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一场56年的等待 7旬老人跨越3300公里与大哥“团聚”
“大哥,我们来看你了,这是家乡的土和酒,我们也都给你带来了!”今(9)日上午10点多,在儿子和儿媳的搀扶下,71岁的姚景海拾着台阶而上,一步一步,向着大哥姚景山的墓碑走近。这是时隔56年、跨越3300多公里,71岁老人再次“见”到大哥。在鞠躬、默哀和泪水中,这份绵延了半个世纪的遗憾,终于得以了却。

视频|一场56年的等待 7旬老人跨越3300公里与大哥“团聚”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8-0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9日17时45分讯(记者 周晓雪)“大哥,我们来看你了,这是家乡的土和酒,我们也都给你带来了!”今(9)日上午10点多,在儿子和儿媳的搀扶下,71岁的姚景海拾着台阶而上,一步一步,向着大哥姚景山的墓碑走近。这是时隔56年、跨越3300多公里,71岁老人再次“见”到大哥。在鞠躬、默哀和泪水中,这份绵延了半个世纪的遗憾,终于得以了却。

姚景海和儿子、儿媳,辗转3300多公里,前来祭拜大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晓雪 摄

时隔56年 七旬老人再次“见”到大哥

重庆上空阴云密布,位于合川区的三汇康佳烈士陵园内,人头攒动。

半个多世纪后,“山”“海”终于再相“逢”,一个已年逾古稀,一个已长眠地底。

大哥姚景山的墓碑前,摆满了水果和家乡的酒。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晓雪 摄

56年前分别的那一幕,至今还印在姚景海的脑海里。那年冬天,18岁的姚景山应征入伍,白雪皑皑中,15岁的姚景海和村里的民兵队长、大队书记,穿着厚厚的棉衣,坐上马车,翻过大山,走了12里地,才把大哥送到公社。

在那里,身穿军大衣、胸戴大红花的姚景山,坐上了县里派来的汽车。岂料,这一分离,竟成永诀。

1969年5月的一天,开了一天农机车的姚景海回到家里,看到了大哥的行李、衣物、奖状和照片。他还以为是大哥回来了,在家中转了一圈,却没有一个人影。一个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

直到父亲从公社里回来,从他的表情和言语里,姚景海才确认,大哥牺牲在了大西南。县里派了人,要父亲去一趟大西南,料理后事。姚景海也想去,可正值农忙,公社离不开他这个司机。

在姚景海的记忆里,哥哥从小就喜欢木匠活,后来去了部队,干的也是木工。入伍后,姚景山先是在黑龙江西北部的加格达奇,做了三年工程兵,后来又随部队一路南下,来到当时的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修筑襄渝铁路。

在外当兵的6年间,姚景山几乎每个月都往家里寄一封信。信中,他说自己在部队里吃得好、穿得好,也总嘱咐弟弟,要好好照顾父亲,等他得空了,就回家一趟。

然而由于施工任务紧,6年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直到1969年5月的这一天,噩耗传来。

“我父亲一直想来看看他哥哥,半个世纪了,正好借‘英烈精神归故里’活动,又是农闲时节,我们陪他来了却这个心愿。”姚景海的儿子姚风友说,一家人从黑龙江佳木斯转了两道火车到达重庆,还带来了家乡的土和酒,陪伴大伯。

“大哥,我们来看你了。”站在哥哥的墓碑前,姚景海一遍遍擦拭着碑面。跨越3300多公里,这句憋了56年的话刚一说出口,泪就已如雨下。临走时,姚景海还打包了一盒土,用红色布整整齐齐地包扎着。他准备把这盒土和父亲的墓放在一起,让大哥“陪伴”着父亲。

姚景海把家乡的土带过来,放在大哥的墓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晓雪 摄

短短一个月 找到24名长眠重庆烈士的亲属

据重庆市合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汇康佳烈士陵园,又称铁道兵重庆烈士陵园,里头安葬着为建设襄渝线牺牲的17位铁道兵烈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铁道兵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有8个师以及隶属铁道兵141个三线学兵连、2个独立团投入到铁路建设。他们在深山荒林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条连接鄂、陕、川、渝三省一市的交通大动脉。无数铁道兵,为之献出了生命。由于历史原因,这17位铁道兵烈士,有不少从来没有亲属来祭扫过。

今年7月10日,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今日头条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开展“英烈精神归故里”公益活动。

依托地理位置精准弹窗技术,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把这些烈士的信息,陆续弹窗到了烈士的家乡去。短短一个月,已成功找到了24名烈士的亲人。经过统计,这24名烈士中,有11个安葬在重庆合川区,7个安葬在重庆潼南区,两个在綦江区,巴南区、南岸区、永川区、璧山县各一个。

这些烈士的家乡,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分布在黑龙江、福建、山东、陕西、浙江、湖北、重庆等全国14个省(直辖市)。不少烈士亲属,都是第一次得知自己先辈的具体安葬地。

截至目前,已有5名烈士的亲属,来到重庆祭扫。除了此次前来的3位烈士的亲属,还有四川泸州籍烈士李德华的10个亲属和重庆城口籍烈士苟世余的4名亲人。

“非常感谢‘英雄精神归故里’活动,让我找到了苦寻45年的亲人,也让长眠在地下的弟弟等来了亲人的祭扫。”李德华烈士的哥哥李德江说。

“寻找烈士亲属,寻找只是第一步。我们要通过‘英烈精神归故里’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英烈事迹,挖掘烈属典型、守墓人和解说传承人典型,组织编写出版《重庆市烈士英名录》,努力让全市缅怀英烈、学习英烈、书写英烈、传承英烈精神蔚然成风。”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视频|一场56年的等待 7旬老人跨越3300公里与大哥“团聚”

2019-08-09 17:53:05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9日17时45分讯(记者 周晓雪)“大哥,我们来看你了,这是家乡的土和酒,我们也都给你带来了!”今(9)日上午10点多,在儿子和儿媳的搀扶下,71岁的姚景海拾着台阶而上,一步一步,向着大哥姚景山的墓碑走近。这是时隔56年、跨越3300多公里,71岁老人再次“见”到大哥。在鞠躬、默哀和泪水中,这份绵延了半个世纪的遗憾,终于得以了却。

姚景海和儿子、儿媳,辗转3300多公里,前来祭拜大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晓雪 摄

时隔56年 七旬老人再次“见”到大哥

重庆上空阴云密布,位于合川区的三汇康佳烈士陵园内,人头攒动。

半个多世纪后,“山”“海”终于再相“逢”,一个已年逾古稀,一个已长眠地底。

大哥姚景山的墓碑前,摆满了水果和家乡的酒。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晓雪 摄

56年前分别的那一幕,至今还印在姚景海的脑海里。那年冬天,18岁的姚景山应征入伍,白雪皑皑中,15岁的姚景海和村里的民兵队长、大队书记,穿着厚厚的棉衣,坐上马车,翻过大山,走了12里地,才把大哥送到公社。

在那里,身穿军大衣、胸戴大红花的姚景山,坐上了县里派来的汽车。岂料,这一分离,竟成永诀。

1969年5月的一天,开了一天农机车的姚景海回到家里,看到了大哥的行李、衣物、奖状和照片。他还以为是大哥回来了,在家中转了一圈,却没有一个人影。一个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

直到父亲从公社里回来,从他的表情和言语里,姚景海才确认,大哥牺牲在了大西南。县里派了人,要父亲去一趟大西南,料理后事。姚景海也想去,可正值农忙,公社离不开他这个司机。

在姚景海的记忆里,哥哥从小就喜欢木匠活,后来去了部队,干的也是木工。入伍后,姚景山先是在黑龙江西北部的加格达奇,做了三年工程兵,后来又随部队一路南下,来到当时的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修筑襄渝铁路。

在外当兵的6年间,姚景山几乎每个月都往家里寄一封信。信中,他说自己在部队里吃得好、穿得好,也总嘱咐弟弟,要好好照顾父亲,等他得空了,就回家一趟。

然而由于施工任务紧,6年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直到1969年5月的这一天,噩耗传来。

“我父亲一直想来看看他哥哥,半个世纪了,正好借‘英烈精神归故里’活动,又是农闲时节,我们陪他来了却这个心愿。”姚景海的儿子姚风友说,一家人从黑龙江佳木斯转了两道火车到达重庆,还带来了家乡的土和酒,陪伴大伯。

“大哥,我们来看你了。”站在哥哥的墓碑前,姚景海一遍遍擦拭着碑面。跨越3300多公里,这句憋了56年的话刚一说出口,泪就已如雨下。临走时,姚景海还打包了一盒土,用红色布整整齐齐地包扎着。他准备把这盒土和父亲的墓放在一起,让大哥“陪伴”着父亲。

姚景海把家乡的土带过来,放在大哥的墓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晓雪 摄

短短一个月 找到24名长眠重庆烈士的亲属

据重庆市合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汇康佳烈士陵园,又称铁道兵重庆烈士陵园,里头安葬着为建设襄渝线牺牲的17位铁道兵烈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铁道兵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有8个师以及隶属铁道兵141个三线学兵连、2个独立团投入到铁路建设。他们在深山荒林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条连接鄂、陕、川、渝三省一市的交通大动脉。无数铁道兵,为之献出了生命。由于历史原因,这17位铁道兵烈士,有不少从来没有亲属来祭扫过。

今年7月10日,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今日头条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开展“英烈精神归故里”公益活动。

依托地理位置精准弹窗技术,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把这些烈士的信息,陆续弹窗到了烈士的家乡去。短短一个月,已成功找到了24名烈士的亲人。经过统计,这24名烈士中,有11个安葬在重庆合川区,7个安葬在重庆潼南区,两个在綦江区,巴南区、南岸区、永川区、璧山县各一个。

这些烈士的家乡,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分布在黑龙江、福建、山东、陕西、浙江、湖北、重庆等全国14个省(直辖市)。不少烈士亲属,都是第一次得知自己先辈的具体安葬地。

截至目前,已有5名烈士的亲属,来到重庆祭扫。除了此次前来的3位烈士的亲属,还有四川泸州籍烈士李德华的10个亲属和重庆城口籍烈士苟世余的4名亲人。

“非常感谢‘英雄精神归故里’活动,让我找到了苦寻45年的亲人,也让长眠在地下的弟弟等来了亲人的祭扫。”李德华烈士的哥哥李德江说。

“寻找烈士亲属,寻找只是第一步。我们要通过‘英烈精神归故里’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英烈事迹,挖掘烈属典型、守墓人和解说传承人典型,组织编写出版《重庆市烈士英名录》,努力让全市缅怀英烈、学习英烈、书写英烈、传承英烈精神蔚然成风。”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