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重庆“实力宠粉”上热搜后的冷思考:怎样才能不“掉粉”?
洪崖洞景区的游客爆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8日16时讯(记者 赵紫东 首席记者 佘振芳)毫不意外,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重庆旅游持续红火。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859.61万人次,超过重庆总人口。
为游客“腾出一座城”,“封桥让路”供游客拍照……重庆一系列“宠粉”举措持续霸占微博热搜榜,并被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也赢得了游客普遍赞誉。
但冷静下来后的我们,也注意到在超大客流中暴露的一些短板。“今年为外地人让路,明年呢?”“为什么不能和外地人共享美景呢?”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重庆旅游人数还将创新高。在下一次大客流到来前的空闲,恰好是留给我们弥补短板的最好时机。
解放碑游人如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1.
来渝旅游人次创历史新高
“实力宠粉”赢得口碑也赚了“金杯”
重庆旅游有多火,数据说明一切。
据市文化旅游委初步统计,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859.61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187.62亿元,同比增长32.8%。手机漫游创新高,全市手机漫游共4638.5万台次,同比增长29.5%,其中入渝漫游2107.05万台次,同比增长27.69%。
在这一系列漂亮数据中,都市游是最强贡献者,如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就接待游客88.9万人次,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区接待游客50.2万人次,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接待游客40.17万人次。
可以说,今年国庆假期重庆赚得盆满钵满。面对持续不断的客流,商家笑得合不拢嘴;几条呼吁本地居民错峰出游的短信,经过诙谐幽默的市民“加工”,让全国网民都“乐开了花”,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重庆人的温暖;“封桥让路”供游客拍照……重庆的一系列“宠粉”举措在霸占微博热搜榜的同时,更让来渝游客在“人从众”的旅游体验中感受到了尊重和关心。
商家赚取了“金杯”,主管部门赚取了口碑;这个假期,重庆过得很“愉快”!
国庆节期间,洪崖洞人气十分火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2.
重庆面临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共性问题
补好运营能力短板 新建一批基础设施
重庆,这座中国西部的年轻直辖市似乎正和世界级的老牌旅游城市一样,面临着同一个难题。
世界旅行观光委员会(WTTC)发布的《观光胜地2030年旅游指数报告》显示,全球50个热门观光城市都存在游客过度集中问题。如,布拉格人口130万,去年创纪录接待游客790万,接待的游客多集中在布拉格老城区、马拉斯特拉纳区等;巴塞罗那160万常住人口接待了3000万游客,游客偏爱圣家堂等景点。这些汹涌而来的游客让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应接不暇”。
重庆旅游越来越红火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迎来同样的挑战。
洪崖洞、弹子石老街、一棵树观景台……这些重庆经典“打卡”地人如潮水,大量涌入的客流不断逼近承载极限。
巨大客流的背后,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尴尬,如:参观景点变成“看后脑勺”、上厕所排队太久、公共交通不便……尽管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但这些问题还是让旅游体验满意度下降。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目前重庆的一些热门景点,起初并不是为旅游而设计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做好规划,并对热门景点基础设施进行针对性改造,简单来说,就是“补”和“建”。
“补”——针对景区运营能力短板进行补充。加大景区应对大客流的能力,动态柔性采取运营方案来满足游客的吃喝拉撒游玩购需求。比如,采取旅游专线的方式将都市旅游的几大景点串联成线;制订大客流情况下的游客公交疏散应急制度,避免游客“来了就走不脱”……
“建”——新建一批景区基础设施。如:在轨道交通大剧院站附近修建类似于“轻轨穿楼看台”的基础设施,满足游客观赏洪崖洞夜景需求。拓宽朝天门至洪崖洞沿江道路人行道宽度,方便游客往来两大景点……
游客们通过车道步行上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游览重庆夜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3.
重庆旅游客流热度不均 人均消费和海量客流不匹配
全域旅游大有潜力可挖
今年国庆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两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个是,记者的几位外地朋友来渝旅游,他们朋友圈发的多数是老生常谈的几处景点,配图也都是景点“人从众”照片。从这一点,足见都市游的霸主地位。
另一个是,游客客流量和旅游总收入的对比数据,反映出重庆旅游人均消费较低的这一现状。3859.61万人次的客流量,带来旅游总收入187.62亿元,算下来,人均在重庆消费不到500元。这一问题在洪崖洞尤为突出。“洪崖洞是免费的,而来打卡的游客百分之六七十基本都是拍照,很少进行消费,即便有也比较零散。实际上洪崖洞里面就像迷宫一样,很多优秀产品‘待字闺中’。”洪崖洞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奇说。
如果把这两个现象结合起来看,背后反映的问题就是重庆在旅游产品供给上存在缺陷,没有足够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买单”。
对这一现状,李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重庆的旅游项目层次不高,而且过路游客多,深度游客少。他表示,优化重庆旅游产品供给的药方还要靠全域旅游。
重庆之美,美在神奇自然风光,美在多彩民俗风情,美在丰富特色风物,美在厚重人文风韵,美在秀丽城乡风貌。
都市游反映的城乡风貌,“奇幻”地形只是重庆之美的一个方面。让游客完整认识、体验“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吸引游客更多的前往区县旅游,让他们尽可能的在巴渝大地上感受“诗”和“远方”的结合。
李敬表示,重庆近期举行的长达半年的“双晒”活动,也是对全域旅游很好的探索。此外,重庆旅游业发展也正在打造升级版,未来重庆全域旅游的重点就在升级版中提到的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这几大旅游要素的融合。
简而言之,就是让游客尽可能的“快旅慢游”,把重庆旅游从城市观光向休闲度假游转型,提高来渝游客吃住行之外的旅游消费比例,让“好戏在后头”。
国庆节期间,不少外地游客在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上步行观赏重庆夜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4.
超大客流影响本地居民生活
如何平衡市民生活和游客观光需求成为一门艺术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上午10点半,张奇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各位乡亲,来吧!今天外地朋友都回家了,大家该出门透透气啦!”
国庆期间,重庆官方连续发布的呼吁市民错峰出行短信得到了耿直重庆人的热烈响应,为来渝游客“让路”成为了这个假期最暖心的新闻;一些极具幽默感的市民,还把这一呼吁变成了一场城市营销,让重庆的“实力宠粉”持续霸占热搜榜。
但在这份热闹的背后,我们还是要看到由此产生的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可见的是大客流带来交通拥堵加剧等问题;不可见的是大客流短时间内突破了城市环境承载量、游客打破居民私人生活边界等问题。
可预测的是,重庆旅游将持续红火,来渝游客或许将创下又一个新高,单纯依靠市民“腾地儿”保障游客旅游体验的策略,不管是从市民的内在动力而言还是游客外部条件来说,都不会管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