

桃园居坐落在半山腰上,两层奶黄色小院,原是刘益洪的家。放眼望去,白云相依,群山如黛,再近一些,瓜果满园——垂在枝头的桃、躺在地里的瓜。桃园居门前小院两旁,海碗大的向日葵金灿灿的,宛如一张张欢喜的笑脸。

“快点来给客人倒点茶水!”正在厨房忙着的刘益洪走出来,一边端板凳,一边招呼妻子安客。

“我是去年夏天回到老家的,前后投入13余万元,建起了这间民宿。”聊天中,刘益洪告诉我们,之前,自己在渝北区一家家具厂做木工,虽然辛苦,但每月仍有一万元左右收入。

在主城拥有一份不菲的收入,为何还要回到老家?

刘益洪说,之所以放弃在主城的工作回到家乡,一来是家中老的老、小的小,需要有人照顾;二是因为脱贫攻坚战深入开展,家乡正在一天天地发生着改变。

“比如说这条路,现在就直接通到了我屋门口。”刘益洪三两步跨出大门,朝门前那条柏油马路比划着说道。而另一个被他称为“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当地正在打造的一个名叫“蛮王坪”的景区,就在他家屋后的山上,这也让“桃园居”成了那些登临景区游客的必经之路。

呷上一口茶,刘益洪和我们缓缓摆道,去年回到老家后,经过几个月的修整、筹备,他的“桃园居”在今年春节期间开门迎客。

“现在都不叫农家乐了,现在时兴叫民宿。”记者看到,“桃园居”虽只有两层楼200多平方米,各种民宿要素却一应俱全——门前有果园可体验采摘、一楼大厅摆上三五张餐桌、二楼是五间特色民居。

开业不久,桃园居就让刘益洪一家尝到了甜头——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市内外来到小院,桃园居单日营业收入就超过了2000元。

“现在中益乡环境好了,加上宜人的气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火!”刘益洪说,下一步,他将进一步扩大桃园居的规模,争取接待更多的游客。

中益乡这条扶贫路通了

“短短一周时间,效果可谓立竿见影!”7月22日,中益乡分管交通的副乡长陈盛勇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就在7月15日,中益乡到黄水镇的一条改扩建道路竣工通车了。

这样一来,不仅使中益乡更好融入大黄水片区,越来越多的游客也能便捷地来往于两地。

柏油路面、黄色标线、新指示牌……记者在现场看到,改扩建后的这条道路路面平整、标识完备、风景宜人,作为一条进入大黄水片区的旅游道路,每间隔一段路程,还设置有可供停车休息的地方。

据了解,这条路是中益乡交通扶贫项目之一,起于中益乡高台桥,止接黄水镇万胜坝,道路全长约18.2公里,沥青路面,路基宽度7.5米,总投资约1.25亿元。

“就在上周,这条路全线贯通!”陈盛勇告诉记者,这条路作为大黄水片区交通干线,从交通分流的意义上看,以前前往黄水旅游避暑的游客,通常集中在冷水下道,道路贯通后,游客可从沙子下道进入大黄水片区,实现了分流功能。

从带动中益乡旅游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国家4A级景区大风堡核心景区主要位于中益乡的建峰、坪坝和盐井3个村,这条道路通车后,将使中益乡更好地实现游客引流;从产业的角度看,中益乡的坪坝、建峰、全兴3个村,也与黄水镇接壤,中益乡盛产的蜂蜜、黄精,黄水镇盛产的莼菜、黄连等经济作物,也将进一步得以流通和发展。

“目前来看,就这么一周的时间,中益乡的农家乐和民宿老板就直接受益。”陈盛勇透露,以前,经另一条老路从中益乡到黄水镇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随着这条道路贯通,两地间的距离缩短为半小时车程。

养蜂人汪从兴的日子甜了

“记者同志,你们来了啊……”7月19日,当记者见到中益乡华溪村村民汪从兴时,他正伺弄着屋旁花坛里的绣球花。

或许是源于自己作为蜂农的习惯,汪从兴除了屋后土坡上的10来簇蜂房,门前园旁满是花草,成钵的、成坛的,在阳光下鲜艳夺目。

一杯酽茶、一支纸烟,46岁的汪从兴打开了话匣子。

“我10年前就回到了中益乡。”汪从兴告诉记者,早年间,他在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做木工,10年前,老母瘫痪后卧病在床,他就回到了家乡照顾家中老小,妻子则留在沿海打工。

从石柱县2019年贫困户精准脱贫到户政策明白卡可以得知,汪从兴一家在2014年6月建档成为贫困户时的原因是“因学”。

“当时,大女儿在读高中,小儿子则就读小学,正是花钱的日子。”由于放弃在沿海打工少了一份收入,汪从兴一家陷入了困境。虽然有一技之长,但彼时的中益乡鲜有“大兴土木”的建设项目,汪从兴的木工本领也没有用武之地。

但他明白,要想摆脱贫困,除了依靠帮扶,更重要的还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中益乡盛产蜂蜜,养蜂成了汪从兴摆脱贫困的一条“捷径”。

“就在对面的山头,我放了10多个蜂桶,今年5月份,就收了10多斤蜂糖。”顺着汪从兴门前望去,直线距离不过一两百米的一个名叫“大湾”的山岗,就是他的养蜂地之一。

汪从兴告诉记者,作为离家最近的养蜂场所,带着蜂桶到大湾只需要10多分钟,每年春秋两季,油菜花、五倍子,加上漫山的各种野花,都是蜂群流连聚集之地。春秋两季,他将自制的、铺有蜂蜡的蜂桶带上山区,置于崖后,就只需定期上山清理杂物、虫害蚁害,小心经管就能得到好收成。

“养蜂蜜基本上算是零成本,而且回报还不错。”汪从兴透露,自己饲养的30多群蜜蜂,按每斤蜂蜜120元的收购价卖出,每年可收益一万多元。就在今年5月,对面上头上的蜂桶,就让他尝到了10多斤蜂蜜的甜头。

就在最近几个月,汪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也越来越有盼头。

“女儿今年从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很快也将走上工作岗位,进一步减轻家庭负担,儿子也被保送进入石柱当地最好的高中。”汪从兴告诉记者,随着乡里各类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自己依靠木工这门手艺,每年可收入三四万元,加上养蜂增收一万多元,家里的日子再也不捉襟见肘了。

一口酽茶喝下,汪从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望着门前花草,眼里满是惬意。

中益特产电商服务站忙了

“本期推荐产品:中益土蜂蜜、生态盐竹笋、手工夏布老虎。”还没走进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墙上张贴的推荐产品就映入眼帘。

“你们先各人随便看看,我把这批要发出去的货整理一下。”说话的,是25岁的陶柃妍,她是中益乡华溪村电商服务站的负责人。

记者在这间面积不过100余平方米的电商服务站看到,蜂蜜、莼菜、香菇、花生、盐竹笋、农家核桃、生态大米、手工夏布制品……数十种来土特产汇聚于此。

“我们全乡7个村的土特产都可以在这里买到。”陶柃妍告诉记者,电商服务站的土特产实行“订单制”,通过互联网平台,服务站可以获取消费者对中益乡土特产的需求变化,并根据这些需求,与相应的村落进行对接,待农户们将土特产按订单准备完毕后,服务站将到村收购,并统一包装、打上中益特产标识,通过物流送到消费者手中。

“石柱县城当天就可以到,重庆市内最迟次日达,就算国内最远的省份,前后也不过两三天。”陶柃妍介绍,数十种土特产的单品价格在16元至198元之间,无论买多少,统统包邮。

记者在华溪村电商服务站的“中益电商扶贫平台”电子大屏上看到,就在最近3个多月时间里,通过这一站点累计交易的扶贫金额就达512415.5元,累计爱心帮扶2769次。

“新鲜果蔬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陶柃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就在最近,中益乡特有的反季脆红李,已经开始在网上预售,皮红肉甜、5元一斤的价格颇受消费者青睐,已接下不少订单,待到10月前后,脆红李成熟时,电商服务站又得忙上好一阵子了。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作全 刘翰书 郭发祥 邹飞 实习生 马溶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