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长桂乡金桂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波:“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10月14日,巫溪县长桂乡金桂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波趁着进城开会的空闲,去巫溪县共青格力特殊教育希望学校看望上个月才入学的聋哑孩子方小友(化名)。陈波是重庆建工集团四川遂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今年3月被派驻金桂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巫溪县长桂乡金桂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波:“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25

  陈波(左)到贫困户方余增家走访。记者 龙丹梅 摄

  10月14日,巫溪县长桂乡金桂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波趁着进城开会的空闲,去巫溪县共青格力特殊教育希望学校看望上个月才入学的聋哑孩子方小友(化名)。

  方小友今年10岁,先天聋哑,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海拔1600米的大山深处,很少与人交流,更别说读书了。上个月,在陈波的努力下,孩子进入该县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一个月过去了,孩子已经会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情绪。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才能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断“穷根”。

  陈波是重庆建工集团四川遂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今年3月被派驻金桂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从进村的那一天起,他就为了激活村民脱贫增收的心劲而奔走:让辍学的孩子重新接受教育、让打工的青年掌握一技之长、让在家的农民能够找到工作……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陈波说,只有让大伙儿掌握就业本领,才能靠劳动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上学路上,不能让聋哑孩子掉队

  金桂村位于大山深处,全村241户1013人中,建卡贫困户达67户257人,其中,因病、因学致贫的比例很高。

  今年3月15日,陈波驻村第二天,便独自去了四组贫困户方余增的家。方家老两口女儿外嫁,儿子儿媳外出多年未归,留下一个先天聋哑的孩子,这孩子就是方小友。

  方家住得偏远,周围没有邻居,房前屋后都是45度的斜坡。老两口在陡坡上开荒种地,勉强维持生活。

  陈波第一次上门,小友便跟在他身后,“啊哒啊哒”地叫,爷爷方余增说,这是小友表达开心的方式。陈波拿出纸笔来记录方家的家庭情况时,孩子便拿根树枝学他的样一笔一笔地在泥地上写划。之后,陈波又来了方家好几次,每次都试着教小友写字画画,孩子很愿意学。

  先天聋哑的孩子如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那么未来也能独立生活。但如果小友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那么,未来无论是与人交流还是生活自理都存在问题。

  为了小友入学的事,陈波来回奔波了近半年。终于,在与巫溪县教委、扶贫办以及县特殊教育学校多方联系后,小友得到了这个难得的入学机会。9月16日,陈波带着自己为小友买的新衣新鞋,专程来接小友入学。那是一个下雨天,穿着新衣新鞋的小友一直“啊哒啊哒”兴奋地叫着,在3个小时的出村路上,小友的脸紧紧地贴着车窗,新奇地看着窗外的世界。

  陈波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开车把小友和奶奶送到学校。学校的墙上贴着一张鲸鱼喷水图,这是一名9年级学生画的,小友出神地盯着画,手上开始比划。

  陈波说,如果一切顺利,小友9年后便可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到那时,孩子就能有生活自理和自立的能力。那一天,小友就能亲手画上一幅画。

  27名辍学少年重返校园

  方小友没能及时上学有其特殊原因,而如何让金桂村不少主动辍学的学龄孩子返校,则更让陈波感到忧心。

  经过调研,陈波发现在金桂村的贫困户中,文盲占到了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2%,文化程度低已成为当地人致贫的重要因素。不少孩子上了初一初二便不愿再学习了,但又不够打工年龄,便待在家里“啃老”。村里有个青年14岁辍学,在家待了5年,天天钓鱼、打牌,后来去县城找了份保安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他十分满足,不愿再求上进。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如何让这些已辍学的孩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重返课堂呢?

  为了帮助更多孩子通过接受教育摆脱代际贫困,陈波所在的重庆建工集团在下属的重庆建筑高级技工学校专门成立了“巫溪班”来招收这些学生,在校期间不但减免学杂费,还提供生活补助。

  在陈波的努力下,今年8月25日,第一批巫溪班的27名学生坐上了前往主城的大巴车。他们来自巫溪县的各个贫困乡镇,多是辍学在家或在外打工的青年,主要学习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安装等,毕业后不但可获得中专及以上文凭,优秀毕业生还可留在重庆建工集团的子公司工作。

  进校后,不少孩子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金桂村三组的方清平曾经读过中专,但没毕业便辍学了,靠在洗车店打零工为生。这次,方清平非常珍惜重返校园的机会,主动报了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下定决心要拿到大专学历。

  在家门口学技术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村里不少贫困户的子女虽然在外务工,却因缺乏技术,只能从事打桩、挖隧道等高危行业,工作既辛苦,收入也不高。

  在将金桂村的实际情况向重庆建工集团反映后,重庆建工集团和重庆市城乡建委岗培中心在长桂乡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对有意愿的村民进行免费上岗培训,培训结束后推荐工作。

  贫困户方余江的儿子方福隆高中辍学后,一直在外打工。但他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回到家里,每天闷闷不乐。陈波说服他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劳动技能证书,又推荐他到重庆建工集团一家合作企业学习工程机械修理和工程施工,两年学习期间工资3000元/月,学成后工资6000—9000元/月。21岁的方福隆再次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如今,他已在该企业学习了半年,还攒下了一笔积蓄补贴父母。

  有条件的村民可外出务工,但如何为在家的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呢?陈波发现金桂村生态资源丰富,有蜂蜜、猕猴桃、黑苦荞等特色农产品,但苦于地处偏远,鲜销不易。于是,陈波和驻村工作队争取扶贫资金,引导金桂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成功注册巫溪县荣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在金桂村修建起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投产后将对全乡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实名认证,采取冷链车配送方式输送到各大销售市场。

  目前,扶贫车间已经做完场平,下个月可正式投用。届时,扶贫车间可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长期在扶贫车间务工人数预计有30—50人。

  这几天,方余增已经开始收割田里最后一批蔬菜,收完后他就将搬离住了40多年的土房,到村委会附近的新家居住。新家是一处状况良好的农房,一进三间,厨房卫生间都齐备,这是他在陈波的帮助下购买的。不仅如此,陈波还为他做好了下山后的规划。“陈书记建议我进扶贫车间打工,每月挣工资呢!”方余增乐呵呵地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巫溪县长桂乡金桂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波:“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9-10-25 09:47:45 来源: 0 条评论

  陈波(左)到贫困户方余增家走访。记者 龙丹梅 摄

  10月14日,巫溪县长桂乡金桂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波趁着进城开会的空闲,去巫溪县共青格力特殊教育希望学校看望上个月才入学的聋哑孩子方小友(化名)。

  方小友今年10岁,先天聋哑,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海拔1600米的大山深处,很少与人交流,更别说读书了。上个月,在陈波的努力下,孩子进入该县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一个月过去了,孩子已经会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情绪。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才能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断“穷根”。

  陈波是重庆建工集团四川遂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今年3月被派驻金桂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从进村的那一天起,他就为了激活村民脱贫增收的心劲而奔走:让辍学的孩子重新接受教育、让打工的青年掌握一技之长、让在家的农民能够找到工作……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陈波说,只有让大伙儿掌握就业本领,才能靠劳动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上学路上,不能让聋哑孩子掉队

  金桂村位于大山深处,全村241户1013人中,建卡贫困户达67户257人,其中,因病、因学致贫的比例很高。

  今年3月15日,陈波驻村第二天,便独自去了四组贫困户方余增的家。方家老两口女儿外嫁,儿子儿媳外出多年未归,留下一个先天聋哑的孩子,这孩子就是方小友。

  方家住得偏远,周围没有邻居,房前屋后都是45度的斜坡。老两口在陡坡上开荒种地,勉强维持生活。

  陈波第一次上门,小友便跟在他身后,“啊哒啊哒”地叫,爷爷方余增说,这是小友表达开心的方式。陈波拿出纸笔来记录方家的家庭情况时,孩子便拿根树枝学他的样一笔一笔地在泥地上写划。之后,陈波又来了方家好几次,每次都试着教小友写字画画,孩子很愿意学。

  先天聋哑的孩子如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那么未来也能独立生活。但如果小友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那么,未来无论是与人交流还是生活自理都存在问题。

  为了小友入学的事,陈波来回奔波了近半年。终于,在与巫溪县教委、扶贫办以及县特殊教育学校多方联系后,小友得到了这个难得的入学机会。9月16日,陈波带着自己为小友买的新衣新鞋,专程来接小友入学。那是一个下雨天,穿着新衣新鞋的小友一直“啊哒啊哒”兴奋地叫着,在3个小时的出村路上,小友的脸紧紧地贴着车窗,新奇地看着窗外的世界。

  陈波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开车把小友和奶奶送到学校。学校的墙上贴着一张鲸鱼喷水图,这是一名9年级学生画的,小友出神地盯着画,手上开始比划。

  陈波说,如果一切顺利,小友9年后便可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到那时,孩子就能有生活自理和自立的能力。那一天,小友就能亲手画上一幅画。

  27名辍学少年重返校园

  方小友没能及时上学有其特殊原因,而如何让金桂村不少主动辍学的学龄孩子返校,则更让陈波感到忧心。

  经过调研,陈波发现在金桂村的贫困户中,文盲占到了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2%,文化程度低已成为当地人致贫的重要因素。不少孩子上了初一初二便不愿再学习了,但又不够打工年龄,便待在家里“啃老”。村里有个青年14岁辍学,在家待了5年,天天钓鱼、打牌,后来去县城找了份保安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他十分满足,不愿再求上进。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如何让这些已辍学的孩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重返课堂呢?

  为了帮助更多孩子通过接受教育摆脱代际贫困,陈波所在的重庆建工集团在下属的重庆建筑高级技工学校专门成立了“巫溪班”来招收这些学生,在校期间不但减免学杂费,还提供生活补助。

  在陈波的努力下,今年8月25日,第一批巫溪班的27名学生坐上了前往主城的大巴车。他们来自巫溪县的各个贫困乡镇,多是辍学在家或在外打工的青年,主要学习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安装等,毕业后不但可获得中专及以上文凭,优秀毕业生还可留在重庆建工集团的子公司工作。

  进校后,不少孩子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金桂村三组的方清平曾经读过中专,但没毕业便辍学了,靠在洗车店打零工为生。这次,方清平非常珍惜重返校园的机会,主动报了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下定决心要拿到大专学历。

  在家门口学技术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村里不少贫困户的子女虽然在外务工,却因缺乏技术,只能从事打桩、挖隧道等高危行业,工作既辛苦,收入也不高。

  在将金桂村的实际情况向重庆建工集团反映后,重庆建工集团和重庆市城乡建委岗培中心在长桂乡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对有意愿的村民进行免费上岗培训,培训结束后推荐工作。

  贫困户方余江的儿子方福隆高中辍学后,一直在外打工。但他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回到家里,每天闷闷不乐。陈波说服他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劳动技能证书,又推荐他到重庆建工集团一家合作企业学习工程机械修理和工程施工,两年学习期间工资3000元/月,学成后工资6000—9000元/月。21岁的方福隆再次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如今,他已在该企业学习了半年,还攒下了一笔积蓄补贴父母。

  有条件的村民可外出务工,但如何为在家的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呢?陈波发现金桂村生态资源丰富,有蜂蜜、猕猴桃、黑苦荞等特色农产品,但苦于地处偏远,鲜销不易。于是,陈波和驻村工作队争取扶贫资金,引导金桂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成功注册巫溪县荣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在金桂村修建起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投产后将对全乡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实名认证,采取冷链车配送方式输送到各大销售市场。

  目前,扶贫车间已经做完场平,下个月可正式投用。届时,扶贫车间可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长期在扶贫车间务工人数预计有30—50人。

  这几天,方余增已经开始收割田里最后一批蔬菜,收完后他就将搬离住了40多年的土房,到村委会附近的新家居住。新家是一处状况良好的农房,一进三间,厨房卫生间都齐备,这是他在陈波的帮助下购买的。不仅如此,陈波还为他做好了下山后的规划。“陈书记建议我进扶贫车间打工,每月挣工资呢!”方余增乐呵呵地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