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八方话渝州|他漂泊半生回归故乡 谈重庆创新和人才:这是最好的时代!
他大半辈子致力于药物研发,在美国待了16年,又在上海、北京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待了6年,却在临近知天命的年纪毅然决然来到重庆,在大学里参与创办药学院。

智汇八方话渝州|他漂泊半生回归故乡 谈重庆创新和人才:这是最好的时代!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5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他大半辈子致力于药物研发,在美国待了16年,又在上海、北京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待了6年,却在临近知天命的年纪毅然决然来到重庆,在大学里参与创办药学院。他就是重庆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海外高层次专家贺耘。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回乡开启新的事业。

贺耘(右一)在进行新药研究。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国外生活16年后回国:是该回来做点事了

1965年,贺耘出生在重庆大足的农村。上中学时,遇到了一位讲课有趣且热情洋溢的化学老师,引领他进入到化学的世界中,从此沉迷于此,也几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兴趣所在。高考时,他被西南大学化学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又到兰州大学获得了化学硕士学位。

随后,贺耘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博士生。1990年,他离开香港前往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先后获得爱荷华州立大学有机合成专业硕士学位、加利福尼亚州克锐普斯研究所有机合成专业博士学位。并相继在跨国企业雅培、诺华、罗氏,以及美国生物科技公司(IONIS)和国际知名医药外包公司(PPD)等全球知名医药企业担任重要职务。

贺耘(左二)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2004年起,贺耘兼任中美生物技术与制药协会(SABPA)科技委员会主席、理事、会长、全球联络委员会主席。虽长年旅居海外,但贺耘从没有断了对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的关注。

2006年,贺耘做了一个人生中重大的决定,在国外待了16年后,他毅然决定回到国内发展,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在美国稳定舒适的生活、高薪的职位。他的亲朋好友中很多人对他的这个决定不解,贺耘说:“中国人在国外待了这么久,是该回来做点事了。”

有差距恰好说明有潜力 他回乡参与创办药学院

回国后,贺耘先是在上海呆了2年,又在北京待了4年,当时正值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亟需医药研究专业人才。贺耘在京沪两地的国际知名药企担任重要职位,将多年国外所学在国内大展拳脚,并积累了丰富的新药研发和高层科研管理经验。

贺耘(左二)在指导大家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2012年,贺耘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回故乡重庆,参与创办重庆大学药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重庆大学药学院的前身是2011年成立的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时,贺耘曾作为中心的特聘顾问。重庆大学时任校长林建华、理学部主任吴云东院士与贺耘恳谈过多次,向他透露想要创建药学院的想法。

说起在临近知天命的年纪回到故乡开创新的事业,贺耘表示,除了盛情难却,更主要的是他看中重庆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

贺耘说,重庆曾是全国五大老医药工业基地之一,不仅化学医药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积累,中药产业也特色明显,说明在医药产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但是,从科研氛围、医药创新等大环境来说,跟国外和北京、上海这些国内大城市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而正因为有差距,反而说明更有机会和潜力,对他来说,则意味着有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贺耘是重庆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对比待过的三地 他说这是重庆最好的时期

到重庆大学药学院工作后,贺耘及其团队的代表性技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抗癌抗菌类创新药物研究,二是国际临床新药引进。

为了促进成果转化,贺耘带领团队组建成立了重庆两江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并兼任重庆两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特聘专家,向“产、学、研”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

贺耘长期从事抗癌、抗病毒、糖尿病、代谢病及炎症创新药物研究工作,领导参与了数十项创新药物研发项目,为成功开发创新药物贡献了10余个临床新药。此外,他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外专局、国家发改委等科技项目10项,牵头搭建“药物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新药设计与筛选平台”、“重庆市难溶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高端药物技术转化平台”等多个研发平台。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

贺耘一直致力于生物医药创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如今,贺耘回到重庆已经7年了,这几年,重庆在医药创新等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这些成就的取得,贺耘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回想一路走来,感慨万千:“必须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贺耘说,平台很重要,有了平台,才会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和技术落地到重庆来。而重庆在引进人才和搭建平台方面给出的政策和条件越来越好,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贺耘在美国待过,在北京、上海最顶级的医药行业待过,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越来越感受到,如今重庆在人才引进的环境、平台、收入等方面,与上述他待过的那些地方相比,差距都正在一步步缩小。无论从创新的氛围,还是人才引进的政策方面,他都觉得,目前重庆已经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是最好的时代!”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智汇八方话渝州|他漂泊半生回归故乡 谈重庆创新和人才:这是最好的时代!

2019-10-25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5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他大半辈子致力于药物研发,在美国待了16年,又在上海、北京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待了6年,却在临近知天命的年纪毅然决然来到重庆,在大学里参与创办药学院。他就是重庆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海外高层次专家贺耘。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回乡开启新的事业。

贺耘(右一)在进行新药研究。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国外生活16年后回国:是该回来做点事了

1965年,贺耘出生在重庆大足的农村。上中学时,遇到了一位讲课有趣且热情洋溢的化学老师,引领他进入到化学的世界中,从此沉迷于此,也几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兴趣所在。高考时,他被西南大学化学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又到兰州大学获得了化学硕士学位。

随后,贺耘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博士生。1990年,他离开香港前往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先后获得爱荷华州立大学有机合成专业硕士学位、加利福尼亚州克锐普斯研究所有机合成专业博士学位。并相继在跨国企业雅培、诺华、罗氏,以及美国生物科技公司(IONIS)和国际知名医药外包公司(PPD)等全球知名医药企业担任重要职务。

贺耘(左二)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2004年起,贺耘兼任中美生物技术与制药协会(SABPA)科技委员会主席、理事、会长、全球联络委员会主席。虽长年旅居海外,但贺耘从没有断了对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的关注。

2006年,贺耘做了一个人生中重大的决定,在国外待了16年后,他毅然决定回到国内发展,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在美国稳定舒适的生活、高薪的职位。他的亲朋好友中很多人对他的这个决定不解,贺耘说:“中国人在国外待了这么久,是该回来做点事了。”

有差距恰好说明有潜力 他回乡参与创办药学院

回国后,贺耘先是在上海呆了2年,又在北京待了4年,当时正值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亟需医药研究专业人才。贺耘在京沪两地的国际知名药企担任重要职位,将多年国外所学在国内大展拳脚,并积累了丰富的新药研发和高层科研管理经验。

贺耘(左二)在指导大家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2012年,贺耘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回故乡重庆,参与创办重庆大学药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重庆大学药学院的前身是2011年成立的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时,贺耘曾作为中心的特聘顾问。重庆大学时任校长林建华、理学部主任吴云东院士与贺耘恳谈过多次,向他透露想要创建药学院的想法。

说起在临近知天命的年纪回到故乡开创新的事业,贺耘表示,除了盛情难却,更主要的是他看中重庆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

贺耘说,重庆曾是全国五大老医药工业基地之一,不仅化学医药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积累,中药产业也特色明显,说明在医药产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但是,从科研氛围、医药创新等大环境来说,跟国外和北京、上海这些国内大城市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而正因为有差距,反而说明更有机会和潜力,对他来说,则意味着有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贺耘是重庆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对比待过的三地 他说这是重庆最好的时期

到重庆大学药学院工作后,贺耘及其团队的代表性技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抗癌抗菌类创新药物研究,二是国际临床新药引进。

为了促进成果转化,贺耘带领团队组建成立了重庆两江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并兼任重庆两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特聘专家,向“产、学、研”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

贺耘长期从事抗癌、抗病毒、糖尿病、代谢病及炎症创新药物研究工作,领导参与了数十项创新药物研发项目,为成功开发创新药物贡献了10余个临床新药。此外,他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外专局、国家发改委等科技项目10项,牵头搭建“药物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新药设计与筛选平台”、“重庆市难溶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高端药物技术转化平台”等多个研发平台。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

贺耘一直致力于生物医药创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如今,贺耘回到重庆已经7年了,这几年,重庆在医药创新等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这些成就的取得,贺耘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回想一路走来,感慨万千:“必须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贺耘说,平台很重要,有了平台,才会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和技术落地到重庆来。而重庆在引进人才和搭建平台方面给出的政策和条件越来越好,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贺耘在美国待过,在北京、上海最顶级的医药行业待过,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越来越感受到,如今重庆在人才引进的环境、平台、收入等方面,与上述他待过的那些地方相比,差距都正在一步步缩小。无论从创新的氛围,还是人才引进的政策方面,他都觉得,目前重庆已经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是最好的时代!”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