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遇上城市管理 江北区智慧城管迈入3.0
“10月25日15:38,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有占道经营者影响行人通行。”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图像立即定格,占道经营处出现了一个红框。

人工智能遇上城市管理 江北区智慧城管迈入3.0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19-10-29

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大屏幕刷新着城市管理问题和处理流程、结果。 记者 胡杰 摄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侯佳

“10月25日15:38,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有占道经营者影响行人通行。”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图像立即定格,占道经营处出现了一个红框。

相关街道接到案情后,立即派出执法队员前往处置。一个小时后,大屏幕上显示,该违法行为已经消失。

日前,记者在该中心看到,显示大屏上正以图文的形式,时时刷新着城市管理问题和处理流程、处理结果。

据介绍,早在2008年,江北区就开始探索以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其智慧城市管理已迈入3.0阶段:城市综合管理问题从传统的网格监督员发现为主,转型向以智能采集为主,移动巡查为辅、街镇网格“微循环”治理相结合的时代。

加载智能设备 城市管理“耳聪目明”

今年,在江北鸿恩寺公园的一棵参天古树上,四五个工作人员在树上树下忙碌着给大树安装检测仪。

“有了这套设备,系统能自动获取、分析树木的生长情况,通过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喷灌、病虫害防治、养分补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把古树名木纳入智能监测,只是江北区打造智慧城管的其中一个内容。

在红旗河沟,这里的下水道井盖加装了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实时捕捉并向监控系统传递井盖所在的位置及下水道水位等信息。

在洋河一路,路边则新增了智能停车导视柱。抬眼看去,停车位的收费标准、车位数量、剩余空位及空位编号等都一目了然。

“停车位上安装了智能感应设备,当有车辆进入时,该设备能及时感应并反馈到智能平台。”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洒水车、桥梁、垃圾车、窨井盖、路灯等多种城市部件上,部分或全部安装了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新设备,成为了江北区城市管理部门的耳朵和眼睛,让城市管理变得“耳聪目明”。

此外,江北区还通过给环卫工人配备智能手环,给执法人员配备具有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实时拍摄、现场开单等功能的“单兵执法设备”。

提升管理效能 探索智慧城管新模式

这些智能、物联新设备,依靠“智慧城管大脑”发挥着作用,调度着城市资源。记者从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获悉,2010年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全面建成正式运行,系统的上线运行,摸清了全区93万多个城市家具的家底,实现了身份编码数字化,有效解决城市问题220万余条,实现城市管理问题流转与考核评价、自动生成、数据说话,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2014年8月江北区智慧城市管理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通过部市两级专家评审,2015年1月智慧城市管理初步设计在全市首例通过,目前已获得国家版权局6项知识产权。去年12月由江北区编制的全国首例省级层面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技术规范,由市城市管理局评审通过正式发布。

截至目前,已有18个项目陆续上线运行,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构建起以1322架构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

用数据说话 城市综合管理一见则明

据介绍,“1322”的架构体系即由一个大数据中心、三大管理平台、两大支撑(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全业务融合)和两大辅助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部件物联网)构成。其中,大数据中心通过共享跨行业城市综合数据,依靠城市管理“建设、运行、健康”三大指数的建模和智能分析,构建江北智慧城市管理大脑。

三大管理平台包括综合监督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惠民服务平台。

业务应用平台由市政设施综合管理系统、智能环卫管理系统、城管执法系统、灯饰照明系统、智能停车系统、部件物联智能感知监督管理系统等构成。

这些系统,为江北区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提供了支撑。

1.0到3.0 城市管理效果大幅提升

得益于“1322”的架构体系,江北区智慧城管如今从1.0阶段迈入3.0阶段。

从效果来看,在1.0阶段,江北区智慧城管实现了网格化城市管理,但同时,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非常欠缺;2.0阶段,江北区将大数据、云计算与全业务融合系统作为核心引擎,可实时受理转办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诉和建议,并能对辖区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灯饰照明、停车诱导等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不过,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仍然依靠人工。

近年来,江北区将智慧城管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2018年,更是启动了“智慧城市管理三年行动”,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泛感知、智应用、大数据、网格化、精细化、云共享”的智慧城管3.0目标。

调研数据显示,江北区智慧城市管理水平已经处于智慧城管3.0阶段,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城市综合管理问题将从传统的网格监督员发现为主,转型向以智能采集为主,移动巡查为辅、街镇网格“微循环”治理相结合的时代。

展望未来

实现智慧城管跨越式发展 拥抱智慧城管4.0

江北区城市管理效率、效果正大幅提升。如灯饰照明系统解决了过去“亮灯率靠人工现场数,路灯故障靠巡查与投诉”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干道35条其他路段46条共81条路段,93台箱变,10000盏照明和灯饰的智能控制等;城管执法系统实现了“执法呼叫、实时拍摄、现场开单、人员定位”的智能监管,做到裁量处置基准化,过程依据规范化,记录回溯自动化,实现过程全记录,执法全业务,信用全收集,业务全保障;而智能环卫系统,改变了传统作业“人盯人、人管人”的落后管理方式,将人员作业频率、作业面积、机械化作业情况“标尺化”,自动生成“油耗、水耗、人员覆盖”监控数据等。

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主任曾卿华表示,江北区将持续保持全市示范、全国领先的智慧城管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科学决策水平,实现智慧城管跨越式发展,拥抱智慧城管4.0。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工智能遇上城市管理 江北区智慧城管迈入3.0

2019-10-29 09:16:41 来源: 0 条评论

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大屏幕刷新着城市管理问题和处理流程、结果。 记者 胡杰 摄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侯佳

“10月25日15:38,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有占道经营者影响行人通行。”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图像立即定格,占道经营处出现了一个红框。

相关街道接到案情后,立即派出执法队员前往处置。一个小时后,大屏幕上显示,该违法行为已经消失。

日前,记者在该中心看到,显示大屏上正以图文的形式,时时刷新着城市管理问题和处理流程、处理结果。

据介绍,早在2008年,江北区就开始探索以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其智慧城市管理已迈入3.0阶段:城市综合管理问题从传统的网格监督员发现为主,转型向以智能采集为主,移动巡查为辅、街镇网格“微循环”治理相结合的时代。

加载智能设备 城市管理“耳聪目明”

今年,在江北鸿恩寺公园的一棵参天古树上,四五个工作人员在树上树下忙碌着给大树安装检测仪。

“有了这套设备,系统能自动获取、分析树木的生长情况,通过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喷灌、病虫害防治、养分补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把古树名木纳入智能监测,只是江北区打造智慧城管的其中一个内容。

在红旗河沟,这里的下水道井盖加装了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实时捕捉并向监控系统传递井盖所在的位置及下水道水位等信息。

在洋河一路,路边则新增了智能停车导视柱。抬眼看去,停车位的收费标准、车位数量、剩余空位及空位编号等都一目了然。

“停车位上安装了智能感应设备,当有车辆进入时,该设备能及时感应并反馈到智能平台。”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洒水车、桥梁、垃圾车、窨井盖、路灯等多种城市部件上,部分或全部安装了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新设备,成为了江北区城市管理部门的耳朵和眼睛,让城市管理变得“耳聪目明”。

此外,江北区还通过给环卫工人配备智能手环,给执法人员配备具有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实时拍摄、现场开单等功能的“单兵执法设备”。

提升管理效能 探索智慧城管新模式

这些智能、物联新设备,依靠“智慧城管大脑”发挥着作用,调度着城市资源。记者从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获悉,2010年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全面建成正式运行,系统的上线运行,摸清了全区93万多个城市家具的家底,实现了身份编码数字化,有效解决城市问题220万余条,实现城市管理问题流转与考核评价、自动生成、数据说话,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2014年8月江北区智慧城市管理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通过部市两级专家评审,2015年1月智慧城市管理初步设计在全市首例通过,目前已获得国家版权局6项知识产权。去年12月由江北区编制的全国首例省级层面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技术规范,由市城市管理局评审通过正式发布。

截至目前,已有18个项目陆续上线运行,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构建起以1322架构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

用数据说话 城市综合管理一见则明

据介绍,“1322”的架构体系即由一个大数据中心、三大管理平台、两大支撑(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全业务融合)和两大辅助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部件物联网)构成。其中,大数据中心通过共享跨行业城市综合数据,依靠城市管理“建设、运行、健康”三大指数的建模和智能分析,构建江北智慧城市管理大脑。

三大管理平台包括综合监督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惠民服务平台。

业务应用平台由市政设施综合管理系统、智能环卫管理系统、城管执法系统、灯饰照明系统、智能停车系统、部件物联智能感知监督管理系统等构成。

这些系统,为江北区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提供了支撑。

1.0到3.0 城市管理效果大幅提升

得益于“1322”的架构体系,江北区智慧城管如今从1.0阶段迈入3.0阶段。

从效果来看,在1.0阶段,江北区智慧城管实现了网格化城市管理,但同时,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非常欠缺;2.0阶段,江北区将大数据、云计算与全业务融合系统作为核心引擎,可实时受理转办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诉和建议,并能对辖区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灯饰照明、停车诱导等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不过,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仍然依靠人工。

近年来,江北区将智慧城管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2018年,更是启动了“智慧城市管理三年行动”,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泛感知、智应用、大数据、网格化、精细化、云共享”的智慧城管3.0目标。

调研数据显示,江北区智慧城市管理水平已经处于智慧城管3.0阶段,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城市综合管理问题将从传统的网格监督员发现为主,转型向以智能采集为主,移动巡查为辅、街镇网格“微循环”治理相结合的时代。

展望未来

实现智慧城管跨越式发展 拥抱智慧城管4.0

江北区城市管理效率、效果正大幅提升。如灯饰照明系统解决了过去“亮灯率靠人工现场数,路灯故障靠巡查与投诉”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干道35条其他路段46条共81条路段,93台箱变,10000盏照明和灯饰的智能控制等;城管执法系统实现了“执法呼叫、实时拍摄、现场开单、人员定位”的智能监管,做到裁量处置基准化,过程依据规范化,记录回溯自动化,实现过程全记录,执法全业务,信用全收集,业务全保障;而智能环卫系统,改变了传统作业“人盯人、人管人”的落后管理方式,将人员作业频率、作业面积、机械化作业情况“标尺化”,自动生成“油耗、水耗、人员覆盖”监控数据等。

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主任曾卿华表示,江北区将持续保持全市示范、全国领先的智慧城管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科学决策水平,实现智慧城管跨越式发展,拥抱智慧城管4.0。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