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瓜子 笔杆子 嘴巴子
——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的三大法宝

脑瓜子 笔杆子 嘴巴子
——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的三大法宝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8-16

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在石柱沙子镇用快板舞的方式进行宣讲。通讯员 刘雨晴 摄

大家自己要先学懂弄通,才能给听众讲得深入浅出。

培养大学生们历史、辩证的思维,并联系身边实际,才能透彻地理解看似高深却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让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我们不仅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宣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初心,一届又一届的宣讲团师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普及宣讲。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像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

“人心齐,泰山移,全面小康在眼前。”“祖国是个大家庭,落下一人都不行”……7月12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龙源村扶贫夜校,响起一阵清脆的快板声。

台上悬挂着红色的横幅,台下坐着上百名村民。这是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以下简称“宣讲团”)暑期“三下乡”主题宣讲现场。

用《扶贫七字歌》宣讲扶贫政策;扶贫工作者黄文秀“走百家门”“知百家情”,带领百姓一起脱贫致富;一些贫困户的致富故事,说明自身努力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性等等,大学生们轮番登台,宣讲生动活泼又新颖,赢得阵阵掌声。

“党和国家出台了这么多好政策,只要我们加油干,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多小时的宣讲结束,不少村民意犹未尽,竖起大拇指。

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5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于1997年9月自发成立的宣讲团(原名“邓小平理论宣讲小组”),已有22年历史。目前有成员110余名(均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至今总共发展了上千名成员。多年来,他们深入重庆市各高校、中小学、社区、农村等地,面向约20万人开展了1000余场次各类宣讲活动。

宣讲团如何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例,宣讲团总结出三大法宝:脑瓜子、笔杆子、嘴巴子。

第一次登台讲“砸”了,要学习开发“脑瓜子”

高高的马尾辫、甜甜的笑容,这是20岁的丁甜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她目前是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宣讲团第23届团长。

谈起第一次登台宣讲十九大精神的经历,丁甜甜难以忘怀。

那是2017年11月23日,丁甜甜要与另外两名宣讲团成员在学校的地理科学学院宣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听众是本校上千名师生。

尽管此前对宣讲稿进行了字斟句酌的打磨,反复“彩排”,但首次进行这样的大型宣讲,她仍心里打鼓。虽然她们在台上讲得很认真,但台下师生的互动却并不热烈。

宣讲团的成员如坠冰窖。

怎么办?花大力气准备的宣讲,人家不买账!

当天,100多名成员全体出动,就“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宣讲”进行了走访。“十九大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结合大家身边的例子讲吧,多比喻。”“一些新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应该做分析、对比。”“宣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新颖一些。”

这一圈走访下来,成员们感觉到“大家口味很‘刁’,得让理论的东西形象化。”随后,所有成员重新深入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梳理出“生动、对比、深刻、趣味”等几大宣讲要点。

“大家自己要先学懂弄通,才能给听众讲得深入浅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曾艳感慨,“脑瓜子”培养大学生们历史、辩证的思维,并联系身边实际,才能透彻地理解看似高深却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让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接着,他们花了1个多月重新写作十九大宣讲稿。

改讲稿、选例子,苦磨“笔杆子”

查找材料,拟定思路构架。但理论怎样才能让大家接受?这就是“笔杆子”的功夫。

宣讲团成员晏勇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上百字的快板词,我们都要熬上通宵写作。”他说,宣讲内容既要涵盖表达的思想,也要讲究押韵。每位成员都要查资料、找例子,一起商议,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丁甜甜小组的宣讲稿改动最多。这一板块是讲十九大精神与青年一代的关系,“如果用大家熟知的案例,没有新意;用太生僻的,没有共鸣。”修修改改总不满意。最后,大家决定就用西南大学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为例,亲切!

“一棵大树想要生长得茂盛,必须要有扎实的根茎汲取养分,有坚实的树干作为支撑,还要有向着多个方向生长的枝叶吸收阳光。”……在语言风格上,成员们也反复打磨,力求轻松、活泼。

历时40余天,前后改动11次,大家拿出了新的宣讲稿。

团队打擂台,练好“嘴巴子”

2017年12月底,宣讲团在体育学院进行了“修订版”宣讲。

“东方红,太阳升,党把旗帜来高举。”“看历史,路沧桑,九十七年风和雨。”……一开场,宣讲团通过视频和快板舞回顾十八大以来中国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现场,数百名同学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在以“绿色”“希望”为主旋律的轻音乐伴奏中,负责宣讲第一板块的成员袁昊上台,对农业、经济等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就娓娓道来。

“新思想引领新目标,新目标指引新征程。”成员牛天天的宣讲用的是互动引导方式:“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提出了什么样的新目标吗?”“对了,除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新增了一个词:美丽。”“那能用几个排比描绘国家建设层面的美丽愿景吗?”……台下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现场的氛围被调动起来。

丁甜甜的宣讲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体育学院2014级学生王校甜等大量优秀校友生动的案例,鼓舞大家要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这一次宣讲,获得成功。“用打快板的方式讲理论政策,很活泼。”“你们讲的故事娓娓道来,很打动人。”宣讲结束后,不少同学围着成员们,表达看法。

宣讲极富感染力的袁昊,更是受到“追捧”。

“其实第一次上台,不少成员都会紧张。”袁昊回忆,自己大一时第一次宣讲,汗水把整个背都打湿了,讲得磕磕绊绊,甚至还说错了一些词句。

独自一人在教室背讲稿,在寝室、班级里跟同学训练如何讲好故事;观察京剧里人物腔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在演说时加上诗词歌赋的运用;在一定情境下模拟人物说话的口吻等等,学校还对宣讲团成员进行演讲技巧等培训。

如今,宣讲团不少成员口才流利,思维活跃。“每次宣讲前,团队会进行擂台赛,表现最好的成员才能登台哦!”丁甜甜说。

除了口头演说,宣讲团还推出“1+10”系列主题活动宣讲十九大精神,“1”即1场进各学院的集中主题宣讲;10是由1场演讲比赛、1次知识竞赛、1次主题团日活动、1台学生文艺晚会等构成的10个“1”主题系列活动,宣讲团共开展集中主题宣讲30余场,分散专题微宣讲125场,涵盖全校35个学院近万名大学生。

紧跟时代步伐,宣讲方式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两学一做”……22年来,宣讲团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地将党的最新理论传递出去,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出话剧、合唱、舞蹈、短视频等多种宣讲方式。

“作为思政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要宣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是1997年发起成立“邓小平理论宣讲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他表示,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初心,一届又一届的宣讲团师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普及宣讲。

“十月的北京,党的十九大,发出新时代声音……”这个《小宣人对话十九大》,是宣讲团为宣传十九大精神,推出的新媒体产品。其长约3分多钟,用说唱的方式阐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目标。

《烽火家书》是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排演的话剧;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成员们排演了《长征组歌》和话剧《遵义会议》;运用“青马微声”公众号,打造“微讲堂”“微宣课”等。除了多种多样的宣讲方式,宣讲团还走进社区、乡村,根据不同的宣讲对象和地点开展微宣讲。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像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丁甜甜告诉记者,《三只小蚂蚁的对话》是宣讲团2016年推出的短视频,讲述了3名大学生如何寻找信仰、并用信仰的力量感染周围人的故事,“这是宣讲团很多成员的真实写照。”如今,丁甜甜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现在,宣讲团成立了特设党支部,有19名党员(含预备党员)。22年来,宣讲团培育出青年长江学者白显良、全国教学标兵唐斌、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张明明、中学骨干教师何文吉等优秀代表。宣讲团在2013年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2015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示范团支部”、全国“四进四信”百佳理论学习社团、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2017年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脑瓜子 笔杆子 嘴巴子
——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的三大法宝

2019-08-16 10:49:32 来源: 0 条评论

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在石柱沙子镇用快板舞的方式进行宣讲。通讯员 刘雨晴 摄

大家自己要先学懂弄通,才能给听众讲得深入浅出。

培养大学生们历史、辩证的思维,并联系身边实际,才能透彻地理解看似高深却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让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我们不仅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宣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初心,一届又一届的宣讲团师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普及宣讲。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像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

“人心齐,泰山移,全面小康在眼前。”“祖国是个大家庭,落下一人都不行”……7月12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龙源村扶贫夜校,响起一阵清脆的快板声。

台上悬挂着红色的横幅,台下坐着上百名村民。这是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以下简称“宣讲团”)暑期“三下乡”主题宣讲现场。

用《扶贫七字歌》宣讲扶贫政策;扶贫工作者黄文秀“走百家门”“知百家情”,带领百姓一起脱贫致富;一些贫困户的致富故事,说明自身努力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性等等,大学生们轮番登台,宣讲生动活泼又新颖,赢得阵阵掌声。

“党和国家出台了这么多好政策,只要我们加油干,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多小时的宣讲结束,不少村民意犹未尽,竖起大拇指。

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5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于1997年9月自发成立的宣讲团(原名“邓小平理论宣讲小组”),已有22年历史。目前有成员110余名(均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至今总共发展了上千名成员。多年来,他们深入重庆市各高校、中小学、社区、农村等地,面向约20万人开展了1000余场次各类宣讲活动。

宣讲团如何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例,宣讲团总结出三大法宝:脑瓜子、笔杆子、嘴巴子。

第一次登台讲“砸”了,要学习开发“脑瓜子”

高高的马尾辫、甜甜的笑容,这是20岁的丁甜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她目前是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宣讲团第23届团长。

谈起第一次登台宣讲十九大精神的经历,丁甜甜难以忘怀。

那是2017年11月23日,丁甜甜要与另外两名宣讲团成员在学校的地理科学学院宣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听众是本校上千名师生。

尽管此前对宣讲稿进行了字斟句酌的打磨,反复“彩排”,但首次进行这样的大型宣讲,她仍心里打鼓。虽然她们在台上讲得很认真,但台下师生的互动却并不热烈。

宣讲团的成员如坠冰窖。

怎么办?花大力气准备的宣讲,人家不买账!

当天,100多名成员全体出动,就“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宣讲”进行了走访。“十九大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结合大家身边的例子讲吧,多比喻。”“一些新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应该做分析、对比。”“宣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新颖一些。”

这一圈走访下来,成员们感觉到“大家口味很‘刁’,得让理论的东西形象化。”随后,所有成员重新深入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梳理出“生动、对比、深刻、趣味”等几大宣讲要点。

“大家自己要先学懂弄通,才能给听众讲得深入浅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曾艳感慨,“脑瓜子”培养大学生们历史、辩证的思维,并联系身边实际,才能透彻地理解看似高深却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让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接着,他们花了1个多月重新写作十九大宣讲稿。

改讲稿、选例子,苦磨“笔杆子”

查找材料,拟定思路构架。但理论怎样才能让大家接受?这就是“笔杆子”的功夫。

宣讲团成员晏勇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上百字的快板词,我们都要熬上通宵写作。”他说,宣讲内容既要涵盖表达的思想,也要讲究押韵。每位成员都要查资料、找例子,一起商议,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丁甜甜小组的宣讲稿改动最多。这一板块是讲十九大精神与青年一代的关系,“如果用大家熟知的案例,没有新意;用太生僻的,没有共鸣。”修修改改总不满意。最后,大家决定就用西南大学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为例,亲切!

“一棵大树想要生长得茂盛,必须要有扎实的根茎汲取养分,有坚实的树干作为支撑,还要有向着多个方向生长的枝叶吸收阳光。”……在语言风格上,成员们也反复打磨,力求轻松、活泼。

历时40余天,前后改动11次,大家拿出了新的宣讲稿。

团队打擂台,练好“嘴巴子”

2017年12月底,宣讲团在体育学院进行了“修订版”宣讲。

“东方红,太阳升,党把旗帜来高举。”“看历史,路沧桑,九十七年风和雨。”……一开场,宣讲团通过视频和快板舞回顾十八大以来中国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现场,数百名同学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在以“绿色”“希望”为主旋律的轻音乐伴奏中,负责宣讲第一板块的成员袁昊上台,对农业、经济等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就娓娓道来。

“新思想引领新目标,新目标指引新征程。”成员牛天天的宣讲用的是互动引导方式:“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提出了什么样的新目标吗?”“对了,除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新增了一个词:美丽。”“那能用几个排比描绘国家建设层面的美丽愿景吗?”……台下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现场的氛围被调动起来。

丁甜甜的宣讲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体育学院2014级学生王校甜等大量优秀校友生动的案例,鼓舞大家要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这一次宣讲,获得成功。“用打快板的方式讲理论政策,很活泼。”“你们讲的故事娓娓道来,很打动人。”宣讲结束后,不少同学围着成员们,表达看法。

宣讲极富感染力的袁昊,更是受到“追捧”。

“其实第一次上台,不少成员都会紧张。”袁昊回忆,自己大一时第一次宣讲,汗水把整个背都打湿了,讲得磕磕绊绊,甚至还说错了一些词句。

独自一人在教室背讲稿,在寝室、班级里跟同学训练如何讲好故事;观察京剧里人物腔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在演说时加上诗词歌赋的运用;在一定情境下模拟人物说话的口吻等等,学校还对宣讲团成员进行演讲技巧等培训。

如今,宣讲团不少成员口才流利,思维活跃。“每次宣讲前,团队会进行擂台赛,表现最好的成员才能登台哦!”丁甜甜说。

除了口头演说,宣讲团还推出“1+10”系列主题活动宣讲十九大精神,“1”即1场进各学院的集中主题宣讲;10是由1场演讲比赛、1次知识竞赛、1次主题团日活动、1台学生文艺晚会等构成的10个“1”主题系列活动,宣讲团共开展集中主题宣讲30余场,分散专题微宣讲125场,涵盖全校35个学院近万名大学生。

紧跟时代步伐,宣讲方式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两学一做”……22年来,宣讲团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地将党的最新理论传递出去,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出话剧、合唱、舞蹈、短视频等多种宣讲方式。

“作为思政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要宣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是1997年发起成立“邓小平理论宣讲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他表示,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初心,一届又一届的宣讲团师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普及宣讲。

“十月的北京,党的十九大,发出新时代声音……”这个《小宣人对话十九大》,是宣讲团为宣传十九大精神,推出的新媒体产品。其长约3分多钟,用说唱的方式阐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目标。

《烽火家书》是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排演的话剧;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成员们排演了《长征组歌》和话剧《遵义会议》;运用“青马微声”公众号,打造“微讲堂”“微宣课”等。除了多种多样的宣讲方式,宣讲团还走进社区、乡村,根据不同的宣讲对象和地点开展微宣讲。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像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丁甜甜告诉记者,《三只小蚂蚁的对话》是宣讲团2016年推出的短视频,讲述了3名大学生如何寻找信仰、并用信仰的力量感染周围人的故事,“这是宣讲团很多成员的真实写照。”如今,丁甜甜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现在,宣讲团成立了特设党支部,有19名党员(含预备党员)。22年来,宣讲团培育出青年长江学者白显良、全国教学标兵唐斌、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张明明、中学骨干教师何文吉等优秀代表。宣讲团在2013年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2015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示范团支部”、全国“四进四信”百佳理论学习社团、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2017年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