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 携手战贫困 渝鲁一家亲
与山东省聊城市紧扣重点领域展开东西扶贫协作
近年来,两地合作日趋紧密,双方紧扣劳务协作、产业发展、结对支教等重点领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出实招、办实事,扶贫协作取得显著成效。

彭水 携手战贫困 渝鲁一家亲
与山东省聊城市紧扣重点领域展开东西扶贫协作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0-31

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扶贫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自2011年起,山东省聊城市对口帮扶我市彭水县,双方的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近年来,两地合作日趋紧密,双方紧扣劳务协作、产业发展、结对支教等重点领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出实招、办实事,扶贫协作取得显著成效。

短期 劳务协作解燃眉

10月17日上午,山东省聊城市人社局与彭水县人社局在京联合举办“山东聊城-重庆彭水劳务协作北京服务站挂牌仪式暨工作座谈会”。“山东聊城-重庆彭水劳务协作北京服务站”同时挂牌成立,为彭水籍在京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和服务站的挂牌,标志着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工作开拓新领域、扶出新天地。

劳务协作是扶贫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往往能够解决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今年1月以来,彭水县人社局与聊城市人社局建立起交流互访机制。双方强化沟通,深化交流,共开展互访9次,双方签订《劳务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今年的劳务协作各项目标任务。

依托我市贫困人员就业状态及就业需求系统,双方建立起贫困人口就业需求和就业状态实名登记机制,并按季度更新,掌握彭水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布用工信息、劳务经纪人带动、劳务中介、线上线下招聘等多形式多渠道,组织43名彭水贫困人员到山东就业,完成市人社局下达目标任务(15人)的286.7%。

彭水县人社局还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扶贫车间,带动本县贫困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31人,完成市上目标任务100人的131%。其中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100人,创建扶贫车间鹿鸣鑫堂服饰、保家申南生态农业公司车间、乔梓康百矿泉水有限公司3个,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31人。

同时,做实技能培训帮扶。举办山东聊城帮扶彭水苗家刺绣、乡村旅游、厨师培训班3期,培训贫困人员139人,完成培训任务100人的139%。

长期 发展产业固根本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彭水县保家镇,3000多亩的白茶基地规模初具,郁郁葱葱。茶林间,务工群众穿梭忙碌,笑逐颜开。这里的绿水青山,正一步步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在聊城市和彭水县的大力支持下,保家镇全力发展白茶产业,打造鲁渝协作(白茶)项目,通过县农委招商引资,于2017年7月成立重庆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土地入股、产业发展资金投资等形式发展白茶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增收。

鲁渝协作(白茶)项目共发展白茶3800亩。目前,已种植白茶3000余亩,剩余茶林将于今年11月底完成种植。按照初产成品茶每亩2斤计算,2020年清明前,2000亩白茶将初采茶叶4000斤。

按照“培育一个龙头、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基本思路,项目建成后,可望直接带动农户680余户2702余人,其中带动建卡贫困户108户458人,涉及土地流转费用38万元/年,做到农户“失地不失收入”。

项目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14亿元,从而带动当地群众劳务收入总计达800万元。公司提供农户就业岗位,采茶期间每天可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人,平时每个月不低于250人就业,可实现农户户均年增收1.6万元以上。

同时,保家镇还鼓励和帮助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白茶栽植,充分调动茶农积极性,从而促进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致富,真正变“输血”为“造血”,打造共富新平台。

远期 倾力支教断穷根

解决贫困问题,须靠教育治本。2017年,彭水县与聊城市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3年来,彭水县共有30所中小学与聊城市相关学校结成对子,获得大量资金援助和智力支持,有力提升了全县教育水平。

在桑柘中心校支教的临清市京华附属小学教师赵彦民,认真研究校情、教情、学情,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工作中,他着眼贫困山区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瓶颈,提出了大量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对学校工作的帮带作用,给全校教师树立了爱岗敬业的典范和榜样。

在梅子垭镇小学支教的聊城市实验小学教师刘平静,除担任语文教学外,还挂职学校教科室主任,为快速提升教师的学科教研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在高谷镇中心校支教的东阿县大李联校教师陈瑞新被任命为校长助理,有效带动了该校教师快速成长,提高了中青年教师教学及课堂组织能力。在今年7月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后,陈老师毅然决定调入彭水学校工作。而今,他已成为高谷镇中心校在编教师。

3位教师的经历,是聊城市来彭水支教干部、教师群体的缩影。针对彭水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城乡校际师资配备不均衡,特别是英语及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不足的现状,聊城市举全市之力遴选优秀干部、教师来彭水支教,顶岗工作持续1年。他们除担任学科教学外,还主动承担学校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工作提供管理、教研方面的精心指导。

3年来,聊城市来彭水支教达20人。这些支教干部、教师主动融入彭水教育工作,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所在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我们的脱贫故事》》

产业挑大梁 穷乡富有望

受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山高路不平等因素的制约,彭水县善感乡经济发展一直滞后,是当地有名的穷乡。从上世纪末开始,这里的多数村民只能选择外出务工。

近年来,善感乡因地制宜,依托区位实际,狠抓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如今,善感的猕猴桃、油茶、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点亮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种下“摇钱树” 结出致富果

2011年,善感乡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猕猴桃500亩,逐渐改变产业发展方式,盘活土地资源。今年,全乡500亩猕猴桃喜获丰收,预计总收入将达120万元。

目前,善感乡5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由天意猕猴桃基地合作社和宏昌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当地群众除了流转土地有流转费收入之外,还进入基地务工,两个合作社共计发出工资30万元。当地村民的收入结构由单纯的传统种植“靠天吃饭”转变为多途径的持续增收。

猕猴桃产业为善感乡群众脱贫致富添加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栽万亩油茶 建“绿色银行”

多年来以传统种植为主的石盆村,随着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加,撂荒地一度多了起来。2010年,石盆村开始发动村民种植油茶。

石盆村村组干部通过召开院坝会、上门做工作等方式,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油茶种植。为坚定大家的信心,村上通过组建合作社、引进企业等方式,流转村民土地规模种植油茶,以示范带动的方式种植油茶。

而今,石盆村共种植油茶近1万亩,其中4000多亩已投产,今年预计产值200多万元。油茶种植不仅绿化了生态,美化了乡村,更鼓了群众的腰包。昔日的荒坡披上绿装,如同一座“绿色银行”。

看着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石盆村支部书记冉成兵高兴不已:“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群众有了增收渠道,更加增强了我们带动群众抓好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乡村旅游热 成就“金饭碗”

周家寨风光旖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山水相融,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乌江画廊上。

近年来,周家寨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修建生态农业观光游览园……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逐步实现了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产区变景区,并荣获“重庆市最美乡村”“重庆市生态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尽可能地把游客留在当地消费,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带动村民致富,周家寨村发动村民利用现有的住房开办农家乐,走特色乡村旅游之路,让游客留得住、住得下。

周家寨村成规模的农家乐接近10家。不少村民走上了旅游致富的路子,端上了“金饭碗”。同时,当地农产品也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远销各地。

目前,善感乡正努力在周家寨村积极构建农旅融合产业布局,带动更多村民脱贫增收致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 携手战贫困 渝鲁一家亲
与山东省聊城市紧扣重点领域展开东西扶贫协作

2019-10-31 09:20:58 来源: 0 条评论

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扶贫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自2011年起,山东省聊城市对口帮扶我市彭水县,双方的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近年来,两地合作日趋紧密,双方紧扣劳务协作、产业发展、结对支教等重点领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出实招、办实事,扶贫协作取得显著成效。

短期 劳务协作解燃眉

10月17日上午,山东省聊城市人社局与彭水县人社局在京联合举办“山东聊城-重庆彭水劳务协作北京服务站挂牌仪式暨工作座谈会”。“山东聊城-重庆彭水劳务协作北京服务站”同时挂牌成立,为彭水籍在京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和服务站的挂牌,标志着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工作开拓新领域、扶出新天地。

劳务协作是扶贫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往往能够解决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今年1月以来,彭水县人社局与聊城市人社局建立起交流互访机制。双方强化沟通,深化交流,共开展互访9次,双方签订《劳务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今年的劳务协作各项目标任务。

依托我市贫困人员就业状态及就业需求系统,双方建立起贫困人口就业需求和就业状态实名登记机制,并按季度更新,掌握彭水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布用工信息、劳务经纪人带动、劳务中介、线上线下招聘等多形式多渠道,组织43名彭水贫困人员到山东就业,完成市人社局下达目标任务(15人)的286.7%。

彭水县人社局还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扶贫车间,带动本县贫困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31人,完成市上目标任务100人的131%。其中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100人,创建扶贫车间鹿鸣鑫堂服饰、保家申南生态农业公司车间、乔梓康百矿泉水有限公司3个,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31人。

同时,做实技能培训帮扶。举办山东聊城帮扶彭水苗家刺绣、乡村旅游、厨师培训班3期,培训贫困人员139人,完成培训任务100人的139%。

长期 发展产业固根本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彭水县保家镇,3000多亩的白茶基地规模初具,郁郁葱葱。茶林间,务工群众穿梭忙碌,笑逐颜开。这里的绿水青山,正一步步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在聊城市和彭水县的大力支持下,保家镇全力发展白茶产业,打造鲁渝协作(白茶)项目,通过县农委招商引资,于2017年7月成立重庆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土地入股、产业发展资金投资等形式发展白茶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增收。

鲁渝协作(白茶)项目共发展白茶3800亩。目前,已种植白茶3000余亩,剩余茶林将于今年11月底完成种植。按照初产成品茶每亩2斤计算,2020年清明前,2000亩白茶将初采茶叶4000斤。

按照“培育一个龙头、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基本思路,项目建成后,可望直接带动农户680余户2702余人,其中带动建卡贫困户108户458人,涉及土地流转费用38万元/年,做到农户“失地不失收入”。

项目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14亿元,从而带动当地群众劳务收入总计达800万元。公司提供农户就业岗位,采茶期间每天可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人,平时每个月不低于250人就业,可实现农户户均年增收1.6万元以上。

同时,保家镇还鼓励和帮助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白茶栽植,充分调动茶农积极性,从而促进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致富,真正变“输血”为“造血”,打造共富新平台。

远期 倾力支教断穷根

解决贫困问题,须靠教育治本。2017年,彭水县与聊城市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3年来,彭水县共有30所中小学与聊城市相关学校结成对子,获得大量资金援助和智力支持,有力提升了全县教育水平。

在桑柘中心校支教的临清市京华附属小学教师赵彦民,认真研究校情、教情、学情,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工作中,他着眼贫困山区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瓶颈,提出了大量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对学校工作的帮带作用,给全校教师树立了爱岗敬业的典范和榜样。

在梅子垭镇小学支教的聊城市实验小学教师刘平静,除担任语文教学外,还挂职学校教科室主任,为快速提升教师的学科教研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在高谷镇中心校支教的东阿县大李联校教师陈瑞新被任命为校长助理,有效带动了该校教师快速成长,提高了中青年教师教学及课堂组织能力。在今年7月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后,陈老师毅然决定调入彭水学校工作。而今,他已成为高谷镇中心校在编教师。

3位教师的经历,是聊城市来彭水支教干部、教师群体的缩影。针对彭水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城乡校际师资配备不均衡,特别是英语及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不足的现状,聊城市举全市之力遴选优秀干部、教师来彭水支教,顶岗工作持续1年。他们除担任学科教学外,还主动承担学校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工作提供管理、教研方面的精心指导。

3年来,聊城市来彭水支教达20人。这些支教干部、教师主动融入彭水教育工作,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所在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我们的脱贫故事》》

产业挑大梁 穷乡富有望

受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山高路不平等因素的制约,彭水县善感乡经济发展一直滞后,是当地有名的穷乡。从上世纪末开始,这里的多数村民只能选择外出务工。

近年来,善感乡因地制宜,依托区位实际,狠抓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如今,善感的猕猴桃、油茶、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点亮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种下“摇钱树” 结出致富果

2011年,善感乡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猕猴桃500亩,逐渐改变产业发展方式,盘活土地资源。今年,全乡500亩猕猴桃喜获丰收,预计总收入将达120万元。

目前,善感乡5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由天意猕猴桃基地合作社和宏昌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当地群众除了流转土地有流转费收入之外,还进入基地务工,两个合作社共计发出工资30万元。当地村民的收入结构由单纯的传统种植“靠天吃饭”转变为多途径的持续增收。

猕猴桃产业为善感乡群众脱贫致富添加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栽万亩油茶 建“绿色银行”

多年来以传统种植为主的石盆村,随着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加,撂荒地一度多了起来。2010年,石盆村开始发动村民种植油茶。

石盆村村组干部通过召开院坝会、上门做工作等方式,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油茶种植。为坚定大家的信心,村上通过组建合作社、引进企业等方式,流转村民土地规模种植油茶,以示范带动的方式种植油茶。

而今,石盆村共种植油茶近1万亩,其中4000多亩已投产,今年预计产值200多万元。油茶种植不仅绿化了生态,美化了乡村,更鼓了群众的腰包。昔日的荒坡披上绿装,如同一座“绿色银行”。

看着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石盆村支部书记冉成兵高兴不已:“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群众有了增收渠道,更加增强了我们带动群众抓好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乡村旅游热 成就“金饭碗”

周家寨风光旖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山水相融,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乌江画廊上。

近年来,周家寨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修建生态农业观光游览园……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逐步实现了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产区变景区,并荣获“重庆市最美乡村”“重庆市生态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尽可能地把游客留在当地消费,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带动村民致富,周家寨村发动村民利用现有的住房开办农家乐,走特色乡村旅游之路,让游客留得住、住得下。

周家寨村成规模的农家乐接近10家。不少村民走上了旅游致富的路子,端上了“金饭碗”。同时,当地农产品也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远销各地。

目前,善感乡正努力在周家寨村积极构建农旅融合产业布局,带动更多村民脱贫增收致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