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父子两代公交情 车厢内外见证城市变迁
陆欣欣和父亲陆建国,两代公交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4日10时讯(记者 刘艳)今年70岁的陆建国是一名重庆公交司机,开公交28年。在他退休时,儿子陆欣欣接过棒,也成为了一名公交驾驶员。父子两代公交人,在车厢里见证着山城公交的变化,还有他们和这座城市的故事。
曾经公交“挤累压” 售票员推人上车
1972年,陆建国进入公交成为11路的一名售票员。“那时的11路运行上清寺至江北城,途经五里店等大站、乘客多得很。”陆建国记得,有人为了坐上车还翻窗、挤门,售票员下车去推车门边的人都是常事。那时的公交也被戏称为“几内亚(挤累压)“。
不久,陆建国学习了开车技术,考上了公交驾驶员,“那时公交线路不多,公交车也少,能开上大车,作为一名公交司机,很洋气。”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坐公交车的人越来越多,普通型公交车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有了铰链公交车。陆建国说,尽管这种公交车载客量更大,但那时坐车还是像打仗一样,拼的是体力。对于司机而言,大大的机械方向盘,打方向都很吃力,一天下来手臂酸疼。
“现在不一样了,车辆是自动挡,车厢宽敞,还有空调。”直到2004年退休,陆建国在公交行业干了32年,开了28年公交,跑过近10条公交线,开过多种公交车型,唯一让他遗憾的是,没能开上空调公交车。
陆欣欣正在检测公交车上的报站系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如今“智慧”出行 语音报站刷手机乘车
陆建国退休那年,儿子陆欣欣进入了重庆公交,也成为了一名驾驶员。开公交5年多后,陆欣欣成为了公司的一名信息员,与公交智能化打起交道。
“现在公交用上了智能调度系统,每台车都有GPS定位和视频监控,哪里拥堵、哪里客流量大,不用到现场,远程就能看到,可以及时调整发车间隔等。”在陆欣欣看来,智慧出行还改变着大家的出行方式。
曾经父辈在公交车上扯着嗓子报站、售票的情景成为过去,如今有了语音自动报站,乘车不仅可以刷公交卡,现在还能刷手机;以前公交车少,等车半天不来,现在线网密集,通过手机就可实时查询车辆到站情况,不再“傻等”……“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车厢内在变化,车窗外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陆欣欣发现,以前自己跑125路、145路公交,途经的渝澳大桥旁,如今轨道3号线并行,成为一道风景;人和附近陆续开通了轨道站点;观音桥商圈越来越时尚……
公交车上的监控系统,陆欣欣每天都需要查看这些系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搬了三次家 生活越来越红火
变化着的还有陆建国一家的生活。
陆建国一家现住在江北大石坝的石油小区,有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这样的房子,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今年70岁的陆建国说,这70年里,他们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红火。
陆建国一家原来住在单位职工宿舍里,30多平方米,一住就是20年,“那时最怕家里来客,屋里摆不开桌。”
2007年,陆建国一家搬进了60多平方米的新家。随着孙子长大,两年前,他们一家五口又换了房,“一次比一次宽敞、舒适。”
陆建国说,他给儿子取名“欣欣”,就是希望祖国欣欣向荣。如今退休在家,他依然关注公交变化,喜欢坐着公交车出行,看着车窗外的变化,他说,这都是和国家繁荣富强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