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苦干带来甜蜜生活”——看王贞六如何用勤劳创造新生活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今(20)日在重庆举行。在报告会上,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居委会居民王贞六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勤劳苦干,为自己及乡亲们带来甜蜜生活。

“勤劳苦干带来甜蜜生活”——看王贞六如何用勤劳创造新生活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20

10月20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重庆举行。图为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居民委员会居民王贞六作报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0日9时30分讯(记者 赵紫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今(20)日在重庆举行。在报告会上,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居委会居民王贞六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勤劳苦干,为自己及乡亲们带来甜蜜生活。

王贞六今年70岁,2010年儿子因患脑膜炎致残,导致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在2014年7月被政府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王贞六决心摆脱贫困。他日思夜想,将脱贫的“路子”放在了中蜂养殖上。

“我自家凑钱、找人借钱买回8桶蜂。”第一次“创业”的他就遭遇到挫折,由于沿用传统的养蜂办法,所养的蜜蜂死的死、飞的飞,一下子只剩下了2桶。

受挫的王贞六对养蜂脱贫的路子产生了怀疑。恰好在2015年4月,重庆市扶贫办在黔江区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给他送来了新的希望。

“这次培训班用土家话说就是瞌睡来了遇枕头,恰逢其时!”,王贞六信心满满的学完技术回来后,把剩下的两桶蜂由圆桶改为方桶,并借钱买回6桶蜂,精心照料,但因为不能识别蜜蜂病症,也未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转场,最后8桶蜂只剩1桶。

王贞六再一次失败了,而且比第一次失败还要惨。事后,他总结出原因,决定卖掉老伴辛苦大半年养的大肥猪,凑足5000元,再次购蜂以东山再起。

卖猪的决定遭到老伴的极力反对。但经不住王贞六的苦心劝说,妻子含泪跟王贞六讲,这是最后一次,不允许失败了。

几次养蜂的失败让王贞六认识到,养蜂技术不是上一次培训班就能掌握的。于是他认真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5年底,王贞六新买的8桶蜂发展成了18桶!从此,一群群蜜蜂在房前屋后“嗡嗡嗡”地叫个不停,甜蜜的生活在向他招手。

2015年,国家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镇上看到王贞六积累了较丰富的养蜂技术,决定补助给2000元产业发展资金。2016年,王贞六用这笔钱加上找亲戚朋友借的1万多块,养蜂规模发展到54桶。经过多次转场和追花,当年一共酿了700多斤蜜,存折上一下子多了8万多块钱,王贞六的老伴看了半天,直问是不是在做梦。

2017年下半年,党委、政府狠抓产业扶贫,王贞六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政府支持他10万元领办合作社,他便用这笔资金再买了64桶蜂和一些设备,成立了中蜂养殖股份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决定动员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展中蜂养殖。

合作社开始并不顺利,起初乡亲们不理解、不信任。面对现实情况,王贞六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挨家挨户去动员,苦口婆心去劝说,并根据每个家庭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等去规划养蜂的数量和放箱的位置。 

从此以后,王贞六这家教完忙那家,前村走完到后村,几乎是随叫随到,成了村里的大忙人。每到分蜂的季节,王贞六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王贞六给贫困户黄胜友送去两桶蜂,起初黄胜友老说:“这是你送的蜜蜂,你要帮我养哟。”为了领黄胜友上路,只要接到她的电话王贞六就马上前去。开始两年的取糖、分蜂都是王贞六不厌其烦地帮她做、教她做。现在,黄胜友终于尝到了养蜂的甜头,学会了养蜂技术,并通过养蜂脱了贫。

现在,合作社的蜜蜂达到了270多桶,参加合作社的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脱了贫,社员们一声声 “贞六哥”,让王贞六听到比喝蜂蜜还要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勤劳苦干带来甜蜜生活”——看王贞六如何用勤劳创造新生活

2019-10-20 09:35:29 来源:

10月20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重庆举行。图为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居民委员会居民王贞六作报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0日9时30分讯(记者 赵紫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今(20)日在重庆举行。在报告会上,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居委会居民王贞六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勤劳苦干,为自己及乡亲们带来甜蜜生活。

王贞六今年70岁,2010年儿子因患脑膜炎致残,导致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在2014年7月被政府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王贞六决心摆脱贫困。他日思夜想,将脱贫的“路子”放在了中蜂养殖上。

“我自家凑钱、找人借钱买回8桶蜂。”第一次“创业”的他就遭遇到挫折,由于沿用传统的养蜂办法,所养的蜜蜂死的死、飞的飞,一下子只剩下了2桶。

受挫的王贞六对养蜂脱贫的路子产生了怀疑。恰好在2015年4月,重庆市扶贫办在黔江区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给他送来了新的希望。

“这次培训班用土家话说就是瞌睡来了遇枕头,恰逢其时!”,王贞六信心满满的学完技术回来后,把剩下的两桶蜂由圆桶改为方桶,并借钱买回6桶蜂,精心照料,但因为不能识别蜜蜂病症,也未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转场,最后8桶蜂只剩1桶。

王贞六再一次失败了,而且比第一次失败还要惨。事后,他总结出原因,决定卖掉老伴辛苦大半年养的大肥猪,凑足5000元,再次购蜂以东山再起。

卖猪的决定遭到老伴的极力反对。但经不住王贞六的苦心劝说,妻子含泪跟王贞六讲,这是最后一次,不允许失败了。

几次养蜂的失败让王贞六认识到,养蜂技术不是上一次培训班就能掌握的。于是他认真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5年底,王贞六新买的8桶蜂发展成了18桶!从此,一群群蜜蜂在房前屋后“嗡嗡嗡”地叫个不停,甜蜜的生活在向他招手。

2015年,国家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镇上看到王贞六积累了较丰富的养蜂技术,决定补助给2000元产业发展资金。2016年,王贞六用这笔钱加上找亲戚朋友借的1万多块,养蜂规模发展到54桶。经过多次转场和追花,当年一共酿了700多斤蜜,存折上一下子多了8万多块钱,王贞六的老伴看了半天,直问是不是在做梦。

2017年下半年,党委、政府狠抓产业扶贫,王贞六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政府支持他10万元领办合作社,他便用这笔资金再买了64桶蜂和一些设备,成立了中蜂养殖股份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决定动员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展中蜂养殖。

合作社开始并不顺利,起初乡亲们不理解、不信任。面对现实情况,王贞六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挨家挨户去动员,苦口婆心去劝说,并根据每个家庭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等去规划养蜂的数量和放箱的位置。 

从此以后,王贞六这家教完忙那家,前村走完到后村,几乎是随叫随到,成了村里的大忙人。每到分蜂的季节,王贞六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王贞六给贫困户黄胜友送去两桶蜂,起初黄胜友老说:“这是你送的蜜蜂,你要帮我养哟。”为了领黄胜友上路,只要接到她的电话王贞六就马上前去。开始两年的取糖、分蜂都是王贞六不厌其烦地帮她做、教她做。现在,黄胜友终于尝到了养蜂的甜头,学会了养蜂技术,并通过养蜂脱了贫。

现在,合作社的蜜蜂达到了270多桶,参加合作社的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脱了贫,社员们一声声 “贞六哥”,让王贞六听到比喝蜂蜜还要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