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老物件“讲述”重庆70年蝶变

一个个老物件“讲述”重庆70年蝶变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9-27

市民观展。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昨日下午,渝中区中山四路曾家岩书院“70年蝶变的影像实物展”开幕,老物件不少,老照片更多,但更有趣的是,现场俨然成了“老重庆”的大聚会:知名文史专家何智亚在,肖能铸在,本土地名学家、名俗学家李正权也在,还有借出数十件展品的民间收藏家周巧熙、李世奎都在……跟着他们摆的老龙门阵,我们一起去逛逛重庆的“70年蝶变”。

紧急现刻“重庆解放了”5个大字

讲述人:李炼

据曾家岩书院主理人、也是本次“70年蝶变的影像实物展”的策展人吕真介绍,本次展览中的所有展陈实物都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征集而来,可以说每一件都带着回忆和故事。整个展览被分成了四个板块。第一部分“解放了”展现的是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至1950年国庆期间的大众记忆。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泛黄的旧报纸、老照片是这一部分的主基调。

本次展览艺术总监、收藏家李炼讲的老故事就和其中一张老报纸有关。“这是1949年12月1日出版的《大公报(重庆版)》,大家可以看到头条新闻是《重庆解放了》。”李炼说,虽说现场展出的是一张自己10年前翻拍的照片,但现收藏于北碚图书馆的报纸原版是有故事的,“当年的老编辑说,做标题的《重庆解放了》5个字在大公报的雕版字库里找不到那么大号的,当时还是紧急找人现刻的。”

现场老照片难倒了资深老重庆

讲述人:肖能铸、李正权

“来来来,老肖,你帮我看看,这张照片是哪里?我始终没看出来……”记者一转身,眼睛刚扫到展览第二部分“十年间”(指1949年-1959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时,也正好碰上了本土地名学家、名俗学家李正权在招呼资深“老重庆”肖能铸帮他研究一张黑白老照片。简单的图说只注明是“新市区的工人住宅”,肖能铸歪着头看了半天,也没想出结果。

能难倒两位地道“老重庆”的老照片自然不简单,它们都源自一本就叫《重庆》的画册。据李炼介绍,《重庆》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重庆市分会主编,重庆人民出版社于1959年11月出版。“图片说明除汉语外,还用了俄、英、法3种语言,印数只有4600本,而且没有定价,说明是当时重庆市作为赠送国际友人专用的。”

在105页图版、200余幅彩色、黑白照片里,一一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十年里重庆的变化与成就。大田湾体育场、重庆钢铁厂、重庆大学、建设中的白沙沱大桥(中国第二、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老重庆人曾经熟悉的“三八”商店(现重庆百货大楼)、西区公园(现重庆动物园),以及当时的重庆名牌“长江牌”手风琴、重庆漆器、北碚磨花玻璃等都露了脸。

那些年的新婚贺礼这些最洋气

讲述人:周巧熙、肖能铸、何智亚

整个展览的第二部分“十年间”还有一大吸睛之处,展柜围成的展厅一角被布置成了婚房的样子。“三转一响”里的收音机、缝纫机分居“婚房”两侧。曾经的重庆名牌“长江牌”手风琴被放在一张板凳上,像在等待主人再次拉响。靠窗的写字台上,陶瓷的喜鹊雕塑其实是一个笔筒,煤油炉子、铁皮茶瓶全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近处展柜里红的、蓝的玻璃花瓶更是透亮如初。

这些展品中相当一部分都来自民间收藏家周巧熙。“我一共借出了31个物件和76张老照片。”而那台一看就是老家什的“飞乐牌”收音机就是他的珍藏。“飞乐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只股票那个飞乐音响嘛。当年结婚最洋气的贺礼‘三转一响’的‘响’就是这个!”

现场展品中,唤醒肖能铸关于结婚贺礼记忆的是北玻的玻璃花瓶和铁皮茶瓶。“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单位同事结婚,我们凑钱买了一个北碚玻璃厂的磨花玻璃花瓶和一个铁皮茶瓶当礼物。哪晓得挤公交的时候,茶瓶瓶胆被挤破了不说,花瓶底座也断了。”肖能铸笑着回忆,后来瓶胆是花2块钱去换的,玻璃花瓶则是其他同事找来强力胶重新粘好,这份新婚贺礼才送出了手。

老照片带出20多年前最美一幕

讲述人:罗渝

上世纪70年代的搪瓷杯、1981年重庆电视台成立使用的第一台摄像机,80后再熟悉不过的“红梅”软面抄,还有另一位民间藏家李世奎带来的“重庆市自行车证”,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中学毕业证等,可以说都是本次“70年蝶变的影像实物展”中的“回忆杀”利器。但对知名文旅专家、小说《失踪的上清寺》的作者罗渝来说,最触动自己的却是一张老照片。

“就是一张解放碑能仁寺新旧对比的老照片,上面可以看出原来它周围还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罗渝说,自己突然就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路过能仁寺时看到的一幕,“那时它周边应该正在改造,寺外正对华华公司这个方向形成了一块不小的水面,我路过时刚好寺院里的建筑倒映在水面上,我当时就觉得好美,只可惜那时我没带相机把它拍下来。”

罗渝觉得这一幕珍贵,是因为据他了解,能仁寺周边在更早时本来就应该是有水的。

本次“70年蝶变的影像实物展”还有两部分“看今朝”“城与人”,分别展示了重庆近年城市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状态的改变,以及16位为重庆解放、国家发展、城市建设做出特别贡献的老人。整个展览将持续半年,免费向公众开放。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个个老物件“讲述”重庆70年蝶变

2019-09-27 10:29:27 来源: 0 条评论

市民观展。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昨日下午,渝中区中山四路曾家岩书院“70年蝶变的影像实物展”开幕,老物件不少,老照片更多,但更有趣的是,现场俨然成了“老重庆”的大聚会:知名文史专家何智亚在,肖能铸在,本土地名学家、名俗学家李正权也在,还有借出数十件展品的民间收藏家周巧熙、李世奎都在……跟着他们摆的老龙门阵,我们一起去逛逛重庆的“70年蝶变”。

紧急现刻“重庆解放了”5个大字

讲述人:李炼

据曾家岩书院主理人、也是本次“70年蝶变的影像实物展”的策展人吕真介绍,本次展览中的所有展陈实物都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征集而来,可以说每一件都带着回忆和故事。整个展览被分成了四个板块。第一部分“解放了”展现的是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至1950年国庆期间的大众记忆。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泛黄的旧报纸、老照片是这一部分的主基调。

本次展览艺术总监、收藏家李炼讲的老故事就和其中一张老报纸有关。“这是1949年12月1日出版的《大公报(重庆版)》,大家可以看到头条新闻是《重庆解放了》。”李炼说,虽说现场展出的是一张自己10年前翻拍的照片,但现收藏于北碚图书馆的报纸原版是有故事的,“当年的老编辑说,做标题的《重庆解放了》5个字在大公报的雕版字库里找不到那么大号的,当时还是紧急找人现刻的。”

现场老照片难倒了资深老重庆

讲述人:肖能铸、李正权

“来来来,老肖,你帮我看看,这张照片是哪里?我始终没看出来……”记者一转身,眼睛刚扫到展览第二部分“十年间”(指1949年-1959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时,也正好碰上了本土地名学家、名俗学家李正权在招呼资深“老重庆”肖能铸帮他研究一张黑白老照片。简单的图说只注明是“新市区的工人住宅”,肖能铸歪着头看了半天,也没想出结果。

能难倒两位地道“老重庆”的老照片自然不简单,它们都源自一本就叫《重庆》的画册。据李炼介绍,《重庆》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重庆市分会主编,重庆人民出版社于1959年11月出版。“图片说明除汉语外,还用了俄、英、法3种语言,印数只有4600本,而且没有定价,说明是当时重庆市作为赠送国际友人专用的。”

在105页图版、200余幅彩色、黑白照片里,一一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十年里重庆的变化与成就。大田湾体育场、重庆钢铁厂、重庆大学、建设中的白沙沱大桥(中国第二、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老重庆人曾经熟悉的“三八”商店(现重庆百货大楼)、西区公园(现重庆动物园),以及当时的重庆名牌“长江牌”手风琴、重庆漆器、北碚磨花玻璃等都露了脸。

那些年的新婚贺礼这些最洋气

讲述人:周巧熙、肖能铸、何智亚

整个展览的第二部分“十年间”还有一大吸睛之处,展柜围成的展厅一角被布置成了婚房的样子。“三转一响”里的收音机、缝纫机分居“婚房”两侧。曾经的重庆名牌“长江牌”手风琴被放在一张板凳上,像在等待主人再次拉响。靠窗的写字台上,陶瓷的喜鹊雕塑其实是一个笔筒,煤油炉子、铁皮茶瓶全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近处展柜里红的、蓝的玻璃花瓶更是透亮如初。

这些展品中相当一部分都来自民间收藏家周巧熙。“我一共借出了31个物件和76张老照片。”而那台一看就是老家什的“飞乐牌”收音机就是他的珍藏。“飞乐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只股票那个飞乐音响嘛。当年结婚最洋气的贺礼‘三转一响’的‘响’就是这个!”

现场展品中,唤醒肖能铸关于结婚贺礼记忆的是北玻的玻璃花瓶和铁皮茶瓶。“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单位同事结婚,我们凑钱买了一个北碚玻璃厂的磨花玻璃花瓶和一个铁皮茶瓶当礼物。哪晓得挤公交的时候,茶瓶瓶胆被挤破了不说,花瓶底座也断了。”肖能铸笑着回忆,后来瓶胆是花2块钱去换的,玻璃花瓶则是其他同事找来强力胶重新粘好,这份新婚贺礼才送出了手。

老照片带出20多年前最美一幕

讲述人:罗渝

上世纪70年代的搪瓷杯、1981年重庆电视台成立使用的第一台摄像机,80后再熟悉不过的“红梅”软面抄,还有另一位民间藏家李世奎带来的“重庆市自行车证”,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中学毕业证等,可以说都是本次“70年蝶变的影像实物展”中的“回忆杀”利器。但对知名文旅专家、小说《失踪的上清寺》的作者罗渝来说,最触动自己的却是一张老照片。

“就是一张解放碑能仁寺新旧对比的老照片,上面可以看出原来它周围还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罗渝说,自己突然就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路过能仁寺时看到的一幕,“那时它周边应该正在改造,寺外正对华华公司这个方向形成了一块不小的水面,我路过时刚好寺院里的建筑倒映在水面上,我当时就觉得好美,只可惜那时我没带相机把它拍下来。”

罗渝觉得这一幕珍贵,是因为据他了解,能仁寺周边在更早时本来就应该是有水的。

本次“70年蝶变的影像实物展”还有两部分“看今朝”“城与人”,分别展示了重庆近年城市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状态的改变,以及16位为重庆解放、国家发展、城市建设做出特别贡献的老人。整个展览将持续半年,免费向公众开放。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