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预算绩效管理跑出加速度
我市两年审减市级预算七十八亿用于民生

“三全”预算绩效管理跑出加速度
我市两年审减市级预算七十八亿用于民生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20

10月16日上午,一个部门申请的2020年预算在市财政局公开评审。经过半天论证,该部门明年的项目预算被砍掉27.5%。

在我市,部门在公开评审中被砍掉项目预算并非新鲜事。常年担任评审专家的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曹书军介绍:“以前的预算是闭门做,现在是开门办,单位每年用钱必须一一‘过堂’,先说清为啥子要钱、要多少钱、预期效益怎样,然后全程公开评审给不给、给多少,既给政府‘钱袋子’加了把‘安全锁’,又能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就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实现财政资金聚力增效。预算公开评审是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缩影。

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我市一共审减市级预算78亿元,审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基本民生等方面。

预算公开评审提升以“财”辅“政”水平

“公开评审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源头性工程。”市财政局负责人说,政府支出和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开支一样,必须精打细算,花尽量少的钱办成尽量多、尽量好的事。但财政资金是有限的,传统的基数加增长分配有缺陷,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规制,公开评审在单位要钱和政府给钱之间引入第三方监督,恰恰符合公平、合理的要求。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重庆首推预算公开评审改革,由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机构、审计局等监管部门干部、市财政局等专业部门人士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当“审判官”,对项目支出预算从项目有无依据、绩效是否合理、实施有无条件、经费预算是不是恰当四个方面进行“公审”。相比前年,去年项目评审的通过率提高32个百分点,未通过率和调整率下降2个、30个百分点,资金审减比降低5.3个百分点。

这位负责人表示,公开评审除了审减一些钱,关键的是普遍形成了要用钱先评审的规矩,增强了大家的绩效观念。

在业内人士看来,预算公开评审改革使得财政支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更好地落实了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意图,很大程度提升了以“财”辅“政”的能力和水平。

上千个指标量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3年前,重庆财政部门对一笔近8亿元的民营经济发展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发现其存在政策目标性较差、效果逐年降低、补贴资金分散等问题,遂停止分散补助政策,加强资金统筹整合,突出重点扶持对象,成为重庆纵深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破冰之举。

“重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背后,既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资金压力的直接原因,更有对预算分配科学化、资金使用绩效化更高追求的深层次考量。”市财政局绩效中心人士介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量化评估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换言之,就是对投入产出进行审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管理、及时完善政策。

为客观公开地评出部门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庆财政部门建起部门整体、一般性项目、重点专项三个指标库,一共1000余个绩效指标,帮助部门解决了不清楚如何填报绩效指标导致绩效目标最后无法做实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强化第三方之力,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全部委托第三方开展,涉及扶贫、科技、教育、环保、食品安全、养老、金融等领域。为让第三方机构开展高质量评价,还配套了第三方监督考核、被评价对象意见反馈等措施。

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仅市级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总额达到1700亿元,评价总额逐年实现稳步增长。绩效评价结果实现多角度使用,既向政府报告、与预算挂钩,又提交人代会、向社会公开。

重庆明确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时间表

市财政局人士认为,我市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绩效主体责任不清晰、市和区县推进不均衡、绩效管理广度深度不足、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等短板。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财政堵塞“管理漏洞”、部门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抓手”,重庆市委、市政府已明确这项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市级和区县将分别在2020年底、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管理层级全方位、管理链条全过程、公共资金全覆盖的“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据介绍,目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信息公开等一揽子措施正稳步推进。比如绩效信息,各部门在网上“晒”绩效已成常态,市级重点专项部门自评结果和财政重点评价结果均100%公开。

这位人士透露,下一步,重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重推两项任务:一方面,从项目为主向政府和部门整体扩展,从转移支付为主向政府财政运行扩展,涵盖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另一方面,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的决策、编制、执行、决算、监督全过程,覆盖所有财政资金。

如何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重庆已建成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每年取综合和单项评价结果靠前和靠后3至5名,对部门分别最高奖罚500万元和100万元;对区县,分别定额奖罚2000万元和300万元。与此同时,将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责任人分别对本地、本部门单位、本项目预算绩效负责,重大项目实行责任人终身追责。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三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将处在绩效监控的流水线上。这项改革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将助推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三全”预算绩效管理跑出加速度
我市两年审减市级预算七十八亿用于民生

2019-10-20 06:50:31 来源: 0 条评论

10月16日上午,一个部门申请的2020年预算在市财政局公开评审。经过半天论证,该部门明年的项目预算被砍掉27.5%。

在我市,部门在公开评审中被砍掉项目预算并非新鲜事。常年担任评审专家的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曹书军介绍:“以前的预算是闭门做,现在是开门办,单位每年用钱必须一一‘过堂’,先说清为啥子要钱、要多少钱、预期效益怎样,然后全程公开评审给不给、给多少,既给政府‘钱袋子’加了把‘安全锁’,又能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就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实现财政资金聚力增效。预算公开评审是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缩影。

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我市一共审减市级预算78亿元,审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基本民生等方面。

预算公开评审提升以“财”辅“政”水平

“公开评审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源头性工程。”市财政局负责人说,政府支出和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开支一样,必须精打细算,花尽量少的钱办成尽量多、尽量好的事。但财政资金是有限的,传统的基数加增长分配有缺陷,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规制,公开评审在单位要钱和政府给钱之间引入第三方监督,恰恰符合公平、合理的要求。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重庆首推预算公开评审改革,由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机构、审计局等监管部门干部、市财政局等专业部门人士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当“审判官”,对项目支出预算从项目有无依据、绩效是否合理、实施有无条件、经费预算是不是恰当四个方面进行“公审”。相比前年,去年项目评审的通过率提高32个百分点,未通过率和调整率下降2个、30个百分点,资金审减比降低5.3个百分点。

这位负责人表示,公开评审除了审减一些钱,关键的是普遍形成了要用钱先评审的规矩,增强了大家的绩效观念。

在业内人士看来,预算公开评审改革使得财政支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更好地落实了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意图,很大程度提升了以“财”辅“政”的能力和水平。

上千个指标量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3年前,重庆财政部门对一笔近8亿元的民营经济发展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发现其存在政策目标性较差、效果逐年降低、补贴资金分散等问题,遂停止分散补助政策,加强资金统筹整合,突出重点扶持对象,成为重庆纵深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破冰之举。

“重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背后,既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资金压力的直接原因,更有对预算分配科学化、资金使用绩效化更高追求的深层次考量。”市财政局绩效中心人士介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量化评估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换言之,就是对投入产出进行审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管理、及时完善政策。

为客观公开地评出部门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庆财政部门建起部门整体、一般性项目、重点专项三个指标库,一共1000余个绩效指标,帮助部门解决了不清楚如何填报绩效指标导致绩效目标最后无法做实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强化第三方之力,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全部委托第三方开展,涉及扶贫、科技、教育、环保、食品安全、养老、金融等领域。为让第三方机构开展高质量评价,还配套了第三方监督考核、被评价对象意见反馈等措施。

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仅市级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总额达到1700亿元,评价总额逐年实现稳步增长。绩效评价结果实现多角度使用,既向政府报告、与预算挂钩,又提交人代会、向社会公开。

重庆明确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时间表

市财政局人士认为,我市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绩效主体责任不清晰、市和区县推进不均衡、绩效管理广度深度不足、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等短板。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财政堵塞“管理漏洞”、部门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抓手”,重庆市委、市政府已明确这项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市级和区县将分别在2020年底、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管理层级全方位、管理链条全过程、公共资金全覆盖的“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据介绍,目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信息公开等一揽子措施正稳步推进。比如绩效信息,各部门在网上“晒”绩效已成常态,市级重点专项部门自评结果和财政重点评价结果均100%公开。

这位人士透露,下一步,重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重推两项任务:一方面,从项目为主向政府和部门整体扩展,从转移支付为主向政府财政运行扩展,涵盖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另一方面,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的决策、编制、执行、决算、监督全过程,覆盖所有财政资金。

如何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重庆已建成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每年取综合和单项评价结果靠前和靠后3至5名,对部门分别最高奖罚500万元和100万元;对区县,分别定额奖罚2000万元和300万元。与此同时,将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责任人分别对本地、本部门单位、本项目预算绩效负责,重大项目实行责任人终身追责。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三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将处在绩效监控的流水线上。这项改革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将助推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