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西部地区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山城巨变展宏图

经济日报:西部地区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山城巨变展宏图

来源:经济日报2019-07-30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周年。这3个时间节点,标注着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的深刻变革,也见证着西部地区的美丽蝶变。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西部地区分布着太多的高原与山脉,是当然的高地。而多少年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版图上,西部很难与“高地”画上等号。贫穷、落后、沙化严重,有人将西部称作中国巨人的“跛足”。正视这样的现实,发端于20年前的西部大开发,将视角转向关注西部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深刻地改变了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面貌。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让西部各地从“神经末梢”变为“路网枢纽”,打通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顺畅了西部地区资源能源潜力的发挥,为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让昔日荒岭重披绿装、生态屏障得以加强,青山绿水成为西部地区招商选资实实在在的砝码;公共服务在扩大,社会管理在完善,让西部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改变不止于此。东行取经、南下觅“宝”,谋划发展大计、确定改革思路,曾经封闭落后的西部大地释放出昂扬进取的活力,西部人争当改革创新的先锋。大开发的浪潮,也拓宽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广阔空间。一系列世人瞩目的宏伟工程,以恢宏的气势在中国大地上纵横延伸,有效配置了各种资源,增强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借助6年前开启的“一带一路”,曾经居于开放“末梢”的西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转型,正从中国经济的“配角”崛起为改革开放的“前锋”,期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生力量。而西部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版图上分量的日益加重,反映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深刻认识:“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西部变化如此巨大,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变化是最深刻的阐述。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专栏,将陆续推出西部省区市专版,用翔实的数字和动人的故事反映巨变,也为西部地区在新起点上再出发集聚磅礴力量。

山城巨变展宏图

70年光辉岁月,70载巨变。伴随着祖国一起成长,重庆在这壮丽的70年里,焕发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的美丽之地,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奏响开放“协奏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发展的成绩单上,最耀眼的两个字就是“开放”。

由于地处内陆,不靠海、不沿边,重庆曾一度是开放的“末梢”。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打破地区间的封闭状态,重庆开始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国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成为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和设立直辖市等重大事件,让重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紧紧围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目标,加快构建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大产业、大环境,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如今,重庆牵头推进的“陆海新通道”已经吸引了青海、宁夏、陕西等9个西部省份携手共建,该通道纵贯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目的地扩展至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个港口,成为西部开放的重要载体。

向南打通“陆海新通道”,向东开通渝甬铁海联运通道,向西开行中欧班列(重庆),向北实现“渝满俄”班列常态化开行,重庆开放通道更加畅通。目前,中欧班列(重庆)运营线路达20条,涵盖亚欧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开行数量和货值均居中欧班列前列;“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重庆—河内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已覆盖78个国家180个港口。

畅开放通道,筑优质平台。重庆市形成了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1+2+7+8”的开放平台体系,包括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及3个国家级经开区和4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保税港区、3个综保区、3个保税物流中心、1个国家级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这18个开放平台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占重庆全市的八成,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六成。

开放条件持续改善,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近几年,重庆外向型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重庆进出口总额790.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73亿美元,分别是1999年的65倍、31倍。重庆自贸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累计签约项目2057个、总投资594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近3年均保持在1100亿元以上,与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持投资合作关系。此外,重庆建设了12个国际合作产业园,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87家。128家本土企业到海外投资,涉足40多个行业。2018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总额32.4亿美元,85%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工业基础薄弱。“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在重庆不断增加基础工业建设投资和重工业项目建设,重庆基本工业体系建成,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6大老工业基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工业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结构更优、供给体系质量更高、企业创新能力更强、融合发展程度更深。如今,重庆工业已基本形成以电子、汽车、装备、化工、材料、消费品和能源等为主导的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而且门类较为齐全,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国家重要的汽车、摩托车、手机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生产汽车205万辆、摩托车389万辆、微型计算机5302万台、手机1.9亿台、铝材193万吨,分别占西部地区的59.2%、80%、54.5%、55.8%、22.5%。全市规模企业6772家,占西部地区的15.3%,其中,位居全国500强的制造业企业15家,居西部各省市前列。2018年,重庆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2万亿元,经济总量居西部前列。

从2002年开始,重庆市就大力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形成“1+4+7+36”工业园区体系(1个国家级新区,4个综合保税区,7个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36个区县工业园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11家,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最多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重庆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以智能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为1161亿元,增长1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9136亿元,增长13.7%;其中,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640亿元,增长19.2%。

在西部地区,重庆的创新能力名列前茅。从研发投入看,2018年重庆规模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达320亿元,占西部地区规模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的26%以上。从研发投入强度看,2018年重庆规模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4%,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左右。

山清水秀“颜值高”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境内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大小河流5300余条。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重庆山水“颜值”更高、大地“气质”更佳,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

2017年7月以来,重庆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1031.8万亩,其中新造林476.6万亩,营林555.2万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2018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1260亿元,较上年增长26%。

近两年,重庆以三峡库区、坡耕地集中区域、石漠化区域为重点,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土整治项目及三峡后续水土保持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打造出致富产业。

在重庆永川区,临江河上游小流域经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成千亩桃花园,不仅改变了过去的坡耕地存不住水、种粮效益不高的状况,也将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今年五间镇千亩桃花盛开,吸引了数万游客前来踏青,当地村民靠开办农家乐、卖农产品,吃上了“生态饭”。

为了让市民生活更美好,重庆正积极实施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行动,通过生态系统修复、立体景观打造等方式,把“两江四岸”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一流生态滨水空间,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风采。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易小光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实现全面小康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重庆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面临挑战。重庆发展路径正由原来的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由追赶型转向创新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不断加强;创新能力需要逐步培育。全市创新支撑能力需进一步加强,需要在创新主体培育、平台搭建、要素集聚、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大力度;经济发展模式亟须转型。亟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社会民间资本在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需要调整并得到高度重视;新的区域特色发展竞争能力需要加强。随着国内外经济地理格局发生变化,重庆原有的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也在发生变化;绿色发展道路需加快探索。因此,要积极适应新环境新理念下对发展转型的新要求,既要稳定当前发展,更要立足长远下功夫,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战略行动计划,抓大数据智能化、抓大开放、抓大保护、抓大城乡、抓大文旅,加快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重庆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体制政策优势红利。重庆的国家战略定位持续调整升级为重庆带来显著的体制政策优势,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要求,进一步为重庆在新时代加快发展导航定向。

发展面临巨大的需求与增长空间。重庆虽然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中期,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是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欠发达水平,由“双欠”向“双中等”、现代化阶段迈进,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空间。

新旧动能转换与有效利用。重庆传统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新旧“红利”并存,有助于产业体系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正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将整体提升全市产业能级。

国内外经济地理格局转换中的发展契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城市群、西部陆海国际贸易大通道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重庆区位优势的嬗变将进一步增强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并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

目前,重庆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关键期,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市上下齐心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

(作者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大开发 大开放 大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四个扎实”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通过深化实施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两江新区:

开发开放迈向高水平

嘉陵江畔、长江之滨,有一个内陆开放的标志区域——重庆两江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我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被赋予5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两江新区以城聚产、以产兴城,构建起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驱动的产城融合区域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成为重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领跑者。

数据显示,两江新区的GDP从2010年的100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933亿元,年均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160亿元,年均增长14.9%。落户两江新区的外资企业目前已有1020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4户。

党的十九大以来,两江新区扎实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高水平开发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今年4月份,位于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紫光集团重庆大楼正式投用;6月份,阿里云创新中心(重庆)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投用;7月25日,全球领先的高端半导体封装载板和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制造商——奥特斯与两江新区签署协议,将投资近10亿欧元在两江新区新建一座工厂……

依托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礼嘉智慧体验园等平台,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全域数字经济产业营收702亿元、增长35%,实现增加值160亿元、增长30%。

以开发促开放,两江新区主动融入新时代国家开放发展的新格局中。在重庆自贸区两江片区,市场主体累计超过1.9万户,注册资本超3500亿元;果园港智慧港口建设加快,码头前沿16个5000吨级泊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港区“前港后园”和“铁公水”联运基本实现。除此之外,两江新区范围内还云集了包括江北国际机场等在内的多条国际开放通道,水、铁、空、公多式联运体系加速形成。

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保税港区是内陆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几年,通过“保税+智能制造”“保税+服务贸易”等发展模式,重庆保税港区加工贸易快速增长,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18年,重庆保税港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0.65亿元,同比增长约20.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约1069亿元,同比增长约20.4%;实际利用外资约10.9亿美元。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重庆保税港区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前三,外贸进出口额排名第二。

解放碑商圈:

商业与商务双轮驱动

坐落在重庆渝中区的人民解放纪念碑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高质量高品质推动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发展,让解放碑中央商务区走在重庆发展前列。”重庆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说。

1997年,渝中区投资建设了以解放碑为中心的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解放碑商圈发展的大幕由此拉开。此后,以解放碑步行街为核心,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各类商场、购物中心如同一颗颗珍珠,点缀在这1.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里的城市功能不断健全,现代商业气息日益浓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重庆快速发展的动力源。

在西部,商贸业的6个“最大”由解放碑商圈创造:最大的零售商——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连锁商——重庆商社,最大的书店——重庆书城,档次最高的商务机构——大都会,品牌最高档的百货商场——美美百货,最大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和平药房总部。

2013年,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意见》,将重庆中央商务区规划总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其中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扩容到3.5平方公里。此后,解放碑商圈开始从以商业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转向商业与商务“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

在2017年“新零售元年”,丰趣海淘跨境电商总部、永辉超级物种、重庆首家无人便利店等一批新零售、新业态纷纷在解放碑商圈首发亮相、扎堆发展。近年来,解放碑商圈一方面大力引导商业新模式、新产品、“新物种”蓬勃发展,积极发展体验式、场景化等消费业态;另一方面,打好“母城”文化牌,引导文化创意、文化交流、民俗及非遗展示等特色产业集聚,使解放碑成为重庆母城记忆的核心体验商圈。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党工委书记卫强说:“解放碑商圈具有3个显著特征:一是商贸商务高度融合发展,二是对外文化经贸交流频繁,三是商圈发展态势喜人。”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1998年,解放碑商贸中心区总销售额为95亿元,到2007年,解放碑区域GDP已达140亿元;2001年到2016年,解放碑商贸中心区每年以总销售额不低于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低于14%的速度发展;2007年至2018年,解放碑CBD经济总量实现飞速增长,区域GDP由140亿元增加到7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32亿元增加到570亿元,位列重庆市各大商圈之首。

江北嘴:

水码头变金融高地

重庆黄花园大桥北桥头,与解放碑隔江相望的是有着“长江上游陆家嘴”之称的重庆江北嘴。这里高楼林立,金融机构扎堆,庞大的资金流每分每秒都在高速涌动。

新中国成立后,江北嘴借助毗邻长江和嘉陵江的天然地理优势,曾经一度是重庆进出口物资的主要中转站,商船穿梭往来,繁荣胜景一时无两。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让重庆人告别了轮渡时代,古老的江北嘴日渐衰落,一度成为城市的棚户区。

进入21世纪,伴随着西部开发开放脚步的加快,重庆把发展的目光瞄向了江北嘴,提出打造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发展目标。从2003年开始,占地约5平方公里的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进入整体开发。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简陋的棚户区到林立的高楼群,这艰巨的跨越近乎一气呵成。如今的江北嘴不仅是一个金融机构集聚的区域,更是一个宜居乐业、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北嘴金融中心建设进入蹄疾步稳、全面发力的新阶段。一大批金融机构竞相抢滩,让江北嘴迅速崛起为重庆乃至西部的金融地标,日益展现出长江上游金融高地的风范。

不久前,新华信托全国总部入驻江北嘴。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琥认为,江北嘴目前已经涵盖银行、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类别,新华信托全国总部入驻其中,可以充分享受金融聚集效应带来的红利。同时,江北嘴丰富的人才储备也可以为新华信托的发展带来机遇。

看中江北嘴的金融机构还有很多。2017年,长安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落户江北嘴;2个月后,交通银行将总行的离岸结算分中心迁至江北嘴;2017年8月份,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在江北嘴试营业……

如今,江北嘴已经聚集了83家传统金融机构、85家全国及区域性金融总部机构,基本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等大型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体,基金、小贷、租赁、保理、股权投资、要素市场和资产管理等新型金融机构为辅助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4.3亿元,同比增长9.2%。

办税“零接触、无人工、不打烊”

税改助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税收管理服务历经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的税制改革,有力推动了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伴随税制改革的是征管方式的改变。上世纪90年代,几乎每月,重庆市璧山区税务局所得税科科长庞德华都会拿上算盘和《完税凭证》,跑一遍所有的个体工商户,挨家挨户征收屠宰税、交易税,面对面核查税源情况。

2013年,重庆税务部门在全国先行先试,上线运用金税三期征管系统,逐步实现了税收业务信息整合、数据集成、分析加工的综合运用。

“如今,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进一步整合优化,我们不再到企业翻阅数据、实地盘点了,通过征管系统就能整理分析企业基本情况。”庞德华表示,信息技术的运用,降低了日常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质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打扰。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创立至今已历80载。对增值税改革带来的利好,公司总裁吴丹说:“今年4、5、6三个月增值税减税金额约2500万元,预计全年可达6800万元。这些资金将用于研发,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重庆新增减税降费168.1亿元。深化增值税改革作为本轮减税降费的“重头戏”,实现净减税39.2亿元,各项政策渐次落地,减负效应逐步释放。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负责人黄文清介绍,征管体制改革以来,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风险管理依托云计算成效显著。税务机关坚持“重点企业剖析+行业复制推广”“发票数据利用+链条化分析”,实现了对纳税人无需求不打扰、无风险不检查,管理精度不断提升。

重庆市永川豆豉食品有限公司会计杨立娟告诉记者,从业十余年,她最有感触的是窗口实体办税到手机掌上办税的转变。“豆豉厂有很多项目需要向各部门提交证明,这其中就有完税凭证。我经历过窗口排队办、电子税务局自己办,现在是用手机登录下载电子证明,太方便了。”

杨立娟提到的电子税务局,是重庆税务部门2015年11月推出的网上办税平台,也是目前重庆涉税业务办理主阵地,依托人脸识别、实名认证技术,其集成六大类235个涉税事项全程网上办,被纳税人形象地称为“口袋里的办税服务厅”。

办税渠道越来越多元,时空限制逐渐被打破。近年来,重庆“智慧税务”建设步伐加快。今年6月,单位社保费实现线上线下全城通缴,江北、两江、南岸等地24小时办税服务厅先后开放,实体办税实现了“零接触、无人工、不打烊”。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经济日报:西部地区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山城巨变展宏图

2019-07-30 08:19:37 来源: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周年。这3个时间节点,标注着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的深刻变革,也见证着西部地区的美丽蝶变。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西部地区分布着太多的高原与山脉,是当然的高地。而多少年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版图上,西部很难与“高地”画上等号。贫穷、落后、沙化严重,有人将西部称作中国巨人的“跛足”。正视这样的现实,发端于20年前的西部大开发,将视角转向关注西部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深刻地改变了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面貌。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让西部各地从“神经末梢”变为“路网枢纽”,打通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顺畅了西部地区资源能源潜力的发挥,为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让昔日荒岭重披绿装、生态屏障得以加强,青山绿水成为西部地区招商选资实实在在的砝码;公共服务在扩大,社会管理在完善,让西部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改变不止于此。东行取经、南下觅“宝”,谋划发展大计、确定改革思路,曾经封闭落后的西部大地释放出昂扬进取的活力,西部人争当改革创新的先锋。大开发的浪潮,也拓宽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广阔空间。一系列世人瞩目的宏伟工程,以恢宏的气势在中国大地上纵横延伸,有效配置了各种资源,增强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借助6年前开启的“一带一路”,曾经居于开放“末梢”的西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转型,正从中国经济的“配角”崛起为改革开放的“前锋”,期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生力量。而西部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版图上分量的日益加重,反映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深刻认识:“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西部变化如此巨大,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变化是最深刻的阐述。从今天起,本报开设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专栏,将陆续推出西部省区市专版,用翔实的数字和动人的故事反映巨变,也为西部地区在新起点上再出发集聚磅礴力量。

山城巨变展宏图

70年光辉岁月,70载巨变。伴随着祖国一起成长,重庆在这壮丽的70年里,焕发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的美丽之地,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奏响开放“协奏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发展的成绩单上,最耀眼的两个字就是“开放”。

由于地处内陆,不靠海、不沿边,重庆曾一度是开放的“末梢”。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打破地区间的封闭状态,重庆开始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国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成为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和设立直辖市等重大事件,让重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紧紧围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目标,加快构建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大产业、大环境,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如今,重庆牵头推进的“陆海新通道”已经吸引了青海、宁夏、陕西等9个西部省份携手共建,该通道纵贯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目的地扩展至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个港口,成为西部开放的重要载体。

向南打通“陆海新通道”,向东开通渝甬铁海联运通道,向西开行中欧班列(重庆),向北实现“渝满俄”班列常态化开行,重庆开放通道更加畅通。目前,中欧班列(重庆)运营线路达20条,涵盖亚欧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开行数量和货值均居中欧班列前列;“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重庆—河内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已覆盖78个国家180个港口。

畅开放通道,筑优质平台。重庆市形成了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1+2+7+8”的开放平台体系,包括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及3个国家级经开区和4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保税港区、3个综保区、3个保税物流中心、1个国家级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这18个开放平台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占重庆全市的八成,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六成。

开放条件持续改善,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近几年,重庆外向型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重庆进出口总额790.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73亿美元,分别是1999年的65倍、31倍。重庆自贸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累计签约项目2057个、总投资594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近3年均保持在1100亿元以上,与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持投资合作关系。此外,重庆建设了12个国际合作产业园,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87家。128家本土企业到海外投资,涉足40多个行业。2018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总额32.4亿美元,85%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工业基础薄弱。“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在重庆不断增加基础工业建设投资和重工业项目建设,重庆基本工业体系建成,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6大老工业基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工业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结构更优、供给体系质量更高、企业创新能力更强、融合发展程度更深。如今,重庆工业已基本形成以电子、汽车、装备、化工、材料、消费品和能源等为主导的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而且门类较为齐全,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国家重要的汽车、摩托车、手机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生产汽车205万辆、摩托车389万辆、微型计算机5302万台、手机1.9亿台、铝材193万吨,分别占西部地区的59.2%、80%、54.5%、55.8%、22.5%。全市规模企业6772家,占西部地区的15.3%,其中,位居全国500强的制造业企业15家,居西部各省市前列。2018年,重庆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2万亿元,经济总量居西部前列。

从2002年开始,重庆市就大力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形成“1+4+7+36”工业园区体系(1个国家级新区,4个综合保税区,7个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36个区县工业园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11家,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最多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重庆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以智能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为1161亿元,增长1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9136亿元,增长13.7%;其中,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640亿元,增长19.2%。

在西部地区,重庆的创新能力名列前茅。从研发投入看,2018年重庆规模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达320亿元,占西部地区规模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的26%以上。从研发投入强度看,2018年重庆规模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4%,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左右。

山清水秀“颜值高”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境内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大小河流5300余条。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重庆山水“颜值”更高、大地“气质”更佳,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

2017年7月以来,重庆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1031.8万亩,其中新造林476.6万亩,营林555.2万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2018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1260亿元,较上年增长26%。

近两年,重庆以三峡库区、坡耕地集中区域、石漠化区域为重点,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土整治项目及三峡后续水土保持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打造出致富产业。

在重庆永川区,临江河上游小流域经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成千亩桃花园,不仅改变了过去的坡耕地存不住水、种粮效益不高的状况,也将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今年五间镇千亩桃花盛开,吸引了数万游客前来踏青,当地村民靠开办农家乐、卖农产品,吃上了“生态饭”。

为了让市民生活更美好,重庆正积极实施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行动,通过生态系统修复、立体景观打造等方式,把“两江四岸”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一流生态滨水空间,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风采。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易小光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实现全面小康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重庆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面临挑战。重庆发展路径正由原来的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由追赶型转向创新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不断加强;创新能力需要逐步培育。全市创新支撑能力需进一步加强,需要在创新主体培育、平台搭建、要素集聚、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大力度;经济发展模式亟须转型。亟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社会民间资本在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需要调整并得到高度重视;新的区域特色发展竞争能力需要加强。随着国内外经济地理格局发生变化,重庆原有的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也在发生变化;绿色发展道路需加快探索。因此,要积极适应新环境新理念下对发展转型的新要求,既要稳定当前发展,更要立足长远下功夫,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战略行动计划,抓大数据智能化、抓大开放、抓大保护、抓大城乡、抓大文旅,加快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重庆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体制政策优势红利。重庆的国家战略定位持续调整升级为重庆带来显著的体制政策优势,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要求,进一步为重庆在新时代加快发展导航定向。

发展面临巨大的需求与增长空间。重庆虽然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中期,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是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欠发达水平,由“双欠”向“双中等”、现代化阶段迈进,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空间。

新旧动能转换与有效利用。重庆传统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新旧“红利”并存,有助于产业体系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正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将整体提升全市产业能级。

国内外经济地理格局转换中的发展契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城市群、西部陆海国际贸易大通道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重庆区位优势的嬗变将进一步增强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并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

目前,重庆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关键期,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市上下齐心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

(作者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大开发 大开放 大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四个扎实”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通过深化实施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两江新区:

开发开放迈向高水平

嘉陵江畔、长江之滨,有一个内陆开放的标志区域——重庆两江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我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被赋予5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两江新区以城聚产、以产兴城,构建起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驱动的产城融合区域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成为重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领跑者。

数据显示,两江新区的GDP从2010年的100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933亿元,年均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160亿元,年均增长14.9%。落户两江新区的外资企业目前已有1020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4户。

党的十九大以来,两江新区扎实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高水平开发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今年4月份,位于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紫光集团重庆大楼正式投用;6月份,阿里云创新中心(重庆)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投用;7月25日,全球领先的高端半导体封装载板和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制造商——奥特斯与两江新区签署协议,将投资近10亿欧元在两江新区新建一座工厂……

依托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礼嘉智慧体验园等平台,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全域数字经济产业营收702亿元、增长35%,实现增加值160亿元、增长30%。

以开发促开放,两江新区主动融入新时代国家开放发展的新格局中。在重庆自贸区两江片区,市场主体累计超过1.9万户,注册资本超3500亿元;果园港智慧港口建设加快,码头前沿16个5000吨级泊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港区“前港后园”和“铁公水”联运基本实现。除此之外,两江新区范围内还云集了包括江北国际机场等在内的多条国际开放通道,水、铁、空、公多式联运体系加速形成。

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保税港区是内陆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几年,通过“保税+智能制造”“保税+服务贸易”等发展模式,重庆保税港区加工贸易快速增长,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18年,重庆保税港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0.65亿元,同比增长约20.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约1069亿元,同比增长约20.4%;实际利用外资约10.9亿美元。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重庆保税港区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前三,外贸进出口额排名第二。

解放碑商圈:

商业与商务双轮驱动

坐落在重庆渝中区的人民解放纪念碑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高质量高品质推动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发展,让解放碑中央商务区走在重庆发展前列。”重庆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说。

1997年,渝中区投资建设了以解放碑为中心的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解放碑商圈发展的大幕由此拉开。此后,以解放碑步行街为核心,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各类商场、购物中心如同一颗颗珍珠,点缀在这1.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里的城市功能不断健全,现代商业气息日益浓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重庆快速发展的动力源。

在西部,商贸业的6个“最大”由解放碑商圈创造:最大的零售商——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连锁商——重庆商社,最大的书店——重庆书城,档次最高的商务机构——大都会,品牌最高档的百货商场——美美百货,最大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和平药房总部。

2013年,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意见》,将重庆中央商务区规划总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其中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扩容到3.5平方公里。此后,解放碑商圈开始从以商业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转向商业与商务“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

在2017年“新零售元年”,丰趣海淘跨境电商总部、永辉超级物种、重庆首家无人便利店等一批新零售、新业态纷纷在解放碑商圈首发亮相、扎堆发展。近年来,解放碑商圈一方面大力引导商业新模式、新产品、“新物种”蓬勃发展,积极发展体验式、场景化等消费业态;另一方面,打好“母城”文化牌,引导文化创意、文化交流、民俗及非遗展示等特色产业集聚,使解放碑成为重庆母城记忆的核心体验商圈。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党工委书记卫强说:“解放碑商圈具有3个显著特征:一是商贸商务高度融合发展,二是对外文化经贸交流频繁,三是商圈发展态势喜人。”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1998年,解放碑商贸中心区总销售额为95亿元,到2007年,解放碑区域GDP已达140亿元;2001年到2016年,解放碑商贸中心区每年以总销售额不低于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低于14%的速度发展;2007年至2018年,解放碑CBD经济总量实现飞速增长,区域GDP由140亿元增加到7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32亿元增加到570亿元,位列重庆市各大商圈之首。

江北嘴:

水码头变金融高地

重庆黄花园大桥北桥头,与解放碑隔江相望的是有着“长江上游陆家嘴”之称的重庆江北嘴。这里高楼林立,金融机构扎堆,庞大的资金流每分每秒都在高速涌动。

新中国成立后,江北嘴借助毗邻长江和嘉陵江的天然地理优势,曾经一度是重庆进出口物资的主要中转站,商船穿梭往来,繁荣胜景一时无两。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让重庆人告别了轮渡时代,古老的江北嘴日渐衰落,一度成为城市的棚户区。

进入21世纪,伴随着西部开发开放脚步的加快,重庆把发展的目光瞄向了江北嘴,提出打造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发展目标。从2003年开始,占地约5平方公里的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进入整体开发。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简陋的棚户区到林立的高楼群,这艰巨的跨越近乎一气呵成。如今的江北嘴不仅是一个金融机构集聚的区域,更是一个宜居乐业、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北嘴金融中心建设进入蹄疾步稳、全面发力的新阶段。一大批金融机构竞相抢滩,让江北嘴迅速崛起为重庆乃至西部的金融地标,日益展现出长江上游金融高地的风范。

不久前,新华信托全国总部入驻江北嘴。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琥认为,江北嘴目前已经涵盖银行、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类别,新华信托全国总部入驻其中,可以充分享受金融聚集效应带来的红利。同时,江北嘴丰富的人才储备也可以为新华信托的发展带来机遇。

看中江北嘴的金融机构还有很多。2017年,长安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落户江北嘴;2个月后,交通银行将总行的离岸结算分中心迁至江北嘴;2017年8月份,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在江北嘴试营业……

如今,江北嘴已经聚集了83家传统金融机构、85家全国及区域性金融总部机构,基本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等大型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体,基金、小贷、租赁、保理、股权投资、要素市场和资产管理等新型金融机构为辅助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4.3亿元,同比增长9.2%。

办税“零接触、无人工、不打烊”

税改助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税收管理服务历经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的税制改革,有力推动了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伴随税制改革的是征管方式的改变。上世纪90年代,几乎每月,重庆市璧山区税务局所得税科科长庞德华都会拿上算盘和《完税凭证》,跑一遍所有的个体工商户,挨家挨户征收屠宰税、交易税,面对面核查税源情况。

2013年,重庆税务部门在全国先行先试,上线运用金税三期征管系统,逐步实现了税收业务信息整合、数据集成、分析加工的综合运用。

“如今,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进一步整合优化,我们不再到企业翻阅数据、实地盘点了,通过征管系统就能整理分析企业基本情况。”庞德华表示,信息技术的运用,降低了日常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质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打扰。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创立至今已历80载。对增值税改革带来的利好,公司总裁吴丹说:“今年4、5、6三个月增值税减税金额约2500万元,预计全年可达6800万元。这些资金将用于研发,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重庆新增减税降费168.1亿元。深化增值税改革作为本轮减税降费的“重头戏”,实现净减税39.2亿元,各项政策渐次落地,减负效应逐步释放。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负责人黄文清介绍,征管体制改革以来,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风险管理依托云计算成效显著。税务机关坚持“重点企业剖析+行业复制推广”“发票数据利用+链条化分析”,实现了对纳税人无需求不打扰、无风险不检查,管理精度不断提升。

重庆市永川豆豉食品有限公司会计杨立娟告诉记者,从业十余年,她最有感触的是窗口实体办税到手机掌上办税的转变。“豆豉厂有很多项目需要向各部门提交证明,这其中就有完税凭证。我经历过窗口排队办、电子税务局自己办,现在是用手机登录下载电子证明,太方便了。”

杨立娟提到的电子税务局,是重庆税务部门2015年11月推出的网上办税平台,也是目前重庆涉税业务办理主阵地,依托人脸识别、实名认证技术,其集成六大类235个涉税事项全程网上办,被纳税人形象地称为“口袋里的办税服务厅”。

办税渠道越来越多元,时空限制逐渐被打破。近年来,重庆“智慧税务”建设步伐加快。今年6月,单位社保费实现线上线下全城通缴,江北、两江、南岸等地24小时办税服务厅先后开放,实体办税实现了“零接触、无人工、不打烊”。

[责任编辑: 杜漩]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