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看望过的他们 在脱贫路上更加努力了

总书记看望过的他们 在脱贫路上更加努力了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7-24

中益乡小学校新貌。

石柱中益乡华溪村85岁的老党员马培清。

乡卫生院来了外地医院的帮扶队。

谭登周介绍自己的厨房。

马培清的小儿子陈朋展示粮仓。

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先乘飞机,再坐火车,又转汽车,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

在这里,总书记视察的第一个地方是学校——位于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

而后,总书记又沿着曲折险峻山路,来到华溪村62岁的贫困户谭登周家里;他还看望了85岁的老党员马培清,在院子里开了座谈会。

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如今时过百日,总书记亲切看望过的这些地点、这些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又走得如何?7月18日-19日,记者再次回到这里,记录和感受那些正在发生的日常。

老党员马培清:村里年轻人比以前多了

“昨天还去街上买了两斤黄腊丁,没得啥胃口。”7月18日中午,当记者来到马培清家中时,老人正在收拾中午的碗筷。

“就是感冒了,躺一躺就好了。”见记者到来,马培清兴致勃勃地细数,最近几个月家里和村里的变化。其中,最让她感到高兴的就是,小儿子陈朋在上个月成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对于我们想知道的华溪村正在发生的点滴改变,马培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以前,村里那些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打工,像我这种待在屋头的老年人,经常都觉得冷冷清清,走到路上都碰不到几个人。”马培清说,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不少年轻人返回家乡,村子里添了不少生气。

另一种感受,则来自于马培清自己家里发生的变化。

“我现在每个月有425元补贴,大儿子在工地上务工,家庭开支基本不愁。”马培清说,最近,她的健康状况好了很多,定期上门的乡卫生院“家庭医生”让看病就医没了后顾之忧。

如今,马培清每天起来,老爱到村子溜达、地里闲逛。

“你看嘛,路修好了,干净漂亮,地里头的黄精也长得好。”说起黄精这一经济作物,马培清骄傲地向记者说,以前大家都种粮食,后来改种辣椒,但都不如发展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挣钱。

“总书记来我们家里看望我们、和我们拉家常,我更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上面的精神和措施传达到、传达好。”马培清最近找到一个“新工作”,就是以老党员的身份,宣传扶贫政策,劝导更多村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找对了路子,才能不愁吃不愁穿,脱贫过上好日子。

谭登周夫妇:脱贫路上自己更要积极

“你看嘛,这个治疗仪,是一个爱心人士送的,这一大包药,也是别人从重庆主城替我们开回来的。”64岁的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谭登周和76岁的老伴焦光润如今看病就医有了保障,自身也在力所能及地努力脱贫。

7月18日,记者再次来到谭登周的家里,他还是忍不住摆起了往事。

去年3月,正在山上挖土豆窝的谭登周一不小心跌入10多米深的山沟,造成7根肋骨、肩胛骨骨折,在医院一躺就是小半年。

“住院花费了接近15万,报销过后,自己承担的部分不过一万多元。”谭登周告诉记者,目前,他处于康复期,乡里的“家庭医生”每周都要来随访。

老伴焦光润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家庭医生”定期随访,观察血压变化,叮嘱按时服药。

在谭登周家,门前院坝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还专门安放了一个垃圾桶。

“我们老两口没得啥子劳力,但至少让关心我们的人看到我们生活环境是干干净净的。”谭登周拍拍自己瘦癯的胸膛说,语速虽慢却斩钉截铁。

除了看病有了保障,谭登周老两口的生活也正在改善。

就在前两个月,谭登周喂养起25只鸡崽,房屋周边的几十棵梨树也即将收获。

“等鸡养大了,就可以卖蛋补贴家用,下个月,梨子也要成熟了,也可以卖些钱。”在通往谭家的那段石阶上,一棵梨树已被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

中益小学:同学们将搬进新宿舍

“星期一:扣碗、木耳炒肉、炖豌豆、炒白菜、鸡蛋西红柿汤……”7月18日,尽管已放暑假,中益乡小学校食堂,其更新至放假前的膳食公示栏相关信息仍一目了然。

校园里,新铺的塑胶操场、新增设的篮球运动设施,也显示着这所乡村小学近几个月来的变化。

两栋宿舍楼和综合楼,也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程。

“目前正在进行外墙勾缝和门窗安装,整体工程进度已完成90%以上,本月底将完成交付。”承揽宿舍楼和综合楼施工的重庆银泽装饰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洋说。

中益乡小学校长谭顺祥介绍,学校有学生154名,其中不少要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到校的学生需要住校。过去,6间宿舍因为年久失修,不仅没有厕所等配套设施,还存在漏雨发霉等现象。

随着新的宿舍楼和综合楼的落成竣工,下学期,同学们就可以住进4人一间、配套完备的新宿舍,而新的综合楼也将增设多功能室、体艺活动室等,以更好地完成教学需求。

男护士江龙杰:乡卫生院将有新大楼

“整个中益乡8000多人里有700多人属于因病致贫,医务工作者承担的责任重大。”中益乡卫生院副院长涂伟说。

目前,中益乡卫生院建立的巡诊制度,将实现全乡每季度一次、全村每月一次的常态化巡诊,让每一名患者都可以随时联系到医务工作者。由4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则根据一个团队负责一个行政村的原则,对口应诊,实现每一户都有固定“家庭医生”的目标。

31岁的男护士江龙杰,原是山东省沂源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今年6月25日,通过加入鲁渝帮扶团队,来到了石柱中益乡。“我到这边来,除了对卫生院的同事进行医疗技术指导、进一步规范操作外,还感受到这里正在发生的变化。”江龙杰指着窗外一栋正在修建的大楼说,再过不久,卫生院将搬进新的医务大楼,硬件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作全 刘翰书 邹飞 实习生 马溶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总书记看望过的他们 在脱贫路上更加努力了

2019-07-24 09:19:31 来源:

中益乡小学校新貌。

石柱中益乡华溪村85岁的老党员马培清。

乡卫生院来了外地医院的帮扶队。

谭登周介绍自己的厨房。

马培清的小儿子陈朋展示粮仓。

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先乘飞机,再坐火车,又转汽车,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

在这里,总书记视察的第一个地方是学校——位于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

而后,总书记又沿着曲折险峻山路,来到华溪村62岁的贫困户谭登周家里;他还看望了85岁的老党员马培清,在院子里开了座谈会。

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如今时过百日,总书记亲切看望过的这些地点、这些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又走得如何?7月18日-19日,记者再次回到这里,记录和感受那些正在发生的日常。

老党员马培清:村里年轻人比以前多了

“昨天还去街上买了两斤黄腊丁,没得啥胃口。”7月18日中午,当记者来到马培清家中时,老人正在收拾中午的碗筷。

“就是感冒了,躺一躺就好了。”见记者到来,马培清兴致勃勃地细数,最近几个月家里和村里的变化。其中,最让她感到高兴的就是,小儿子陈朋在上个月成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对于我们想知道的华溪村正在发生的点滴改变,马培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以前,村里那些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打工,像我这种待在屋头的老年人,经常都觉得冷冷清清,走到路上都碰不到几个人。”马培清说,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不少年轻人返回家乡,村子里添了不少生气。

另一种感受,则来自于马培清自己家里发生的变化。

“我现在每个月有425元补贴,大儿子在工地上务工,家庭开支基本不愁。”马培清说,最近,她的健康状况好了很多,定期上门的乡卫生院“家庭医生”让看病就医没了后顾之忧。

如今,马培清每天起来,老爱到村子溜达、地里闲逛。

“你看嘛,路修好了,干净漂亮,地里头的黄精也长得好。”说起黄精这一经济作物,马培清骄傲地向记者说,以前大家都种粮食,后来改种辣椒,但都不如发展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挣钱。

“总书记来我们家里看望我们、和我们拉家常,我更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上面的精神和措施传达到、传达好。”马培清最近找到一个“新工作”,就是以老党员的身份,宣传扶贫政策,劝导更多村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找对了路子,才能不愁吃不愁穿,脱贫过上好日子。

谭登周夫妇:脱贫路上自己更要积极

“你看嘛,这个治疗仪,是一个爱心人士送的,这一大包药,也是别人从重庆主城替我们开回来的。”64岁的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谭登周和76岁的老伴焦光润如今看病就医有了保障,自身也在力所能及地努力脱贫。

7月18日,记者再次来到谭登周的家里,他还是忍不住摆起了往事。

去年3月,正在山上挖土豆窝的谭登周一不小心跌入10多米深的山沟,造成7根肋骨、肩胛骨骨折,在医院一躺就是小半年。

“住院花费了接近15万,报销过后,自己承担的部分不过一万多元。”谭登周告诉记者,目前,他处于康复期,乡里的“家庭医生”每周都要来随访。

老伴焦光润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家庭医生”定期随访,观察血压变化,叮嘱按时服药。

在谭登周家,门前院坝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还专门安放了一个垃圾桶。

“我们老两口没得啥子劳力,但至少让关心我们的人看到我们生活环境是干干净净的。”谭登周拍拍自己瘦癯的胸膛说,语速虽慢却斩钉截铁。

除了看病有了保障,谭登周老两口的生活也正在改善。

就在前两个月,谭登周喂养起25只鸡崽,房屋周边的几十棵梨树也即将收获。

“等鸡养大了,就可以卖蛋补贴家用,下个月,梨子也要成熟了,也可以卖些钱。”在通往谭家的那段石阶上,一棵梨树已被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

中益小学:同学们将搬进新宿舍

“星期一:扣碗、木耳炒肉、炖豌豆、炒白菜、鸡蛋西红柿汤……”7月18日,尽管已放暑假,中益乡小学校食堂,其更新至放假前的膳食公示栏相关信息仍一目了然。

校园里,新铺的塑胶操场、新增设的篮球运动设施,也显示着这所乡村小学近几个月来的变化。

两栋宿舍楼和综合楼,也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程。

“目前正在进行外墙勾缝和门窗安装,整体工程进度已完成90%以上,本月底将完成交付。”承揽宿舍楼和综合楼施工的重庆银泽装饰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洋说。

中益乡小学校长谭顺祥介绍,学校有学生154名,其中不少要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到校的学生需要住校。过去,6间宿舍因为年久失修,不仅没有厕所等配套设施,还存在漏雨发霉等现象。

随着新的宿舍楼和综合楼的落成竣工,下学期,同学们就可以住进4人一间、配套完备的新宿舍,而新的综合楼也将增设多功能室、体艺活动室等,以更好地完成教学需求。

男护士江龙杰:乡卫生院将有新大楼

“整个中益乡8000多人里有700多人属于因病致贫,医务工作者承担的责任重大。”中益乡卫生院副院长涂伟说。

目前,中益乡卫生院建立的巡诊制度,将实现全乡每季度一次、全村每月一次的常态化巡诊,让每一名患者都可以随时联系到医务工作者。由4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则根据一个团队负责一个行政村的原则,对口应诊,实现每一户都有固定“家庭医生”的目标。

31岁的男护士江龙杰,原是山东省沂源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今年6月25日,通过加入鲁渝帮扶团队,来到了石柱中益乡。“我到这边来,除了对卫生院的同事进行医疗技术指导、进一步规范操作外,还感受到这里正在发生的变化。”江龙杰指着窗外一栋正在修建的大楼说,再过不久,卫生院将搬进新的医务大楼,硬件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作全 刘翰书 邹飞 实习生 马溶烽


[责任编辑: 谭周]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