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四十一万字、五百多张照片、几十张手绘……这本书藏着一个重庆崽儿的母城记忆
兜里揣着5毛钱,花1毛钱看场电影,4分钱坐公交,吃碗8分钱的小面,再奢侈地花6分钱,吃根美滋滋的奶油冰糕。

视频|四十一万字、五百多张照片、几十张手绘……这本书藏着一个重庆崽儿的母城记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26

曾经的解放碑。陈永康绘,华龙网发

老重庆百货大楼。陈永康绘,华龙网发

重庆两路口百货公司。陈永康绘,华龙网发

曾经的山城宽银幕电影院。陈永康绘,华龙网发

陈永康在介绍他的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罗杰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6日12时22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罗杰 实习生熊倩)兜里揣着5毛钱,花1毛钱看场电影,4分钱坐公交,吃碗8分钱的小面,再奢侈地花6分钱,吃根美滋滋的奶油冰糕。电车开过时带着特有的电流声,江风吹来呜呜的鸣笛声,解放碑的钟声响了又响,该回家了……这些老辈子重庆人记忆中的生活场景,如今在一本书里重现了。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陈永康,花十年时间抢拍拆迁中的老城风貌,并精选五百多张珍贵图片,撰文41万字,结集成《老重庆记忆》一书,近日正式出版发行。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有近40张手绘图,都是那些很难寻到清晰影像资料的老重庆生活场景。

缘起:城市变迁与难以割舍的乡愁

这本书因何而来?这要从作者陈永康的经历说起。

陈永康出生在江家巷子,并在那里生活了30多年,可以说是听着解放碑的钟声长大的。“在那个年代,只有进了解放碑才叫进城,渝中就代表‘老重庆’。”陈永康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渝中区全面启动旧城改造前夕,陈永康举家迁往江北。此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更新日新月异。“早年,按照规划,解放碑周边的建筑高度是不允许超过纪念碑的,后来,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纪念碑就变得不显眼了。”陈永康唏嘘不已。

有一次,陈永康去解放碑逛街,在比肩接踵的人群中,某个瞬间,他转头瞥向自己曾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江家巷子。昔日的小巷早消失无踪,林立的高楼抹去了童年的痕迹,一种关于失去的伤感涌上心头,让他鼻腔发酸……后来,他明白了,那种情绪叫乡愁。

那时他就有了一个朦胧的想法,该做点什么来留住城市记忆?直到某天,他办事经过七星岗,忽然发现,一个星期之前还在的某幢建筑已经消失了。他突然醒悟,再不拍就来不及了。

学过绘画、也深爱摄影的陈永康决定拿起相机,开始拍摄这个变迁中的城市。

从2007年至今,陈永康利用闲暇时间走街串巷,陆续拍下了一千多张渝中区城市风貌照片。去年,翻看照片的时候,他心里一动,为何不把它们结集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呢?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老重庆记忆》。

记忆:山城电影院、会仙楼……那些难忘的老建筑

要是让陈永康摆起老重庆,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有几栋老建筑。

一个是山城宽银幕电影院,这可是当年最牛气哄哄的电影院。

这座电影院位于渝中区两路口,1959年完成设计,次年建成投入使用。它采用当时国际上流行的薄壳结构,高三层,整个建筑外观采用拱门式高挑的造型,前面五个拱后面三个拱,加上花岗石地面,高大的玻璃幕墙,造型极具特色。它是重庆人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肩挑背扛建成的,造价两百万元左右。

“这栋建筑很美,也藏着一代重庆人的记忆。别的电影院银幕都是四四方方的,只有它家是长方形的。能在里面看一场电影,可以津津有味地摆上好几个月。”陈永康充满怀念。可惜的是,这座电影院在1996被拆掉了。带着回忆,陈永康用了三天时间将电影院手绘出来,收录在《老重庆记忆》一书中。

还有会仙楼。“那可是解放碑周围唯一的一栋高楼!”陈永康上初中时,每天都要路过,总看到楼下排着长队——人们争先恐后地想爬上这栋二十多层的楼俯瞰重庆城的风光。如今,登楼俯瞰重庆的热门地点早已变成了78层的环球金融中心。

五金交电化工大楼、三八百货商店、群林市场……这些早已消失的老重庆建筑,昔日都是人气聚集的商业中心,承包了重庆人的“买买买”,如今仍让陈永康记忆深刻。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将这些文化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陈永康说。

拍摄:为拍十八梯去了二三十次

拍摄变化中的老城,并非易事。

“我一有空就往渝中跑,以前实行周末单休,时间就更宝贵了。”早出晚归,背着相机爬坡上坎,一天下来又累又饿。为了拍到最好的角度,还经常要上危房,老楼梯嘎吱嘎吱作响,心都悬在半空。“那会儿如果有计步的话,每天应该有三四万步。”陈永康打趣道。

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八梯。2006年左右听说十八梯要改造,陈永康就扛着相机和脚架奔去了,数年内至少去了二三十次。

改造启动前,十八梯被称为重庆母城最后的老街,这里店铺密集,小饭馆、菜摊、老茶馆、理发店、杂货铺、火锅店、游戏机房,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充满浓浓的市井气息。

陈永康喜欢这儿,也拍下了大量照片。他的得意之作,便是一张俯拍十八梯的照片,也是这本书的封面。

“是在一个酒店里拍的,坐电梯上去后,还有几层楼要爬,爬到顶上,探出半个身子俯拍,横拍、竖拍,拍了十几张拼接而成。”在这本书中,十八梯的照片就有38张。

去的次数多了,当地很多住户还以为他是做规划设计和拆迁工作的,一看到他就问:“你知道我们好久拆吗?”

作为老重庆人,陈永康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一边是祖祖辈辈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难以舍弃,另一边又是对新生活的期盼。“谁不想住上明亮宽敞的新楼房呢?”

陈永康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他镜头里的十八梯,对从这儿搬走的老居民们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念想和慰藉呢?

初心:写下城市过往留予后人

这是一本立体丰满的书:38张手绘图、528张照片都是精挑细选,41.7万字中包括翔实的史料,更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

这本书由六个单元组成,分别是老街道、老建筑、老巷子、老交通、老商业场所、老文化场所。为何如此分类?陈永康认为,街道是城市的主动脉,老建筑是城市的符号,更是承载了历史记忆的具象,老巷子犹如城市的血管和神经。而交通、商业和文化,又涵盖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风俗习惯。此外,书中诸多老建筑和街巷的变迁与传承,均贯穿了重庆开埠时期、抗战时期、解放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如此一来,读罢全书,一座立体的老重庆城便跃然纸上。

陈永康想用这本书证明重庆的文化是厚重的。“不信你看重庆的老城门,通远门,那是古代巴蜀人强大的见证;还有历经沧桑的白象街、老使领事馆等,无一不是重庆曾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重要地位的见证。”

“这片土地留给我们后人最大的礼物,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陈永康希望,这本书不光能让老重庆人得到慰藉,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看看以前的重庆是什么样子,让他们更爱这座城市。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历史,作为这座城市的市民,写下这座城市的过往留予后人,陈永康觉得,这是一个老重庆人的初心和情怀。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视频|四十一万字、五百多张照片、几十张手绘……这本书藏着一个重庆崽儿的母城记忆

2019-07-26 12:52:20 来源:

曾经的解放碑。陈永康绘,华龙网发

老重庆百货大楼。陈永康绘,华龙网发

重庆两路口百货公司。陈永康绘,华龙网发

曾经的山城宽银幕电影院。陈永康绘,华龙网发

陈永康在介绍他的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罗杰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6日12时22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罗杰 实习生熊倩)兜里揣着5毛钱,花1毛钱看场电影,4分钱坐公交,吃碗8分钱的小面,再奢侈地花6分钱,吃根美滋滋的奶油冰糕。电车开过时带着特有的电流声,江风吹来呜呜的鸣笛声,解放碑的钟声响了又响,该回家了……这些老辈子重庆人记忆中的生活场景,如今在一本书里重现了。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陈永康,花十年时间抢拍拆迁中的老城风貌,并精选五百多张珍贵图片,撰文41万字,结集成《老重庆记忆》一书,近日正式出版发行。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有近40张手绘图,都是那些很难寻到清晰影像资料的老重庆生活场景。

缘起:城市变迁与难以割舍的乡愁

这本书因何而来?这要从作者陈永康的经历说起。

陈永康出生在江家巷子,并在那里生活了30多年,可以说是听着解放碑的钟声长大的。“在那个年代,只有进了解放碑才叫进城,渝中就代表‘老重庆’。”陈永康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渝中区全面启动旧城改造前夕,陈永康举家迁往江北。此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更新日新月异。“早年,按照规划,解放碑周边的建筑高度是不允许超过纪念碑的,后来,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纪念碑就变得不显眼了。”陈永康唏嘘不已。

有一次,陈永康去解放碑逛街,在比肩接踵的人群中,某个瞬间,他转头瞥向自己曾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江家巷子。昔日的小巷早消失无踪,林立的高楼抹去了童年的痕迹,一种关于失去的伤感涌上心头,让他鼻腔发酸……后来,他明白了,那种情绪叫乡愁。

那时他就有了一个朦胧的想法,该做点什么来留住城市记忆?直到某天,他办事经过七星岗,忽然发现,一个星期之前还在的某幢建筑已经消失了。他突然醒悟,再不拍就来不及了。

学过绘画、也深爱摄影的陈永康决定拿起相机,开始拍摄这个变迁中的城市。

从2007年至今,陈永康利用闲暇时间走街串巷,陆续拍下了一千多张渝中区城市风貌照片。去年,翻看照片的时候,他心里一动,为何不把它们结集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呢?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老重庆记忆》。

记忆:山城电影院、会仙楼……那些难忘的老建筑

要是让陈永康摆起老重庆,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有几栋老建筑。

一个是山城宽银幕电影院,这可是当年最牛气哄哄的电影院。

这座电影院位于渝中区两路口,1959年完成设计,次年建成投入使用。它采用当时国际上流行的薄壳结构,高三层,整个建筑外观采用拱门式高挑的造型,前面五个拱后面三个拱,加上花岗石地面,高大的玻璃幕墙,造型极具特色。它是重庆人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肩挑背扛建成的,造价两百万元左右。

“这栋建筑很美,也藏着一代重庆人的记忆。别的电影院银幕都是四四方方的,只有它家是长方形的。能在里面看一场电影,可以津津有味地摆上好几个月。”陈永康充满怀念。可惜的是,这座电影院在1996被拆掉了。带着回忆,陈永康用了三天时间将电影院手绘出来,收录在《老重庆记忆》一书中。

还有会仙楼。“那可是解放碑周围唯一的一栋高楼!”陈永康上初中时,每天都要路过,总看到楼下排着长队——人们争先恐后地想爬上这栋二十多层的楼俯瞰重庆城的风光。如今,登楼俯瞰重庆的热门地点早已变成了78层的环球金融中心。

五金交电化工大楼、三八百货商店、群林市场……这些早已消失的老重庆建筑,昔日都是人气聚集的商业中心,承包了重庆人的“买买买”,如今仍让陈永康记忆深刻。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将这些文化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陈永康说。

拍摄:为拍十八梯去了二三十次

拍摄变化中的老城,并非易事。

“我一有空就往渝中跑,以前实行周末单休,时间就更宝贵了。”早出晚归,背着相机爬坡上坎,一天下来又累又饿。为了拍到最好的角度,还经常要上危房,老楼梯嘎吱嘎吱作响,心都悬在半空。“那会儿如果有计步的话,每天应该有三四万步。”陈永康打趣道。

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八梯。2006年左右听说十八梯要改造,陈永康就扛着相机和脚架奔去了,数年内至少去了二三十次。

改造启动前,十八梯被称为重庆母城最后的老街,这里店铺密集,小饭馆、菜摊、老茶馆、理发店、杂货铺、火锅店、游戏机房,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充满浓浓的市井气息。

陈永康喜欢这儿,也拍下了大量照片。他的得意之作,便是一张俯拍十八梯的照片,也是这本书的封面。

“是在一个酒店里拍的,坐电梯上去后,还有几层楼要爬,爬到顶上,探出半个身子俯拍,横拍、竖拍,拍了十几张拼接而成。”在这本书中,十八梯的照片就有38张。

去的次数多了,当地很多住户还以为他是做规划设计和拆迁工作的,一看到他就问:“你知道我们好久拆吗?”

作为老重庆人,陈永康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一边是祖祖辈辈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难以舍弃,另一边又是对新生活的期盼。“谁不想住上明亮宽敞的新楼房呢?”

陈永康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他镜头里的十八梯,对从这儿搬走的老居民们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念想和慰藉呢?

初心:写下城市过往留予后人

这是一本立体丰满的书:38张手绘图、528张照片都是精挑细选,41.7万字中包括翔实的史料,更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

这本书由六个单元组成,分别是老街道、老建筑、老巷子、老交通、老商业场所、老文化场所。为何如此分类?陈永康认为,街道是城市的主动脉,老建筑是城市的符号,更是承载了历史记忆的具象,老巷子犹如城市的血管和神经。而交通、商业和文化,又涵盖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风俗习惯。此外,书中诸多老建筑和街巷的变迁与传承,均贯穿了重庆开埠时期、抗战时期、解放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如此一来,读罢全书,一座立体的老重庆城便跃然纸上。

陈永康想用这本书证明重庆的文化是厚重的。“不信你看重庆的老城门,通远门,那是古代巴蜀人强大的见证;还有历经沧桑的白象街、老使领事馆等,无一不是重庆曾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重要地位的见证。”

“这片土地留给我们后人最大的礼物,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陈永康希望,这本书不光能让老重庆人得到慰藉,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看看以前的重庆是什么样子,让他们更爱这座城市。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历史,作为这座城市的市民,写下这座城市的过往留予后人,陈永康觉得,这是一个老重庆人的初心和情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