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大石板村第一书记付体国:把件件小事做到贫困户心窝里

丰都大石板村第一书记付体国:把件件小事做到贫困户心窝里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9-19

  付体国(右)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记者 左黎韵 摄

  “叮铃铃……”9月18日中午,丰都县树人镇大石板村,伴着清脆的铃声,一辆自行车在村委会门口缓缓停下。骑车的中年人名叫付体国,是大石板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付体国刚到镇里递交了扶贫资料回来。车还没停稳,他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贫困户隆成勇的声音:“付书记,我的房产证还需要完善手续,你能过来帮我看看吗?”原来,隆成勇下个月就要到山西打工,办理房产证的事拖不得了。

  “快了,快了,我已经到村上了,马上就过来!”付体国来不及喘口气,又骑上自行车直奔隆成勇家。

  “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把一件件小事做到老百姓的心窝里。”付体国驻村一年多,几乎天天“泡”在村里,虽然家就在树人场镇,但他回家的时间并不多。

  因地制宜 补齐产业短板

  驻村之前,付体国在树人镇教管中心工作。2018年,丰都县教育系统要选派干部驻村扶贫,年过五十的他第一个报了名。“许多人不理解,认为我是为了‘挣表现’、想‘升官’。”事实上,回到农村一直是他多年的梦想,只要能为村民办实事,他觉得再苦也值。

  这年8月,他被选派到树人镇大石板村担任第一书记。村里的情况让他大跌眼镜——山多地少、土壤贫瘠,村民们除了种植苞谷、洋芋、红苕“三大坨”外,没什么特色产业,全村1131户3584人中,建卡贫困户就有109户376人。

  缺乏主导产业是大石板村致贫的主要原因。付体国找来村干部商议,向大家征集脱贫点子,又深入村民家中走访,了解贫困户真实想法,最终初步厘清了思路:一方面要根据大石板村的土壤、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发展见效周期短、可持续增收的农业产业;另一方面,必须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

  这一年,村里引入农业公司,建起2000亩高标准柠檬产业基地,并借助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农户与公司抱团发展。付体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柠檬产业见效前,村民可获得每亩400元的保底分红,三年后,柠檬树正式挂果,每亩收益在8000元左右,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若按20%进行分红,每亩地至少能获得1600元的收入,比种植“三大坨”划算得多。

  依托柠檬产业,大石板村30余户贫困户拥有了稳定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因户施策 激发脱贫动力

  47岁的江福洪有两个孩子,都在读书,自己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务工。去年,他将自家3亩土地入股农业公司,又动员妻子到基地务工,每年仅务工收入就有2万余元。而根据村里与公司签订的扶持政策,在柠檬挂果前,贫困户还可利用幼树间的空隙,间种榨菜、黄豆等农作物,又是一笔收入。

  “把产业做起来,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贫困户脱贫的动力就更足了。”在付体国看来,要让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更重要的还是因户施策。

  熊玉平是远近闻名的“懒汉”,年过四十仍单身。付体国记得第一次到他家走访,明明提前约好了时间,却半天不见人。原来,一大早,熊玉平就去镇上喝酒,把扶贫走访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付体国向熊玉平宣传扶贫政策,动员他到村里的柠檬基地务工。他却说:“我不去,基地‘套人’,还是自由自在的好。”一连几次走访都没用,付体国只得转变思路。在几次闲聊中,付体国发现熊玉平和村支书毛先怀是邻居,关系要好。付体国和毛先怀一合计,有了对策。

  熊玉平喜欢喝酒,可没钱,便爱去毛先怀家蹭酒喝。此后,熊玉平再去串门,毛先怀不但不给酒,还直言相劝:“老熊,现在国家政策好,也该干点正事了。柠檬基地离家近,家门口打工就能挣钱,好多村民都是这样脱了贫……”

  几次下来,熊玉平也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他主动找到付体国,申请去基地务工。有了固定收入,熊玉平很快脱了贫。

  下足功夫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2018年底,大石板村未脱贫的贫困户仅剩3户,却都是“硬骨头”。

  隆成勇在家中排行老幺,40多岁了仍未婚娶。几年前,父母去世,兄弟分家,他就一个人住在祖辈们留下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是一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墙面上满是裂缝。几年前,隆成勇曾被村里划为危房改造户,但他自己没有积蓄,仅靠政府补贴的钱又建不起新房子。付体国到他家走访,隆成勇抹着眼泪说,自己最大心愿就是能住进新房。

  为了帮隆成勇实现心愿,付体国三天两头往镇里跑,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又对照扶贫政策仔细研读,今年初终于争取到3.5万元资金,让隆成勇盖新房。可谁知,隆成勇在山东打工时左手受了伤,盖房子的事只能交给三哥隆成炳负责。付体国怕隆成炳一个人忙不过来,便隔三差五到工地去帮忙运河沙、倒水泥。3个月后,隆成勇的新房终于盖好了。

  “脱贫攻坚越往后走,剩下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第一书记,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付体国感慨道。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丰都大石板村第一书记付体国:把件件小事做到贫困户心窝里

2019-09-19 09:17:16 来源: 0 条评论

  付体国(右)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记者 左黎韵 摄

  “叮铃铃……”9月18日中午,丰都县树人镇大石板村,伴着清脆的铃声,一辆自行车在村委会门口缓缓停下。骑车的中年人名叫付体国,是大石板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付体国刚到镇里递交了扶贫资料回来。车还没停稳,他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贫困户隆成勇的声音:“付书记,我的房产证还需要完善手续,你能过来帮我看看吗?”原来,隆成勇下个月就要到山西打工,办理房产证的事拖不得了。

  “快了,快了,我已经到村上了,马上就过来!”付体国来不及喘口气,又骑上自行车直奔隆成勇家。

  “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把一件件小事做到老百姓的心窝里。”付体国驻村一年多,几乎天天“泡”在村里,虽然家就在树人场镇,但他回家的时间并不多。

  因地制宜 补齐产业短板

  驻村之前,付体国在树人镇教管中心工作。2018年,丰都县教育系统要选派干部驻村扶贫,年过五十的他第一个报了名。“许多人不理解,认为我是为了‘挣表现’、想‘升官’。”事实上,回到农村一直是他多年的梦想,只要能为村民办实事,他觉得再苦也值。

  这年8月,他被选派到树人镇大石板村担任第一书记。村里的情况让他大跌眼镜——山多地少、土壤贫瘠,村民们除了种植苞谷、洋芋、红苕“三大坨”外,没什么特色产业,全村1131户3584人中,建卡贫困户就有109户376人。

  缺乏主导产业是大石板村致贫的主要原因。付体国找来村干部商议,向大家征集脱贫点子,又深入村民家中走访,了解贫困户真实想法,最终初步厘清了思路:一方面要根据大石板村的土壤、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发展见效周期短、可持续增收的农业产业;另一方面,必须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

  这一年,村里引入农业公司,建起2000亩高标准柠檬产业基地,并借助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农户与公司抱团发展。付体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柠檬产业见效前,村民可获得每亩400元的保底分红,三年后,柠檬树正式挂果,每亩收益在8000元左右,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若按20%进行分红,每亩地至少能获得1600元的收入,比种植“三大坨”划算得多。

  依托柠檬产业,大石板村30余户贫困户拥有了稳定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因户施策 激发脱贫动力

  47岁的江福洪有两个孩子,都在读书,自己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务工。去年,他将自家3亩土地入股农业公司,又动员妻子到基地务工,每年仅务工收入就有2万余元。而根据村里与公司签订的扶持政策,在柠檬挂果前,贫困户还可利用幼树间的空隙,间种榨菜、黄豆等农作物,又是一笔收入。

  “把产业做起来,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贫困户脱贫的动力就更足了。”在付体国看来,要让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更重要的还是因户施策。

  熊玉平是远近闻名的“懒汉”,年过四十仍单身。付体国记得第一次到他家走访,明明提前约好了时间,却半天不见人。原来,一大早,熊玉平就去镇上喝酒,把扶贫走访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付体国向熊玉平宣传扶贫政策,动员他到村里的柠檬基地务工。他却说:“我不去,基地‘套人’,还是自由自在的好。”一连几次走访都没用,付体国只得转变思路。在几次闲聊中,付体国发现熊玉平和村支书毛先怀是邻居,关系要好。付体国和毛先怀一合计,有了对策。

  熊玉平喜欢喝酒,可没钱,便爱去毛先怀家蹭酒喝。此后,熊玉平再去串门,毛先怀不但不给酒,还直言相劝:“老熊,现在国家政策好,也该干点正事了。柠檬基地离家近,家门口打工就能挣钱,好多村民都是这样脱了贫……”

  几次下来,熊玉平也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他主动找到付体国,申请去基地务工。有了固定收入,熊玉平很快脱了贫。

  下足功夫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2018年底,大石板村未脱贫的贫困户仅剩3户,却都是“硬骨头”。

  隆成勇在家中排行老幺,40多岁了仍未婚娶。几年前,父母去世,兄弟分家,他就一个人住在祖辈们留下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是一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墙面上满是裂缝。几年前,隆成勇曾被村里划为危房改造户,但他自己没有积蓄,仅靠政府补贴的钱又建不起新房子。付体国到他家走访,隆成勇抹着眼泪说,自己最大心愿就是能住进新房。

  为了帮隆成勇实现心愿,付体国三天两头往镇里跑,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又对照扶贫政策仔细研读,今年初终于争取到3.5万元资金,让隆成勇盖新房。可谁知,隆成勇在山东打工时左手受了伤,盖房子的事只能交给三哥隆成炳负责。付体国怕隆成炳一个人忙不过来,便隔三差五到工地去帮忙运河沙、倒水泥。3个月后,隆成勇的新房终于盖好了。

  “脱贫攻坚越往后走,剩下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第一书记,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付体国感慨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