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有奖 六旬老人做 “赶花人” 贫困户王贞六成了脱贫领路人

脱贫攻坚有奖 六旬老人做 “赶花人” 贫困户王贞六成了脱贫领路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17

2019年脱贫攻坚奋进奖得主王贞六。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7日12时讯(记者 王柯岚)今(17)日是全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重庆共有3名先进个人和1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养蜂人也是“赶花人” ,要像蜜蜂一样追逐着花的脚步,才能多采蜜、多产蜜、产好蜜。2019年脱贫攻坚奋进奖得主王贞六,今年69岁,是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居委11组村民,他做“赶花人”没几年,但现在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曾经的贫困户王贞六这一“赶”,不但自己告别了贫困,还领着担子坪25户贫困户摘了穷帽。

当有村民向他请教养蜂技术时,王贞六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受访者供图

赶花人”赶走苦日子 迎来如蜜般的好日子

2014年9月,市扶贫办在黔江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王贞六欢欢喜喜地报名去了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网上购买巢框,当地自然环境好,养蜂体力劳动不大,投入不多,现在又有了技术,好日子要来了,王贞六盘算着。

为了采到更多更好的蜜,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六十出头的王贞六和他的小蜜蜂开始了追花之旅。从3月到11月,王贞六一年转四五次场,在山上住大半年。村民看到他就说,“追花客又来耍了哦”、“花开得好哦”。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只为让蜜再多些,蜜再好些。

2015年国庆期间,王贞六在政府帮扶下带着所有家底,赶到江津买了35桶蜂。35桶蜂取了700多斤蜂蜜,8万块的收入让王贞六家脱了贫。2016年8月,在黔江区扶贫办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贞六申请了1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购买中蜂64桶,中蜂养殖规模扩大到107桶。这年底,王贞六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发展中蜂132群,养蜂收入近9万元,日子也在花开花落间慢慢变甜。

年实现收入20余万元 带领乡亲走上甜蜜脱贫路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王贞六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帮助村里的乡亲脱贫致富,向村里的建卡贫困户捐赠一批中蜂。

2017年7月10日,全村25名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建卡贫困户齐刷刷背着背篓来到了王贞六家领养中蜂。王贞六根据各户的贫困程度,为每户赠送1—2桶中蜂,当天共送出35桶。

王贞六养蜂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看到乡亲们这么认可他、信任他,便发起成立了“黔江区担子坪中蜂养殖股份合作社”,培养了4名技术员,发展社员20名,每名技术员负责5个社员的技术指导。

当有村民向他请教养蜂技术时,王贞六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他还主动为村里养殖中蜂的5户建卡贫困户义务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

在王贞六的带动和指导下,已有12户贫困户从事蜜蜂养殖,每户养殖规模均在5箱以上,每年能增收4000元以上。

2017年底,王贞六个人的中蜂已发展到205桶,全年实现收入20余万元。

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实现了自身的脱贫,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乡亲脱贫后,年近古稀的王贞六不服老、不停滞,又筹划建立了蜜蜂繁殖场。

在黔江区白合社区、光明村各初选了一个荒地多、人烟少、蜜源丰富的地方,计划引进更优良的中蜂品种,发展品种更加纯正的中蜂200—300箱,一则可以销售蜂蜜,二来也可以销售蜂群,多渠道增加收入。

为提高中蜂养殖的综合利用效率,王贞六还栽种了10亩特色水果,走立体式产业发展之路,探索“花—果—蜂蜜—中蜂培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王贞六靠养蜂卖蜜,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多次动情地说“政府帮了我,我再去帮扶其他贫困户,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如今,这位老人有个心愿:将中蜂养殖发展为胜地社区乃至黑溪镇的一个特色产业,让更多乡亲能养蜂、会养蜂,走上致富之路,让大家的日子更甜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脱贫攻坚有奖 六旬老人做 “赶花人” 贫困户王贞六成了脱贫领路人

2019-10-17 14:16:55 来源: 0 条评论

2019年脱贫攻坚奋进奖得主王贞六。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7日12时讯(记者 王柯岚)今(17)日是全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重庆共有3名先进个人和1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养蜂人也是“赶花人” ,要像蜜蜂一样追逐着花的脚步,才能多采蜜、多产蜜、产好蜜。2019年脱贫攻坚奋进奖得主王贞六,今年69岁,是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居委11组村民,他做“赶花人”没几年,但现在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曾经的贫困户王贞六这一“赶”,不但自己告别了贫困,还领着担子坪25户贫困户摘了穷帽。

当有村民向他请教养蜂技术时,王贞六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受访者供图

赶花人”赶走苦日子 迎来如蜜般的好日子

2014年9月,市扶贫办在黔江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王贞六欢欢喜喜地报名去了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网上购买巢框,当地自然环境好,养蜂体力劳动不大,投入不多,现在又有了技术,好日子要来了,王贞六盘算着。

为了采到更多更好的蜜,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六十出头的王贞六和他的小蜜蜂开始了追花之旅。从3月到11月,王贞六一年转四五次场,在山上住大半年。村民看到他就说,“追花客又来耍了哦”、“花开得好哦”。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只为让蜜再多些,蜜再好些。

2015年国庆期间,王贞六在政府帮扶下带着所有家底,赶到江津买了35桶蜂。35桶蜂取了700多斤蜂蜜,8万块的收入让王贞六家脱了贫。2016年8月,在黔江区扶贫办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贞六申请了1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购买中蜂64桶,中蜂养殖规模扩大到107桶。这年底,王贞六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发展中蜂132群,养蜂收入近9万元,日子也在花开花落间慢慢变甜。

年实现收入20余万元 带领乡亲走上甜蜜脱贫路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王贞六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帮助村里的乡亲脱贫致富,向村里的建卡贫困户捐赠一批中蜂。

2017年7月10日,全村25名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建卡贫困户齐刷刷背着背篓来到了王贞六家领养中蜂。王贞六根据各户的贫困程度,为每户赠送1—2桶中蜂,当天共送出35桶。

王贞六养蜂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看到乡亲们这么认可他、信任他,便发起成立了“黔江区担子坪中蜂养殖股份合作社”,培养了4名技术员,发展社员20名,每名技术员负责5个社员的技术指导。

当有村民向他请教养蜂技术时,王贞六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他还主动为村里养殖中蜂的5户建卡贫困户义务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

在王贞六的带动和指导下,已有12户贫困户从事蜜蜂养殖,每户养殖规模均在5箱以上,每年能增收4000元以上。

2017年底,王贞六个人的中蜂已发展到205桶,全年实现收入20余万元。

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实现了自身的脱贫,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乡亲脱贫后,年近古稀的王贞六不服老、不停滞,又筹划建立了蜜蜂繁殖场。

在黔江区白合社区、光明村各初选了一个荒地多、人烟少、蜜源丰富的地方,计划引进更优良的中蜂品种,发展品种更加纯正的中蜂200—300箱,一则可以销售蜂蜜,二来也可以销售蜂群,多渠道增加收入。

为提高中蜂养殖的综合利用效率,王贞六还栽种了10亩特色水果,走立体式产业发展之路,探索“花—果—蜂蜜—中蜂培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王贞六靠养蜂卖蜜,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多次动情地说“政府帮了我,我再去帮扶其他贫困户,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如今,这位老人有个心愿:将中蜂养殖发展为胜地社区乃至黑溪镇的一个特色产业,让更多乡亲能养蜂、会养蜂,走上致富之路,让大家的日子更甜蜜。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露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