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双博士:愿当艺术的传播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双博士:愿当艺术的传播者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9-10-21

▲彭佳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授、油画系硕士生导师的彭佳,身上有着很多殊荣——她是获得G5超级精英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双博士学位的精英;她的作品在国内和国际上多获认可,也曾被英国BBC等知名媒体报道;她也是重庆市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第四类人才……

彭佳最终选择放弃国外高薪和优越的环境,回到家乡重庆发展,所看重的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对当代艺术教育的需求,这背后同时体现的还有重庆不断加码的人才引进力度。

获伦敦大学学院双博士

今年37岁的彭佳目前是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授、油画系硕士生导师。

在旁人眼中,她是一位学霸。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取得本、硕学位,研究生期间师从庞茂琨教授,“从我很小的时候认识庞老师开始,就是他把我领进艺术学习的大门。”彭佳说,庞教授不遗余力培养学生,支持学生的发展,为自己后来回国成为一名老师,也有很大影响。

“我2007年初在卡迪夫交换学习了3个月,这3个月决定了我之后要去英国读博士。”彭佳回忆,在当交换生期间,英国学术界、艺术界的前辈对她的作品颇为肯定,同时鼓励她继续深造。2008年,彭佳从全球3000多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斯雷德美术学院,她也是当年三名录取者中的其中一人。

彭佳的创作多次参加各级大型展览,部分参展作品获奖或被收藏:2006年,她的布面油画作品《面相》系列入选上海艺术博览会,并在开幕当天被加拿大华人美术馆收藏;2009年,彭佳的布面油画作品和色粉《面相》系列入选英国卡迪夫“杰出青年艺术家”双年展,并获得提名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青年艺术家;2009年底,她的电影短片《泉》和油画作品《无题》入选斯雷德研究中心《看这里》展览,并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

即使在国外,这个从川美走出去的学子对母校、对家乡一直有着很深的情结,“川美学习的日子带给我最大的价值是自由的环境。这种自由可以让我更好发挥我自己的东西,比如个性。”彭佳回忆,川美的学习生涯为自己后来的深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12年,彭佳取材于家乡的油画作品《重庆吊脚楼》一举摘获英国“领先艺术家”画廊第二届风景油画大奖赛唯一的金奖。

2010年和2013年,彭佳先后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斯雷德美术学院美术项目和美术理论双博士学位。

放弃高薪回渝发展

在英国博士毕业之后,彭佳就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斯雷德美术学院当讲师教研究生,工作了一年多时间。斯雷德美术学院是全英国乃至全球顶尖的美术学院之一,是很多人梦想的学术殿堂。此外,还有很多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希望用高薪留住彭佳。

可这个重庆女孩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的家乡,“我的家在这里,根在这里,我就是一心想回到重庆,在这里当艺术文化的传播者,希望用自己所学为家乡提升城市艺术文化品位出力。”

此外,重庆也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工作,先后颁布一系列引才优惠政策,实施部分海外人才引进活动,吸引海外求学的高端人才来渝发展。同时,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在城市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更加坚定了彭佳回国发展的决心,2014年,她作为重庆市高层次海外人才第四类人才和重庆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回到重庆。

彭佳说,“重庆这十年来,对美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说明大家对艺术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她希望把自己在西方所学,和东方的美能更好地融合,同时把这种融合的艺术之美带给更多的人。

“到了伦敦之后,我发现艺术不再是我之前理解的艺术,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态度和观看世界的某种角度。”她说,艺术不仅仅是博物馆、美术馆展出的“成果”,它其实是一个过程,一个构思和创作的过程,甚至是与观众和同行们的交流,“整个过程每分每秒都是艺术。”

愿当文化传播者

今年,彭佳举办了“三重世界”个人艺术展。“三重世界”原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专有词汇,是指婴儿心理发展从现实世界,到过渡世界,再到想象世界的三个阶段。彭佳引用此词阐释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想象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以艺术家与画面形象的关系架构、个人情感体验、现代科技为起点,进入艺术家主观经验融合神话的视觉文本中,进而在当代女性视域下呈现对东方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思考。

回国以后,彭佳一直致力于重庆高校和全球著名艺术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多次组织、策划和开展“中英美术学国际工作坊”和国际人文艺术学术论坛,除了让重庆本地艺术院校更加了解国外艺术学科的教育方式和状态,同时也加深国外艺术家和学者对中国文化、艺术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理解。

她还提到,曾经很多人都觉得,只有“成绩不好”的人才会学画画,她一直想改变公众对艺术的误解和认知。因此彭佳在公共艺术教育当中,做了很多公益和慈善,包括去到贫困地区中小学开设美术公开课,告诉青少年儿童,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分享,做更多的社会普及。

作为在艺术实践和理论领域都表现突出的青年学者型艺术家,回到重庆后,彭佳不仅继续进行多元化的艺术实践创作,同时兼顾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回国后,她先后主持的项目研究包括《作为当代精神性的艺术实践的潜在资源;对西藏密宗佛教和其文化的探索》《藏密忿怒女神造像设计与新型材料的当代应用》《跨文化身份归属感:1982年后西藏当代艺术》等。

“治学切忌浮躁,唯有严谨才会出成果。”作为川美艺术教育学院教授,油画系硕士生导师,她不仅在学术上对自己有着高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对自己的研究生也非常苛刻,不过却在他们身上付出更多心血,同时也支持学生们的创作和发展。她时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创作不能盲从、不能跟风,既要善于学习,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文化身份认知。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谈书 受访者供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双博士:愿当艺术的传播者

2019-10-21 09:50:55 来源: 0 条评论

▲彭佳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授、油画系硕士生导师的彭佳,身上有着很多殊荣——她是获得G5超级精英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双博士学位的精英;她的作品在国内和国际上多获认可,也曾被英国BBC等知名媒体报道;她也是重庆市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第四类人才……

彭佳最终选择放弃国外高薪和优越的环境,回到家乡重庆发展,所看重的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对当代艺术教育的需求,这背后同时体现的还有重庆不断加码的人才引进力度。

获伦敦大学学院双博士

今年37岁的彭佳目前是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授、油画系硕士生导师。

在旁人眼中,她是一位学霸。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取得本、硕学位,研究生期间师从庞茂琨教授,“从我很小的时候认识庞老师开始,就是他把我领进艺术学习的大门。”彭佳说,庞教授不遗余力培养学生,支持学生的发展,为自己后来回国成为一名老师,也有很大影响。

“我2007年初在卡迪夫交换学习了3个月,这3个月决定了我之后要去英国读博士。”彭佳回忆,在当交换生期间,英国学术界、艺术界的前辈对她的作品颇为肯定,同时鼓励她继续深造。2008年,彭佳从全球3000多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斯雷德美术学院,她也是当年三名录取者中的其中一人。

彭佳的创作多次参加各级大型展览,部分参展作品获奖或被收藏:2006年,她的布面油画作品《面相》系列入选上海艺术博览会,并在开幕当天被加拿大华人美术馆收藏;2009年,彭佳的布面油画作品和色粉《面相》系列入选英国卡迪夫“杰出青年艺术家”双年展,并获得提名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青年艺术家;2009年底,她的电影短片《泉》和油画作品《无题》入选斯雷德研究中心《看这里》展览,并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

即使在国外,这个从川美走出去的学子对母校、对家乡一直有着很深的情结,“川美学习的日子带给我最大的价值是自由的环境。这种自由可以让我更好发挥我自己的东西,比如个性。”彭佳回忆,川美的学习生涯为自己后来的深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12年,彭佳取材于家乡的油画作品《重庆吊脚楼》一举摘获英国“领先艺术家”画廊第二届风景油画大奖赛唯一的金奖。

2010年和2013年,彭佳先后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斯雷德美术学院美术项目和美术理论双博士学位。

放弃高薪回渝发展

在英国博士毕业之后,彭佳就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斯雷德美术学院当讲师教研究生,工作了一年多时间。斯雷德美术学院是全英国乃至全球顶尖的美术学院之一,是很多人梦想的学术殿堂。此外,还有很多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希望用高薪留住彭佳。

可这个重庆女孩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的家乡,“我的家在这里,根在这里,我就是一心想回到重庆,在这里当艺术文化的传播者,希望用自己所学为家乡提升城市艺术文化品位出力。”

此外,重庆也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工作,先后颁布一系列引才优惠政策,实施部分海外人才引进活动,吸引海外求学的高端人才来渝发展。同时,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在城市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更加坚定了彭佳回国发展的决心,2014年,她作为重庆市高层次海外人才第四类人才和重庆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回到重庆。

彭佳说,“重庆这十年来,对美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说明大家对艺术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她希望把自己在西方所学,和东方的美能更好地融合,同时把这种融合的艺术之美带给更多的人。

“到了伦敦之后,我发现艺术不再是我之前理解的艺术,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态度和观看世界的某种角度。”她说,艺术不仅仅是博物馆、美术馆展出的“成果”,它其实是一个过程,一个构思和创作的过程,甚至是与观众和同行们的交流,“整个过程每分每秒都是艺术。”

愿当文化传播者

今年,彭佳举办了“三重世界”个人艺术展。“三重世界”原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专有词汇,是指婴儿心理发展从现实世界,到过渡世界,再到想象世界的三个阶段。彭佳引用此词阐释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想象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以艺术家与画面形象的关系架构、个人情感体验、现代科技为起点,进入艺术家主观经验融合神话的视觉文本中,进而在当代女性视域下呈现对东方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思考。

回国以后,彭佳一直致力于重庆高校和全球著名艺术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多次组织、策划和开展“中英美术学国际工作坊”和国际人文艺术学术论坛,除了让重庆本地艺术院校更加了解国外艺术学科的教育方式和状态,同时也加深国外艺术家和学者对中国文化、艺术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理解。

她还提到,曾经很多人都觉得,只有“成绩不好”的人才会学画画,她一直想改变公众对艺术的误解和认知。因此彭佳在公共艺术教育当中,做了很多公益和慈善,包括去到贫困地区中小学开设美术公开课,告诉青少年儿童,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分享,做更多的社会普及。

作为在艺术实践和理论领域都表现突出的青年学者型艺术家,回到重庆后,彭佳不仅继续进行多元化的艺术实践创作,同时兼顾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回国后,她先后主持的项目研究包括《作为当代精神性的艺术实践的潜在资源;对西藏密宗佛教和其文化的探索》《藏密忿怒女神造像设计与新型材料的当代应用》《跨文化身份归属感:1982年后西藏当代艺术》等。

“治学切忌浮躁,唯有严谨才会出成果。”作为川美艺术教育学院教授,油画系硕士生导师,她不仅在学术上对自己有着高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对自己的研究生也非常苛刻,不过却在他们身上付出更多心血,同时也支持学生们的创作和发展。她时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创作不能盲从、不能跟风,既要善于学习,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文化身份认知。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谈书 受访者供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