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发弹幕,走进田间地头,看红色电影……重庆高校创新课堂形式进行思政教育

上课发弹幕,走进田间地头,看红色电影……重庆高校创新课堂形式进行思政教育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09-27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课搬到田间地头。(学校供图)

  “你的梦想是什么?”9月24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D1314教室,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正在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梦。当老师刘倩用微信小程序在讲台前方的大屏幕上亮出主题后,同学们纷纷用手机作答,“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家乡作贡献”“成为科学家”……这些回答也成为弹幕云图中的关键词。

  上思政课发弹幕?没错!这种新颖互动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也是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种创新尝试。

  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让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乡村振兴……重庆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和亲和力。

  将思政课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在重庆大学的这堂思政课上,刘倩给同学们阐述了中国在科技、交通等方面的飞速发展,还让曾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的大三学生张钰洁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述参与脱贫攻坚的故事。

  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弹幕互动、用轮盘抽点和刮刮奖的方式抽答问题……记者在现场看到,两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但同学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仍很高。

  除了创新教学形式,重庆市各高校还积极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把课堂“搬”出教室,使思政课“活”起来。

  比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打造“移动课堂”,将教学活动延伸到企业、社区、部队等,该校在璧山区八塘镇敢英村开展的一次乡村振兴思政教学,就采用“1+1”(即1位思政教师+1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讲课的形式进行。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举行的“脱贫攻坚进高校”专题思政活动,则将市教委扶贫工作队成员请到学校,为上千名大学生讲述他们在巫溪县天元乡的扶贫故事,让学生们更了解时代和社会,强爱国情,树报国志。

  今年暑假,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市南川区大关镇中江村和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晨钟村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开展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的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中江村,该校思政课教师刘红梅还上了一堂“院坝思政课”,在田间地头给大家讲述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的道理。

  “这种形式特别好,生动直观,我们不仅了解到脱贫攻坚的现状,也深刻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时代使命。”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刘晓丽同学说。

  在园区、宿舍建党员服务站或特设党支部

  除了课堂主渠道,我市各高校还将“第二课堂”延伸到学生园区、宿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日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学院的“黄旭华学生党员服务站”,就开展了以“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为主题的微型党课。

  比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去年底就在全校学生宿舍楼的每栋楼里都建成一个党员服务站(每个党员服务站配1位理论导师和1位实践导师)。每个党员服务站都以先烈或先锋人物命名,每个月都会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

  “我们会围绕某个话题做准备、查资料,然后采用一个人主讲或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学习。这样不仅能学习到不少时事知识,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党员的权利、义务,让同学们明白大学生党员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该校大四学生党员张双说。

  西南大学在全市高校中首创成立了桃园园区学生特设党支部等学生园区特设党支部,以及在创新创业类、自律互助类等学生社团特设党支部。

  “学校北碚校区有桃园等6个学生园区、59栋学生宿舍、4万余名学生,其中学生党员6000余人,学生社团89个。”西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学生园区和学生社团特设党支部,开展一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思想价值引领的活动,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思政课上也能看电影、学“非遗”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就创造性地打造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平台——“红色光影”学堂,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到“影院”,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厉害了,我的国》等电影,让大学生在观影中受到浸润、感染、熏陶。

  “看完《勇士》,久久激荡心间的是红军战士那永不熄灭的信念和至死不渝的坚持。”“《我的1919》展示了我国当时的外交风云,那段屈辱的历史让今天的我们明白,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截至目前,“红色光影”学堂共开设观影课300余节,观看影片30余部,观影达3万余人次,收到观影心得2万余份,印制优秀观影心得汇编《光影中的“德”与“得”》两辑。

  不少高校还让川剧、京剧等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观看足够数量的文化演出并撰写一篇文章,便可获得2个学分;学校还与重庆川剧院等院团共建了工作室,让大学生共同参与“非遗”项目的研究。

  开设川剧、金钱板、梁平灯戏等“非遗”课程,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多所高校,也植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思政教育。

  “在‘大思政’理念下,让爱国主义等思政教育像盐融入食物一样,浸润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文化劳动等每一个环节,润物细无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认为,各高校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和亲和力,也让思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上课发弹幕,走进田间地头,看红色电影……重庆高校创新课堂形式进行思政教育

2019-09-27 09:30:20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课搬到田间地头。(学校供图)

  “你的梦想是什么?”9月24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D1314教室,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正在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梦。当老师刘倩用微信小程序在讲台前方的大屏幕上亮出主题后,同学们纷纷用手机作答,“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家乡作贡献”“成为科学家”……这些回答也成为弹幕云图中的关键词。

  上思政课发弹幕?没错!这种新颖互动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也是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种创新尝试。

  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让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乡村振兴……重庆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和亲和力。

  将思政课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在重庆大学的这堂思政课上,刘倩给同学们阐述了中国在科技、交通等方面的飞速发展,还让曾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的大三学生张钰洁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述参与脱贫攻坚的故事。

  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弹幕互动、用轮盘抽点和刮刮奖的方式抽答问题……记者在现场看到,两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但同学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仍很高。

  除了创新教学形式,重庆市各高校还积极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把课堂“搬”出教室,使思政课“活”起来。

  比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打造“移动课堂”,将教学活动延伸到企业、社区、部队等,该校在璧山区八塘镇敢英村开展的一次乡村振兴思政教学,就采用“1+1”(即1位思政教师+1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讲课的形式进行。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举行的“脱贫攻坚进高校”专题思政活动,则将市教委扶贫工作队成员请到学校,为上千名大学生讲述他们在巫溪县天元乡的扶贫故事,让学生们更了解时代和社会,强爱国情,树报国志。

  今年暑假,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市南川区大关镇中江村和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晨钟村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开展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的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中江村,该校思政课教师刘红梅还上了一堂“院坝思政课”,在田间地头给大家讲述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的道理。

  “这种形式特别好,生动直观,我们不仅了解到脱贫攻坚的现状,也深刻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时代使命。”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刘晓丽同学说。

  在园区、宿舍建党员服务站或特设党支部

  除了课堂主渠道,我市各高校还将“第二课堂”延伸到学生园区、宿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日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学院的“黄旭华学生党员服务站”,就开展了以“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为主题的微型党课。

  比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去年底就在全校学生宿舍楼的每栋楼里都建成一个党员服务站(每个党员服务站配1位理论导师和1位实践导师)。每个党员服务站都以先烈或先锋人物命名,每个月都会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

  “我们会围绕某个话题做准备、查资料,然后采用一个人主讲或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学习。这样不仅能学习到不少时事知识,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党员的权利、义务,让同学们明白大学生党员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该校大四学生党员张双说。

  西南大学在全市高校中首创成立了桃园园区学生特设党支部等学生园区特设党支部,以及在创新创业类、自律互助类等学生社团特设党支部。

  “学校北碚校区有桃园等6个学生园区、59栋学生宿舍、4万余名学生,其中学生党员6000余人,学生社团89个。”西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学生园区和学生社团特设党支部,开展一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思想价值引领的活动,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思政课上也能看电影、学“非遗”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就创造性地打造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平台——“红色光影”学堂,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到“影院”,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厉害了,我的国》等电影,让大学生在观影中受到浸润、感染、熏陶。

  “看完《勇士》,久久激荡心间的是红军战士那永不熄灭的信念和至死不渝的坚持。”“《我的1919》展示了我国当时的外交风云,那段屈辱的历史让今天的我们明白,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截至目前,“红色光影”学堂共开设观影课300余节,观看影片30余部,观影达3万余人次,收到观影心得2万余份,印制优秀观影心得汇编《光影中的“德”与“得”》两辑。

  不少高校还让川剧、京剧等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观看足够数量的文化演出并撰写一篇文章,便可获得2个学分;学校还与重庆川剧院等院团共建了工作室,让大学生共同参与“非遗”项目的研究。

  开设川剧、金钱板、梁平灯戏等“非遗”课程,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多所高校,也植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思政教育。

  “在‘大思政’理念下,让爱国主义等思政教育像盐融入食物一样,浸润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文化劳动等每一个环节,润物细无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认为,各高校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和亲和力,也让思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