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组数据 见证巴渝大地沧桑巨变

7组数据 见证巴渝大地沧桑巨变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9-12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巴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重庆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赋予重庆新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市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本报从发布会上疏理了7组数据,诠释70年来重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

1、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亿级到万亿级,2018年人均GDP是1949年的758倍

2、全国工业41个大类中重庆有39个,工业规模总量超过2万亿元

3、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

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最高时的3.7∶1,下降到2018年的2.5∶1

5、已建成铁路网“一枢纽十干线”,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射多连线”

6、全市森林覆盖率48.3%,其中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超50%

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用于改善民生

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数据

1 持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亿级到万亿级,2018年人均GDP是1949年的758倍

新中国成立以来

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由

十亿级(1949年13.89亿元)到千亿级(1996年1315.12亿元)

再跃升至万亿级(2011年达10048.07亿元)

2018年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达到20363.19亿元 是1949年的1466倍

2018年人均GDP达到65933元

是1949年(87元)的758倍

直辖以来

重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

75亿元增加到2265亿元

实现了由“保运转”的“吃饭”财政向“保民生、促发展”为主的公共财政转型

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比直辖时扩大16倍、49倍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占GDP比重从直辖时的24.9%提高到61.5%、年均增长17%)

市场主体累计超过250万户

2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全国工业41个大类中重庆有39个,工业规模总量超过2万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 重庆三次产业结构

由1949年的70.1∶19.5∶10.4

调整为1996年的21.9∶43.3∶34.8

再调整为2018年的6.8∶40.9∶52.3

党的十九大以来

重庆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培育壮大装备、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能源、技术服务、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8年

重庆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 913.7亿元

较2017年增长13.1%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2.9%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1161.4亿元

较2017年增长13.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

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9.2%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4%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

3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

重庆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框架基本建立

国资国企、简政放权、投融资、生态文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一批改革成果

党的十九大部署涉及重庆的158项改革举措全面启动 189项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加快落地

近年来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境外集结分拨点覆盖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

“陆海新通道”形成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三种方式,其中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天天班”稳定双向对开、累计开行突破1200班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项目182个、总金额达264.6亿美元

重庆自贸试验区形成19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2项

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连续8年保持100亿美元以上

2018年实现外贸进出口5222.6亿元,居全国第11位、中西部第2位。

截至2018年底

重庆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504家 技型企业达1.1万家

2018年

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01%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

4 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最高时的3.7∶1,下降到2018年的2.5∶1

重庆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重庆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落实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

推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重庆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加强对主城区都市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规划统筹和分类指导

建立分片区指导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

2018年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由最高时3.7∶1 下降到2.5∶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直辖时的29.5% 提高到65.5%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8.6%

主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808平方公里

主城区人口达到875万

5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网“一枢纽十干线”,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射多连线”

直辖之初 重庆公路里程仅2.7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114公里

目前 重庆已建设形成“一枢纽十干线”2371公里铁路网

“三环十二射多连线”3096公里高速公路网

“一干两支六脉”1400公里高等级航运网

156条国内和87条国际航线网

7条省际油气管道

成渝、渝万高铁建成投运

重庆高铁总里程达到381公里

江北国际机场发展成为拥有3条跑道和超过50万平方米航站楼的枢纽型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突破4000万人次

全市“一大四小多通用”的航空格局加快形成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已具雏形

果园枢纽港、江津珞璜、涪陵龙头、万州新田

4个铁公水联运枢纽港基本建成

港口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是1996年的22倍

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8万标箱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投运里程313公里

建成“两环十射四横五纵”的快速路网

现代化大都市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6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市森林覆盖率48.3%,其中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超50%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大力实施退耕还林 天然林资源保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等重点工程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3%

其中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超过50%

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4万平方公里

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和消落区治理取得新成效

重庆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

探索“双总河长制”并在全国推广

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

截至2018年底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

42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年度目标

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增至316天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7 持续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用于改善民生

重庆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8年底

18个贫困区县已有14个摘帽

累计实现171.2万人脱贫

贫困发生率降至0.7%

重庆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统筹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近年来

重庆城镇新增就业年均7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多年控制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

2018年

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普惠率分别达到87%和80.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

38个区县(含两江新区和万盛经开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

2018年重庆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左右

全市大力推进文化强市、文化惠民,唱响重庆“行千里·致广大”文旅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7组数据 见证巴渝大地沧桑巨变

2019-09-12 09:11:51 来源: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巴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重庆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赋予重庆新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市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本报从发布会上疏理了7组数据,诠释70年来重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

1、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亿级到万亿级,2018年人均GDP是1949年的758倍

2、全国工业41个大类中重庆有39个,工业规模总量超过2万亿元

3、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

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最高时的3.7∶1,下降到2018年的2.5∶1

5、已建成铁路网“一枢纽十干线”,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射多连线”

6、全市森林覆盖率48.3%,其中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超50%

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用于改善民生

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数据

1 持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亿级到万亿级,2018年人均GDP是1949年的758倍

新中国成立以来

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由

十亿级(1949年13.89亿元)到千亿级(1996年1315.12亿元)

再跃升至万亿级(2011年达10048.07亿元)

2018年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达到20363.19亿元 是1949年的1466倍

2018年人均GDP达到65933元

是1949年(87元)的758倍

直辖以来

重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

75亿元增加到2265亿元

实现了由“保运转”的“吃饭”财政向“保民生、促发展”为主的公共财政转型

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比直辖时扩大16倍、49倍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占GDP比重从直辖时的24.9%提高到61.5%、年均增长17%)

市场主体累计超过250万户

2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全国工业41个大类中重庆有39个,工业规模总量超过2万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 重庆三次产业结构

由1949年的70.1∶19.5∶10.4

调整为1996年的21.9∶43.3∶34.8

再调整为2018年的6.8∶40.9∶52.3

党的十九大以来

重庆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培育壮大装备、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能源、技术服务、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8年

重庆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 913.7亿元

较2017年增长13.1%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2.9%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1161.4亿元

较2017年增长13.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

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9.2%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4%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

3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

重庆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框架基本建立

国资国企、简政放权、投融资、生态文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一批改革成果

党的十九大部署涉及重庆的158项改革举措全面启动 189项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加快落地

近年来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境外集结分拨点覆盖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

“陆海新通道”形成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三种方式,其中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天天班”稳定双向对开、累计开行突破1200班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项目182个、总金额达264.6亿美元

重庆自贸试验区形成19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2项

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连续8年保持100亿美元以上

2018年实现外贸进出口5222.6亿元,居全国第11位、中西部第2位。

截至2018年底

重庆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504家 技型企业达1.1万家

2018年

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01%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

4 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最高时的3.7∶1,下降到2018年的2.5∶1

重庆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重庆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落实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

推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重庆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加强对主城区都市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规划统筹和分类指导

建立分片区指导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

2018年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由最高时3.7∶1 下降到2.5∶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直辖时的29.5% 提高到65.5%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8.6%

主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808平方公里

主城区人口达到875万

5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网“一枢纽十干线”,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射多连线”

直辖之初 重庆公路里程仅2.7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114公里

目前 重庆已建设形成“一枢纽十干线”2371公里铁路网

“三环十二射多连线”3096公里高速公路网

“一干两支六脉”1400公里高等级航运网

156条国内和87条国际航线网

7条省际油气管道

成渝、渝万高铁建成投运

重庆高铁总里程达到381公里

江北国际机场发展成为拥有3条跑道和超过50万平方米航站楼的枢纽型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突破4000万人次

全市“一大四小多通用”的航空格局加快形成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已具雏形

果园枢纽港、江津珞璜、涪陵龙头、万州新田

4个铁公水联运枢纽港基本建成

港口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是1996年的22倍

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8万标箱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投运里程313公里

建成“两环十射四横五纵”的快速路网

现代化大都市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6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市森林覆盖率48.3%,其中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超50%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大力实施退耕还林 天然林资源保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等重点工程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3%

其中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超过50%

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4万平方公里

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和消落区治理取得新成效

重庆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

探索“双总河长制”并在全国推广

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

截至2018年底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

42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年度目标

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增至316天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7 持续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用于改善民生

重庆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8年底

18个贫困区县已有14个摘帽

累计实现171.2万人脱贫

贫困发生率降至0.7%

重庆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统筹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近年来

重庆城镇新增就业年均7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多年控制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

2018年

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普惠率分别达到87%和80.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

38个区县(含两江新区和万盛经开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

2018年重庆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左右

全市大力推进文化强市、文化惠民,唱响重庆“行千里·致广大”文旅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