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谈环保变迁①丨两名抽调干部+一间借来的办公室 45年前重庆环保部门这样成立

七旬老人谈环保变迁①丨两名抽调干部+一间借来的办公室 45年前重庆环保部门这样成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23

开栏语: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1974年11月,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从无到有;今天,重庆环境保护事业一天天强大。45年来,重庆的环保事业走过了哪些历程、取得了什么成效、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哪?

即(23)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推出“七旬老人谈环保变迁”系列报道。第一代环保人、一线的清漂人、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居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用他们的独家记忆和经历,讲述着他们眼中重庆环保的变迁。

周百兴说,护卫祖国的蓝天碧水、秀美山川,正是他踏进环境保护大门的初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冯茴花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3日10时讯(记者 冯茴花)“当前环境保护事业迎来了好时期,重庆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说到环保,今年78岁的周百兴仍然充满激情。

从原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到如今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从1974年到今天,重庆的环保事业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近第一代环保人—周百兴,探寻他关于重庆环保变迁的“独家记忆”。

周百兴老人带来《重庆环保三十年》的画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冯茴花 摄

从无到有 环境保护事业一天天强起来

1974年11月,两名从重庆市科委抽调过来的干部,在文化宫照相馆楼上借了一间房,用纸板隔断成几个简陋的办公室,原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成立了。

次年初,原就职于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周百兴主动请缨,从大热的“科学技术”管理部门,来到了当时还处于筹建阶段的环境保护“冷衙门”。

作为从重庆环保局建立之初就在环保系统工作的周百兴,亲历了重庆环境保护的每一个历程。他最深的感触是,重庆的环境保护事业迈出的每一步都不轻松。

“一开始,老百姓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这个机构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们是不清楚的,甚至以为环保就是环卫。” 在周百兴的记忆里,重庆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污染源调查开始的。

当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必须弄清楚!周百兴介绍,当时的排查手段非常“直接”,设施设备也相对简陋。探查污水排放,就沿着河岸走,对一个个排污口进行排查;调查大气污染源,就攀到高处观察哪里有烟囱冒烟......就这样,在周百兴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重庆的环境保护事业一天天强大起来。

环境质量的“好与坏”不能仅凭肉眼感官“可见”,还要去探究被污染水体、气体里到底有什么污染物,是否超标、超标了多少。1976年,环境保护的“耳目”——重庆市环境监测站诞生了。1981年,他们向政府提交了第一份环境质量报告书,标志着重庆环境监测站真正走上正轨。

《重庆环保三十年》画册中,介绍了重庆市1974年至2004年来的环保工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冯茴花 摄

对污染重拳治理 倾力守护这一片碧水蓝天

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在生产过程要消耗以燃煤为主的大量能源。再加之重庆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以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很长时间里酸雨污染严重。

“七八十年代,重庆主城区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含硫量高的蜂窝煤,一到饭点,城区就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周百兴说,针对酸雨问题,当时花了大力气,局里通过组织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发现需要在能源结构上“下功夫”。

80年代末,重庆开展了烟尘控制区、基本无煤街道建设;1991年,华能珞璜电厂引进国外大型烟气脱硫技术,随后又成功对重庆发电厂进行烟气脱硫技术改造,就这样,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除了煤烟污染,当被问起环保工作一开始面临的挑战时,周百兴摇头坦言:当时以重庆水泥厂和重庆造纸厂为代表的一批污染企业,废气排入空气中、废水流入江河里,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令人痛心。

在周百兴的记忆里,原重庆水泥厂终日浓烟滚滚,产生的粉尘污染乘风过江,所到之处民房似白雪覆顶;江水也不再碧绿,满江泡沫,发出阵阵恶臭,从江边走过时,人人都要捂住口鼻。

整治刻不容缓!届时,治理重庆水泥厂等为代表的工业粉尘污染车成为“六五”-“八五”期间环保工作重点之一,80年代末,重庆水泥厂完成整改,90年代末,该厂迁出主城。另一方面,重庆市环保局联合相关部门对造纸企业先后采取关停和治理措施,沿江的水质和景观得以修复,嘉陵江城区段重现了昔日美景。

污染防治“不歇气” “环境保护事业迎来了好时期”

2018年10月,根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机构改革方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周百兴说:“重庆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百兴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重庆环境取得的明显成效反映在环境质量在我市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恶化,反而还有所改善。

从原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到如今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从1974到今天,45年过去,重庆的环保事业渐入佳境,重庆的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

烟尘控制区建设、民用气化工程、餐饮业推广清洁燃料、主城区“清洁能源”工程、“五管齐下”净空工程,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水、综合废水及医院病毒病菌废水等治理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保事业从来不曾“歇气”。

截至2019年8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04天......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业。”2001年,周百兴退休,但环保事业没有停下——从2001年到2010年,周百兴作为市专家库的专家,继续发挥着余热。

1959年,因为偶然看到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插画《嘉陵江上》,18岁的他对画上那湾碧绿的嘉陵江水产生了向往。60年过去,周百兴感叹,献身祖国环保事业、立志做一名环保人,护卫祖国蓝天碧水、秀美山川,这也正是他踏进环境保护大门的初心,他也很高兴看到有着这样初心的环保人越来越多。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七旬老人谈环保变迁①丨两名抽调干部+一间借来的办公室 45年前重庆环保部门这样成立

2019-09-23 10:54:07 来源: 0 条评论

开栏语: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1974年11月,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从无到有;今天,重庆环境保护事业一天天强大。45年来,重庆的环保事业走过了哪些历程、取得了什么成效、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哪?

即(23)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推出“七旬老人谈环保变迁”系列报道。第一代环保人、一线的清漂人、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居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用他们的独家记忆和经历,讲述着他们眼中重庆环保的变迁。

周百兴说,护卫祖国的蓝天碧水、秀美山川,正是他踏进环境保护大门的初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冯茴花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3日10时讯(记者 冯茴花)“当前环境保护事业迎来了好时期,重庆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说到环保,今年78岁的周百兴仍然充满激情。

从原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到如今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从1974年到今天,重庆的环保事业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近第一代环保人—周百兴,探寻他关于重庆环保变迁的“独家记忆”。

周百兴老人带来《重庆环保三十年》的画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冯茴花 摄

从无到有 环境保护事业一天天强起来

1974年11月,两名从重庆市科委抽调过来的干部,在文化宫照相馆楼上借了一间房,用纸板隔断成几个简陋的办公室,原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成立了。

次年初,原就职于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周百兴主动请缨,从大热的“科学技术”管理部门,来到了当时还处于筹建阶段的环境保护“冷衙门”。

作为从重庆环保局建立之初就在环保系统工作的周百兴,亲历了重庆环境保护的每一个历程。他最深的感触是,重庆的环境保护事业迈出的每一步都不轻松。

“一开始,老百姓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这个机构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们是不清楚的,甚至以为环保就是环卫。” 在周百兴的记忆里,重庆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污染源调查开始的。

当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必须弄清楚!周百兴介绍,当时的排查手段非常“直接”,设施设备也相对简陋。探查污水排放,就沿着河岸走,对一个个排污口进行排查;调查大气污染源,就攀到高处观察哪里有烟囱冒烟......就这样,在周百兴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重庆的环境保护事业一天天强大起来。

环境质量的“好与坏”不能仅凭肉眼感官“可见”,还要去探究被污染水体、气体里到底有什么污染物,是否超标、超标了多少。1976年,环境保护的“耳目”——重庆市环境监测站诞生了。1981年,他们向政府提交了第一份环境质量报告书,标志着重庆环境监测站真正走上正轨。

《重庆环保三十年》画册中,介绍了重庆市1974年至2004年来的环保工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冯茴花 摄

对污染重拳治理 倾力守护这一片碧水蓝天

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在生产过程要消耗以燃煤为主的大量能源。再加之重庆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以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很长时间里酸雨污染严重。

“七八十年代,重庆主城区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含硫量高的蜂窝煤,一到饭点,城区就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周百兴说,针对酸雨问题,当时花了大力气,局里通过组织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发现需要在能源结构上“下功夫”。

80年代末,重庆开展了烟尘控制区、基本无煤街道建设;1991年,华能珞璜电厂引进国外大型烟气脱硫技术,随后又成功对重庆发电厂进行烟气脱硫技术改造,就这样,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除了煤烟污染,当被问起环保工作一开始面临的挑战时,周百兴摇头坦言:当时以重庆水泥厂和重庆造纸厂为代表的一批污染企业,废气排入空气中、废水流入江河里,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令人痛心。

在周百兴的记忆里,原重庆水泥厂终日浓烟滚滚,产生的粉尘污染乘风过江,所到之处民房似白雪覆顶;江水也不再碧绿,满江泡沫,发出阵阵恶臭,从江边走过时,人人都要捂住口鼻。

整治刻不容缓!届时,治理重庆水泥厂等为代表的工业粉尘污染车成为“六五”-“八五”期间环保工作重点之一,80年代末,重庆水泥厂完成整改,90年代末,该厂迁出主城。另一方面,重庆市环保局联合相关部门对造纸企业先后采取关停和治理措施,沿江的水质和景观得以修复,嘉陵江城区段重现了昔日美景。

污染防治“不歇气” “环境保护事业迎来了好时期”

2018年10月,根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机构改革方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周百兴说:“重庆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百兴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重庆环境取得的明显成效反映在环境质量在我市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恶化,反而还有所改善。

从原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到如今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从1974到今天,45年过去,重庆的环保事业渐入佳境,重庆的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

烟尘控制区建设、民用气化工程、餐饮业推广清洁燃料、主城区“清洁能源”工程、“五管齐下”净空工程,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水、综合废水及医院病毒病菌废水等治理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保事业从来不曾“歇气”。

截至2019年8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04天......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业。”2001年,周百兴退休,但环保事业没有停下——从2001年到2010年,周百兴作为市专家库的专家,继续发挥着余热。

1959年,因为偶然看到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插画《嘉陵江上》,18岁的他对画上那湾碧绿的嘉陵江水产生了向往。60年过去,周百兴感叹,献身祖国环保事业、立志做一名环保人,护卫祖国蓝天碧水、秀美山川,这也正是他踏进环境保护大门的初心,他也很高兴看到有着这样初心的环保人越来越多。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