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破解了治理煤矿瓦斯突出的世界性难题

他破解了治理煤矿瓦斯突出的世界性难题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10

周东平(左)正在某项目部指导技术工作。(受访者供图)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方向走去,那最初的,变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这是著名诗人惠特曼《草叶集》中的一句诗,也是周东平的座右铭。

作为煤炭行业知名专家,周东平在不到40岁时,就已有各种“光环”加身——西部访问学者、重庆市“三百”科技领军人才、全国煤炭行业青年科技奖,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库专家……他担任负责人的重庆能源集团科技公司瓦斯研究院,通过研发水力压裂治理瓦斯技术,连续获得市级、国家级科技奖项十多项。

这背后,依靠的是天生聪颖、机缘巧合,或是勇猛精进?在周东平看来,自己并不比别人更聪明、更走运,能够走到现在,固然也付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坚守初心和理想。“我就是贫脊土地上发芽的一粒种子,从来没忘记过自己为什么要生长。”

同学纷纷要求转专业

他“一根筋”留下来

1997年,周东平考入重庆大学采矿系,当时正是中国煤炭业最不景气之时。“夕阳产业”的谬说不径而传,当年采矿系招生的24人中,就有1人未报到,1人直接退学复考,2人病休,1人挂科退学。

周东平记得,那时每上大课,老师点名点到采矿专业的学生时,上百人的阶梯教室总会传来一些其他专业学生的窃窃私语,甚至是起哄嘲笑。

“行业不景气,我们专业的学生也遭白眼。”周东平说,系里学生大都无心继续在采矿系读下去,纷纷要求转专业,甚至还有学生一度以罢课向学校施压。

但每次有人问周东平何去何从时,得到的总是五个字:“我要留下来。”

煤炭采矿专业,这是周东平最初的方向,也是最终的目标。

立志改变祖辈艰难处境

周东平来自甘肃通渭,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儿时,土地贫脊,庄稼欠收,还缺柴少薪。为了生活和取暖,周东平的父亲和乡亲们经常要去远处背煤,他们被煤灰弄得黢黑的脸庞,被寒风冻得开裂的手指,被背篓绳索勒得稀烂的衣服……全都深深印在年幼时的周东平心里。

也就是在那时,周东平萌生了要做煤矿采矿工程师的想法。“我想改变祖祖辈辈肩挑背扛、艰难取煤的状态,让煤炭工业更加高效、更加现代化!”

读初中、上高中、进大学,对周东平家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从初中开始,周东平假期里就和哥哥一起修马路、筑水渠,找到学费,就能继续读书。

可没想到,在被重庆大学录取后,周东平父亲却决定不让他上学了,原因很简单:家里需要壮劳力,而且也没钱。对此,周东平不惜绝食抗争。

这时,当过村长的周东平爷爷发话了:砸锅卖铁,也要让东平上大学!

爷爷把自己多年积攒的1000元全拿了出来。全村50多户人家动员起来,你掏50,他拿100元……周东平凑到了够读两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共6000多元。

周东平说,他这颗种子,是用乡亲们血汗浇灌的,他绝不会忘记自己的理想。

工作后毅然重返煤炭领域

2001年,周东平大学毕业,这时全国煤炭行业陷于极度困境,老师也向他建议:“你现在去煤矿也不会有作为,不如先去相关专业领域,静待时机。”

这时,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招人,周东平认为,煤炭行业“落难”不会是长久的,水利水电与他所学专业相通,有朝一日他一定可以借此重返煤炭领域。于是,他在老师支持下去了第十二工程局。

三年半后,周东平毅然决定重返母校,并考上向往已久的采矿专业研究生。这时,在十二工程局积累的现场施工经验成为他深造的重要助力,并使他获得了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机会。

此时,中国煤炭业开始致力提升现代化水平,科研项目增多。在硕博连读的5年中,周东平先后承担3个隧道工程、10个煤矿项目的实施工作,坚定地向着最初的方向,一步步迈进。

带领团队建成国家级平台

2010年7月,周东平进入重庆能源集团科技公司瓦斯研究院,当时,能源集团正在全力寻找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的方法,而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读博时,周东平就接触过煤矿水力割缝和水力压裂技术,他也全力主推以水力压裂为主的水治瓦斯技术。

但是,这项技术还十分不成熟。首先,与页岩气开采不同,煤矿工作空间相对狭小,不可能应用页岩气那样的大型压裂设备。其次,煤矿还要考虑防爆等安全问题。

周东平与同事访遍全国,并广泛了解全球的技术情况,也没有找到有效的应用案例。换句话说,要走这条路,只能靠自己。

对此,周东平和同事在无数个夜里绞尽脑汁,数百次地优化技术方案。最终,他们开发出适用于煤矿的高压水力压裂泵,并相继开发了超高压水力压裂胶管和压裂钢管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水治瓦斯技术。

凭借上述技术,能源集团杜绝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不但在全国30余处煤矿推广,还“跨界”应用到全国铁路隧道施工的瓦斯突出治理中。近期,瓦斯研究院主要负责申报的煤矿瓦斯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认定,成为国家级平台。

“人生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你始终走在你最初选定的路上。”周东平说,一直以来,他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也永远不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他破解了治理煤矿瓦斯突出的世界性难题

2019-10-10 09:32:12 来源: 0 条评论

周东平(左)正在某项目部指导技术工作。(受访者供图)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方向走去,那最初的,变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这是著名诗人惠特曼《草叶集》中的一句诗,也是周东平的座右铭。

作为煤炭行业知名专家,周东平在不到40岁时,就已有各种“光环”加身——西部访问学者、重庆市“三百”科技领军人才、全国煤炭行业青年科技奖,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库专家……他担任负责人的重庆能源集团科技公司瓦斯研究院,通过研发水力压裂治理瓦斯技术,连续获得市级、国家级科技奖项十多项。

这背后,依靠的是天生聪颖、机缘巧合,或是勇猛精进?在周东平看来,自己并不比别人更聪明、更走运,能够走到现在,固然也付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坚守初心和理想。“我就是贫脊土地上发芽的一粒种子,从来没忘记过自己为什么要生长。”

同学纷纷要求转专业

他“一根筋”留下来

1997年,周东平考入重庆大学采矿系,当时正是中国煤炭业最不景气之时。“夕阳产业”的谬说不径而传,当年采矿系招生的24人中,就有1人未报到,1人直接退学复考,2人病休,1人挂科退学。

周东平记得,那时每上大课,老师点名点到采矿专业的学生时,上百人的阶梯教室总会传来一些其他专业学生的窃窃私语,甚至是起哄嘲笑。

“行业不景气,我们专业的学生也遭白眼。”周东平说,系里学生大都无心继续在采矿系读下去,纷纷要求转专业,甚至还有学生一度以罢课向学校施压。

但每次有人问周东平何去何从时,得到的总是五个字:“我要留下来。”

煤炭采矿专业,这是周东平最初的方向,也是最终的目标。

立志改变祖辈艰难处境

周东平来自甘肃通渭,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儿时,土地贫脊,庄稼欠收,还缺柴少薪。为了生活和取暖,周东平的父亲和乡亲们经常要去远处背煤,他们被煤灰弄得黢黑的脸庞,被寒风冻得开裂的手指,被背篓绳索勒得稀烂的衣服……全都深深印在年幼时的周东平心里。

也就是在那时,周东平萌生了要做煤矿采矿工程师的想法。“我想改变祖祖辈辈肩挑背扛、艰难取煤的状态,让煤炭工业更加高效、更加现代化!”

读初中、上高中、进大学,对周东平家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从初中开始,周东平假期里就和哥哥一起修马路、筑水渠,找到学费,就能继续读书。

可没想到,在被重庆大学录取后,周东平父亲却决定不让他上学了,原因很简单:家里需要壮劳力,而且也没钱。对此,周东平不惜绝食抗争。

这时,当过村长的周东平爷爷发话了:砸锅卖铁,也要让东平上大学!

爷爷把自己多年积攒的1000元全拿了出来。全村50多户人家动员起来,你掏50,他拿100元……周东平凑到了够读两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共6000多元。

周东平说,他这颗种子,是用乡亲们血汗浇灌的,他绝不会忘记自己的理想。

工作后毅然重返煤炭领域

2001年,周东平大学毕业,这时全国煤炭行业陷于极度困境,老师也向他建议:“你现在去煤矿也不会有作为,不如先去相关专业领域,静待时机。”

这时,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招人,周东平认为,煤炭行业“落难”不会是长久的,水利水电与他所学专业相通,有朝一日他一定可以借此重返煤炭领域。于是,他在老师支持下去了第十二工程局。

三年半后,周东平毅然决定重返母校,并考上向往已久的采矿专业研究生。这时,在十二工程局积累的现场施工经验成为他深造的重要助力,并使他获得了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机会。

此时,中国煤炭业开始致力提升现代化水平,科研项目增多。在硕博连读的5年中,周东平先后承担3个隧道工程、10个煤矿项目的实施工作,坚定地向着最初的方向,一步步迈进。

带领团队建成国家级平台

2010年7月,周东平进入重庆能源集团科技公司瓦斯研究院,当时,能源集团正在全力寻找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的方法,而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读博时,周东平就接触过煤矿水力割缝和水力压裂技术,他也全力主推以水力压裂为主的水治瓦斯技术。

但是,这项技术还十分不成熟。首先,与页岩气开采不同,煤矿工作空间相对狭小,不可能应用页岩气那样的大型压裂设备。其次,煤矿还要考虑防爆等安全问题。

周东平与同事访遍全国,并广泛了解全球的技术情况,也没有找到有效的应用案例。换句话说,要走这条路,只能靠自己。

对此,周东平和同事在无数个夜里绞尽脑汁,数百次地优化技术方案。最终,他们开发出适用于煤矿的高压水力压裂泵,并相继开发了超高压水力压裂胶管和压裂钢管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水治瓦斯技术。

凭借上述技术,能源集团杜绝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不但在全国30余处煤矿推广,还“跨界”应用到全国铁路隧道施工的瓦斯突出治理中。近期,瓦斯研究院主要负责申报的煤矿瓦斯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认定,成为国家级平台。

“人生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你始终走在你最初选定的路上。”周东平说,一直以来,他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也永远不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