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清晨来吃面的人 心中都有爱的一面

每个清晨来吃面的人 心中都有爱的一面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8-08

重庆晨报-心中都有爱的一面

刘健芳为顾客煮米线。

时常来面馆坐一坐的百岁老人兵淑芬(右)。

学徒梁红军(左)、高月(中)在厨房忙碌地炒料、煮面。

早上6:10来吃面的恩施游客。

下了一夜的雨,连日来的高温被带走了一些,汽车在马路上划出一道道水痕,像被压碎的镜面。鲁祖庙陶记面庄内的灯光,一直未熄灭过。还不到早上5点,刘健芳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擦了把脸,守了通宵的店,即将开始新的一天。她为早上来的第一位客人煮了面,浇上两勺软糯的黄橙橙的豌豆,一勺油亮亮的肉酱,撒上碎米芽菜和翠绿的葱花。面条拌匀,四溢的香气,驱散了淡淡的夜色。

一家人在一起,吃碗面都香

刘健芳一边娴熟地择去空心菜末端的老叶,一边招呼着清晨第一位客人——一位去附近农贸市场进货的商户。来三两牛肉面,整个忙碌的上午都会精力十足。

刚到5点,肉贩把前一天预订的40斤去皮后腿猪肉绞成的肉末准时送到面馆门口,这是两天炸酱的用量。

很快,56岁的厨师刘小明睡眼惺忪地来了,但一跨进厨房,立马来了精神,开始忙活起来。刘小明还有个身份——服务员大姐刘健芳以及面馆老板的哥哥。操持面馆的是兄妹四人,刘小明排行老大,当年他从老家邻水到重庆后就在面馆打工,一干就是25年。

工资由作为老板的三妹发放,尽管在妹妹手下打工,但他一点也不介意,反而很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甜腻。兄妹几个排了班,分工各有侧重,实际上都能独当一面。虽说都在面馆干活,但平时能碰面的时间却很短,也就半小时,话几句家常,吃顿便饭,“但心里踏实,一家人热热闹闹,哪怕只是一起吃碗面都要香些。”

一家人经营店铺还有个好处,有时客人多,多做点事也无所谓,不会去计较。“妹妹对我们也很好!冬天的鞋子呀、衣服呀,夏天的消暑药品什么的,都会提前准备起。”刘健芳笑盈盈地说。

“我想每天都能给她煮面”

5点半不到,哈尔滨女孩高月小跑到陶记面馆门口,套上围腰,利索地洗了手,接过刘小明手中的锅铲。“师父我来嘛!”这是她来学艺的第三天。

高月是个相貌出众的女孩,精致的五官,得体的妆容,一袭白色蕾丝裙,在油烟弥漫的面馆厨房里,手持铁铲,费力搅动铁锅里的40斤肉末,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但这是她所喜欢的氛围:面汤升腾起的氤氲,油辣子扑鼻的香,混合着花椒的麻,在女孩看来都带着诗意。

自从在重庆吃了第一碗小面后,高月便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它,于是辞去化妆师的工作,专心学做面,想把地道的重庆风味带回哈尔滨。

对她来说,刘师傅的川普比较难懂,一位重庆的朋友还专程来给她充当翻译。“我也喜欢吃面,但像高月这样狠下心辞职来学习的,也算是重庆小面的铁粉了!”这个重庆汉子对高月的执着表示佩服。

一起学面的还有奉节小伙梁红军,他是个好脾气,说完每句话都会露出腼腆的笑容。他力气大,主动把倒油、扛菜这些重活揽过来。空闲时从围裙兜掏出一个黑皮笔记本,把刘师傅说的要领写下来。

梁红军之前在澳门一家酒店做前台,每月收入有1万多元,但开个自己的店是他的梦想。不久前,他辞了职,回重庆学做小面,准备去珠海开一家重庆小面馆。

他的女友在外地工作,“她说会跟我一起去珠海打拼。”说到这里,梁红军脸上掩饰不住甜蜜。他说女友很喜欢吃重庆小面,“我希望在她想吃面的时候,能随时做了端给她吃。”说着又低头笑了。前几天,女友还过来重庆看他,两人提前庆祝了七夕。梁红军目前住在歇台子与人合租的房子里,但已为心爱的人勾勒出美好的未来。这也是他每天坚持5点过来面馆学艺的最大动力。

“没有小面的重庆之行是不完整的”

6:10,一群外地游客提着行李匆匆走进店里。“你们吃什么面?吃得辣椒不?”刘健芳体贴地询问。这群从湖北恩施来的游客,买了早上8点回家的火车票,特意赶了个早来吃面。“火锅吃过了,串串也吃了,就差一碗小面了。”游客说,没有小面的重庆之行是不完整的。

“好吃,好吃!”恩施游客被辣得擤着鼻涕,不断称赞,心满意足地提着行李离去。他们对重庆的记忆,一定是以麻辣劲道的面作为收尾。

刘小明说,最近几年重庆小面越来越火,小面成为外地游客经典“打卡”项目。有位上海的老顾客,不管再晚,一下飞机就直奔面馆,非要吃碗面才睡得舒服,“那位客人笑称每次都是专门来吃面,顺便在周边玩两天。”

为了满足外地客人的需要,面馆还购置了真空打包机,打了佐料后,连同干面一起快递寄到各地,隔天就能收到。

如何做出一碗有灵魂的小面?

调料是小面的灵魂,最基础的就有10多种,辣椒、花椒、花生、猪油、芝麻酱……天色渐渐发白,客人越来越多,刘小明加快了挑面的速度,在打调料时,他用勺子一掂就知道有多少量。

“其实啊,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秘诀。”刘小明说,除了基本的技能、配方之外,关键是要能吃苦。他说,如果5点不愿起床到店,熬制肉酱、炒辣椒,那么这个人多半也无法掌握到重庆小面的精髓。

他们家的面条是在凯旋路的面坊定制的,选用上等大麦,去麦麸后,碾磨成面粉,做出来的手工面才滑爽、筋道,久煮不浑汤,面汤还带有浓郁的麦香味,面里加了鸡蛋,口味更香醇。通常一天要消耗大约100多斤面条。

一位没牙吃面的百岁老人:趁年轻,多吃几碗

厨房和用餐区有一扇小窗,刘小明稍空闲时,喜欢从窗口往外观察食客们的表情,看着他们把豌豆一颗颗夹起来放进嘴里,面条吃完后,连汤汁都恨不得喝个一干二净。这是一名厨师最自豪的时刻。

7点左右,有一波吃面的小高峰,大多是要赶着在早高峰前乘车、乘轻轨上班的年轻人。刘健芳对这些年龄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照顾有加。他们在这个城市中打拼,脚步匆忙,不敢松懈,于是她挑面时都会多挑几根,也建议他们早餐里加个煎蛋,会更营养。对那些在牛肉面、杂酱面和小面之间纠结的顾客,她也会在小面中多舀上一点肉汁作为安慰。

门外的人和车渐渐多了起来。来了位年迈的老人,戴着手表,穿一套鲜艳的红色花纹睡衣,径直坐在靠马路的板凳上,跟身旁一位客人摆龙门阵。老人听力不太好,好几句都答非所问,但一点不影响她摆谈的兴致。

过了一会儿,一名头发花白的男子跑过来,面带愠色,“妈,你怎么又自己跑出来了嘛。”老人很不以为然,提高了说话的声量,“我怎么又不能出来,在家里呆着好闷嘛!”

刘健芳告诉记者,这是一位百岁老人,家住附近,有时早上会来面馆坐一阵。

“我今年5月才满100岁,身体好得很!以前爱吃面,现在没牙齿吃得少了,只有喝稀饭!”这位叫兵淑芬的老人说话中气十足,“你们趁年轻,要是喜欢吃面就多吃几碗!”

一位百岁老人的话,怎么听着都像很有道理。

天色越来越亮,老人望着匆忙进进出出面馆的人。面碗碰撞的声音,食客吸吮面条的声音,她似乎都听得到,否则布满沟壑的脸上也不会微微露出笑容。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每个清晨来吃面的人 心中都有爱的一面

2019-08-08 06:35:57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晨报-心中都有爱的一面

刘健芳为顾客煮米线。

时常来面馆坐一坐的百岁老人兵淑芬(右)。

学徒梁红军(左)、高月(中)在厨房忙碌地炒料、煮面。

早上6:10来吃面的恩施游客。

下了一夜的雨,连日来的高温被带走了一些,汽车在马路上划出一道道水痕,像被压碎的镜面。鲁祖庙陶记面庄内的灯光,一直未熄灭过。还不到早上5点,刘健芳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擦了把脸,守了通宵的店,即将开始新的一天。她为早上来的第一位客人煮了面,浇上两勺软糯的黄橙橙的豌豆,一勺油亮亮的肉酱,撒上碎米芽菜和翠绿的葱花。面条拌匀,四溢的香气,驱散了淡淡的夜色。

一家人在一起,吃碗面都香

刘健芳一边娴熟地择去空心菜末端的老叶,一边招呼着清晨第一位客人——一位去附近农贸市场进货的商户。来三两牛肉面,整个忙碌的上午都会精力十足。

刚到5点,肉贩把前一天预订的40斤去皮后腿猪肉绞成的肉末准时送到面馆门口,这是两天炸酱的用量。

很快,56岁的厨师刘小明睡眼惺忪地来了,但一跨进厨房,立马来了精神,开始忙活起来。刘小明还有个身份——服务员大姐刘健芳以及面馆老板的哥哥。操持面馆的是兄妹四人,刘小明排行老大,当年他从老家邻水到重庆后就在面馆打工,一干就是25年。

工资由作为老板的三妹发放,尽管在妹妹手下打工,但他一点也不介意,反而很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甜腻。兄妹几个排了班,分工各有侧重,实际上都能独当一面。虽说都在面馆干活,但平时能碰面的时间却很短,也就半小时,话几句家常,吃顿便饭,“但心里踏实,一家人热热闹闹,哪怕只是一起吃碗面都要香些。”

一家人经营店铺还有个好处,有时客人多,多做点事也无所谓,不会去计较。“妹妹对我们也很好!冬天的鞋子呀、衣服呀,夏天的消暑药品什么的,都会提前准备起。”刘健芳笑盈盈地说。

“我想每天都能给她煮面”

5点半不到,哈尔滨女孩高月小跑到陶记面馆门口,套上围腰,利索地洗了手,接过刘小明手中的锅铲。“师父我来嘛!”这是她来学艺的第三天。

高月是个相貌出众的女孩,精致的五官,得体的妆容,一袭白色蕾丝裙,在油烟弥漫的面馆厨房里,手持铁铲,费力搅动铁锅里的40斤肉末,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但这是她所喜欢的氛围:面汤升腾起的氤氲,油辣子扑鼻的香,混合着花椒的麻,在女孩看来都带着诗意。

自从在重庆吃了第一碗小面后,高月便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它,于是辞去化妆师的工作,专心学做面,想把地道的重庆风味带回哈尔滨。

对她来说,刘师傅的川普比较难懂,一位重庆的朋友还专程来给她充当翻译。“我也喜欢吃面,但像高月这样狠下心辞职来学习的,也算是重庆小面的铁粉了!”这个重庆汉子对高月的执着表示佩服。

一起学面的还有奉节小伙梁红军,他是个好脾气,说完每句话都会露出腼腆的笑容。他力气大,主动把倒油、扛菜这些重活揽过来。空闲时从围裙兜掏出一个黑皮笔记本,把刘师傅说的要领写下来。

梁红军之前在澳门一家酒店做前台,每月收入有1万多元,但开个自己的店是他的梦想。不久前,他辞了职,回重庆学做小面,准备去珠海开一家重庆小面馆。

他的女友在外地工作,“她说会跟我一起去珠海打拼。”说到这里,梁红军脸上掩饰不住甜蜜。他说女友很喜欢吃重庆小面,“我希望在她想吃面的时候,能随时做了端给她吃。”说着又低头笑了。前几天,女友还过来重庆看他,两人提前庆祝了七夕。梁红军目前住在歇台子与人合租的房子里,但已为心爱的人勾勒出美好的未来。这也是他每天坚持5点过来面馆学艺的最大动力。

“没有小面的重庆之行是不完整的”

6:10,一群外地游客提着行李匆匆走进店里。“你们吃什么面?吃得辣椒不?”刘健芳体贴地询问。这群从湖北恩施来的游客,买了早上8点回家的火车票,特意赶了个早来吃面。“火锅吃过了,串串也吃了,就差一碗小面了。”游客说,没有小面的重庆之行是不完整的。

“好吃,好吃!”恩施游客被辣得擤着鼻涕,不断称赞,心满意足地提着行李离去。他们对重庆的记忆,一定是以麻辣劲道的面作为收尾。

刘小明说,最近几年重庆小面越来越火,小面成为外地游客经典“打卡”项目。有位上海的老顾客,不管再晚,一下飞机就直奔面馆,非要吃碗面才睡得舒服,“那位客人笑称每次都是专门来吃面,顺便在周边玩两天。”

为了满足外地客人的需要,面馆还购置了真空打包机,打了佐料后,连同干面一起快递寄到各地,隔天就能收到。

如何做出一碗有灵魂的小面?

调料是小面的灵魂,最基础的就有10多种,辣椒、花椒、花生、猪油、芝麻酱……天色渐渐发白,客人越来越多,刘小明加快了挑面的速度,在打调料时,他用勺子一掂就知道有多少量。

“其实啊,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秘诀。”刘小明说,除了基本的技能、配方之外,关键是要能吃苦。他说,如果5点不愿起床到店,熬制肉酱、炒辣椒,那么这个人多半也无法掌握到重庆小面的精髓。

他们家的面条是在凯旋路的面坊定制的,选用上等大麦,去麦麸后,碾磨成面粉,做出来的手工面才滑爽、筋道,久煮不浑汤,面汤还带有浓郁的麦香味,面里加了鸡蛋,口味更香醇。通常一天要消耗大约100多斤面条。

一位没牙吃面的百岁老人:趁年轻,多吃几碗

厨房和用餐区有一扇小窗,刘小明稍空闲时,喜欢从窗口往外观察食客们的表情,看着他们把豌豆一颗颗夹起来放进嘴里,面条吃完后,连汤汁都恨不得喝个一干二净。这是一名厨师最自豪的时刻。

7点左右,有一波吃面的小高峰,大多是要赶着在早高峰前乘车、乘轻轨上班的年轻人。刘健芳对这些年龄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照顾有加。他们在这个城市中打拼,脚步匆忙,不敢松懈,于是她挑面时都会多挑几根,也建议他们早餐里加个煎蛋,会更营养。对那些在牛肉面、杂酱面和小面之间纠结的顾客,她也会在小面中多舀上一点肉汁作为安慰。

门外的人和车渐渐多了起来。来了位年迈的老人,戴着手表,穿一套鲜艳的红色花纹睡衣,径直坐在靠马路的板凳上,跟身旁一位客人摆龙门阵。老人听力不太好,好几句都答非所问,但一点不影响她摆谈的兴致。

过了一会儿,一名头发花白的男子跑过来,面带愠色,“妈,你怎么又自己跑出来了嘛。”老人很不以为然,提高了说话的声量,“我怎么又不能出来,在家里呆着好闷嘛!”

刘健芳告诉记者,这是一位百岁老人,家住附近,有时早上会来面馆坐一阵。

“我今年5月才满100岁,身体好得很!以前爱吃面,现在没牙齿吃得少了,只有喝稀饭!”这位叫兵淑芬的老人说话中气十足,“你们趁年轻,要是喜欢吃面就多吃几碗!”

一位百岁老人的话,怎么听着都像很有道理。

天色越来越亮,老人望着匆忙进进出出面馆的人。面碗碰撞的声音,食客吸吮面条的声音,她似乎都听得到,否则布满沟壑的脸上也不会微微露出笑容。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