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宣人”丁甜甜

“小宣人”丁甜甜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9-08-16

▲理论学习沙龙

▲宣讲小分队走进渝中区石油路街道

▲丁甜甜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团日活动

重庆直辖那年,还发生了一件事。

西南师范大学的5位在校大学生自发成立了一个宣讲小组。那个时候,这所大学还没有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世界上还没有西南大学,但这特别的理论宣讲已开始了。

这在当时是多么小的一件事。如今,可不一样。22年,宣讲小组越宣越大,越讲越好。谁能想到会是这样的(据说,全国还没几个比它坚持的时间长)。

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可能有人会这么问。

22岁,差不多是一个大学生毕业的岁数,从此迈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也这么巧,当年的宣讲小组成员也大步向前,成为今天的优秀人员,被请上重要的舞台,在重庆多个场所宣讲自身。

22岁,一个走向成熟的年龄。

22岁,翻开新的一页。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涛 文 刘力 摄

她常常是站着讲的

丁甜甜来了。

她现在是宣讲团的团长。这个团的名字有点长——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就叫它“宣讲团”吧)。

丁甜甜,长得甜,声音甜,做的事也甜。

她笑起来浅浅的酒窝,眼睛亮闪闪的,说话带节奏,快快慢慢,高高低低,听起来脆甜脆甜的。

记者喜欢听她说话。事后,记者问过在座的几个人,也喜欢。

其实,记者见她不到半小时,就喜欢听她讲。她坐在记者对面,一直坐着。脆甜脆甜的声音,好像从这个屋子飘出去,又慢慢飘了回来。有好一阵,记者盼望着她站起来,想看看她站着说话的样子。因为她常常是站着讲的。

丁甜甜宣讲的主要是一些大政方针。可以想象,她甜甜的声音,是对抽象理论的软化,让听众易于接受。

丁甜甜身材高挑,一袭红裙,可爱端庄。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标准,具备了一个宣讲人的诸多素质。

丁甜甜说她是“小宣人”。

“宣”指宣传、宣讲;“小”不只是指年龄小(是呀,她下学期就念大三了,和她一起的那些伙伴,有的比她小一两岁,有的比她大好几岁。可以说,他们也不小了),主要指他们不是专职做,业余的。

他们利用课余学习(包括集体讨论)、利用假期或周末宣讲,去附近学校,城市的社区、企业,寒暑假到偏远的山村,给小学的孩子们讲,给小区的居民、企业的工人讲,为田间地头的村民讲……这次,丁甜甜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市巡回宣讲。

歌唱我们伟大的时代

丁甜甜很庆幸自己2017年刚进西南大学就成为一名“小宣人”,有机会慢慢品味宣讲的意义,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传播这些理论知识的仪态。多年以后,当她回想起这段岁月,定将感慨万千,她在这里开始成长。

22年了,丁甜甜不知道已有多少位“小宣人”。她的师姐师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那些师兄师姐,他们把“小宣人”一级一级传下来。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持续不变的信仰,更准确地说,是越来越浓厚的坚信。

第一代“小宣人”就5个人。重庆直辖那年的10月,西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5位学生自发成立邓小平理论宣讲小组,宣讲的火种在1997年的秋天点燃。

2002年,宣讲小组向前一大步,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

2008年,宣讲团再次更名——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这个名字一直保持到现在。

时代发展,精神升华,宣讲团名字在改变,宣讲的内容、形式在变,但投入的情感没有变,孜孜追求没有变,每一次宣讲都“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

宣讲必须基于自己的相信,如果自己都不信,如何让别人相信!所以,宣讲需要一种坚定的姿态,毅然走上讲台,不摇晃,不犹豫,不吞吞吐吐,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宣讲是一次歌唱,歌唱我们伟大的时代,歌唱我们的信仰,和大家一起歌唱,只要你上街,便有可能看见我们的歌唱。

宣讲是文化动员,在宣讲中,人们停下脚步,聆听;在宣讲中,大家逐渐走到一起,再一起走,一起学,一起奋斗。

宣讲也是理论学习。丁甜甜说,为了讲好,嘴巴子、笔杆子要好,必须努力学习。

“宣讲必须用情,有情才能感染人,打动人。”丁甜甜说:一次,在西师附小宣讲时,一个小朋友在宣讲结束后问她,“姐姐,我长大后可以像你们一样吗?”稚嫩的话语在那一刻显得无比庄重,丁甜甜坚定地回答:一定会的。还有一次是在渝中区石油路金银湾社区开展宣讲时,一位78岁的老党员在我们宣讲结束时激动地对我们说:“这样的宣讲很生动,希望能让更多人听到。”听众们的肯定鼓舞着我们将理论宣讲坚持下去,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

每个人都憋着劲

在丁甜甜看来,每次宣讲都像一场战斗。大型的宣讲,“战斗”级别更高(比如办一台宣讲晚会)。“一个指令下来,我们要赶紧集结队伍,赶紧策划,开始忙碌,常常通宵,盯着电脑写稿子,通宵背诵稿子。没有人说一声累。每个人都憋着劲,攻克眼前的堡垒。”

整个宣讲团现在有110多位“小宣人”,包括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团支部、学员部(负责学院理论学习)、宣讲部(负责整个宣讲的统筹)、培训部(负责宣讲技巧和理论的培训)。

大家协同作战,渐渐培养了一种“战友情”——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一心做好一次宣讲。

为了让宣讲内容接地气,“小宣人”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排演了话剧《梅山嘉水葬英魂》、舞台剧《烽火家书》,改编歌曲《追党者》,创作音乐MV《小宣人对话十九大》,自编快板舞等等。我们走进小学,讲什么是爱国;走进中学,讲新时代的新发展;走进社区,为居民群众讲党的民生好政策;走进企业,为企业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和使命。每次听到听众们热烈的掌声,我们宣讲团都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丁甜甜说,去年暑假她独自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凉城,到乡村讲了两场精准扶贫。

让真理的光一直照耀着自己

22年,宣讲团培养了很多人。据介绍,从宣讲团走出了青年长江学者白显良,走出了全国教学标兵唐斌、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网络作家张明明……

这些名字也许并没有那么耀眼,但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宣讲团——“也许我的名字在这里,有一天会走向新生命”。

两年后丁甜甜大学毕业,她将回到内蒙古自治区,她说作为“小宣人”,走过了甜蜜的宣讲之路,她今后要继续走下去,让真理的光一直照耀着自己。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小宣人”丁甜甜

2019-08-16 09:38:54 来源: 0 条评论

▲理论学习沙龙

▲宣讲小分队走进渝中区石油路街道

▲丁甜甜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团日活动

重庆直辖那年,还发生了一件事。

西南师范大学的5位在校大学生自发成立了一个宣讲小组。那个时候,这所大学还没有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世界上还没有西南大学,但这特别的理论宣讲已开始了。

这在当时是多么小的一件事。如今,可不一样。22年,宣讲小组越宣越大,越讲越好。谁能想到会是这样的(据说,全国还没几个比它坚持的时间长)。

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可能有人会这么问。

22岁,差不多是一个大学生毕业的岁数,从此迈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也这么巧,当年的宣讲小组成员也大步向前,成为今天的优秀人员,被请上重要的舞台,在重庆多个场所宣讲自身。

22岁,一个走向成熟的年龄。

22岁,翻开新的一页。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涛 文 刘力 摄

她常常是站着讲的

丁甜甜来了。

她现在是宣讲团的团长。这个团的名字有点长——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就叫它“宣讲团”吧)。

丁甜甜,长得甜,声音甜,做的事也甜。

她笑起来浅浅的酒窝,眼睛亮闪闪的,说话带节奏,快快慢慢,高高低低,听起来脆甜脆甜的。

记者喜欢听她说话。事后,记者问过在座的几个人,也喜欢。

其实,记者见她不到半小时,就喜欢听她讲。她坐在记者对面,一直坐着。脆甜脆甜的声音,好像从这个屋子飘出去,又慢慢飘了回来。有好一阵,记者盼望着她站起来,想看看她站着说话的样子。因为她常常是站着讲的。

丁甜甜宣讲的主要是一些大政方针。可以想象,她甜甜的声音,是对抽象理论的软化,让听众易于接受。

丁甜甜身材高挑,一袭红裙,可爱端庄。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标准,具备了一个宣讲人的诸多素质。

丁甜甜说她是“小宣人”。

“宣”指宣传、宣讲;“小”不只是指年龄小(是呀,她下学期就念大三了,和她一起的那些伙伴,有的比她小一两岁,有的比她大好几岁。可以说,他们也不小了),主要指他们不是专职做,业余的。

他们利用课余学习(包括集体讨论)、利用假期或周末宣讲,去附近学校,城市的社区、企业,寒暑假到偏远的山村,给小学的孩子们讲,给小区的居民、企业的工人讲,为田间地头的村民讲……这次,丁甜甜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市巡回宣讲。

歌唱我们伟大的时代

丁甜甜很庆幸自己2017年刚进西南大学就成为一名“小宣人”,有机会慢慢品味宣讲的意义,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传播这些理论知识的仪态。多年以后,当她回想起这段岁月,定将感慨万千,她在这里开始成长。

22年了,丁甜甜不知道已有多少位“小宣人”。她的师姐师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那些师兄师姐,他们把“小宣人”一级一级传下来。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持续不变的信仰,更准确地说,是越来越浓厚的坚信。

第一代“小宣人”就5个人。重庆直辖那年的10月,西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5位学生自发成立邓小平理论宣讲小组,宣讲的火种在1997年的秋天点燃。

2002年,宣讲小组向前一大步,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

2008年,宣讲团再次更名——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这个名字一直保持到现在。

时代发展,精神升华,宣讲团名字在改变,宣讲的内容、形式在变,但投入的情感没有变,孜孜追求没有变,每一次宣讲都“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

宣讲必须基于自己的相信,如果自己都不信,如何让别人相信!所以,宣讲需要一种坚定的姿态,毅然走上讲台,不摇晃,不犹豫,不吞吞吐吐,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宣讲是一次歌唱,歌唱我们伟大的时代,歌唱我们的信仰,和大家一起歌唱,只要你上街,便有可能看见我们的歌唱。

宣讲是文化动员,在宣讲中,人们停下脚步,聆听;在宣讲中,大家逐渐走到一起,再一起走,一起学,一起奋斗。

宣讲也是理论学习。丁甜甜说,为了讲好,嘴巴子、笔杆子要好,必须努力学习。

“宣讲必须用情,有情才能感染人,打动人。”丁甜甜说:一次,在西师附小宣讲时,一个小朋友在宣讲结束后问她,“姐姐,我长大后可以像你们一样吗?”稚嫩的话语在那一刻显得无比庄重,丁甜甜坚定地回答:一定会的。还有一次是在渝中区石油路金银湾社区开展宣讲时,一位78岁的老党员在我们宣讲结束时激动地对我们说:“这样的宣讲很生动,希望能让更多人听到。”听众们的肯定鼓舞着我们将理论宣讲坚持下去,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

每个人都憋着劲

在丁甜甜看来,每次宣讲都像一场战斗。大型的宣讲,“战斗”级别更高(比如办一台宣讲晚会)。“一个指令下来,我们要赶紧集结队伍,赶紧策划,开始忙碌,常常通宵,盯着电脑写稿子,通宵背诵稿子。没有人说一声累。每个人都憋着劲,攻克眼前的堡垒。”

整个宣讲团现在有110多位“小宣人”,包括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团支部、学员部(负责学院理论学习)、宣讲部(负责整个宣讲的统筹)、培训部(负责宣讲技巧和理论的培训)。

大家协同作战,渐渐培养了一种“战友情”——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一心做好一次宣讲。

为了让宣讲内容接地气,“小宣人”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排演了话剧《梅山嘉水葬英魂》、舞台剧《烽火家书》,改编歌曲《追党者》,创作音乐MV《小宣人对话十九大》,自编快板舞等等。我们走进小学,讲什么是爱国;走进中学,讲新时代的新发展;走进社区,为居民群众讲党的民生好政策;走进企业,为企业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和使命。每次听到听众们热烈的掌声,我们宣讲团都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丁甜甜说,去年暑假她独自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凉城,到乡村讲了两场精准扶贫。

让真理的光一直照耀着自己

22年,宣讲团培养了很多人。据介绍,从宣讲团走出了青年长江学者白显良,走出了全国教学标兵唐斌、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网络作家张明明……

这些名字也许并没有那么耀眼,但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宣讲团——“也许我的名字在这里,有一天会走向新生命”。

两年后丁甜甜大学毕业,她将回到内蒙古自治区,她说作为“小宣人”,走过了甜蜜的宣讲之路,她今后要继续走下去,让真理的光一直照耀着自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