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让烈士回家|6小时跑90里山路 为革命他从文弱书生变“神行太保”
今(9)日下午,在“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暨红岩精神走进重庆大学红岩英烈故事会上,红岩烈士陈以文的故事打动了无数重庆大学的学子。

精神的力量·让烈士回家|6小时跑90里山路 为革命他从文弱书生变“神行太保”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09

红岩烈士陈以文。红岩联线供图,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9日1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见习记者 姜音子)有这样一位烈士,他本是一名文弱书生,却被敌人称为共产党里的神行太保,同时也在重庆大学留下过光辉的战斗足迹,他就是陈以文。今(9)日下午,在“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暨红岩精神走进重庆大学红岩英烈故事会上,红岩烈士陈以文的故事打动了无数重庆大学的学子。

讲解员讲述红岩英烈陈以文的故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创办进步刊物 获周恩来、冯玉祥等人关注

陈以文是湖北沙市人,中学时期便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 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满怀一腔热血的陈以文来到了大后方重庆,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随后便在南方局青年组的直接领导下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开展革命工作。

这个时期的陈以文主要从事的是学运工作,他深知青年学生也是国家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一定要唤起中国广大青年学生在特殊历史时期应有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陈以文随后在南方局青年组的领导下,与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在渝的众多著名大学的一大批进步学生共同创办了《中国学生导报》,这份报纸被称为国统区青年学生当中的“新华日报”。后来,《导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就连沈钧儒、冯玉祥等人也都给予了各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然而,就在抗战胜利后不久,1946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彻底破裂后,《导报》被迫停刊。《导报》从创刊到停刊,总计出版五十六期。是当年在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进步学生刊物。

讲解员讲述红岩英烈陈以文的故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到大山里开展武装斗争 从文弱书生变成神行太保

陈以文神行太保的本领就是在《导报》停刊之后,练就出来的。

那是在1947年,为了牵制国民党在大后方的武装力量,陈以文被组织任命为上川东第一工委委员,负责到大山里面去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作为一个从小在大城市生活上学的文弱书生,突然要到大山里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陈以文一时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他深知,这项任务是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三大战役,意义重大。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之后,陈以文决定就算克服万难也要完成这项任务。

于是他剃了头发,穿上了当地农民的服装,每天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劳地往返于各村镇之间。有时,还赤着脚和农民兄弟一起锄草、插秧。就是在这样长期的农村工作中,他练就了一双“铁脚板”。

一次,他为了把秘密文件送到目的地,6个多小时跑了九十里的山路。90里山路,比全程马拉松还要多出几公里,只有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专业选手,才能6个小时跑完全程,可是陈以文做到了,而且他跑的还是山路。当受命在中途拦截他的特务到达时,早就被他甩得远远儿的了。连敌人的警察局长也忍不住感叹到:“共产党里真有神行太保,陈以文就是。”随后,敌人把他传得神乎其神,有说他能够飞檐走壁的,还有说他来无踪去无影的。陈以文“神行太保”的称号就是如此得来的。

牺牲时年仅26岁 离重庆解放只有16天

半年不到的时间,陈以文在自己所工作的区域发展党员近百人,建立了两支各三四十人的武工队,他所工作的地区更是被誉为“蒋管区的解放区”。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陈以文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经常咳血。面对同志们的慰问,陈以文总是微笑着说:“目前形势发展很快,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解放。为了早日解放全中国,我们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就是牺牲,也是值得的。”

就在1948年12月,因叛徒出卖,陈以文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狱中的陈以文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心态,对胜利充满着信心。他还和江姐等同志一起,以各种形式鼓舞狱中难友们的士气。

1949年11月14日,陈以文和江竹筠、李青林等30位同志在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在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了,陈以文却没能等到这一天,他牺牲时年仅26岁。

陈以文把他火热的青春和有限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事业,我们在陈以文烈士的身上看到了红岩精神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爱国、团结、奋斗、奉献。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精神的力量·让烈士回家|6小时跑90里山路 为革命他从文弱书生变“神行太保”

2019-10-09 16:16:21 来源:

红岩烈士陈以文。红岩联线供图,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9日1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见习记者 姜音子)有这样一位烈士,他本是一名文弱书生,却被敌人称为共产党里的神行太保,同时也在重庆大学留下过光辉的战斗足迹,他就是陈以文。今(9)日下午,在“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暨红岩精神走进重庆大学红岩英烈故事会上,红岩烈士陈以文的故事打动了无数重庆大学的学子。

讲解员讲述红岩英烈陈以文的故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创办进步刊物 获周恩来、冯玉祥等人关注

陈以文是湖北沙市人,中学时期便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 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满怀一腔热血的陈以文来到了大后方重庆,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随后便在南方局青年组的直接领导下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开展革命工作。

这个时期的陈以文主要从事的是学运工作,他深知青年学生也是国家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一定要唤起中国广大青年学生在特殊历史时期应有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陈以文随后在南方局青年组的领导下,与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在渝的众多著名大学的一大批进步学生共同创办了《中国学生导报》,这份报纸被称为国统区青年学生当中的“新华日报”。后来,《导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就连沈钧儒、冯玉祥等人也都给予了各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然而,就在抗战胜利后不久,1946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彻底破裂后,《导报》被迫停刊。《导报》从创刊到停刊,总计出版五十六期。是当年在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进步学生刊物。

讲解员讲述红岩英烈陈以文的故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到大山里开展武装斗争 从文弱书生变成神行太保

陈以文神行太保的本领就是在《导报》停刊之后,练就出来的。

那是在1947年,为了牵制国民党在大后方的武装力量,陈以文被组织任命为上川东第一工委委员,负责到大山里面去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作为一个从小在大城市生活上学的文弱书生,突然要到大山里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陈以文一时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他深知,这项任务是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三大战役,意义重大。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之后,陈以文决定就算克服万难也要完成这项任务。

于是他剃了头发,穿上了当地农民的服装,每天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劳地往返于各村镇之间。有时,还赤着脚和农民兄弟一起锄草、插秧。就是在这样长期的农村工作中,他练就了一双“铁脚板”。

一次,他为了把秘密文件送到目的地,6个多小时跑了九十里的山路。90里山路,比全程马拉松还要多出几公里,只有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专业选手,才能6个小时跑完全程,可是陈以文做到了,而且他跑的还是山路。当受命在中途拦截他的特务到达时,早就被他甩得远远儿的了。连敌人的警察局长也忍不住感叹到:“共产党里真有神行太保,陈以文就是。”随后,敌人把他传得神乎其神,有说他能够飞檐走壁的,还有说他来无踪去无影的。陈以文“神行太保”的称号就是如此得来的。

牺牲时年仅26岁 离重庆解放只有16天

半年不到的时间,陈以文在自己所工作的区域发展党员近百人,建立了两支各三四十人的武工队,他所工作的地区更是被誉为“蒋管区的解放区”。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陈以文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经常咳血。面对同志们的慰问,陈以文总是微笑着说:“目前形势发展很快,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解放。为了早日解放全中国,我们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就是牺牲,也是值得的。”

就在1948年12月,因叛徒出卖,陈以文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狱中的陈以文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心态,对胜利充满着信心。他还和江姐等同志一起,以各种形式鼓舞狱中难友们的士气。

1949年11月14日,陈以文和江竹筠、李青林等30位同志在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在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了,陈以文却没能等到这一天,他牺牲时年仅26岁。

陈以文把他火热的青春和有限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事业,我们在陈以文烈士的身上看到了红岩精神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爱国、团结、奋斗、奉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露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