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接力守护银杉近40年
——南川区金山镇三兄弟陆续成为护林员的故事

他们接力守护银杉近40年
——南川区金山镇三兄弟陆续成为护林员的故事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9-04

李光禄(前)、李光华(后)在巡山路上。记者 栗园园 摄

8月的金佛山,郁郁葱葱,满目苍翠。

8月23日清晨,南川区金山镇龙山村的李光华、李光禄两兄弟身着迷彩服,脚穿解放鞋,又开始忙着巡山了。出家门左拐,跨过一条小溪,沿着溪水往前行,一路过草丛、穿竹林,约摸走了5分钟后,在一处山坡上兄弟俩停下了脚步。

“快看,这是我们前年栽的银杉树,上面这一截是今年才长起来哩!”两人小心翼翼地在林下穿梭,仔细检查着散布在地上的小银杉,弟弟李光禄指着其中一株,兴奋地向重庆日报记者介绍道,语气中难掩喜悦与自豪。

银杉,有“活化石植物”“植物中的大熊猫”等一系列美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佛山科研监测中心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散布着野生银杉树462株。为了守护这一濒危的植物界“国宝”,从1980年至今,李光明、李光华、李光禄三兄弟陆续加入护林员队伍,与青山做伴,见证着银杉的成长。

山林就是他们的家

对于从小在金佛山脚长大的李家三兄弟来说,山林就是他们儿时的“游乐场”。

1980年的一天,一群要到山上收集银杉生长情况的工作人员来到村里,他们要找寻一位向导。

“我去吧。”28岁的大哥李光明一口应了下来。就在那一年,他成了金佛山首批护林员之一。

“别看他比我们大,但胆子却最小。”李光华回忆,毕竟当时还年轻,林子里野兽也多,大哥巡山时常常会叫上他和李光禄做伴。对于这份每月工资仅30元的工作,李光明兢兢业业,每天摸黑进山、摸黑下山,从未懈怠,直到2004年9月9日。

李光华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日。那天巡山回来后不久,大哥突然大叫一声瘫在地上,捂着肚子说肚里像火烧一样痛,把一家人吓坏了。兄弟两人立即带着大哥往镇卫生院赶,却被告知这病只有城里的医院能治,于是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找车辆将大哥往城里送。到医院时,李光明已没了呼吸,一家人至今都不知他得的是什么病。

大哥走了,巡山的活总还得有人干。李光华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沿着大哥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屋头娃儿还小,我没法出去打工,干这个多少还能挣点钱,而且这路我也熟。”

2015年,老三李光禄也加入了护林员队伍。不久后,金佛山启动了银杉的人工繁育工作,相继在大坟山、吴家湾两个片区种下人工银杉3000余株,李光禄的主要任务就是看顾这些人工银杉。

巡山路上危险多

李光华说,他们兄弟所负责的西山片区是整个金佛山野生银杉分布最多的区域,共散落着5个群落的野生银杉300余株,所以肩上责任重大。

近40年来,在三兄弟接续努力下,300余株野生银杉已被一一编了号。每天7点出门巡山,对应每株银杉的编号记录其生长情况,就是李家兄弟的工作。此外,森林防火、防止盗猎等工作也要兼顾。这样下来,要把西山片区巡完一遍,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山路难行,基本上一双解放鞋在他们脚下的“寿命”不超过两个月。

个中辛苦按下不提,同样考验着他们的还有各种未知的危险。

一种危险来自大自然。李光华说,十多前年经历的一次暴雨天气,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那一天,天气不错,出着太阳,可巡山途中突下大雨,霎时天空乌云密布,林子里也黑了下来。眼看情况不对,李光华加快脚步往回赶,可雨势太大,河水迅速涨起来,拦住了他。

“万一暴发山洪或者滑坡就糟了,我不敢耽误,只能硬着头皮绕路继续往家走。”李光华回忆道,他好不容易快到家时,家门口的小溪也已成“大河”,最后家人在河沟上搭建梯子,他才得以安全返家。

另一种危险来自山里的野兽,蛇和野猪是最常见的。

凭借着多年与野兽斗智斗勇的经历,兄弟俩已总结出了一些应对的经验。“遇到野猪时主动避让就行了,或者舞着手中的镰刀大吼‘打哦!’,它们就会跑开,其实野猪反而怕人些!”李光禄一边比划着一边笑着说。

至于蛇,兄弟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蛇咬三生冤”,“平时走路时用工具四周击打,赶走它们就可以了。”

“一直巡到巡不动”

这份工作,辛苦且充满危险,兄弟两人每人一年仅2000元工资。

“前几年,家中非常困难,曾想出去打工。”李光华坦言,他们想过放弃,因为工资确实难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孩子都要上学。但是,一想到守护多年的银杉,他们还是舍不得离开。

为了维持生活,一家人平时就在门前的地里种点粮食、蔬菜、瓜果,自给自足。此外,山上竹林多,每年9月中旬至国庆节前后,兄弟俩就在巡山之余抓紧采笋,一人一月下来能卖1万多元,这也成为他们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两兄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在他们的精心守护下,西坡片区的银杉生长良好。“最粗的银杉我一个人都抱不拢了。”李光华笑呵呵地说,“那些野生银杉就像我的娃儿一样,它们每一株的长势、特点我都一清二楚。”

近两年,孩子们逐个走上工作岗位,家中负担减轻,兄弟俩也松了一口气,但对于未来,他们仍有担忧。“我今年61岁,光禄也56岁了,不知道我们还能干几年,到时候谁来接班?”兄弟俩如今放心不下就是这些银杉,看着苍翠茂密的山林,李光华停顿了一下说,“不管怎么样,我会尽我所能,一直巡到我巡不动的那天。”一旁的李光禄随着他的话语也轻轻点了点头。

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他们接力守护银杉近40年
——南川区金山镇三兄弟陆续成为护林员的故事

2019-09-04 06:02:27 来源: 0 条评论

李光禄(前)、李光华(后)在巡山路上。记者 栗园园 摄

8月的金佛山,郁郁葱葱,满目苍翠。

8月23日清晨,南川区金山镇龙山村的李光华、李光禄两兄弟身着迷彩服,脚穿解放鞋,又开始忙着巡山了。出家门左拐,跨过一条小溪,沿着溪水往前行,一路过草丛、穿竹林,约摸走了5分钟后,在一处山坡上兄弟俩停下了脚步。

“快看,这是我们前年栽的银杉树,上面这一截是今年才长起来哩!”两人小心翼翼地在林下穿梭,仔细检查着散布在地上的小银杉,弟弟李光禄指着其中一株,兴奋地向重庆日报记者介绍道,语气中难掩喜悦与自豪。

银杉,有“活化石植物”“植物中的大熊猫”等一系列美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佛山科研监测中心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散布着野生银杉树462株。为了守护这一濒危的植物界“国宝”,从1980年至今,李光明、李光华、李光禄三兄弟陆续加入护林员队伍,与青山做伴,见证着银杉的成长。

山林就是他们的家

对于从小在金佛山脚长大的李家三兄弟来说,山林就是他们儿时的“游乐场”。

1980年的一天,一群要到山上收集银杉生长情况的工作人员来到村里,他们要找寻一位向导。

“我去吧。”28岁的大哥李光明一口应了下来。就在那一年,他成了金佛山首批护林员之一。

“别看他比我们大,但胆子却最小。”李光华回忆,毕竟当时还年轻,林子里野兽也多,大哥巡山时常常会叫上他和李光禄做伴。对于这份每月工资仅30元的工作,李光明兢兢业业,每天摸黑进山、摸黑下山,从未懈怠,直到2004年9月9日。

李光华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日。那天巡山回来后不久,大哥突然大叫一声瘫在地上,捂着肚子说肚里像火烧一样痛,把一家人吓坏了。兄弟两人立即带着大哥往镇卫生院赶,却被告知这病只有城里的医院能治,于是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找车辆将大哥往城里送。到医院时,李光明已没了呼吸,一家人至今都不知他得的是什么病。

大哥走了,巡山的活总还得有人干。李光华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沿着大哥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屋头娃儿还小,我没法出去打工,干这个多少还能挣点钱,而且这路我也熟。”

2015年,老三李光禄也加入了护林员队伍。不久后,金佛山启动了银杉的人工繁育工作,相继在大坟山、吴家湾两个片区种下人工银杉3000余株,李光禄的主要任务就是看顾这些人工银杉。

巡山路上危险多

李光华说,他们兄弟所负责的西山片区是整个金佛山野生银杉分布最多的区域,共散落着5个群落的野生银杉300余株,所以肩上责任重大。

近40年来,在三兄弟接续努力下,300余株野生银杉已被一一编了号。每天7点出门巡山,对应每株银杉的编号记录其生长情况,就是李家兄弟的工作。此外,森林防火、防止盗猎等工作也要兼顾。这样下来,要把西山片区巡完一遍,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山路难行,基本上一双解放鞋在他们脚下的“寿命”不超过两个月。

个中辛苦按下不提,同样考验着他们的还有各种未知的危险。

一种危险来自大自然。李光华说,十多前年经历的一次暴雨天气,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那一天,天气不错,出着太阳,可巡山途中突下大雨,霎时天空乌云密布,林子里也黑了下来。眼看情况不对,李光华加快脚步往回赶,可雨势太大,河水迅速涨起来,拦住了他。

“万一暴发山洪或者滑坡就糟了,我不敢耽误,只能硬着头皮绕路继续往家走。”李光华回忆道,他好不容易快到家时,家门口的小溪也已成“大河”,最后家人在河沟上搭建梯子,他才得以安全返家。

另一种危险来自山里的野兽,蛇和野猪是最常见的。

凭借着多年与野兽斗智斗勇的经历,兄弟俩已总结出了一些应对的经验。“遇到野猪时主动避让就行了,或者舞着手中的镰刀大吼‘打哦!’,它们就会跑开,其实野猪反而怕人些!”李光禄一边比划着一边笑着说。

至于蛇,兄弟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蛇咬三生冤”,“平时走路时用工具四周击打,赶走它们就可以了。”

“一直巡到巡不动”

这份工作,辛苦且充满危险,兄弟两人每人一年仅2000元工资。

“前几年,家中非常困难,曾想出去打工。”李光华坦言,他们想过放弃,因为工资确实难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孩子都要上学。但是,一想到守护多年的银杉,他们还是舍不得离开。

为了维持生活,一家人平时就在门前的地里种点粮食、蔬菜、瓜果,自给自足。此外,山上竹林多,每年9月中旬至国庆节前后,兄弟俩就在巡山之余抓紧采笋,一人一月下来能卖1万多元,这也成为他们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两兄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在他们的精心守护下,西坡片区的银杉生长良好。“最粗的银杉我一个人都抱不拢了。”李光华笑呵呵地说,“那些野生银杉就像我的娃儿一样,它们每一株的长势、特点我都一清二楚。”

近两年,孩子们逐个走上工作岗位,家中负担减轻,兄弟俩也松了一口气,但对于未来,他们仍有担忧。“我今年61岁,光禄也56岁了,不知道我们还能干几年,到时候谁来接班?”兄弟俩如今放心不下就是这些银杉,看着苍翠茂密的山林,李光华停顿了一下说,“不管怎么样,我会尽我所能,一直巡到我巡不动的那天。”一旁的李光禄随着他的话语也轻轻点了点头。

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