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工商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8-14

金秋时节,綦江区横山镇稻田金黄,到处是一片迷人景象。通讯员 陈宗武 摄

奉节脐橙喜获丰收。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万盛经开区黑山谷八角小镇,向日葵花竞相开放,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特约摄影 曹永龙

黔江区黑溪镇胜地村,村民王贞六在观察蜜蜂的长势。特约摄影 杨敏

永川区新亮农业香菇基地,菇农们在菇棚里采摘成熟的香菇。通讯员 陈仕川 摄

编者按

在今年6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及组织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专门提出了要“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其中包括“坚持互惠互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要“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三农的不断发展,我市在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今年7月1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在相关会议上表示,工商资本是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力量,目前全国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投资都在万亿元以上。

在我市,今年前6个月,全市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的在建项目达241个,涉及32个区县,总投资达871.1亿元。

“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由工商资本推动的。”市农业农村委对外合作处处长张蓉萍表示,“工商资本下乡,在推动产业链延伸、促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业链条织成“网”

入秋后的忠县涂井乡友谊村,四面起伏的山头全为葱郁的柑橘树所覆盖。不远处,是如绿色飘带般的长江。

趁早上凉快的时候,友谊村九组的范洪梅正在柑橘园里给果树浇水。现在正是晚熟柑橘果实膨大期,及时的田间管理可以让明年春季成熟的柑橘外观和内在品质更好。

45岁的范洪梅身有残疾。在邻里外出打工时,她也只能待在家里,靠丈夫外出打工养活一家四口,自己则在家里种些水稻、玉米。

1997年,忠县开始成规模种植柑橘,海拔低、生态好的涂井成为核心区之一。范洪梅也将家里8亩地种上了300余株普通柑橘。

“十多年前,柑橘很不好卖。”范洪梅说,贩子前来“杀价”,每公斤价格最低时只有1.2元,还不够劳力和肥料钱。范洪梅曾动过砍树的心。

就在她犹豫时,三峡果业进入忠县开展橙汁加工。后来,为了延长加工时间,范洪梅和不少村民一起,将柑橘高换种为晚熟柑橘。

加工厂对优质柑橘开出的价格利润可观。2014年村里来了个老板,要“租”村民果树。于是,范红梅又将家里的300余株柑橘树以每株64元的价格租出去。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范洪梅还被优先吸纳进果园务工,每天工资60元。

范洪梅说,现在一年通过“出租”果树、在果园打工,原来出门找不到工作的她现在一年能挣近3万元。

友谊村果园的柑橘,大多被离村1小时车程的三峡果业“吞掉”,其加工出来的“派森百”橙汁深受市场欢迎。

“新立镇基本集齐了柑橘产业的整个链条。”忠县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该镇以发展柑橘特色效益农业为基础,加强品牌建设,壮大生产加工,推进农旅融合,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建成“优良品种选育-苗木培育-高标准果园基地建设-果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柑橘产业“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而以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扩张。

“以前,榨汁后的果皮无法处理,成为垃圾,引得周边的农民怨声载道。”忠县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县采用柑橘鲜皮渣提取橙皮甙、果胶及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建设了柑橘皮渣处理一体化厂房,年处理柑橘皮渣7500吨。相关公司又从皮渣中提取橘皮丁、香精油及果酒、果醋、皮渣有机肥等系列产品,其中仅皮渣有机肥就能卖到每吨900元,实现了对柑橘从果汁到皮渣的“榨干吃尽”。

目前,以三峡果业为核心,新立镇集聚了橙汁加工、皮渣处理、运输储藏等加工企业6家,最终“织”成柑橘产业集群,带动了上万户农户、移民户致富。

优质品种传播更广

“如果只靠我一人之力,可能‘天知椒’在3年时间里推广不了这么大面积。”“天知椒”培育人邹荣富说。

邹荣富是江津区慈云镇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土地有深厚感情,爱在田间地头钻研,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江津种植了35万余亩的花椒,邹荣富家也种了好几亩。有一年,他的母亲搭着梯子爬上树采摘花椒,却不慎摔伤。

“那时候,花椒树都很高大,产量也不高。”邹荣富说,“我希望自己能培育一个不用搭梯子就能采摘的好品种。”

从2001年开始,邹荣富在田间钻研,想培育一个矮化新品种。在田间蹲守、观察后,邹荣富不断将花椒嫁接,终于发现有一株变异的“九叶青”,不仅植株不高,而且叶片浓绿,结的花椒也比其他花椒颗粒更大。

经过十来时间培育,邹荣富对这株花椒树进行不断地提纯、复壮。他发现这株花椒亩产最高可达1500公斤;经机构检测,其香味达90多种,比传统“九叶青”多二十余种;抗病性强,而且投产后植株也只有一两米高;成熟时间比普通花椒早7至15天。

这个品种获市林业局林木良种认证,并被命名为“早熟九叶青”。

尽管品种不错,但知晓的人不多。几年间,邹荣富只以每株两三元的价格卖出去几百株。购买的人也大多是慈云周边的种植户。

2016年底,经销水果的何贵彬听说了这个早熟九叶青品种,找到邹荣富谈合作。

“我不太懂技术,但懂销售和推广。”何贵彬诚恳地说。

想到自己精心培育出的品种能更快地走出慈云,造福更多农民,邹荣富答应了。

两人合作后,何贵彬在慈云先后投资600万元,建起500亩的育种和种植示范基地;组成技术推广团队,由邹荣富任技术总监向市内外适宜地区推广这个品种和配套的新技术。

目前,早熟九叶青已在重庆、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等8个省市得到推广,种植面积达到8万余亩,其中不少位于贫困山区。

山里的“草”变成“金元宝”

奉节县平安乡是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这里的大山中,有一种叫做“豆腐柴”的植物,味道有些“怪异”,连牛羊都不吃。

“但没想到,这种草还居然让我脱了贫。”该乡双店村建卡贫困户夏道美说。

夏道美小时上山砍柴看到过豆腐柴,当时大人说这是“斑鸠树叶”,可以做豆腐,吃了消暑。

但更多时候,这种植物只是作为野生植物一直在山里默默无闻地生长。

2013年,从建筑行业转型的陈波来到平安乡。他在大都市生活后,发现都市人偏爱天然的食品,而能做出绿色豆腐的豆腐柴,还是药食兼用植物,含有大量果胶,有养生功效。于是,陈波和朋友一起在平安乡开始规模发展豆腐柴。

“一开始,我们很多人都不相信会有人愿意吃这种山里人才吃的东西。”夏道美说。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将位于荒山上的地拿来种植豆腐柴。这块地非常瘠薄,中间还夹有不少裸露的石灰石岩石,即便是种生长力旺盛的马铃薯收成也不好。

没想到这种零星生在山里的植物,规模种植后长势相当不错。建卡贫困户杨忠兰说,豆腐柴几乎没有虫害,每年只需除一至两次草,在采叶的时候顺手施一点肥,就能在30至45天后再次采摘。从每年的3月至9月,可以采摘三四次。

“采的时候,顺着枝条一撸就下来了,每天我能采50公斤。”杨忠兰说。

“我们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农户形成利益体进行生产、收购。”发展豆腐柴的雄森公司总经理陈波说,下游则通过与电商、代理商合作,将产品销售到奉节县内外。

陈波介绍,为了提高豆腐柴的附加值,采下来的鲜叶,经清洗、预冷后,有的直接做成绿色的“神仙豆腐”销售到周边乡镇和奉节县城;有的则通过低温冷冻、真空烘干后保存起来,一个月后颜色与刚采摘时几乎没有差别。

现在,雄森收购的豆腐柴鲜叶主要是加工成豆腐柴精粉、豆腐柴茶叶、豆腐柴粉丝。去年,该公司新建豆腐柴基地3000亩,带动227户农户发展,其中56户是建卡贫困户。今年以平安乡为核心还向周边乡镇辐射。

今年,平安乡已投产1000亩豆腐柴。雄森公司按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目前已快进入尾声。预计今年该公司将收购鲜叶5000吨。

记者手记》》

工商资本下乡要扬其“长”避其“弊”

在渝西某地,某老板于2010年包下200多亩好田好土后,改造成了葡萄园。前两年该葡萄园还能勉力维持。由于投入大、见效慢,很快这家原做机器零配件生产的业主资金链断裂,老板一走了之,但葡萄园土地复垦却成了难题。拿不到土地流转金,农民也有意见,而当地政府也找不到其他业主接手。一下子,曾被视为当地政府“政绩”的农业项目成“烂尾”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碰到的这种工商资本发展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工商资本下乡的热潮中,仍要警惕以下问题:工商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可能会追逐利润较高的产业,因而忽视粮食产业造成土地“非农化”;追逐自身的利润获得,而忽视甚至损害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的利益;工商资本的逐利性,极易造成投资的盲目跟风,从而引发市场的恶性竞争或供大于求,继而造成农业项目的失败。

目前,工商资本仍是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力量。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中富余工商资本的出路,也是二三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举措,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专家建议尤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企业方面来说,要尽量通过建立制度,与当地农民结成利益体,实现利益共享,才能获得更多的来自农民和政府的支持;在选取发展的产业时,尽量因地制宜,与当地特色产业、尤其是粮食产业相结合,尽量避免土地的“非粮化”。专家表示,目前农业并非所有环节低效益都低。像农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金融担保等需要较大的资金或技术门槛的,仍然是企业发展的“蓝海”,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土地亩产值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从政府方面来说,应妥善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通过土地确权,为保证农民利益提供最坚实的保障,也为激活沉睡的资源提供基础;要加强监管,对前来投资的企业进行科学引导,防止其盲目投资,更不能为了政绩而一味承诺优惠政策;在当前涌入农村的工商资本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应建立准入制度,由基层政府严格按照程序,对企业资质、经营项目、企业信用、土地流转等方面加强审核,避免出现因企业实力不足而带来的风险;建立工商资本下乡的风险防范机制,如设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提供农业生产商业险补贴,以及一定的金融支持;引导、监督企业按照招商规划程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管跟踪制,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权益,真正让工商资本扬其“优势”而减少或避免其“弊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工商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019-08-14 07:19:30 来源: 0 条评论

金秋时节,綦江区横山镇稻田金黄,到处是一片迷人景象。通讯员 陈宗武 摄

奉节脐橙喜获丰收。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万盛经开区黑山谷八角小镇,向日葵花竞相开放,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特约摄影 曹永龙

黔江区黑溪镇胜地村,村民王贞六在观察蜜蜂的长势。特约摄影 杨敏

永川区新亮农业香菇基地,菇农们在菇棚里采摘成熟的香菇。通讯员 陈仕川 摄

编者按

在今年6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及组织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专门提出了要“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其中包括“坚持互惠互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要“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吸纳农民就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三农的不断发展,我市在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今年7月1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在相关会议上表示,工商资本是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力量,目前全国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投资都在万亿元以上。

在我市,今年前6个月,全市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的在建项目达241个,涉及32个区县,总投资达871.1亿元。

“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由工商资本推动的。”市农业农村委对外合作处处长张蓉萍表示,“工商资本下乡,在推动产业链延伸、促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业链条织成“网”

入秋后的忠县涂井乡友谊村,四面起伏的山头全为葱郁的柑橘树所覆盖。不远处,是如绿色飘带般的长江。

趁早上凉快的时候,友谊村九组的范洪梅正在柑橘园里给果树浇水。现在正是晚熟柑橘果实膨大期,及时的田间管理可以让明年春季成熟的柑橘外观和内在品质更好。

45岁的范洪梅身有残疾。在邻里外出打工时,她也只能待在家里,靠丈夫外出打工养活一家四口,自己则在家里种些水稻、玉米。

1997年,忠县开始成规模种植柑橘,海拔低、生态好的涂井成为核心区之一。范洪梅也将家里8亩地种上了300余株普通柑橘。

“十多年前,柑橘很不好卖。”范洪梅说,贩子前来“杀价”,每公斤价格最低时只有1.2元,还不够劳力和肥料钱。范洪梅曾动过砍树的心。

就在她犹豫时,三峡果业进入忠县开展橙汁加工。后来,为了延长加工时间,范洪梅和不少村民一起,将柑橘高换种为晚熟柑橘。

加工厂对优质柑橘开出的价格利润可观。2014年村里来了个老板,要“租”村民果树。于是,范红梅又将家里的300余株柑橘树以每株64元的价格租出去。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范洪梅还被优先吸纳进果园务工,每天工资60元。

范洪梅说,现在一年通过“出租”果树、在果园打工,原来出门找不到工作的她现在一年能挣近3万元。

友谊村果园的柑橘,大多被离村1小时车程的三峡果业“吞掉”,其加工出来的“派森百”橙汁深受市场欢迎。

“新立镇基本集齐了柑橘产业的整个链条。”忠县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该镇以发展柑橘特色效益农业为基础,加强品牌建设,壮大生产加工,推进农旅融合,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建成“优良品种选育-苗木培育-高标准果园基地建设-果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柑橘产业“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而以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扩张。

“以前,榨汁后的果皮无法处理,成为垃圾,引得周边的农民怨声载道。”忠县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县采用柑橘鲜皮渣提取橙皮甙、果胶及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建设了柑橘皮渣处理一体化厂房,年处理柑橘皮渣7500吨。相关公司又从皮渣中提取橘皮丁、香精油及果酒、果醋、皮渣有机肥等系列产品,其中仅皮渣有机肥就能卖到每吨900元,实现了对柑橘从果汁到皮渣的“榨干吃尽”。

目前,以三峡果业为核心,新立镇集聚了橙汁加工、皮渣处理、运输储藏等加工企业6家,最终“织”成柑橘产业集群,带动了上万户农户、移民户致富。

优质品种传播更广

“如果只靠我一人之力,可能‘天知椒’在3年时间里推广不了这么大面积。”“天知椒”培育人邹荣富说。

邹荣富是江津区慈云镇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土地有深厚感情,爱在田间地头钻研,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江津种植了35万余亩的花椒,邹荣富家也种了好几亩。有一年,他的母亲搭着梯子爬上树采摘花椒,却不慎摔伤。

“那时候,花椒树都很高大,产量也不高。”邹荣富说,“我希望自己能培育一个不用搭梯子就能采摘的好品种。”

从2001年开始,邹荣富在田间钻研,想培育一个矮化新品种。在田间蹲守、观察后,邹荣富不断将花椒嫁接,终于发现有一株变异的“九叶青”,不仅植株不高,而且叶片浓绿,结的花椒也比其他花椒颗粒更大。

经过十来时间培育,邹荣富对这株花椒树进行不断地提纯、复壮。他发现这株花椒亩产最高可达1500公斤;经机构检测,其香味达90多种,比传统“九叶青”多二十余种;抗病性强,而且投产后植株也只有一两米高;成熟时间比普通花椒早7至15天。

这个品种获市林业局林木良种认证,并被命名为“早熟九叶青”。

尽管品种不错,但知晓的人不多。几年间,邹荣富只以每株两三元的价格卖出去几百株。购买的人也大多是慈云周边的种植户。

2016年底,经销水果的何贵彬听说了这个早熟九叶青品种,找到邹荣富谈合作。

“我不太懂技术,但懂销售和推广。”何贵彬诚恳地说。

想到自己精心培育出的品种能更快地走出慈云,造福更多农民,邹荣富答应了。

两人合作后,何贵彬在慈云先后投资600万元,建起500亩的育种和种植示范基地;组成技术推广团队,由邹荣富任技术总监向市内外适宜地区推广这个品种和配套的新技术。

目前,早熟九叶青已在重庆、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等8个省市得到推广,种植面积达到8万余亩,其中不少位于贫困山区。

山里的“草”变成“金元宝”

奉节县平安乡是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这里的大山中,有一种叫做“豆腐柴”的植物,味道有些“怪异”,连牛羊都不吃。

“但没想到,这种草还居然让我脱了贫。”该乡双店村建卡贫困户夏道美说。

夏道美小时上山砍柴看到过豆腐柴,当时大人说这是“斑鸠树叶”,可以做豆腐,吃了消暑。

但更多时候,这种植物只是作为野生植物一直在山里默默无闻地生长。

2013年,从建筑行业转型的陈波来到平安乡。他在大都市生活后,发现都市人偏爱天然的食品,而能做出绿色豆腐的豆腐柴,还是药食兼用植物,含有大量果胶,有养生功效。于是,陈波和朋友一起在平安乡开始规模发展豆腐柴。

“一开始,我们很多人都不相信会有人愿意吃这种山里人才吃的东西。”夏道美说。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将位于荒山上的地拿来种植豆腐柴。这块地非常瘠薄,中间还夹有不少裸露的石灰石岩石,即便是种生长力旺盛的马铃薯收成也不好。

没想到这种零星生在山里的植物,规模种植后长势相当不错。建卡贫困户杨忠兰说,豆腐柴几乎没有虫害,每年只需除一至两次草,在采叶的时候顺手施一点肥,就能在30至45天后再次采摘。从每年的3月至9月,可以采摘三四次。

“采的时候,顺着枝条一撸就下来了,每天我能采50公斤。”杨忠兰说。

“我们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农户形成利益体进行生产、收购。”发展豆腐柴的雄森公司总经理陈波说,下游则通过与电商、代理商合作,将产品销售到奉节县内外。

陈波介绍,为了提高豆腐柴的附加值,采下来的鲜叶,经清洗、预冷后,有的直接做成绿色的“神仙豆腐”销售到周边乡镇和奉节县城;有的则通过低温冷冻、真空烘干后保存起来,一个月后颜色与刚采摘时几乎没有差别。

现在,雄森收购的豆腐柴鲜叶主要是加工成豆腐柴精粉、豆腐柴茶叶、豆腐柴粉丝。去年,该公司新建豆腐柴基地3000亩,带动227户农户发展,其中56户是建卡贫困户。今年以平安乡为核心还向周边乡镇辐射。

今年,平安乡已投产1000亩豆腐柴。雄森公司按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目前已快进入尾声。预计今年该公司将收购鲜叶5000吨。

记者手记》》

工商资本下乡要扬其“长”避其“弊”

在渝西某地,某老板于2010年包下200多亩好田好土后,改造成了葡萄园。前两年该葡萄园还能勉力维持。由于投入大、见效慢,很快这家原做机器零配件生产的业主资金链断裂,老板一走了之,但葡萄园土地复垦却成了难题。拿不到土地流转金,农民也有意见,而当地政府也找不到其他业主接手。一下子,曾被视为当地政府“政绩”的农业项目成“烂尾”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碰到的这种工商资本发展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工商资本下乡的热潮中,仍要警惕以下问题:工商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可能会追逐利润较高的产业,因而忽视粮食产业造成土地“非农化”;追逐自身的利润获得,而忽视甚至损害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的利益;工商资本的逐利性,极易造成投资的盲目跟风,从而引发市场的恶性竞争或供大于求,继而造成农业项目的失败。

目前,工商资本仍是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力量。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中富余工商资本的出路,也是二三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举措,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专家建议尤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企业方面来说,要尽量通过建立制度,与当地农民结成利益体,实现利益共享,才能获得更多的来自农民和政府的支持;在选取发展的产业时,尽量因地制宜,与当地特色产业、尤其是粮食产业相结合,尽量避免土地的“非粮化”。专家表示,目前农业并非所有环节低效益都低。像农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金融担保等需要较大的资金或技术门槛的,仍然是企业发展的“蓝海”,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土地亩产值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从政府方面来说,应妥善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通过土地确权,为保证农民利益提供最坚实的保障,也为激活沉睡的资源提供基础;要加强监管,对前来投资的企业进行科学引导,防止其盲目投资,更不能为了政绩而一味承诺优惠政策;在当前涌入农村的工商资本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应建立准入制度,由基层政府严格按照程序,对企业资质、经营项目、企业信用、土地流转等方面加强审核,避免出现因企业实力不足而带来的风险;建立工商资本下乡的风险防范机制,如设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提供农业生产商业险补贴,以及一定的金融支持;引导、监督企业按照招商规划程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管跟踪制,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权益,真正让工商资本扬其“优势”而减少或避免其“弊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