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
引好“千根线”当好“一根针”

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
引好“千根线”当好“一根针”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8-09

杨春敏。记者 罗斌 魏中元 摄

15年的入党之路也是对信仰的淬炼过程,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

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更不是做样子,而是一辈子。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

社区的居民就是我的家人,如果我的家人需要我,我理所当然要冲在最前头。

她实施的网格化极为细致,11个消防栓、103盏路灯、8座公厕、47个化粪池、33个燃气总阀……全部逐一划分给居民小组的网格责任人和小组长。

她提出了一个极富人情味的倡议,叫作“巷内无生人”计划,即社区的巷子里消除邻居们互不相识的冷漠……

2018年,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荣获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荣誉的背后,是扎根社区默默耕耘14年的苦与甜,是将一个矛盾丛生的“问题社区”变成“和谐社区”的奋斗之路。

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一员,杨春敏已经“连轴转”了三场。记者在市委党校见到她时,虽然她肩膀上还留着火罐印,感冒让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一讲起社区的事情来,她就像入了水的鱼儿。

15年的入党之路淬炼着初心

“我至今还记得入党的那一天:我穿着白衬衫、蓝裤子,站在党旗下,一句一句读着入党誓词,内心无比激动。因为从此我有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报告会上,杨春敏给大家摆谈起自己的初心。

时光倒回到1984年,当时在重庆特殊钢集团(简称特钢厂)身居企业管理层的她,看到企业经常组织党员学习,有什么大事小情的也在党员会上讨论。

“每次经过会议室门口,听到里面说话声,我总忍不住驻足。”

于是,她找到了一个专管这项工作的老党员,问清入党程序,并郑重地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当时说按照组织要求,一步步进行,时间需要几年,得看到我的长期表现才行!”杨春敏说,也就是那时,她遇到了端正她入党思想和工作态度的一个人:单位的组织委员。

杨春敏回忆道:第一次见到他时,胖胖的身材与时常挂在嘴边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得知我要入党时,他就第一时间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小杨啊,追求思想进步是好事,但是你要清楚入党是为了什么。”这句话提醒了杨春敏,对于入党也许她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那次谈话之后,我便将组织委员作为我工作中的标杆,由于人年轻劲头足,很多艰巨的任务,我总是按时并高质量完成,并定期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虽然当时还不是党员,但杨春敏已经在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后来,由于一些原因,直到1999年她才正式入党。

“虽然我的入党之路很漫长,但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15年的入党之路也是对信仰的淬炼过程,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杨春敏讲起自己的入党故事,不禁红了眼眶。

共产党人,需要从小立大志,为了“初心”而不断努力和奋斗。杨春敏的经历正好诠释了这点,她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小说就是《红岩》,这也是她最爱的一本小说,革命烈士的故事润物细无声,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种子在她心里渐渐发芽。在他们身上,杨春敏感受到共产党人顽强不屈的意志,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信仰。

揽下问题社区这个“烂摊子”

2005年,杨春敏工作了20多年的特钢厂宣布破产,她也下岗了。1000多名失业职工归入团结坝社区管理,各种矛盾的聚集,使这里成了“问题社区”。

在这关键时刻,本也是特钢厂职工的杨春敏,抱着“试试看”,看能不能改变“问题社区”的想法,去应聘了社区工作者,并主动请缨负责居民稳定和服务的工作。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4年。”杨春敏回忆说,社区当时就是“环境脏兮兮,人心乱麻麻,秩序乱糟糟,问题成堆堆。”

看着社区这个样子,杨春敏心有不甘。“问题社区”这团乱麻,到底怎么解开?她本想入户走访摸清情况,可竟然一个愿意给她开门儿的居民都没有。

“你们连卫生都搞不好,还能做啥子嘛?”有的居民说完“砰”的一声就关上了门,居民的“不友好”刺激了杨春敏的倔强。

“我就不信了,一个卫生问题都搞不定!”她自己跟自己赌上了气,既然居民对环境卫生不满意,那就从整治环境卫生开始。

杨春敏带头爬边坡、陡坎,去死角清理垃圾,靠着一个蛇皮口袋和一双手套,硬是捡出了一个清洁无死角的社区环境。

社区有个“最难清理”的垃圾坑,在一处边坡旁,深达8米、臭气熏天。杨春敏找来一根麻绳拴在腰上,让同事把她从边坡上吊下去,一筐一筐地往上清运垃圾。一天下来,她的腰被勒出了血痕,一碰就疼。

“陈年垃圾又脏又臭,怎么清洗身上还是臭烘烘的。”

一开始,居民们就趴在自家窗台或拿个小板凳坐在阳台,嗑着瓜子看他们弓着腰捡垃圾;渐渐地,有些居民坐不住了,一些老党员也自带工具“入了伙”;后来,一些居民也悄无声息地加入进来……

杨春敏趁热打铁提出,将居民每50户设置为一个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样是搞网格化管理,杨春敏实施的这张“网”极为细致,几乎没有漏掉任何一处空白点。

“11个消防栓、103盏路灯、8座公厕、47个化粪池、33个燃气总阀……全部逐一划分给居民小组的网格责任人和小组长。”

和社区老党员“谈心”激励她成长

杨春敏总是说,做社区工作离不开社区老同志的鼓励。

那是2006年9月,当时的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离岗,杨春敏毫无争议地成为代理书记;次年她又被选为社区主任,社区书记、主任。

当上社区书记后,杨春敏对第一次社区党组织生活会的场景记忆犹新。

为了避免“书记上面讲、居民下面摆”的情况,她上网搜集了很多丰富的资料——搞笑段子、互动游戏……整场组织生活会大家听得都很专心,不时有欢声笑语。

当所有人都走出会议室的时候,一名社区老党员走到她身边拉了拉她衣袖,“杨书记,你有时间吗?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思想。”

感到意外的杨春敏拉着老党员连忙坐下。

“我先不评价你今天的内容跟形式,但是有一点我想跟你表达,党组织生活会是严肃重要的政治场合,不是你个人的演讲秀。”

起初,老同志的一番话让她很不服气,随后,老同志接着问:“你知道中共一大有多少党员吗?第一部党章是多久颁布的?‘三会一课’是多久写进党章的?”老党员的三个问题,当时杨春敏都答不上来,她羞愧极了。

“老同志的话让我感到丢尽了脸。”从此,杨春敏把学党史、学党章当成了她履职的基本要求。

还有一次,她去看望社区退休老党员陈家孝。

“小杨啊,虽说现在社区大有改观,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些忧虑想跟你说说。”70多岁的陈家孝是高级工程师退休,他主动跟杨春敏谈起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社区贫困人口这么多到底怎么办?社区党组织涣散到底怎么办?我现在退了休除了按时缴党费,还能为你做些什么?”面对老党员的这些“体己话”,杨春敏心头一热,陷入沉思。

“我当时跟陈老摆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对社区的关注让我很受感动。但是我也暗暗做了决定:再困难也不能向老党员伸手。”杨春敏说。

杨春敏坦言,社区老党员们的恳切交心也激励着她成长蜕变,成为一名合格敢于担当的共产党员。

“巷内无生人”计划拉近新老邻居距离

随着危旧房改造,原来的老职工、老住户纷纷搬走,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了团结坝的“新邻居”。杨春敏又提出了一个极富人情味的“巷内无生人”计划,帮助“新邻居”融入社区大家庭。

“首先,我们社区将外来流动人口,统一叫作‘新邻居’。”杨春敏解释,这是从观念和称谓上消除歧视与隔阂,让流动人口感到亲切和温暖。

任何一位外来人口哪怕是租住到了团结坝社区,立即就会有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主动上门,送去一张印有协管员联系电话和提供服务项目内容的名片,引导流动人口到社区综治工作站的“新邻居服务窗口”报到,告知其社区生活办事指南,让每一位流动人口了解社区。

社区综治工作站还专门建立了“新邻居民情档案”,在各楼栋张贴并更新“新邻居”门牌,让居民及时认识“新邻居”,并将“新邻居”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录入电子台账,使社区对流动人口做到“心中有数”。

其实,早在2009年,杨春敏就大胆提出“把穷家底盘成富资源”。在杨春敏看来,这样一个老旧社区,仅靠社区干部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需要借助其他力量。

这个“其他力量”,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那些退休职工。社区推出“社区今天我当家”活动,设置公益服务岗位——“社区编外书记、主任助理”,希望发动和组织社区党员和群众协助社区干部处理邻里纠纷和社区事务。

这项活动开展后,社区干部们惊讶地发现,那些“社区编外书记、主任助理”最先由居民群众轮流当值上岗,后来一些大学生、社会单位的干部,也纷纷参与进来,形成了一股社区积极力量。

社区的小事却是居民的大事

社区的工作都是繁琐和复杂的,大到开各种会议,小到疏通下水道修路灯。

除了这些大小事,她曾经还干了一件悄无声响的“笨事”——带领班子成员遍访辖区2369户居民和社会单位。

“一家一家上门采集居民家庭信息和居民需求,那过程真叫一个累!”这种“水磨功夫”虽然考验着社区干部的耐性与韧性,却也成功地让“社区”一词,替代了在居民心中扎根多年的“单位”一词。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怎么样才能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为此,社区建立了“三张清单”机制,将辖区社会单位能够提供服务的项目整合成“资源清单”,与居民的“需求清单”对接,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社区由之前的“单打独斗”逐步走向了与驻区单位的“抱团合作”。

直到现在,每个星期三上午,杨春敏都会召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代表们开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已成为团结坝社区工作的常态。

正是杨春敏的这些“春风细雨”融化了群众的心。渐渐地,居民对社区干部的看法有了积极变化,社区干部在居民中的威信树了起来。

为社区服务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杨书记不是来管我们的,而是来为我们服务的。”如今,居民都说杨春敏是他们的主心骨,更是他们的“贴心人”。

社区居民还将“贴心人”的故事编成情景剧《杨姐来敲门》在小区联欢会上演出,当看见台上那个“杨姐”一直敲门也没人给她开门的时候,台下的杨春敏掩面而泣。

“只有体会过的人才会感同身受,我想起了当初的委屈,也庆幸自己的坚持,这才换来了大家的信任。”杨春敏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更不是做样子,而是一辈子。

通过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她让原先一个以破产企业职工为主的老旧、脏乱差社区重新焕发了生机,把一个人心散落、贫困落后、矛盾丛生的“问题社区”打造成了全市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我生活在这里,社区是什么样子,我的家就是什么样子,社区的居民就是我的家人,如果我的家人需要我,我理所当然要冲在最前头。”杨春敏说,只要群众遇到困难,需要帮忙,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来到他身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
引好“千根线”当好“一根针”

2019-08-09 09:48:21 来源: 0 条评论

杨春敏。记者 罗斌 魏中元 摄

15年的入党之路也是对信仰的淬炼过程,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

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更不是做样子,而是一辈子。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

社区的居民就是我的家人,如果我的家人需要我,我理所当然要冲在最前头。

她实施的网格化极为细致,11个消防栓、103盏路灯、8座公厕、47个化粪池、33个燃气总阀……全部逐一划分给居民小组的网格责任人和小组长。

她提出了一个极富人情味的倡议,叫作“巷内无生人”计划,即社区的巷子里消除邻居们互不相识的冷漠……

2018年,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荣获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荣誉的背后,是扎根社区默默耕耘14年的苦与甜,是将一个矛盾丛生的“问题社区”变成“和谐社区”的奋斗之路。

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一员,杨春敏已经“连轴转”了三场。记者在市委党校见到她时,虽然她肩膀上还留着火罐印,感冒让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一讲起社区的事情来,她就像入了水的鱼儿。

15年的入党之路淬炼着初心

“我至今还记得入党的那一天:我穿着白衬衫、蓝裤子,站在党旗下,一句一句读着入党誓词,内心无比激动。因为从此我有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报告会上,杨春敏给大家摆谈起自己的初心。

时光倒回到1984年,当时在重庆特殊钢集团(简称特钢厂)身居企业管理层的她,看到企业经常组织党员学习,有什么大事小情的也在党员会上讨论。

“每次经过会议室门口,听到里面说话声,我总忍不住驻足。”

于是,她找到了一个专管这项工作的老党员,问清入党程序,并郑重地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当时说按照组织要求,一步步进行,时间需要几年,得看到我的长期表现才行!”杨春敏说,也就是那时,她遇到了端正她入党思想和工作态度的一个人:单位的组织委员。

杨春敏回忆道:第一次见到他时,胖胖的身材与时常挂在嘴边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得知我要入党时,他就第一时间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小杨啊,追求思想进步是好事,但是你要清楚入党是为了什么。”这句话提醒了杨春敏,对于入党也许她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那次谈话之后,我便将组织委员作为我工作中的标杆,由于人年轻劲头足,很多艰巨的任务,我总是按时并高质量完成,并定期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虽然当时还不是党员,但杨春敏已经在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后来,由于一些原因,直到1999年她才正式入党。

“虽然我的入党之路很漫长,但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15年的入党之路也是对信仰的淬炼过程,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杨春敏讲起自己的入党故事,不禁红了眼眶。

共产党人,需要从小立大志,为了“初心”而不断努力和奋斗。杨春敏的经历正好诠释了这点,她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小说就是《红岩》,这也是她最爱的一本小说,革命烈士的故事润物细无声,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种子在她心里渐渐发芽。在他们身上,杨春敏感受到共产党人顽强不屈的意志,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信仰。

揽下问题社区这个“烂摊子”

2005年,杨春敏工作了20多年的特钢厂宣布破产,她也下岗了。1000多名失业职工归入团结坝社区管理,各种矛盾的聚集,使这里成了“问题社区”。

在这关键时刻,本也是特钢厂职工的杨春敏,抱着“试试看”,看能不能改变“问题社区”的想法,去应聘了社区工作者,并主动请缨负责居民稳定和服务的工作。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4年。”杨春敏回忆说,社区当时就是“环境脏兮兮,人心乱麻麻,秩序乱糟糟,问题成堆堆。”

看着社区这个样子,杨春敏心有不甘。“问题社区”这团乱麻,到底怎么解开?她本想入户走访摸清情况,可竟然一个愿意给她开门儿的居民都没有。

“你们连卫生都搞不好,还能做啥子嘛?”有的居民说完“砰”的一声就关上了门,居民的“不友好”刺激了杨春敏的倔强。

“我就不信了,一个卫生问题都搞不定!”她自己跟自己赌上了气,既然居民对环境卫生不满意,那就从整治环境卫生开始。

杨春敏带头爬边坡、陡坎,去死角清理垃圾,靠着一个蛇皮口袋和一双手套,硬是捡出了一个清洁无死角的社区环境。

社区有个“最难清理”的垃圾坑,在一处边坡旁,深达8米、臭气熏天。杨春敏找来一根麻绳拴在腰上,让同事把她从边坡上吊下去,一筐一筐地往上清运垃圾。一天下来,她的腰被勒出了血痕,一碰就疼。

“陈年垃圾又脏又臭,怎么清洗身上还是臭烘烘的。”

一开始,居民们就趴在自家窗台或拿个小板凳坐在阳台,嗑着瓜子看他们弓着腰捡垃圾;渐渐地,有些居民坐不住了,一些老党员也自带工具“入了伙”;后来,一些居民也悄无声息地加入进来……

杨春敏趁热打铁提出,将居民每50户设置为一个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样是搞网格化管理,杨春敏实施的这张“网”极为细致,几乎没有漏掉任何一处空白点。

“11个消防栓、103盏路灯、8座公厕、47个化粪池、33个燃气总阀……全部逐一划分给居民小组的网格责任人和小组长。”

和社区老党员“谈心”激励她成长

杨春敏总是说,做社区工作离不开社区老同志的鼓励。

那是2006年9月,当时的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离岗,杨春敏毫无争议地成为代理书记;次年她又被选为社区主任,社区书记、主任。

当上社区书记后,杨春敏对第一次社区党组织生活会的场景记忆犹新。

为了避免“书记上面讲、居民下面摆”的情况,她上网搜集了很多丰富的资料——搞笑段子、互动游戏……整场组织生活会大家听得都很专心,不时有欢声笑语。

当所有人都走出会议室的时候,一名社区老党员走到她身边拉了拉她衣袖,“杨书记,你有时间吗?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思想。”

感到意外的杨春敏拉着老党员连忙坐下。

“我先不评价你今天的内容跟形式,但是有一点我想跟你表达,党组织生活会是严肃重要的政治场合,不是你个人的演讲秀。”

起初,老同志的一番话让她很不服气,随后,老同志接着问:“你知道中共一大有多少党员吗?第一部党章是多久颁布的?‘三会一课’是多久写进党章的?”老党员的三个问题,当时杨春敏都答不上来,她羞愧极了。

“老同志的话让我感到丢尽了脸。”从此,杨春敏把学党史、学党章当成了她履职的基本要求。

还有一次,她去看望社区退休老党员陈家孝。

“小杨啊,虽说现在社区大有改观,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些忧虑想跟你说说。”70多岁的陈家孝是高级工程师退休,他主动跟杨春敏谈起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社区贫困人口这么多到底怎么办?社区党组织涣散到底怎么办?我现在退了休除了按时缴党费,还能为你做些什么?”面对老党员的这些“体己话”,杨春敏心头一热,陷入沉思。

“我当时跟陈老摆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对社区的关注让我很受感动。但是我也暗暗做了决定:再困难也不能向老党员伸手。”杨春敏说。

杨春敏坦言,社区老党员们的恳切交心也激励着她成长蜕变,成为一名合格敢于担当的共产党员。

“巷内无生人”计划拉近新老邻居距离

随着危旧房改造,原来的老职工、老住户纷纷搬走,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了团结坝的“新邻居”。杨春敏又提出了一个极富人情味的“巷内无生人”计划,帮助“新邻居”融入社区大家庭。

“首先,我们社区将外来流动人口,统一叫作‘新邻居’。”杨春敏解释,这是从观念和称谓上消除歧视与隔阂,让流动人口感到亲切和温暖。

任何一位外来人口哪怕是租住到了团结坝社区,立即就会有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主动上门,送去一张印有协管员联系电话和提供服务项目内容的名片,引导流动人口到社区综治工作站的“新邻居服务窗口”报到,告知其社区生活办事指南,让每一位流动人口了解社区。

社区综治工作站还专门建立了“新邻居民情档案”,在各楼栋张贴并更新“新邻居”门牌,让居民及时认识“新邻居”,并将“新邻居”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录入电子台账,使社区对流动人口做到“心中有数”。

其实,早在2009年,杨春敏就大胆提出“把穷家底盘成富资源”。在杨春敏看来,这样一个老旧社区,仅靠社区干部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需要借助其他力量。

这个“其他力量”,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那些退休职工。社区推出“社区今天我当家”活动,设置公益服务岗位——“社区编外书记、主任助理”,希望发动和组织社区党员和群众协助社区干部处理邻里纠纷和社区事务。

这项活动开展后,社区干部们惊讶地发现,那些“社区编外书记、主任助理”最先由居民群众轮流当值上岗,后来一些大学生、社会单位的干部,也纷纷参与进来,形成了一股社区积极力量。

社区的小事却是居民的大事

社区的工作都是繁琐和复杂的,大到开各种会议,小到疏通下水道修路灯。

除了这些大小事,她曾经还干了一件悄无声响的“笨事”——带领班子成员遍访辖区2369户居民和社会单位。

“一家一家上门采集居民家庭信息和居民需求,那过程真叫一个累!”这种“水磨功夫”虽然考验着社区干部的耐性与韧性,却也成功地让“社区”一词,替代了在居民心中扎根多年的“单位”一词。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怎么样才能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为此,社区建立了“三张清单”机制,将辖区社会单位能够提供服务的项目整合成“资源清单”,与居民的“需求清单”对接,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社区由之前的“单打独斗”逐步走向了与驻区单位的“抱团合作”。

直到现在,每个星期三上午,杨春敏都会召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代表们开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已成为团结坝社区工作的常态。

正是杨春敏的这些“春风细雨”融化了群众的心。渐渐地,居民对社区干部的看法有了积极变化,社区干部在居民中的威信树了起来。

为社区服务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杨书记不是来管我们的,而是来为我们服务的。”如今,居民都说杨春敏是他们的主心骨,更是他们的“贴心人”。

社区居民还将“贴心人”的故事编成情景剧《杨姐来敲门》在小区联欢会上演出,当看见台上那个“杨姐”一直敲门也没人给她开门的时候,台下的杨春敏掩面而泣。

“只有体会过的人才会感同身受,我想起了当初的委屈,也庆幸自己的坚持,这才换来了大家的信任。”杨春敏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一阵子,更不是做样子,而是一辈子。

通过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她让原先一个以破产企业职工为主的老旧、脏乱差社区重新焕发了生机,把一个人心散落、贫困落后、矛盾丛生的“问题社区”打造成了全市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我生活在这里,社区是什么样子,我的家就是什么样子,社区的居民就是我的家人,如果我的家人需要我,我理所当然要冲在最前头。”杨春敏说,只要群众遇到困难,需要帮忙,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来到他身边。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