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观察】嘘!请不要打破历史的沉寂

【旅游观察】嘘!请不要打破历史的沉寂

来源:《工人日报》2019-07-28

眼下,不少博物馆已成为游客出行计划中的重要一站,尤其很多家长和孩子,更将博物馆作为到一座城市旅游必去的打卡地。正值暑期,重庆三峡博物馆就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和了解历史文化的各地游客。

7月17日,重庆阴雨绵绵,曾经的火炉成了避暑胜地。走上三峡博物馆外左侧的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可移动的避雨人行通道,通道与入口生态廊的自动寄存处相连。一路来到入口处,《工人日报》记者在排队接受安检之后进入到博物馆一楼大厅。大厅内,随处可见“请勿在厅内嬉戏奔跑”“文明参观,请勿喧哗”“注意安全”等文明提示标语,时刻提醒着游客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博物馆游进入“高峰期”

“孩子放暑假了,我们就想着带着出来玩。恰巧这几天下雨,正好可以带来博物馆游览学习。等会我们还打算去看穆夏展。”一位重庆本地的参观者张先生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带孩子经常来博物馆参观,刚开始只是参观一些常设展览厅,后来孩子渐渐对一些主题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次参观都能从中学到不少新鲜的东西。

记者了解到,重庆三峡博物馆目前已迎来暑期旅游高峰。尤其博物馆新近推出的“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和“三千大千:张大千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两个主题展,更是吸引众多游客包括重庆本地市民前来参观。当然,也有部分游客因为天气原因,或是避暑,或是避雨,选择来到博物馆参观。

三峡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0.72万余件套,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23个文物门类,目前逐步形成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为特色的藏品系列,常设《壮丽三峡》《远古巴渝》等展览10个,年均推出临时展览20余个。

博物馆的保洁王阿姨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们每天早上7:50上班,下午跟着闭馆时间下班。虽然每天上班时长没变,但是暑期来临之后,他们每天工作量是之前的几倍多,“过一会就又要把刚才打扫过的地方再打扫一遍。人多就是这样,这波走了下一波来。只要有人过就免不了有垃圾,因此我们增加了打扫的频率。我们的工作就是负责维持好一个干净舒适的参观环境。”

不文明行为仍随处可见

除了张贴在各个显眼地方的文明标语,在馆内每层楼的大厅都可见一名佩戴印有“文明劝导”字样红袖标的工作人员。那些追逐打闹的小孩、倚靠踩踏栏杆的游客都是他们细心提醒的对象。此外,每一个展厅内还安排有一名秩序员负责提醒参观者调低说话音量、关闭手机闪光灯、收回想要触摸文物的手……

让人唏嘘的是,《工人日报》记者在一楼大厅转了几圈发现,那些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似乎对一些参观者并没有起到提示作用。粗略统计了一下,当天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中,青少年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喧哗吵闹的声音很大。以至于身处博物馆之内,感觉与游览诸如洪崖洞、磁器口等网红景点并没有太大不同。

来往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仍然随处可见。

尽管展厅不止一处标有不能使用闪光灯的提示,但伴随着快门的咔嚓声,仍有强光不时闪过。“现在情况比前几年明显好些了,但还是有人使用闪光灯。我们只能在巡视时,看到带着相机和手机的参观者就多提醒一下,眼睛盯紧一点。”一位工作人员说,许多文物对相机闪光灯“过敏”,尤其那些年久的书画、古籍善本、织绣品等,经多次闪光拍摄很易造成严重损伤。

文化呼唤文明素养

在游客意见簿上,《工人日报》记者看到,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博物馆环境有待改善,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博物馆这类地方应该是严肃的,但是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来参观的人素质参差不齐,真的挺影响体验感,希望可以严格管控一下”……

对此,客流量最大的一楼秩序员张鹏表示:“特别是暑期以来,来参观的游客一下子增多,你刚看到这边有游客大声打电话,还没来得及走过去制止,另一边就有小孩子跑来跑去,真的很难顾及。”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小孩子天性比较好动,不让他们四处跑动一是担心他们摔倒受伤,也是怕不小心撞到展品。

“对于游客提出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改进完善,希望为游客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参观体验氛围。但是如果仅靠我们秩序员来维持秩序,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我们更需要游客配合我们的工作,需要他们对自己负责,注意自己在馆内的言行举止,文明参观。”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郭胜说。

郭胜还表示,文化需要大家文明对待,“历史是沉寂的,文化是有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需要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参观者的文明行为就是对那些历史和文物最大的尊敬。”

重庆市人大代表赵芾认为,在外旅游的行为是否文明,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关乎着国家的形象。一个不经意的不文明行为可能并不会对本人造成什么影响,但一定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其他人的旅行体验,影响大家对一个景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印象和看法。

“特别是在博物馆,这类代表着一定区域一定区间的历史文化且富含深刻教育意义的场所,我们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参观体验,会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甚至还关系到博物馆形象。因此,对在外旅游的人们来说,文明礼貌的参观游览行为,合理得当的举止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德。”赵芾感叹道。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旅游观察】嘘!请不要打破历史的沉寂

2019-07-28 02:29:57 来源: 0 条评论

眼下,不少博物馆已成为游客出行计划中的重要一站,尤其很多家长和孩子,更将博物馆作为到一座城市旅游必去的打卡地。正值暑期,重庆三峡博物馆就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和了解历史文化的各地游客。

7月17日,重庆阴雨绵绵,曾经的火炉成了避暑胜地。走上三峡博物馆外左侧的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可移动的避雨人行通道,通道与入口生态廊的自动寄存处相连。一路来到入口处,《工人日报》记者在排队接受安检之后进入到博物馆一楼大厅。大厅内,随处可见“请勿在厅内嬉戏奔跑”“文明参观,请勿喧哗”“注意安全”等文明提示标语,时刻提醒着游客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博物馆游进入“高峰期”

“孩子放暑假了,我们就想着带着出来玩。恰巧这几天下雨,正好可以带来博物馆游览学习。等会我们还打算去看穆夏展。”一位重庆本地的参观者张先生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带孩子经常来博物馆参观,刚开始只是参观一些常设展览厅,后来孩子渐渐对一些主题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次参观都能从中学到不少新鲜的东西。

记者了解到,重庆三峡博物馆目前已迎来暑期旅游高峰。尤其博物馆新近推出的“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和“三千大千:张大千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两个主题展,更是吸引众多游客包括重庆本地市民前来参观。当然,也有部分游客因为天气原因,或是避暑,或是避雨,选择来到博物馆参观。

三峡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0.72万余件套,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23个文物门类,目前逐步形成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为特色的藏品系列,常设《壮丽三峡》《远古巴渝》等展览10个,年均推出临时展览20余个。

博物馆的保洁王阿姨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们每天早上7:50上班,下午跟着闭馆时间下班。虽然每天上班时长没变,但是暑期来临之后,他们每天工作量是之前的几倍多,“过一会就又要把刚才打扫过的地方再打扫一遍。人多就是这样,这波走了下一波来。只要有人过就免不了有垃圾,因此我们增加了打扫的频率。我们的工作就是负责维持好一个干净舒适的参观环境。”

不文明行为仍随处可见

除了张贴在各个显眼地方的文明标语,在馆内每层楼的大厅都可见一名佩戴印有“文明劝导”字样红袖标的工作人员。那些追逐打闹的小孩、倚靠踩踏栏杆的游客都是他们细心提醒的对象。此外,每一个展厅内还安排有一名秩序员负责提醒参观者调低说话音量、关闭手机闪光灯、收回想要触摸文物的手……

让人唏嘘的是,《工人日报》记者在一楼大厅转了几圈发现,那些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似乎对一些参观者并没有起到提示作用。粗略统计了一下,当天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中,青少年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喧哗吵闹的声音很大。以至于身处博物馆之内,感觉与游览诸如洪崖洞、磁器口等网红景点并没有太大不同。

来往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仍然随处可见。

尽管展厅不止一处标有不能使用闪光灯的提示,但伴随着快门的咔嚓声,仍有强光不时闪过。“现在情况比前几年明显好些了,但还是有人使用闪光灯。我们只能在巡视时,看到带着相机和手机的参观者就多提醒一下,眼睛盯紧一点。”一位工作人员说,许多文物对相机闪光灯“过敏”,尤其那些年久的书画、古籍善本、织绣品等,经多次闪光拍摄很易造成严重损伤。

文化呼唤文明素养

在游客意见簿上,《工人日报》记者看到,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博物馆环境有待改善,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博物馆这类地方应该是严肃的,但是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来参观的人素质参差不齐,真的挺影响体验感,希望可以严格管控一下”……

对此,客流量最大的一楼秩序员张鹏表示:“特别是暑期以来,来参观的游客一下子增多,你刚看到这边有游客大声打电话,还没来得及走过去制止,另一边就有小孩子跑来跑去,真的很难顾及。”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小孩子天性比较好动,不让他们四处跑动一是担心他们摔倒受伤,也是怕不小心撞到展品。

“对于游客提出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改进完善,希望为游客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参观体验氛围。但是如果仅靠我们秩序员来维持秩序,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我们更需要游客配合我们的工作,需要他们对自己负责,注意自己在馆内的言行举止,文明参观。”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郭胜说。

郭胜还表示,文化需要大家文明对待,“历史是沉寂的,文化是有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需要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参观者的文明行为就是对那些历史和文物最大的尊敬。”

重庆市人大代表赵芾认为,在外旅游的行为是否文明,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关乎着国家的形象。一个不经意的不文明行为可能并不会对本人造成什么影响,但一定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其他人的旅行体验,影响大家对一个景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印象和看法。

“特别是在博物馆,这类代表着一定区域一定区间的历史文化且富含深刻教育意义的场所,我们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参观体验,会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甚至还关系到博物馆形象。因此,对在外旅游的人们来说,文明礼貌的参观游览行为,合理得当的举止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德。”赵芾感叹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华海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