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智慧城管迈入3.0阶段
给城市装上“耳朵”“眼睛”“智慧大脑”
井盖丢了、路灯坏了、马路积水了、下水道有害气体浓度即将超标……城市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如何早发现、早处理?

江北智慧城管迈入3.0阶段
给城市装上“耳朵”“眼睛”“智慧大脑”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30

近日,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智慧系统与人工协同“作战”。记者 崔力 摄

核心提示

井盖丢了、路灯坏了、马路积水了、下水道有害气体浓度即将超标……城市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如何早发现、早处理?

过去,一般只能靠城管人员巡查和市民提供线索,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问题。而现在,有了智慧城管,解决这些难题不再是难事。

目前,江北区智慧城管已迈入3.0阶段,城市管理变得更便捷,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成为“智能化为生活添彩”的“样本”。

给一株大树安装上检测仪,系统就能自动获取、分析树木的生长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对树木的智能喷灌、病虫害防治、养分补给。

在江北区,10多棵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古树名木正享受着这样的“幸福生活”。

事实上,把古树名木纳入智能监测,只是江北区城市管理实现智能化的一个缩影。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江北区智慧城管发挥着巨大作用。

把城市地下“管”起来

地下管网监测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过去,地下管网堵了,需要市政工人下井清淤。但盲目下去,可能会有危险。怎么办?许多城管部门只能使用土办法——扔只鸡下井,鸡没死,人就下去。

但在如今的江北区,碰到这种情况,就由机器人来“代劳”了。10月29日,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这种“地下管网排查机器人”有4只轮子,头部配有一个高清摄像头,工作人员通过绳索牵引它深入井下,它就能清晰地将实际情况拍摄传回。

与机器人配套的,还有一台声呐设备、一台雷达设备,井下情况如何、管道是否有渗漏、周边是否潜藏着塌方危险等,都会以数据方式呈现,让工作人员做出准确判断。

化粪池气体浓度超标可能引发爆炸,也是城市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过去,对化粪池气体的监测,主要靠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用手持式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不仅耗时费力,准确度也不高。

而现在,江北区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化粪池等危险源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远程监控。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够通过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化粪池沼气及其他危险气体的浓度、液位、温度等信息,提前发现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

据统计,江北区对全区开放区域的1555个化粪池,均已实现了智能化监控。

另外,监控系统还会对不少地方的下水道和地下管网井盖进行定位、对井盖下面的水位进行监测。一旦发生井盖丢失、马路积水等安全隐患,监控系统立即就会自动预警。

既要靠新设备,更要靠“大脑”

江北区城市管理实现智能化,靠的是前方的智能设备和后方的“智慧大脑”。

目前,江北区已在洒水车、桥梁、垃圾车、窨井盖、路灯等多种城市部件上,部分或全部安装了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成为城市管理部门的“耳朵”和“眼睛”,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耳聪目明” 。

当然,这些加装在城市部件上的新设备要发挥作用,还得依靠后方的“智慧大脑”——江北区智慧城管系统。

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主任曾卿华介绍,江北智慧城管系统是一个“1322”的架构体系,即由一个大数据中心、三大管理平台、两大支撑(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全业务融合)和两大辅助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部件物联网)构成。

其中,大数据中心通过共享跨行业城市综合数据,依靠城市管理“建设、运行、健康”三大指数的建模和智能分析,构建江北智慧城市管理大脑。城市综合管理是否健康达标,一切用数据说话。

三大管理平台包括综合监督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惠民服务平台。其中,综合监督平台按照“两级监督、两级指挥”模式,通过区街(镇)两级平台建设运行。同时,结合视频智能抓拍子系统,实现了对58类城市常见问题的智能采集、一键批转、自动派遣、智能核查、智能结案,大幅提高了城市管理非现场监管智能化水平。

业务应用平台由市政设施综合管理系统、智能环卫管理系统、城管执法系统、灯饰照明系统、智能停车系统、部件物联智能感知监督管理系统等构成。这些系统,为江北区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提供了支撑。

智能采集城市管理问题

得益于“1322”的架构体系,江北区智慧城管已从2.0阶段迈入3.0阶段。

“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已从传统的靠人工转向了以智能采集为主、移动巡查为辅。”曾卿华表示。

据介绍,自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试运行以来,该区智慧城管建设先后经历了数字化的1.0、网络化的2.0两个发展阶段。

从效果来看,在1.0阶段,江北区智慧城管实现了网格化城市管理,90多万个城市“部件”全部数字化、编码化,有了标签、坐标、产权单位。但同时,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非常欠缺。

到2.0阶段,江北区将大数据、云计算与全业务融合系统作为核心引擎,可实时受理转办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诉和建议,并能对辖区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灯饰照明、停车引导等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不过,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仍然依靠人工。

近年来,江北区将智慧城管建设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2018年,更是启动了“智慧城市管理三年行动”,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泛感知、智应用、大数据、网格化、精细化”的智慧城管3.0目标。

智慧城管3.0阶段,人工智能采集城市管理问题在江北区闪亮“登场”,大幅度提升了该区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譬如,近年来,江北区共通过智慧城管综合监督平台主动发现受理156万件城市管理问题,结案率达96.47%。信息虚拟手段倒逼各责任主体积极作为的效果凸现,催生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出现勤政高效的好现象。

“不过,对比江北区智慧城管3.0的目标,这一切还远远不够。”曾卿华说,尤其是在智慧城管3.0阶段,“泛感知”也就是城市部件物联网的“编织”才是重头戏。这就需要江北区在前期少数城市部件试点加装传感器等设备的基础上,让全区90多万个城市部件都要通过这种方式“开口说话”,以让城市管理者清楚它们的健康状态。

据了解,江北区正在申请编制《重庆市智慧城管部件物联建设导则》。预计到今年底,将完成城市部件物联感知的前期调研和设计。到2020年,将搭建起城市部件物联网。

“大部制”确保 智慧城管顺利运行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黄光红)用智慧城管赋能城市管理,除了依靠智能化技术、平台外,还需要什么?近日,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给出答案:一套好的智慧城管运行机制。

近年来,江北区在全市率先构建了新型扁平化智慧城管运行机制。即通过区级平台总管、街镇平台属地落实、业务主管部门协同办理,形成“两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虚拟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大部制”。在此基础上,将全区770个责任主体纳入智慧城管综合监督平台,实现了对城市管理责任主体的全监管。

770个责任主体包括9街3镇一商圈、22个区级部门、17个社会公共服务单位、2个重要园区以及一些社区、物业公司等。

对于城市管理权力、责任清单及处置流程,江北区也进行了明确。据介绍,通过先后四期综合普查确权,该区摸清了全区93万多个部件的管理权属单位并实现“身份”数字化,划分单元网格6551个、区街两级责任网格461个。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三定职责,编制了《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及处置精细化标准》,创新地明确了城市管理部事件的管理、处置、执法和监督四大主体,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全监管。

此外,江北区还建立了自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对各责任主体是否履职和快速处置城市问题,实现了全过程的痕迹管理和自动评价。

重庆日报记者 黄光红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江北智慧城管迈入3.0阶段
给城市装上“耳朵”“眼睛”“智慧大脑”

2019-10-30 06:05:31 来源: 0 条评论

近日,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智慧系统与人工协同“作战”。记者 崔力 摄

核心提示

井盖丢了、路灯坏了、马路积水了、下水道有害气体浓度即将超标……城市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如何早发现、早处理?

过去,一般只能靠城管人员巡查和市民提供线索,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问题。而现在,有了智慧城管,解决这些难题不再是难事。

目前,江北区智慧城管已迈入3.0阶段,城市管理变得更便捷,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成为“智能化为生活添彩”的“样本”。

给一株大树安装上检测仪,系统就能自动获取、分析树木的生长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对树木的智能喷灌、病虫害防治、养分补给。

在江北区,10多棵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古树名木正享受着这样的“幸福生活”。

事实上,把古树名木纳入智能监测,只是江北区城市管理实现智能化的一个缩影。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江北区智慧城管发挥着巨大作用。

把城市地下“管”起来

地下管网监测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过去,地下管网堵了,需要市政工人下井清淤。但盲目下去,可能会有危险。怎么办?许多城管部门只能使用土办法——扔只鸡下井,鸡没死,人就下去。

但在如今的江北区,碰到这种情况,就由机器人来“代劳”了。10月29日,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这种“地下管网排查机器人”有4只轮子,头部配有一个高清摄像头,工作人员通过绳索牵引它深入井下,它就能清晰地将实际情况拍摄传回。

与机器人配套的,还有一台声呐设备、一台雷达设备,井下情况如何、管道是否有渗漏、周边是否潜藏着塌方危险等,都会以数据方式呈现,让工作人员做出准确判断。

化粪池气体浓度超标可能引发爆炸,也是城市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过去,对化粪池气体的监测,主要靠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用手持式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不仅耗时费力,准确度也不高。

而现在,江北区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化粪池等危险源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远程监控。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够通过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化粪池沼气及其他危险气体的浓度、液位、温度等信息,提前发现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

据统计,江北区对全区开放区域的1555个化粪池,均已实现了智能化监控。

另外,监控系统还会对不少地方的下水道和地下管网井盖进行定位、对井盖下面的水位进行监测。一旦发生井盖丢失、马路积水等安全隐患,监控系统立即就会自动预警。

既要靠新设备,更要靠“大脑”

江北区城市管理实现智能化,靠的是前方的智能设备和后方的“智慧大脑”。

目前,江北区已在洒水车、桥梁、垃圾车、窨井盖、路灯等多种城市部件上,部分或全部安装了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成为城市管理部门的“耳朵”和“眼睛”,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耳聪目明” 。

当然,这些加装在城市部件上的新设备要发挥作用,还得依靠后方的“智慧大脑”——江北区智慧城管系统。

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主任曾卿华介绍,江北智慧城管系统是一个“1322”的架构体系,即由一个大数据中心、三大管理平台、两大支撑(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全业务融合)和两大辅助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部件物联网)构成。

其中,大数据中心通过共享跨行业城市综合数据,依靠城市管理“建设、运行、健康”三大指数的建模和智能分析,构建江北智慧城市管理大脑。城市综合管理是否健康达标,一切用数据说话。

三大管理平台包括综合监督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惠民服务平台。其中,综合监督平台按照“两级监督、两级指挥”模式,通过区街(镇)两级平台建设运行。同时,结合视频智能抓拍子系统,实现了对58类城市常见问题的智能采集、一键批转、自动派遣、智能核查、智能结案,大幅提高了城市管理非现场监管智能化水平。

业务应用平台由市政设施综合管理系统、智能环卫管理系统、城管执法系统、灯饰照明系统、智能停车系统、部件物联智能感知监督管理系统等构成。这些系统,为江北区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提供了支撑。

智能采集城市管理问题

得益于“1322”的架构体系,江北区智慧城管已从2.0阶段迈入3.0阶段。

“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已从传统的靠人工转向了以智能采集为主、移动巡查为辅。”曾卿华表示。

据介绍,自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试运行以来,该区智慧城管建设先后经历了数字化的1.0、网络化的2.0两个发展阶段。

从效果来看,在1.0阶段,江北区智慧城管实现了网格化城市管理,90多万个城市“部件”全部数字化、编码化,有了标签、坐标、产权单位。但同时,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非常欠缺。

到2.0阶段,江北区将大数据、云计算与全业务融合系统作为核心引擎,可实时受理转办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诉和建议,并能对辖区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灯饰照明、停车引导等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不过,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仍然依靠人工。

近年来,江北区将智慧城管建设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2018年,更是启动了“智慧城市管理三年行动”,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泛感知、智应用、大数据、网格化、精细化”的智慧城管3.0目标。

智慧城管3.0阶段,人工智能采集城市管理问题在江北区闪亮“登场”,大幅度提升了该区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譬如,近年来,江北区共通过智慧城管综合监督平台主动发现受理156万件城市管理问题,结案率达96.47%。信息虚拟手段倒逼各责任主体积极作为的效果凸现,催生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出现勤政高效的好现象。

“不过,对比江北区智慧城管3.0的目标,这一切还远远不够。”曾卿华说,尤其是在智慧城管3.0阶段,“泛感知”也就是城市部件物联网的“编织”才是重头戏。这就需要江北区在前期少数城市部件试点加装传感器等设备的基础上,让全区90多万个城市部件都要通过这种方式“开口说话”,以让城市管理者清楚它们的健康状态。

据了解,江北区正在申请编制《重庆市智慧城管部件物联建设导则》。预计到今年底,将完成城市部件物联感知的前期调研和设计。到2020年,将搭建起城市部件物联网。

“大部制”确保 智慧城管顺利运行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黄光红)用智慧城管赋能城市管理,除了依靠智能化技术、平台外,还需要什么?近日,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给出答案:一套好的智慧城管运行机制。

近年来,江北区在全市率先构建了新型扁平化智慧城管运行机制。即通过区级平台总管、街镇平台属地落实、业务主管部门协同办理,形成“两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虚拟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大部制”。在此基础上,将全区770个责任主体纳入智慧城管综合监督平台,实现了对城市管理责任主体的全监管。

770个责任主体包括9街3镇一商圈、22个区级部门、17个社会公共服务单位、2个重要园区以及一些社区、物业公司等。

对于城市管理权力、责任清单及处置流程,江北区也进行了明确。据介绍,通过先后四期综合普查确权,该区摸清了全区93万多个部件的管理权属单位并实现“身份”数字化,划分单元网格6551个、区街两级责任网格461个。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三定职责,编制了《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及处置精细化标准》,创新地明确了城市管理部事件的管理、处置、执法和监督四大主体,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全监管。

此外,江北区还建立了自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对各责任主体是否履职和快速处置城市问题,实现了全过程的痕迹管理和自动评价。

重庆日报记者 黄光红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