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烈的足迹|他在狱中写下自传序言 寥寥数语道出革命情怀
车耀先。 红岩联线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31日6时讯(记者 阙影)“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则余愿已足矣……”这是车耀先烈士在狱中写下的《自序·先说几句》中的话,也是他留给子女们的“遗言”。时隔70年,再次重温先烈的事迹,他的寥寥数语,他对家风的重视,在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个人利禄弃一边 奔走只为大众计
车耀先,1894年出生于四川大邑县灌口场一个小康之家,但因年幼时家道中落,12岁起,他就开始靠卖火柴挣钱养家。14岁那年,车耀先经人介绍到崇庆州(现成都崇州市) “益盛荣”商店去当学徒,每天打杂,晚上就睡在商店里附带值夜。因他勤奋好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17岁的车耀先已升为管账先生,每年有12吊钱的工资。
本来,车耀先可就此走上经商的路,但势如潮涌的反清革命开拓了他的视野,他下定决心,当兵去!他早年投身川军,从士兵一步步做到了团长。1927年,因刘湘与蒋介石勾结,制造了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三三一惨案”,车耀先愤而离开川军,选择了为大众奋斗的道路,并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车耀先带着妻子来到成都,以开设“我们的书店”、“新的面店”、“努力餐馆”为掩护,长期在成都做党的地下工作,直到1940年被捕。
餐馆为何取名“努力”?车耀先挂在餐馆内的一幅题词回答了这个问题:“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当时,餐馆每天按时供应大肉蒸饺和大众饭菜,让人力车夫、报童、学生、贫民等穷苦老百姓能吃到物美价廉的饭菜。同时,餐馆作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共产党员来这里时,只需说出“一菜一汤”的暗号,就可以免费进餐。
车耀先在成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10余年中,除坚持隐蔽地进行党的工作外,还公开以一个爱国者、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开展各种活动,特别是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中。自筹经费,组织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创办《大声》周刊等刊物,激励了一大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
1937年,在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班学生黄玉珍的笔记本上,车耀先写下了这样一段毕业赠言:“哪怕是在社会上处于被屈辱的地位的人,哪怕在这地位上不断地感到经济生活的恐慌和穷乏,如果这恐慌和穷乏是逼着他们向上,逼着他们对屈辱和被掠夺的现状起来反抗时,他们的反抗的努力就是“知荣辱”的表现。”
这个笔记本,黄玉珍同学一直珍藏了近60年,1996年捐献给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她希望烈士的遗言能教导更多青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车耀先狱中写的自传序言。红岩联线供图
狱中写下自传序言 寥寥数语道出革命情怀
1940年3月,成都出现粮荒,不时有抢米事件发生,事后国民党污蔑共产党为始作俑者,给中国共产党加上“破坏抗战”的罪名,大肆抓捕进步人士,车耀先就是在此时被捕。
被捕后,车耀先被押解到重庆。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他毫不屈服。见严刑不能达到使车耀先背叛革命的目的,国民党特务便改用软化的办法。他们听说车耀先对主张抗日的冯玉祥比较尊敬,便向车耀先表示,只要他发表一个声明,就请冯玉祥介绍他加入国民党,并委派他出任四川民政厅长。车耀先断然拒绝,表示“宁死也不同意。”
威胁利诱未能达目的,敌人又采取“攻心战术”。他们拿来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书》,要车耀先每天必读并写心得。车耀先原本对此书不屑一顾,但仔细阅读后,却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今后能否出狱断难预料,妻儿一别不知何时再能团聚,何不乘此机会给儿女们留点什么,让他们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借助牢房里昏暗的灯光,车耀先拖着伤痕累累的双手开始写《自传》,总结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
“‘奋斗四十年,始有今日。’这一句就道出车耀先烈士革命情怀。”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文博副研究馆员王浩说,虽然最终车耀先没能写完这部自传,但从序言的寥寥数语中,却能看出他面临死亡,毫不后悔,矢志不移的革命情操。
在车耀先《自传》的引言中,他还这样告诫子女: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能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则余愿是矣。
“车耀先对家风的重视在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王浩说,这表明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家人,立家规、树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真正肩负起从严管家、从严治家的责任,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家庭风气。
狱中仍为难友传递信息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
在被关押在贵州息烽监狱的那段时间里,车耀先利用自己是该集中营图书管理员的身份,为狱中难友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信息。
原来,当车耀先与罗世文等人被转移到贵州息烽监狱后,恰逢特务头子周养浩在监狱内实施所谓的“改革”,即让犯人当“工作修养人”,为监狱做一些行政工作和体力劳动。在征询了秘密党支部的意见后,车耀先挺身而出,要求担任息烽集中营的图书管理员。
当上图书管理员后,车耀先不仅对图书室内的图书进行修补整理,还通过更换封面等方式,把当初难友们入狱时被没收的进步图书混入其中,统一外借。至此,集中营里出现了如《大众哲学》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车耀先还积极为难友们打通外部消息的传递渠道。在车耀先担任图书管理员之前,息烽监狱图书室里只订有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和当时的《贵州日报》,难友们根本无法从中了解外部的真实消息。车耀先到图书室后,就巧妙借用周养浩的名义,增订了一批民办报纸和进步刊物,让难友们能通过图书室知晓外部的情况,进而增强他们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1946年8月18日,当敌人把车耀先押到刑场准备处决时,车耀先还高呼“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
“投身元元无限中,方晓世界可大同……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这是车耀先入党后写的一首诗,他不仅用生命兑现了诗中的承诺,也为当代共产党员作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