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验车到车检“黑科技” 听他们讲重庆车管70年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的车驾管业务几近于无,没有驾驶培训机构对老百姓开放;汽车检验流程主要凭借人工经验;周边区县的群众要办车驾管手续,就得来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从人工验车到车检“黑科技” 听他们讲重庆车管70年变迁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0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日13时15分讯(记者 刘艳)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的车驾管业务几近于无,没有驾驶培训机构对老百姓开放;汽车检验流程主要凭借人工经验;周边区县的群众要办车驾管手续,就得来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对于从1965年开始在重庆从事车驾管工作的何海忠来说,如今,重庆车驾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只跑一次就近办”的方便、快捷,是当年难以想象的。而对于年过六旬的老车管人朱秉忠、李冀川来说,参与、见证重庆车管所的发展历程,是一段光荣的经历。

据相关数据统计,1949年,重庆的机动车保有量仅为3297台,到1951年,全市仅有3824名驾驶人,而截至2019年8月,重庆共有车辆670余万辆,驾驶人900余万人。70年来,重庆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分别都涨了2000多倍。

那么,从1949年到2019年,伴随着重庆人的车辆管理所经历了哪些变化?三位老车管人和一张张老照片,将你带回过去。

曾有负责验车、考试的技术员

1955年10月1日,重庆第一台公共电车上路行驶,也是那一年,19岁的何海忠成为了一名公交司机,这一开,就是10年。

1965年,何海忠进入重庆市公安局车辆监理所(重庆车辆管理所前身)工作,做技术员。彼时,车辆监理所一共7个人,“车辆监理所在大黄路,3个人办手续,负责办人、车手续和收款。2个技术员管考试、验车和出外勤,1个警察,1个炊事员。那个时候技术员稀缺,工资比警察高,警察1个月32块5,技术员70多块。”回忆起这段往事,何海忠说。

彼时,有很多负责车驾管业务的警察不会开车。

以前,重庆仅有省运和公交公司有培训货、客司机的驾校。想学驾驶,还得拜师,单对单找个会开车的师傅教。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何海忠参与推进了重庆第一所培养社会驾驶人的驾校——北碚驾校的成立。何海忠说:“从那以后,大家才有机会系统、正规的学习驾驶。许多民警也借此提升了业务水平。”

如今,技术员早已退出了舞台,车管所车辆登记选号、预约考试、车辆年审等业务也逐渐由线下变为线上,由人工评判变为系统裁定。全市车管部门依托大数据、智慧化的科技手段赋能便民利民举措,全力构建智能化自助化的“线上服务网”,确保群众办事只进一张网,不用多头跑,切实用指尖“点”开了便捷之门。目前,重庆市公安局打造的“2+3+1”互联网交管服务体系,提供12类180余项“互联网+”交管服务。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1000万人,互联网交管业务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18年的60%以上。

重庆市公安局车辆监理所的第一辆考试车。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从人工验车到第一套车辆检测线

当时的驾照考试,分为“学科”和“术科”,“学科”约同于现在的科目一,只是除了交通法规,还要考许多汽车的机械常识,“术科”约同于现在的桩考、路考。

验车、检车方面,也与现在大不同。当年的工作口诀,如今的何海忠依然记得:“眼看、鼻闻、脚踏!引、转、传、刹一样不少。起步看手刹,上坡查排挡,下坡听传动,高速踩点刹,低速踩急刹,匀速看转向。”

当年没有专门的验车场,新车上牌、旧车年检,就由技术员带着待验车辆到路上,按照以上流程跑一圈。检测全凭人工,凭技术员的经验和智慧。何海忠说:“当年检测项目不像现在这么明确细致,只能由我们技术员尽力去把控车辆的安全状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何海忠第一次了解到了“车辆检测线”。比起人工,检测线有更高的效率,更严谨的检测数据,会大幅提高合格车辆的安全“含金量”。“我回来就打报告,当时检测线比较贵,我们监理所筹钱买了一套,发动社会买了两套,我们派民警去管理。”何海忠说,这就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车辆检测线的由来。

重庆市车管所机动车检测线。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退休多年的何海忠对最新的车管消息也很关注:“江北那个我听说过的,现代化,科学化!”他说的,是前不久江北车管所落地的车检“黑科技”,能将外观查验从10分钟缩短到10秒的汽车外廓尺寸检测仪等新系统。说到如今的车管服务,何海忠笑得像个孩子:“我今年83了,我们过去想到却做不到的,他们现在做到了。以前我们想不到、不敢想的,他们也做到了。”

3.1987年,重庆的“车辆监理所”改名为“车辆管理所”。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从提前来住一晚到“送上门来”

当年,何海忠初到车辆监理所,负责收款的同事叫朱登华。朱登华的儿子朱秉忠今年已经61岁,朱秉忠受父亲的影响,也成为了一名车管人,已干了40年。

1994年,朱秉忠调至重庆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江南分所(1987年,“车辆监理所”更名为“车辆管理所”)。以前,车管所数量少,覆盖面积大,让群众很不方便。朱秉忠说:“以前从万州来主城办手续,可能就要在主城住一晚上。要是来考试,考一科就要住3天。”

上世纪90年代初,车管所机动车业务受理。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最让朱秉忠难以忘怀的,是2011年,他在车管一分所,遇到一位60多岁、来办手续的老人。老人本以为办手续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料民警很快就为他办好了。这位老人遂手书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民警手上。“服务群众,让群众方便最重要。”朱秉忠觉得,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反而收到了群众的感谢信,有点儿不好意思。

怎么让群众更方便?这也是朱秉忠一直关心的。他参与了重庆流动车管所的项目,“我们这个车子是定做的,能联网!是真的把车管所柜台搬到了现场,你别看其他地方也有流动车管所,那很多车子不能联网,其实就是把要办的手续收回来,回来联网办了之后再开下去发放证照,要跑两趟!我们这个,一趟下去,当场就给办了!”

据了解,2018年以来,流动车管所出行6400余次,行程10万余公里,现场办理车辆查验、补证换证、驾驶员体检、违法处理等37项业务8.7万笔,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和接受现场咨询30余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4余万余册。

上世纪90年代初,民警上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过去“想不到的”都变成现实

朱秉忠有一个住了10年对门的老邻居李冀川。李冀川今年64岁,1999年调任江北车管所副所长,成为了一名车管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重庆就有车辆监理所上门服务企业的先例——何海忠曾至綦江与贵州交界处,为当地煤矿企业服务,可谓在重庆开了上门为企业服务的先河。而李冀川,也参与了重庆车管所服务企业的另一项创举:2004年,重庆汽博中心第一家4S店开业,2005年3月,重庆第一次有车管所直接进驻企业,汽博车辆管理站成立,李冀川任站长。

车辆管理站进驻汽博中心。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李冀川说:“2004年的时候,当时没得公交站没得轨道交通,我们去上班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交通问题,很多市民不愿意去那边。2005年,我们车管站进驻,直接就在汽博中心的正中心,伴随周边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当年下半年,汽博中心人气就火爆起来了。”

李冀川说:“以前买车上牌选号,号池维持一个总量,比如5万个。等选了一定数量了,就要更新一次,往号池补充号码,维持总量。这头天更新,第二天开始,车管所、车管站门口必定排队,吸引很多人过来,一看,汽博中心这边还不错,就吸引更多人来。”

汽博中心最多时有40多个4S店,车管站的民警在工作之余,还主动组织周边企业,宣讲相关法律法规,上门为企业答疑解惑。

2018年,重庆市公安局推出全新智能服务平台,这些智能终端能完成拍照、缴费、选号牌等在内的20余项车驾管业务,被老百姓称为“家门口的车管所”。截至目前,重庆市公安局已在全市范围内布点400余台交管自助服务终端,推出68个“交管自助服务区”,实现零警力派驻、多功能集成、便捷化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也是2018年,汽博车辆管理站撤销。

回忆起老伙计摘牌的经过,李冀川反而高兴得很:“当时为什么把汽博车辆管理站撤销嘛?业务下放,从原来一个车管所管几个区,变成每个区交巡警支队都有车驾管业务。加上各种新设备的设立,老朱(指朱秉忠)说的以前那种,群众跑路、跑远路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了!”

如今,群众跑远路、跑冤枉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何海忠等老一辈车管人“想到做不到的、想不到的、不敢想的”,都一一成为现实。

而李冀川、朱秉忠等作为近年来重庆车驾管发展的亲历者,也在憧憬着未来。李冀川说:“重庆的‘2+3+1’互联网交管服务体系,提供12类180余项‘互联网+’交管服务。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1000万人,互联网交管业务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18年的60%以上。以后,大家都在家里就能把手续办了,我们证照邮寄上门,就不需要来车管所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从人工验车到车检“黑科技” 听他们讲重庆车管70年变迁

2019-10-03 13:34: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日13时15分讯(记者 刘艳)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的车驾管业务几近于无,没有驾驶培训机构对老百姓开放;汽车检验流程主要凭借人工经验;周边区县的群众要办车驾管手续,就得来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对于从1965年开始在重庆从事车驾管工作的何海忠来说,如今,重庆车驾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只跑一次就近办”的方便、快捷,是当年难以想象的。而对于年过六旬的老车管人朱秉忠、李冀川来说,参与、见证重庆车管所的发展历程,是一段光荣的经历。

据相关数据统计,1949年,重庆的机动车保有量仅为3297台,到1951年,全市仅有3824名驾驶人,而截至2019年8月,重庆共有车辆670余万辆,驾驶人900余万人。70年来,重庆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分别都涨了2000多倍。

那么,从1949年到2019年,伴随着重庆人的车辆管理所经历了哪些变化?三位老车管人和一张张老照片,将你带回过去。

曾有负责验车、考试的技术员

1955年10月1日,重庆第一台公共电车上路行驶,也是那一年,19岁的何海忠成为了一名公交司机,这一开,就是10年。

1965年,何海忠进入重庆市公安局车辆监理所(重庆车辆管理所前身)工作,做技术员。彼时,车辆监理所一共7个人,“车辆监理所在大黄路,3个人办手续,负责办人、车手续和收款。2个技术员管考试、验车和出外勤,1个警察,1个炊事员。那个时候技术员稀缺,工资比警察高,警察1个月32块5,技术员70多块。”回忆起这段往事,何海忠说。

彼时,有很多负责车驾管业务的警察不会开车。

以前,重庆仅有省运和公交公司有培训货、客司机的驾校。想学驾驶,还得拜师,单对单找个会开车的师傅教。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何海忠参与推进了重庆第一所培养社会驾驶人的驾校——北碚驾校的成立。何海忠说:“从那以后,大家才有机会系统、正规的学习驾驶。许多民警也借此提升了业务水平。”

如今,技术员早已退出了舞台,车管所车辆登记选号、预约考试、车辆年审等业务也逐渐由线下变为线上,由人工评判变为系统裁定。全市车管部门依托大数据、智慧化的科技手段赋能便民利民举措,全力构建智能化自助化的“线上服务网”,确保群众办事只进一张网,不用多头跑,切实用指尖“点”开了便捷之门。目前,重庆市公安局打造的“2+3+1”互联网交管服务体系,提供12类180余项“互联网+”交管服务。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1000万人,互联网交管业务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18年的60%以上。

重庆市公安局车辆监理所的第一辆考试车。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从人工验车到第一套车辆检测线

当时的驾照考试,分为“学科”和“术科”,“学科”约同于现在的科目一,只是除了交通法规,还要考许多汽车的机械常识,“术科”约同于现在的桩考、路考。

验车、检车方面,也与现在大不同。当年的工作口诀,如今的何海忠依然记得:“眼看、鼻闻、脚踏!引、转、传、刹一样不少。起步看手刹,上坡查排挡,下坡听传动,高速踩点刹,低速踩急刹,匀速看转向。”

当年没有专门的验车场,新车上牌、旧车年检,就由技术员带着待验车辆到路上,按照以上流程跑一圈。检测全凭人工,凭技术员的经验和智慧。何海忠说:“当年检测项目不像现在这么明确细致,只能由我们技术员尽力去把控车辆的安全状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何海忠第一次了解到了“车辆检测线”。比起人工,检测线有更高的效率,更严谨的检测数据,会大幅提高合格车辆的安全“含金量”。“我回来就打报告,当时检测线比较贵,我们监理所筹钱买了一套,发动社会买了两套,我们派民警去管理。”何海忠说,这就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车辆检测线的由来。

重庆市车管所机动车检测线。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退休多年的何海忠对最新的车管消息也很关注:“江北那个我听说过的,现代化,科学化!”他说的,是前不久江北车管所落地的车检“黑科技”,能将外观查验从10分钟缩短到10秒的汽车外廓尺寸检测仪等新系统。说到如今的车管服务,何海忠笑得像个孩子:“我今年83了,我们过去想到却做不到的,他们现在做到了。以前我们想不到、不敢想的,他们也做到了。”

3.1987年,重庆的“车辆监理所”改名为“车辆管理所”。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从提前来住一晚到“送上门来”

当年,何海忠初到车辆监理所,负责收款的同事叫朱登华。朱登华的儿子朱秉忠今年已经61岁,朱秉忠受父亲的影响,也成为了一名车管人,已干了40年。

1994年,朱秉忠调至重庆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江南分所(1987年,“车辆监理所”更名为“车辆管理所”)。以前,车管所数量少,覆盖面积大,让群众很不方便。朱秉忠说:“以前从万州来主城办手续,可能就要在主城住一晚上。要是来考试,考一科就要住3天。”

上世纪90年代初,车管所机动车业务受理。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最让朱秉忠难以忘怀的,是2011年,他在车管一分所,遇到一位60多岁、来办手续的老人。老人本以为办手续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料民警很快就为他办好了。这位老人遂手书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民警手上。“服务群众,让群众方便最重要。”朱秉忠觉得,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反而收到了群众的感谢信,有点儿不好意思。

怎么让群众更方便?这也是朱秉忠一直关心的。他参与了重庆流动车管所的项目,“我们这个车子是定做的,能联网!是真的把车管所柜台搬到了现场,你别看其他地方也有流动车管所,那很多车子不能联网,其实就是把要办的手续收回来,回来联网办了之后再开下去发放证照,要跑两趟!我们这个,一趟下去,当场就给办了!”

据了解,2018年以来,流动车管所出行6400余次,行程10万余公里,现场办理车辆查验、补证换证、驾驶员体检、违法处理等37项业务8.7万笔,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和接受现场咨询30余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4余万余册。

上世纪90年代初,民警上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过去“想不到的”都变成现实

朱秉忠有一个住了10年对门的老邻居李冀川。李冀川今年64岁,1999年调任江北车管所副所长,成为了一名车管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重庆就有车辆监理所上门服务企业的先例——何海忠曾至綦江与贵州交界处,为当地煤矿企业服务,可谓在重庆开了上门为企业服务的先河。而李冀川,也参与了重庆车管所服务企业的另一项创举:2004年,重庆汽博中心第一家4S店开业,2005年3月,重庆第一次有车管所直接进驻企业,汽博车辆管理站成立,李冀川任站长。

车辆管理站进驻汽博中心。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供图 华龙网发

李冀川说:“2004年的时候,当时没得公交站没得轨道交通,我们去上班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交通问题,很多市民不愿意去那边。2005年,我们车管站进驻,直接就在汽博中心的正中心,伴随周边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当年下半年,汽博中心人气就火爆起来了。”

李冀川说:“以前买车上牌选号,号池维持一个总量,比如5万个。等选了一定数量了,就要更新一次,往号池补充号码,维持总量。这头天更新,第二天开始,车管所、车管站门口必定排队,吸引很多人过来,一看,汽博中心这边还不错,就吸引更多人来。”

汽博中心最多时有40多个4S店,车管站的民警在工作之余,还主动组织周边企业,宣讲相关法律法规,上门为企业答疑解惑。

2018年,重庆市公安局推出全新智能服务平台,这些智能终端能完成拍照、缴费、选号牌等在内的20余项车驾管业务,被老百姓称为“家门口的车管所”。截至目前,重庆市公安局已在全市范围内布点400余台交管自助服务终端,推出68个“交管自助服务区”,实现零警力派驻、多功能集成、便捷化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也是2018年,汽博车辆管理站撤销。

回忆起老伙计摘牌的经过,李冀川反而高兴得很:“当时为什么把汽博车辆管理站撤销嘛?业务下放,从原来一个车管所管几个区,变成每个区交巡警支队都有车驾管业务。加上各种新设备的设立,老朱(指朱秉忠)说的以前那种,群众跑路、跑远路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了!”

如今,群众跑远路、跑冤枉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何海忠等老一辈车管人“想到做不到的、想不到的、不敢想的”,都一一成为现实。

而李冀川、朱秉忠等作为近年来重庆车驾管发展的亲历者,也在憧憬着未来。李冀川说:“重庆的‘2+3+1’互联网交管服务体系,提供12类180余项‘互联网+’交管服务。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1000万人,互联网交管业务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18年的60%以上。以后,大家都在家里就能把手续办了,我们证照邮寄上门,就不需要来车管所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罗昊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