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电力扶贫,用4年时间帮助一个村脱贫致富
摘下的是贫困帽子,结下的是浓浓亲情
在武隆区火炉镇万峰村,国网重庆武隆供电公司践行“党建+扶贫”,85名党员干部与151户建档贫困户573人结对帮扶。这一结,就是4年多时光,万峰村也实现了整村脱贫。武隆供电公司职工摘下的是贫困户的帽子,结下的是亲情。
农网扶贫改造让农户受益
武隆区火炉镇万峰村位于火炉镇西北部,万峰林海的核心区域,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被誉为乌江北岸的绿色肺叶、清凉世界、林海迷宫、天然氧吧。但这个山清水秀之地,却是国家级贫困村。
2015年,接到扶贫任务后,国网重庆武隆供电公司迅速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区委区府、扶贫集团、火炉镇政府和万峰村委会。确定党建部为扶贫牵头部门,以党员干部为帮扶结对的主要群体,全面推进与万峰村的结对脱贫攻坚。
同时,制定了帮扶工作具体措施,在统筹规划农网改造方面,为万峰村投入农网升级改造876万元,改造400伏线路58.91公里,受益农户881户,为村上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帮扶结对电力干部真情走心
针对走访调查暴露出来的困难,公司党委提出:帮扶干部一定要懂得什么是扶贫?怎么扶贫?扶成什么样?要沉下心来与贫困户沟通,讲明白国家的扶持政策,打消贫困户的顾虑,才能拿到真实的调查材料。
帮扶干部们顿觉有底,再入户就会提前学政策,拉家常,找社长或近邻了解。有小孩的带上图书或学习用具,有老人病人的买牛奶或水果……为拉近距离各显神通、不遗余力。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党员,做好扶贫责无旁贷。”武隆供电公司职工蒋凤鱼这样说。她将贫困户当长辈,每个月不去走访就必须打电话询问,为他伤跛的腿脚奔走民政局申办残疾证,为他患精神病的儿媳买围巾棉鞋,为他上小学的两个孙子送辅导书籍……像她这种把帮扶户当兄弟姐妹,真心相待的党员帮扶干部很普遍,也被帮扶户们当成亲人。
对症下药脱贫“摘帽”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帮扶干部政策宣讲和指导应用,产业规划和督促实施,目前万峰村已形成稻米、脆桃、药材种植等基础产业,贫困户们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目前,万峰村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水稻2000亩,养殖生猪4000头,林果2000亩,水产300亩。依托万峰林海森林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30户,全年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提高了农户收入,切实解决增收难的问题。建立产业带动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100亩,主导产业覆盖达到95%以上,贫困户实现全覆盖。“一户不落,一人不落”,国网重庆武隆供电公司党委以“党建+扶贫”的工作实践,实现了万峰村脱贫摘帽目标。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