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让重庆扶贫既精又准
重庆通过脱贫成效跟踪监测机制,科学评估脱贫成效。图为样本监测户的手工记账本。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赵紫东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2日21时讯(记者 赵紫东)丰都的李时吉因为妻儿接连患上重病,曾多次动起“一了百了”的念头。“一年忙到头,贫困帽子却总甩不掉。”万州农民王向全养了鸡,种了果树,但就是因为缺乏技术,总是赚少赔多。
王向全、李时吉是重庆普普通通的农民。截止2018年底,重庆有13.9万人和他们一样,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致贫原因复杂多样,“一招制敌”显然行不通。“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是所有扶贫干部必须回答好的扶贫四问。今(22)日在重庆万州举行的全国2019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调度会上,记者发现,在互联网时代,重庆正在以大数据技术为每个贫困户“画像”,抓好“扶持谁”和“如何退”两个关键环节,发力精准扶贫工作。
“扶持谁”是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只有“识真贫”,才能“扶真贫”。
在会议实地调研期间,记者了解到,基层扶贫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技术识别贫困户,提高扶贫质效。
“大数据火眼金睛,想假冒贫困户骗取帮扶政策可没那么简单。”万州扶贫办信息科关智宇介绍,大数据比对主要是利用低保、医疗救助、社保、学籍管理、房屋产权登记系统的数据,查询贫困户在建档立卡过程中有没有弄虚作假现象。
“想通过隐瞒财产的方式作假肯定行不通。” 关智宇介绍,近年来,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了有人拥有了商品房、住房公积金也还在申请贫困户。这些想蒙混过关的都一一被大数据比对技术发现,并清理出去。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重庆扶贫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技术,重庆1.7万人因享受财政供养、入股股东、购买好车、购买商品房等原因,全部转化为一般农户并清退了帮扶资金。
对于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扶贫干部们可以依托大数据的精准画像,对贫困户因人施策,解决“谁来扶”“怎么扶”两个核心环节。
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帽”,退出了贫困帮扶序列。如何确保他们是真脱贫?大数据技术也在帮忙。
据了解,贫困户退出帮扶序列一般要满足家庭年人均收入达标,有稳定收入来源,并实现教育、医疗、住房三项保障等硬性要求。扶贫部门将待进行脱贫认定的人员名单导入到大数据系统中,由相关单位逐一比对其是否满足脱贫要求,确保不会出现“数字脱贫”。
同时,重庆还依托脱贫成效跟踪监测机制,分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全面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情况,科学评估检测脱贫成效。对已“销号”村、已脱贫人口跟踪监测,强化相对脱贫户、贫困边缘户后续帮扶,防止“刚越线,又返贫”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