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入到自主研发 推动“重庆造”直升机从无到有

从引入到自主研发 推动“重庆造”直升机从无到有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20

在日前召开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重庆通用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通航集团)获得了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成为全市两家获奖企业之一。而在2011年重庆通航集团成立之前,重庆的通用航空产业特别是在航空器方面基本上可谓空白。

重庆通航集团成立之后,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已从飞机研发、航空制造、通航运营、飞行培训、市场销售、维修保障、机场建设七个板块进行了通航产业布局,并且获得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国内首张民用直升机生产许可证,推动“重庆造”通航直升机生产从无到有,进入量产时代。

快速发展的秘诀,与创新紧密相关。在重庆通航集团副总经理吴继森看来,投入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以2015年至2016年期间为例,他们累计投入4973.27万元用于项目开发,与此同时,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2017年累计获得2000余万元经费支持。合理规范的资金使用,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快速推进。

“真正进入跨越式发展,是在2015年收购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公司之后。”吴继森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跟其他很多国际技术合作不同,由于恩斯特龙是重庆通航集团全资子公司,双方技术合作的通道就非常畅通。因此,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双方成立了联合技术中心,共同合作开发TH180直升机项目。

利用网络平台,双方可以及时进行交流,开展直升机研发设计。集团还每年派出两批工程师赴美国学习交流,时长一般为2至6个月。“不仅是我们的工程师‘走出去’,我们还把美国技术专家‘请进来’,让他们来重庆为我们的研发人员和机务人员等进行培训和指导。”吴继森表示,双方的亲密互动,让国内工程师研发水平有效提升,为自主研发设计直升机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国内产学研合作方面,重庆通航集团也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我们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时并不是泛泛地建立合作,而是以项目为契机,根据自己的技术需求,和他们联合成立不同的实验室。”吴继森说。这种围绕项目进行的系列产学研合作,有效加速了项目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进程。

例如,2016年8月,重庆通航集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旋翼飞行器及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主要解决旋翼飞行器方面的技术难题,并联合开发CG111单发活塞轻型直升机;2016年11月,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航空器传动技术联合实验室”,为CG111单发活塞轻型直升机项目开展传动系统研发与试验研究,完成CG111项目传动系统设计;2017年3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航空产品适航联合工程中心”,联合开展CG111直升机仿真平台强度及测试技术开发,完成强度试验平台的建立。

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为此,重庆通航集团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以“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主体,创新创造为核心”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团队,并通过建立《研发类项目激励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如今,通过激励机制,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农林喷洒设备、救援担架、支架、播种机等10余项直升机任务设备的研制和加改装设计,累计获取重要改装设计批准书(MDA)、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和补充型号合格证(STC)10余项,实现相关技术的自主可控,抢占国内加改装业务市场先机,促进了国内通用航空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从引入到自主研发 推动“重庆造”直升机从无到有

2019-10-20 07:27:07 来源: 0 条评论

在日前召开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重庆通用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通航集团)获得了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成为全市两家获奖企业之一。而在2011年重庆通航集团成立之前,重庆的通用航空产业特别是在航空器方面基本上可谓空白。

重庆通航集团成立之后,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已从飞机研发、航空制造、通航运营、飞行培训、市场销售、维修保障、机场建设七个板块进行了通航产业布局,并且获得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国内首张民用直升机生产许可证,推动“重庆造”通航直升机生产从无到有,进入量产时代。

快速发展的秘诀,与创新紧密相关。在重庆通航集团副总经理吴继森看来,投入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以2015年至2016年期间为例,他们累计投入4973.27万元用于项目开发,与此同时,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2017年累计获得2000余万元经费支持。合理规范的资金使用,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快速推进。

“真正进入跨越式发展,是在2015年收购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公司之后。”吴继森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跟其他很多国际技术合作不同,由于恩斯特龙是重庆通航集团全资子公司,双方技术合作的通道就非常畅通。因此,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双方成立了联合技术中心,共同合作开发TH180直升机项目。

利用网络平台,双方可以及时进行交流,开展直升机研发设计。集团还每年派出两批工程师赴美国学习交流,时长一般为2至6个月。“不仅是我们的工程师‘走出去’,我们还把美国技术专家‘请进来’,让他们来重庆为我们的研发人员和机务人员等进行培训和指导。”吴继森表示,双方的亲密互动,让国内工程师研发水平有效提升,为自主研发设计直升机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国内产学研合作方面,重庆通航集团也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我们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时并不是泛泛地建立合作,而是以项目为契机,根据自己的技术需求,和他们联合成立不同的实验室。”吴继森说。这种围绕项目进行的系列产学研合作,有效加速了项目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进程。

例如,2016年8月,重庆通航集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旋翼飞行器及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主要解决旋翼飞行器方面的技术难题,并联合开发CG111单发活塞轻型直升机;2016年11月,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航空器传动技术联合实验室”,为CG111单发活塞轻型直升机项目开展传动系统研发与试验研究,完成CG111项目传动系统设计;2017年3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航空产品适航联合工程中心”,联合开展CG111直升机仿真平台强度及测试技术开发,完成强度试验平台的建立。

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为此,重庆通航集团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以“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主体,创新创造为核心”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团队,并通过建立《研发类项目激励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如今,通过激励机制,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农林喷洒设备、救援担架、支架、播种机等10余项直升机任务设备的研制和加改装设计,累计获取重要改装设计批准书(MDA)、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和补充型号合格证(STC)10余项,实现相关技术的自主可控,抢占国内加改装业务市场先机,促进了国内通用航空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