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大工匠|妙手回春救治不会说话的“病人” 石刻御医让历史重现
再热不能吹空调,再冷不能烤火炉,常年与石壁为友,与化学试剂为伴……这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的日常,用了8年时间,独立完成千手观音80只手、20件法器的修复,被评为“2019巴渝大工匠”的陈卉丽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巴渝大工匠|妙手回春救治不会说话的“病人” 石刻御医让历史重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12

巴渝大工匠 陈卉丽。市总工会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16时20分讯(记者 王玮)再热不能吹空调,再冷不能烤火炉,常年与石壁为友,与化学试剂为伴……这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的日常,用了8年时间,独立完成千手观音80只手、20件法器的修复,被评为“2019巴渝大工匠”的陈卉丽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对石刻修复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精华千手观音造像雕凿于南宋中后期,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近千只手、眼、法器,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斑斓夺目,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陈卉丽和同事们就是要对这些不会说话的“病人”进行修复。

文物修复不是我们在纪录片里看到的那样,只需要在石像上敲敲打打就行,项目立项、病害诊断、前期试验、方案设计……这些前期研究都是陈卉丽工作的一部分,每天7前起床8点到办公室,这些看似枯燥繁杂的前期工作都是在日复一日中完成。

在修复千手观音的八年时间里,陈卉丽和团队成员几乎每天都会待在石刻修复现场狭小的空间里,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和注射器修复着文物。为了确保修复效果,再热不能吹空调,再冷不能用烤炉,她和团队成员必须克服冻疮、蚊虫叮咬、化学试剂过敏等困难,或站、或蹲、或躺,一个姿势一保持就是一整天。

文物修复是非常耗时的工作,有时候光是修复一尊石像一个指甲盖面积大小的彩绘就需要一整天时间,曾经有摄制组找到陈卉丽,希望她用三分钟时间演示文物修复的过程,她说:“文物修复的过程太漫长了,三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拍出来什么,更别说三分钟了。”

有人称呼陈卉丽为“石刻御医”,在与文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可初步诊断文物病害20余种,准确率达95%以上,与专业仪器诊断的结果基本吻合。

“传帮带” 把文物修复师的工匠精神传下去

通过高清摄影,陈卉丽将观音像分为99个区域探查、标记病害;穿着铅衣,她对石像进行X光探伤;投用分体式脚手架,她开创了文物修复的先例;在修复过程中不断创新,她开创多学科多部门协作的模式,多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让陈卉丽交出一份有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8年多来,3200多个日夜,为了对千手观音的830只手“对症下药”,她和团队一起整天“泡”在修复现场和方案堆里,常常为了一个小细节而辗转难眠,仅编制的修复实施方案就多达1066个,填写调查表1032张、约35000个数据,手绘病害图297张,制作病害矢量图335幅,拍摄现状照片1300余张。也因此,休息日对身负艰巨文物修复任务的陈卉丽来说是奢侈的,她每周最多休息一天,很多时候甚至没有休息日。

陈卉丽和团队承担着大足石刻5万余尊造像的保护修复工作,因为他们要抓紧时间将这些宝贵的时刻重现光彩。再过6年陈卉丽就将退休了,而她深知文物修复远远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为了不让文物修复工作断层,近年来,在一线修复工作之外,陈卉丽逐渐开始把重心放在了“传帮带”上。“文物修复,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也是陈卉丽对新人的最基本要求。

两次获选巴渝工匠,让陈卉丽谈起“工匠精神”时有着深刻的体会,她说,文物代表的是中华文化和历史,文物修复工作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陈卉丽也希望把文物修复师的工匠精神传播到更远的角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文物保护队伍,让这种精神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巴渝大工匠|妙手回春救治不会说话的“病人” 石刻御医让历史重现

2019-10-12 16:33:39 来源:

巴渝大工匠 陈卉丽。市总工会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16时20分讯(记者 王玮)再热不能吹空调,再冷不能烤火炉,常年与石壁为友,与化学试剂为伴……这是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的日常,用了8年时间,独立完成千手观音80只手、20件法器的修复,被评为“2019巴渝大工匠”的陈卉丽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对石刻修复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精华千手观音造像雕凿于南宋中后期,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近千只手、眼、法器,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斑斓夺目,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陈卉丽和同事们就是要对这些不会说话的“病人”进行修复。

文物修复不是我们在纪录片里看到的那样,只需要在石像上敲敲打打就行,项目立项、病害诊断、前期试验、方案设计……这些前期研究都是陈卉丽工作的一部分,每天7前起床8点到办公室,这些看似枯燥繁杂的前期工作都是在日复一日中完成。

在修复千手观音的八年时间里,陈卉丽和团队成员几乎每天都会待在石刻修复现场狭小的空间里,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和注射器修复着文物。为了确保修复效果,再热不能吹空调,再冷不能用烤炉,她和团队成员必须克服冻疮、蚊虫叮咬、化学试剂过敏等困难,或站、或蹲、或躺,一个姿势一保持就是一整天。

文物修复是非常耗时的工作,有时候光是修复一尊石像一个指甲盖面积大小的彩绘就需要一整天时间,曾经有摄制组找到陈卉丽,希望她用三分钟时间演示文物修复的过程,她说:“文物修复的过程太漫长了,三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拍出来什么,更别说三分钟了。”

有人称呼陈卉丽为“石刻御医”,在与文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可初步诊断文物病害20余种,准确率达95%以上,与专业仪器诊断的结果基本吻合。

“传帮带” 把文物修复师的工匠精神传下去

通过高清摄影,陈卉丽将观音像分为99个区域探查、标记病害;穿着铅衣,她对石像进行X光探伤;投用分体式脚手架,她开创了文物修复的先例;在修复过程中不断创新,她开创多学科多部门协作的模式,多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让陈卉丽交出一份有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8年多来,3200多个日夜,为了对千手观音的830只手“对症下药”,她和团队一起整天“泡”在修复现场和方案堆里,常常为了一个小细节而辗转难眠,仅编制的修复实施方案就多达1066个,填写调查表1032张、约35000个数据,手绘病害图297张,制作病害矢量图335幅,拍摄现状照片1300余张。也因此,休息日对身负艰巨文物修复任务的陈卉丽来说是奢侈的,她每周最多休息一天,很多时候甚至没有休息日。

陈卉丽和团队承担着大足石刻5万余尊造像的保护修复工作,因为他们要抓紧时间将这些宝贵的时刻重现光彩。再过6年陈卉丽就将退休了,而她深知文物修复远远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为了不让文物修复工作断层,近年来,在一线修复工作之外,陈卉丽逐渐开始把重心放在了“传帮带”上。“文物修复,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也是陈卉丽对新人的最基本要求。

两次获选巴渝工匠,让陈卉丽谈起“工匠精神”时有着深刻的体会,她说,文物代表的是中华文化和历史,文物修复工作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陈卉丽也希望把文物修复师的工匠精神传播到更远的角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文物保护队伍,让这种精神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