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重庆文博会,渐入佳境
昨日,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本届重庆文博会参展观众达到32.5万人次,在国际性、融合性、专业性和互动性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8岁重庆文博会,渐入佳境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9-09-16

苏志斌 受访者供图

石胜兰 受访者供图

周勇

朱茂

昨日,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本届重庆文博会参展观众达到32.5万人次,在国际性、融合性、专业性和互动性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本届文博会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重庆文博会已经举办了8届,对重庆城市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听听他们怎么说。

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朱茂:

本届文博会在原有优势上,还有4大亮点

9月12日下午,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论坛——2019中国(重庆)城市文化发展论坛上,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朱茂在圆桌论坛分享了他的观点。

谈到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时,他举例说,文化产业的子项很多,城市设计、时尚设计、广告设计、市政园林设计……这些设计内容就是典型的文化产业之一。一个城市的文化隐形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更多的是在这个城市的人群之中,人的素养、内涵的形成,更多地也是源于文化,城市人素质提升靠文化,而文化也靠文化产业来体现,听音乐、看书看报看电影、旅游观光、度假休闲,都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内容和核心文化产业。

他表示,近年来,重庆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创新推出了不少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比如在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方面,重庆就做了许多努力,搭建了许多节会平台。

比如本届文博会,市委宣传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市文化旅游委在搭建平台的工作上做了很多努力,使得本届文博会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呈现出4个方面的亮点:

1.今年5月份,到深圳文博会招商,招了54家国家顶级文化企业到本届重庆文博会参展;

2.专程把故宫博物院邀请到重庆参展;

3.去到上海,邀请20多家全国的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企业,让文博会科技感、技术感更浓,同时,也更有体验感;

4.邀请多家台湾企业来参展。

“我们在打造平台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交流水平,同时也让企业在平台上成长。”朱茂说。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

文博会已经8年了,渐入佳境

2019中国(重庆)城市文化发展论坛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作了题为《文化自信与重庆文化体系》的演讲。

在他看来,重庆300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出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现象,居于主体地位的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体系顶层最具代表性和符号意义的文化元素。他还表示,做好新时代重庆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就要以重庆文化新体系为引领,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建设具有中国气象、巴渝特色、万紫千红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论坛结束,记者对周勇进行了专访。他表示:“重庆文博会已经8年了,渐入佳境。”

他说,所谓渐入佳境,首先是指重庆文博会更实了,不光坐而论道,更在落实落地;其次,影响力增强了,在朝更高层次发展;第三,重庆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尤其是通过重庆文博会举办的论坛,让更多的重庆文化人发声,为重庆文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他指出,文化影响力,由文化作品、文化人和蕴含于全体市民当中的文化素养这几个方面构成。文化作品方面,这些年,重庆生产出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比如不久前的原创情景国乐音乐会《思君不见下渝州》;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和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等联合出品的《城门几丈高》,在电视台和在线播放平台播出后大热。这就说明,沉下心来进行创作、转化传播形式,可以让重庆的文化作品走得更远、更广。

谈到文博会对重庆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周勇认为体现在这3个方面:第一,出作品,影响文创产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第二,推动文化人沉下心来进行创作,扎实研究作品以及传播形式的转变;第三,呈现的精神文化大餐,也在潜移默化影响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奉节展商石胜兰:

5次参展让我开拓眼界,还提高了蜀绣知名度、美誉度

本届文博会,来自奉节的石胜兰带着她的蜀绣又来了。这已是她第5次参加文博会,她被誉为轮椅上的绣娘,其精湛的蜀绣技艺打动无数人。

残疾人文创作品展位设在本届文博会N2“一带一路”国际文化馆,面积66平方米,这里展示了包括石胜兰在内的十多位残疾人文创者的作品,涵盖蜀绣、叶脉画、粮食画、国画、书法、陶艺、剪纸、旗袍和竹编等艺术门类。

“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一次盛会,每次都有满满的收获,有更多的人喜爱我的作品,跟其他文创者交流学习,对我而言,是很难得的机会。”石胜兰出门不便,每年自己最期待的活动便是文博会。她说,文博会不仅开拓了自己眼界,还提高了蜀绣的知名度、美誉度,坚定了自己蜀绣事业的信心。

12岁那年,一次意外导致她高位截瘫,顽强的意志支撑着她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一次偶然,石胜兰结缘蜀绣文化,痴迷上蜀绣厚重的文化和精湛的技艺。“那次意外后,我告诉自己,要克服身体的残缺,向健全人一样生活。”石胜兰回忆,为了在蜀绣技艺上精进,这些年她跟班学艺,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培训。她说:“蜀绣是我的梦想,不管多难,我都会坚守初心,将这份非遗事业传承下去。”

“蜀绣是非遗,通过文博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她,喜欢她,很开心。”石胜兰透露,就在此次文博会上,作为蜀绣非遗传承人的她和夏布传承人进行了非遗碰撞,擦出了奇妙的火花。

观众苏志斌:

文博会的大餐丰富精神文化,我们观展也越来越文明

文博会期间,73岁的市民苏志斌也来逛展。他告诉记者,每届文博会,他都尽量前来参观,不想错过这一年一度的精彩。

“这是一场大开眼界的盛会,完全可以用惊叹和喜悦来形容。”他说,逛展完毕,他就激动地在朋友圈发照片并配文:“文博会精彩纷呈,给中秋添彩了!”

苏志斌告诉记者,逛展的过程中,他把各个馆都逛了个遍。“每一个馆都是不同的内容,带给我的感觉都是各有文化特色。比如N1馆,集中了重庆各个区县秀出的颜值和气质,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各个区县的非遗产品让我们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和民俗;又比如N2馆,我看到了好多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创产品,比如日本的三味线表演,都是我们平时很少看到的;还有N4馆,我在这里了解了中药知识,也看到许多有年代的匾额,这些匾额上刻着的醒目的大字,都是在教导我们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品行……”他说,逛展中收获了“我爱重庆·精彩一日——百万市民拍重庆作品选”这本画册,“厚厚的画册将重庆劳动者一天24小时的劳动用相机记录下来,让我深深感动。其实,文化的内涵有许多层次,但内核是劳动和创作。”

他说,重庆发展越来越好,他们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除了物质上的满足,也应该有一些精神文化的享受和提升,中秋遇上文博会,正好为大家的节日添上一道文化大餐。参观过程中,大家都文明观展,这些也从侧面说明,文博会举办了8届,让大家也越来越有文化。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周小平 任君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8岁重庆文博会,渐入佳境

2019-09-16 09:46:33 来源: 0 条评论

苏志斌 受访者供图

石胜兰 受访者供图

周勇

朱茂

昨日,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本届重庆文博会参展观众达到32.5万人次,在国际性、融合性、专业性和互动性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本届文博会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重庆文博会已经举办了8届,对重庆城市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听听他们怎么说。

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朱茂:

本届文博会在原有优势上,还有4大亮点

9月12日下午,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论坛——2019中国(重庆)城市文化发展论坛上,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朱茂在圆桌论坛分享了他的观点。

谈到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时,他举例说,文化产业的子项很多,城市设计、时尚设计、广告设计、市政园林设计……这些设计内容就是典型的文化产业之一。一个城市的文化隐形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更多的是在这个城市的人群之中,人的素养、内涵的形成,更多地也是源于文化,城市人素质提升靠文化,而文化也靠文化产业来体现,听音乐、看书看报看电影、旅游观光、度假休闲,都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内容和核心文化产业。

他表示,近年来,重庆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创新推出了不少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比如在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方面,重庆就做了许多努力,搭建了许多节会平台。

比如本届文博会,市委宣传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市文化旅游委在搭建平台的工作上做了很多努力,使得本届文博会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呈现出4个方面的亮点:

1.今年5月份,到深圳文博会招商,招了54家国家顶级文化企业到本届重庆文博会参展;

2.专程把故宫博物院邀请到重庆参展;

3.去到上海,邀请20多家全国的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企业,让文博会科技感、技术感更浓,同时,也更有体验感;

4.邀请多家台湾企业来参展。

“我们在打造平台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交流水平,同时也让企业在平台上成长。”朱茂说。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

文博会已经8年了,渐入佳境

2019中国(重庆)城市文化发展论坛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作了题为《文化自信与重庆文化体系》的演讲。

在他看来,重庆300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出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现象,居于主体地位的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体系顶层最具代表性和符号意义的文化元素。他还表示,做好新时代重庆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就要以重庆文化新体系为引领,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建设具有中国气象、巴渝特色、万紫千红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论坛结束,记者对周勇进行了专访。他表示:“重庆文博会已经8年了,渐入佳境。”

他说,所谓渐入佳境,首先是指重庆文博会更实了,不光坐而论道,更在落实落地;其次,影响力增强了,在朝更高层次发展;第三,重庆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尤其是通过重庆文博会举办的论坛,让更多的重庆文化人发声,为重庆文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他指出,文化影响力,由文化作品、文化人和蕴含于全体市民当中的文化素养这几个方面构成。文化作品方面,这些年,重庆生产出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比如不久前的原创情景国乐音乐会《思君不见下渝州》;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和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等联合出品的《城门几丈高》,在电视台和在线播放平台播出后大热。这就说明,沉下心来进行创作、转化传播形式,可以让重庆的文化作品走得更远、更广。

谈到文博会对重庆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周勇认为体现在这3个方面:第一,出作品,影响文创产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第二,推动文化人沉下心来进行创作,扎实研究作品以及传播形式的转变;第三,呈现的精神文化大餐,也在潜移默化影响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奉节展商石胜兰:

5次参展让我开拓眼界,还提高了蜀绣知名度、美誉度

本届文博会,来自奉节的石胜兰带着她的蜀绣又来了。这已是她第5次参加文博会,她被誉为轮椅上的绣娘,其精湛的蜀绣技艺打动无数人。

残疾人文创作品展位设在本届文博会N2“一带一路”国际文化馆,面积66平方米,这里展示了包括石胜兰在内的十多位残疾人文创者的作品,涵盖蜀绣、叶脉画、粮食画、国画、书法、陶艺、剪纸、旗袍和竹编等艺术门类。

“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一次盛会,每次都有满满的收获,有更多的人喜爱我的作品,跟其他文创者交流学习,对我而言,是很难得的机会。”石胜兰出门不便,每年自己最期待的活动便是文博会。她说,文博会不仅开拓了自己眼界,还提高了蜀绣的知名度、美誉度,坚定了自己蜀绣事业的信心。

12岁那年,一次意外导致她高位截瘫,顽强的意志支撑着她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一次偶然,石胜兰结缘蜀绣文化,痴迷上蜀绣厚重的文化和精湛的技艺。“那次意外后,我告诉自己,要克服身体的残缺,向健全人一样生活。”石胜兰回忆,为了在蜀绣技艺上精进,这些年她跟班学艺,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培训。她说:“蜀绣是我的梦想,不管多难,我都会坚守初心,将这份非遗事业传承下去。”

“蜀绣是非遗,通过文博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她,喜欢她,很开心。”石胜兰透露,就在此次文博会上,作为蜀绣非遗传承人的她和夏布传承人进行了非遗碰撞,擦出了奇妙的火花。

观众苏志斌:

文博会的大餐丰富精神文化,我们观展也越来越文明

文博会期间,73岁的市民苏志斌也来逛展。他告诉记者,每届文博会,他都尽量前来参观,不想错过这一年一度的精彩。

“这是一场大开眼界的盛会,完全可以用惊叹和喜悦来形容。”他说,逛展完毕,他就激动地在朋友圈发照片并配文:“文博会精彩纷呈,给中秋添彩了!”

苏志斌告诉记者,逛展的过程中,他把各个馆都逛了个遍。“每一个馆都是不同的内容,带给我的感觉都是各有文化特色。比如N1馆,集中了重庆各个区县秀出的颜值和气质,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各个区县的非遗产品让我们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和民俗;又比如N2馆,我看到了好多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创产品,比如日本的三味线表演,都是我们平时很少看到的;还有N4馆,我在这里了解了中药知识,也看到许多有年代的匾额,这些匾额上刻着的醒目的大字,都是在教导我们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品行……”他说,逛展中收获了“我爱重庆·精彩一日——百万市民拍重庆作品选”这本画册,“厚厚的画册将重庆劳动者一天24小时的劳动用相机记录下来,让我深深感动。其实,文化的内涵有许多层次,但内核是劳动和创作。”

他说,重庆发展越来越好,他们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除了物质上的满足,也应该有一些精神文化的享受和提升,中秋遇上文博会,正好为大家的节日添上一道文化大餐。参观过程中,大家都文明观展,这些也从侧面说明,文博会举办了8届,让大家也越来越有文化。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周小平 任君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