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 砥砺奋进新时代

而今迈步从头越 砥砺奋进新时代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01

编者按

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此,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自豪!

新中国70年,何等波澜壮阔,何等辉煌灿烂。我市各行各业代表深切感受到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纷纷表示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奋斗征程上砥砺前行。

科技工作者杨新民:

用科研成果报效祖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非常喜悦,又感到责任在肩。”9月30日,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杨新民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同时也感到自己应该在科研创新、教书育人领域继续钻研,用成果报效祖国,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后备人才。

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杨新民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飞速变化。从父辈、师长的讲述中,他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巨大变化有所了解。

“我的父母常说,在新中国成立前,读书是一种奢侈,劳苦大众要获取知识非常困难。”杨新民说,考上大学,选择数学专业,研究运筹学,改变了他的人生,也让他更深刻地明白新中国的伟大。因此,他选择留在母校重庆师范大学任教,在做科研的同时,把学到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如今,杨新民已成为一名科学家,30年来,他解决了多个国际运筹学界的难题,研究成果被多国科学家引用。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祖国的培养密不可分。”杨新民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他将继续做好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工作,将运筹学专业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相结合,拿出更多成果,报答祖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区工作人员罗素兰:

甜蜜中生活 幸福中逐梦

“我在社区与鸡毛蒜皮事儿打了20年交道,见证了社区的巨变,也亲历了社区工作人员从‘居委会大妈’到高学历人才的转变。”53岁的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华社区党委书记罗素兰说。

20年前,罗素兰从一名下岗工人进入居委会工作。那时的龙华社区还处在半郊区、半厂区、半城区的“三个半”城市边缘状态。“到处都在修建,完全是个大工地。居委会没得固定办公场所和规范设备设施,居委会人员不济、待遇很低。”她坦言,当时居民问事难、办事难、求助难,即便小事都只能跑街道或市区机关。

进入新世纪后,罗素兰所在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开始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和基层治理方向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社区居委会的总体面貌更是发生了过去想都想不到的变化。”

她说,社区建立健全了党群基层组织,配备配齐了专职干部。社区有了规范固定的办公场所,建起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电子图书室、老年服务管理站、医疗服务站、文体排练厅、多功能活动室等,居民日常的医保、社保等民生事务在社区就能享受便捷服务。

罗素兰感慨,几十年来党和国家在基层的建设发展,使得今天的社区居委会已经真正成为了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首站,成为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家中的服务终端。

现在的龙华社区已从往昔的“三个半”成为重庆主城的中心部分。“我在甜蜜中生活、在幸福中逐梦,为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出力,这辈子值了!”

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卢尧:

教育扶贫能够斩断穷根

“教育扶贫能够让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带动一家人脱贫。”近日,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54岁的巫山县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卢尧再三强调这一点。

这些年,在教育和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中,卢尧亲眼目睹了不少贫困家庭因贫困导致孩子辍学,从而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例如,巫峡镇春泉村,贫困户章裕发的孩子因早产导致脑瘫,左眼斜视,四肢痉挛无法自主站立,基本没有自理生活能力,已经8岁了,仍然需要父母全面照顾。

卢尧深受触动,立即着手落实帮扶。通过两年的送教上门,这名孩子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以及家庭成员,能区分空间方位和认识简单的数字。更为可喜的是,因为孩子的进步,章裕发对改变家庭状况有了信心,家里已经能够腾出一人到县城务工,每月收入3000—5000元不等,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教育扶贫能够斩断穷根。”卢尧说,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闭环”资助法的思路,即在资助过程中做到精准宣传资助政策、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兑现资助资金、精准核查比对,实现了无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的目标。同时,采取随班就读、集中就读、送教上门相结合方式,实现县域内适龄特殊少儿教育全覆盖。此外,通过“一生一案、一人一策”,使辖区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49%以上。

“对于教育扶贫,中央提出‘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要求,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不让一名孩子因贫辍学。”卢尧说。

“80后”企业家陈卜文:

爱国就要拿出行动来

9月30日,重庆市社会各界向革命英烈敬献花篮仪式在歌乐山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嘹亮的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

虽然是隔着屏幕看到此情此景,重庆微品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卜文还是热泪盈眶:“缅怀先烈,不忘历史,才能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祖国繁荣昌盛作出更大贡献。”

陈卜文出生在一个三线军工厂家庭,小时候,父母时时刻刻教育他“所有的优秀品质中,爱国应该排在第一位”。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立即工作,而是选择参军,在南海舰队服役,把青春献给祖国。在他看来“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

2012年,陈卜文创办了重庆微品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媒体。这样的选择,也源自一颗爱国心。他说:“我喜欢上网,当时,互联网上的舆论环境不好,不少人喜欢在网上发些负能量的东西,我觉得这不好,没有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你个人再有能量也无处发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创办一个民间的舆论阵地,以正能量引导网民。”

陈卜文热衷于用自己的自媒体做公益事业。一些不良事件发生后,谣言四起,陈卜文总是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矩阵资源转发官方媒体情况通报,撰写相关稿件进行舆论引导。例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获得阅读量10w+。

“爱国就要拿出行动来,未来,我们将矢志不渝地紧贴公众、正本清源,坚守道德、健康发展,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陈卜文说。

医务人员高明华:

先进医学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耳鼻喉手术从有创到无创,变化真是太大了。先进医学技术惠及更多患者,这些医学上的变化和进步都离不开祖国的强大!”9月30日,刚做完一台手术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高明华,喜上眉梢地对重庆日报记者说起这些年的变化。

“以前的耳鼻喉科很传统,看病就靠普通额镜、窥鼻器,手术靠手术刀、矬子、锤子。”高明华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做一台鼻腔息肉手术要两个小时,用息肉钳将息肉取出来,病人的出血量大约在200-300毫升,不仅创伤较大,还很考医生技术。

如今就不同了,高明华介绍:“我们科室配置了纤维镜、电子额镜等先进设备,比如光源可以直接照进鼻腔里,让诊断和治疗都更加精准。同样是鼻腔息肉手术,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出血仅几十毫升,患者恢复也很快。”

高明华说,在颅底镜、显微器械的帮助下,如今耳鼻喉科也可以实施一些垂体肿瘤的手术,这些都见证了耳鼻喉科飞速的发展,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进步。

在高明华看来,如今群众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以前人们生了病总喜欢拖、扛,现在则是有病就去医院,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你看今天我们科室就有33台手术,忙得很。”高明华说,自己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仍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是医者的初心,我希望能为患者多做一些事,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95后”创业青年陈科霖:

祖国的繁荣成就我们的今天

“我创业的时间不长,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些都和越来越强大的祖国密切相关!”23岁的陈科霖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95后”大学毕业生、青年创业者,也是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简单来讲,陈科霖的创业项目就是研发环保产品。“几年前,看到快递纸箱被胶带层层缠绕,不能重复使用,我就想研发一款方便环保的包装箱。”2016年6月,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创业之初,全公司只有陈科霖和另外两名小伙伴。面对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团队、没有办公地点等难题,寝室就成为陈科霖的第一个办公场所,两台笔记本电脑是唯一的办公用具。在艰苦的条件下,陈科霖团队经过3个月的攻关,突破了环保包裹无缝折叠的关键技术,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雏形产品向专利、成品的转化。

他们的项目受到了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关注,并为他们提供了办公场地、启动资金、免费商业指导,配备了专业创业导师。现在,芏科科技搬到了敞亮的写字楼,公司资产增加到200余万,创业团队有30多人,年营业额超1000万元,合作商家106家。

“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陈科霖说,“芏科科技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好的政策支持。正是国家的强大,才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安定的创业环境、优惠的扶持政策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青春力量。”

“90后”新农人蒋平:

乡村振兴让我们村有了生机

“你看我们村,以前那些闲置的农田,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各个院落干净整洁,到处是绿水青山。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带来的变化和成效。”9月30日,在永川区仙龙镇太平桥村祝家坝小组,“90后”新农人蒋平领着重庆日报记者在村里转悠。

蒋平今年26岁,是土生土长的太平桥村人,201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就业于主城一家设计公司。

“2015年回家时,我发现村里许多良田闲置,一打听才知道,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这些土地没人耕种便闲置了。我感到十分可惜和心疼。”他说,我立马决定回乡发展。

返乡后,蒋平召集祝家坝小组42户村民开了会,谈了自己的想法,即由他出资,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家以土地入股,共同经营,共同致富。

一开始,大家有些担心,怕这事干不好。蒋平就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与农业技术,并下地实践,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今,42户村民的306亩地全部种上了优质柑橘,林下套种的其他经济作物也产生了效益,入股社员每年都有分红。

“我是村里同龄人中,唯一留在村里干农活的年轻人!”蒋平说,农村特别需要有活力、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年轻人来耕耘这一片土地,保持它的活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到乡村这个大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用好用活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实现自己的理想、造福乡村。

“00后”大学生龙腾明:

创新创业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出生于2000年的龙腾明是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小小年纪的他,已有不少创新创业的经历。大二时,他和团队获得了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优秀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全国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银奖、青春创客系列活动重庆市三等奖等诸多荣誉。

“设计专业很讲究创新,创新思维对整个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没有创新,社会就很难进步。”龙腾明进入大学后,就加入了不少QQ群,接触到很多创新创业的项目和有经验的学长。这也让他意识到,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需要更多奇思妙想的创造来满足。

“在每所高校里,都有指导创新创业的部门,为大学生们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指导和扶持。”龙腾明说,比如西南大学就和北碚区联合建立了“天生有为”众创空间,里面集合了农业、互联网、工商等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项目。

因为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带动了龙腾明团队的创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熬夜赶工,常常没时间吃早餐。”为此,龙腾明集合学校食品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成员,经过无数次实验后,制作出健康发芽谷物代餐茶。

龙腾明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作为一名“00后”,自己也承担着新时代的使命,相信未来通过更多新时代大学生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创造更多举世瞩目的奇迹!

(本版稿件由记者申晓佳、颜安、李珩、张莎、吴刚、周尤、李星婷采写,图片由首席记者谢智强、周尤,通讯员陈仕川摄,以及受访者提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而今迈步从头越 砥砺奋进新时代

2019-10-01 07:02:20 来源: 0 条评论

编者按

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此,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自豪!

新中国70年,何等波澜壮阔,何等辉煌灿烂。我市各行各业代表深切感受到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纷纷表示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奋斗征程上砥砺前行。

科技工作者杨新民:

用科研成果报效祖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非常喜悦,又感到责任在肩。”9月30日,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杨新民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同时也感到自己应该在科研创新、教书育人领域继续钻研,用成果报效祖国,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后备人才。

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杨新民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飞速变化。从父辈、师长的讲述中,他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巨大变化有所了解。

“我的父母常说,在新中国成立前,读书是一种奢侈,劳苦大众要获取知识非常困难。”杨新民说,考上大学,选择数学专业,研究运筹学,改变了他的人生,也让他更深刻地明白新中国的伟大。因此,他选择留在母校重庆师范大学任教,在做科研的同时,把学到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如今,杨新民已成为一名科学家,30年来,他解决了多个国际运筹学界的难题,研究成果被多国科学家引用。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祖国的培养密不可分。”杨新民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他将继续做好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工作,将运筹学专业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相结合,拿出更多成果,报答祖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区工作人员罗素兰:

甜蜜中生活 幸福中逐梦

“我在社区与鸡毛蒜皮事儿打了20年交道,见证了社区的巨变,也亲历了社区工作人员从‘居委会大妈’到高学历人才的转变。”53岁的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华社区党委书记罗素兰说。

20年前,罗素兰从一名下岗工人进入居委会工作。那时的龙华社区还处在半郊区、半厂区、半城区的“三个半”城市边缘状态。“到处都在修建,完全是个大工地。居委会没得固定办公场所和规范设备设施,居委会人员不济、待遇很低。”她坦言,当时居民问事难、办事难、求助难,即便小事都只能跑街道或市区机关。

进入新世纪后,罗素兰所在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开始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和基层治理方向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社区居委会的总体面貌更是发生了过去想都想不到的变化。”

她说,社区建立健全了党群基层组织,配备配齐了专职干部。社区有了规范固定的办公场所,建起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电子图书室、老年服务管理站、医疗服务站、文体排练厅、多功能活动室等,居民日常的医保、社保等民生事务在社区就能享受便捷服务。

罗素兰感慨,几十年来党和国家在基层的建设发展,使得今天的社区居委会已经真正成为了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首站,成为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家中的服务终端。

现在的龙华社区已从往昔的“三个半”成为重庆主城的中心部分。“我在甜蜜中生活、在幸福中逐梦,为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出力,这辈子值了!”

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卢尧:

教育扶贫能够斩断穷根

“教育扶贫能够让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带动一家人脱贫。”近日,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54岁的巫山县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卢尧再三强调这一点。

这些年,在教育和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中,卢尧亲眼目睹了不少贫困家庭因贫困导致孩子辍学,从而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例如,巫峡镇春泉村,贫困户章裕发的孩子因早产导致脑瘫,左眼斜视,四肢痉挛无法自主站立,基本没有自理生活能力,已经8岁了,仍然需要父母全面照顾。

卢尧深受触动,立即着手落实帮扶。通过两年的送教上门,这名孩子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以及家庭成员,能区分空间方位和认识简单的数字。更为可喜的是,因为孩子的进步,章裕发对改变家庭状况有了信心,家里已经能够腾出一人到县城务工,每月收入3000—5000元不等,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教育扶贫能够斩断穷根。”卢尧说,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闭环”资助法的思路,即在资助过程中做到精准宣传资助政策、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兑现资助资金、精准核查比对,实现了无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的目标。同时,采取随班就读、集中就读、送教上门相结合方式,实现县域内适龄特殊少儿教育全覆盖。此外,通过“一生一案、一人一策”,使辖区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49%以上。

“对于教育扶贫,中央提出‘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要求,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不让一名孩子因贫辍学。”卢尧说。

“80后”企业家陈卜文:

爱国就要拿出行动来

9月30日,重庆市社会各界向革命英烈敬献花篮仪式在歌乐山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嘹亮的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

虽然是隔着屏幕看到此情此景,重庆微品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卜文还是热泪盈眶:“缅怀先烈,不忘历史,才能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祖国繁荣昌盛作出更大贡献。”

陈卜文出生在一个三线军工厂家庭,小时候,父母时时刻刻教育他“所有的优秀品质中,爱国应该排在第一位”。高中毕业后,他没有立即工作,而是选择参军,在南海舰队服役,把青春献给祖国。在他看来“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

2012年,陈卜文创办了重庆微品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媒体。这样的选择,也源自一颗爱国心。他说:“我喜欢上网,当时,互联网上的舆论环境不好,不少人喜欢在网上发些负能量的东西,我觉得这不好,没有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你个人再有能量也无处发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创办一个民间的舆论阵地,以正能量引导网民。”

陈卜文热衷于用自己的自媒体做公益事业。一些不良事件发生后,谣言四起,陈卜文总是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矩阵资源转发官方媒体情况通报,撰写相关稿件进行舆论引导。例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获得阅读量10w+。

“爱国就要拿出行动来,未来,我们将矢志不渝地紧贴公众、正本清源,坚守道德、健康发展,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陈卜文说。

医务人员高明华:

先进医学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耳鼻喉手术从有创到无创,变化真是太大了。先进医学技术惠及更多患者,这些医学上的变化和进步都离不开祖国的强大!”9月30日,刚做完一台手术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高明华,喜上眉梢地对重庆日报记者说起这些年的变化。

“以前的耳鼻喉科很传统,看病就靠普通额镜、窥鼻器,手术靠手术刀、矬子、锤子。”高明华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做一台鼻腔息肉手术要两个小时,用息肉钳将息肉取出来,病人的出血量大约在200-300毫升,不仅创伤较大,还很考医生技术。

如今就不同了,高明华介绍:“我们科室配置了纤维镜、电子额镜等先进设备,比如光源可以直接照进鼻腔里,让诊断和治疗都更加精准。同样是鼻腔息肉手术,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出血仅几十毫升,患者恢复也很快。”

高明华说,在颅底镜、显微器械的帮助下,如今耳鼻喉科也可以实施一些垂体肿瘤的手术,这些都见证了耳鼻喉科飞速的发展,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进步。

在高明华看来,如今群众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以前人们生了病总喜欢拖、扛,现在则是有病就去医院,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你看今天我们科室就有33台手术,忙得很。”高明华说,自己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仍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是医者的初心,我希望能为患者多做一些事,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95后”创业青年陈科霖:

祖国的繁荣成就我们的今天

“我创业的时间不长,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些都和越来越强大的祖国密切相关!”23岁的陈科霖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95后”大学毕业生、青年创业者,也是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简单来讲,陈科霖的创业项目就是研发环保产品。“几年前,看到快递纸箱被胶带层层缠绕,不能重复使用,我就想研发一款方便环保的包装箱。”2016年6月,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创业之初,全公司只有陈科霖和另外两名小伙伴。面对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团队、没有办公地点等难题,寝室就成为陈科霖的第一个办公场所,两台笔记本电脑是唯一的办公用具。在艰苦的条件下,陈科霖团队经过3个月的攻关,突破了环保包裹无缝折叠的关键技术,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雏形产品向专利、成品的转化。

他们的项目受到了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关注,并为他们提供了办公场地、启动资金、免费商业指导,配备了专业创业导师。现在,芏科科技搬到了敞亮的写字楼,公司资产增加到200余万,创业团队有30多人,年营业额超1000万元,合作商家106家。

“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陈科霖说,“芏科科技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好的政策支持。正是国家的强大,才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安定的创业环境、优惠的扶持政策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青春力量。”

“90后”新农人蒋平:

乡村振兴让我们村有了生机

“你看我们村,以前那些闲置的农田,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各个院落干净整洁,到处是绿水青山。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带来的变化和成效。”9月30日,在永川区仙龙镇太平桥村祝家坝小组,“90后”新农人蒋平领着重庆日报记者在村里转悠。

蒋平今年26岁,是土生土长的太平桥村人,201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就业于主城一家设计公司。

“2015年回家时,我发现村里许多良田闲置,一打听才知道,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这些土地没人耕种便闲置了。我感到十分可惜和心疼。”他说,我立马决定回乡发展。

返乡后,蒋平召集祝家坝小组42户村民开了会,谈了自己的想法,即由他出资,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家以土地入股,共同经营,共同致富。

一开始,大家有些担心,怕这事干不好。蒋平就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与农业技术,并下地实践,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今,42户村民的306亩地全部种上了优质柑橘,林下套种的其他经济作物也产生了效益,入股社员每年都有分红。

“我是村里同龄人中,唯一留在村里干农活的年轻人!”蒋平说,农村特别需要有活力、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年轻人来耕耘这一片土地,保持它的活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到乡村这个大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用好用活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实现自己的理想、造福乡村。

“00后”大学生龙腾明:

创新创业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出生于2000年的龙腾明是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小小年纪的他,已有不少创新创业的经历。大二时,他和团队获得了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优秀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全国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银奖、青春创客系列活动重庆市三等奖等诸多荣誉。

“设计专业很讲究创新,创新思维对整个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没有创新,社会就很难进步。”龙腾明进入大学后,就加入了不少QQ群,接触到很多创新创业的项目和有经验的学长。这也让他意识到,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需要更多奇思妙想的创造来满足。

“在每所高校里,都有指导创新创业的部门,为大学生们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指导和扶持。”龙腾明说,比如西南大学就和北碚区联合建立了“天生有为”众创空间,里面集合了农业、互联网、工商等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项目。

因为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带动了龙腾明团队的创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熬夜赶工,常常没时间吃早餐。”为此,龙腾明集合学校食品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成员,经过无数次实验后,制作出健康发芽谷物代餐茶。

龙腾明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作为一名“00后”,自己也承担着新时代的使命,相信未来通过更多新时代大学生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创造更多举世瞩目的奇迹!

(本版稿件由记者申晓佳、颜安、李珩、张莎、吴刚、周尤、李星婷采写,图片由首席记者谢智强、周尤,通讯员陈仕川摄,以及受访者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罗昊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