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脱贫攻坚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10月17日是我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近日,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贵忠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摘帽后,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下一步我市将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7%
刘贵忠介绍,通过持续多年用力,我市脱贫攻坚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65.9万减少到13.9万,贫困村从1919个减少到33个,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已有10个整体摘帽、4个市级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7.1%降至2018年的0.7%。
与此同时,我市聚焦深度贫困,紧盯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未摘帽县以及未出列的33个贫困村,严格对照退出标准,逐项查漏补缺。2019年,4县投入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1亿元,较上年增长26%。
同时,市领导定点包干18个深度贫困乡镇,按照精准到人头、统筹到区域的要求,围绕深度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四个深度”发力。截至今年6月底,18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工项目1911个,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8.24%下降到2.13%。
此外,我市紧盯未脱贫人口,对13.9万未脱贫人员,特别是病人、残疾人、老年人、失能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口,加大精准帮扶力度,预计全年减贫10万人左右。
已解决5076个“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点
刘贵忠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全市脱贫攻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出台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先后组织20万余干部进行多轮拉网式排查,在全面动态掌握‘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细化攻击点位,逐项逐户对账销号。”刘贵忠说,截至10月15日,排查发现未完全实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的5155个问题点已解决5076个,完成率98.47%,剩下未解决的问题也将在年底前全部解决。
坚持“四不摘”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脱贫攻坚也进入了收官阶段。“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摘帽后,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刘贵忠认为,我市将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
一是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已摘帽区县、已脱贫村和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攻坚政策,对15个非重点区县一体安排,切实解决“插花”贫困问题。
二是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及时动态掌握贫困人口信息。
三是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已通过在山东设立鲁渝扶贫超市专柜,开展“十万山东人游重庆”活动,助推山东采购重庆特色农产品达1.95亿元、9家中央定点单位采购达1500余万元,还将继续举办“赶年节”消费扶贫、扶贫“爱心购”等活动,带动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
四是深化“志智双扶”,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立脱贫光荣荣誉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改进扶贫政策兑现方式,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制度方面,我市还将按照近年来的返贫趋势预判2020年后贫困情况,建立和完善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制定防止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临界对象陷入贫困的政策措施。同时有效防范化解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利益联结的失信风险、小额信贷的经营风险等。
刘贵忠还介绍了脱贫攻坚工作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即“夯实3个基础,突出7个聚焦”。夯实3个基础即夯实扶贫对象信息管理基础、夯实脱贫攻坚项目库基础、夯实脱贫攻坚政策标准基础。突出7个聚焦即聚焦“三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深度贫困、“四个不摘”、脱贫质量、问题整改、作风改进等7个方面,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