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多细致?请看谢兰的安居梦
今年前三个月,谢兰就组织了30多次居民会、40多场院坝会,街道、社区的干部与488户居民一家一家谈方案,平均每户走访了30趟以上。如今,邢家桥社区居民对改造工作的支持率达到98.4%。

一个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多细致?请看谢兰的安居梦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11-01

“肺癌做了两回手术,还天天跑工地,她是怎么想的啊?”说起谢兰为社区奔忙,社区前一任书记邓美清忍不住哽咽。

邓美清告诉记者,谢兰在进社区之前有自己的事业,是她“三顾茅庐”请的她当计生专干。当时补贴是200元钱,一年发一次她还不要。

“现在想来,她那个时候就在开始奉献。”邓美清说,“这次她是拿命在拼。”

谢兰今年50岁,是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

在邢家桥社区,有一个16栋楼的开放式安置房小区。27年前,邢家村的一千多户村民敲锣打鼓搬进“新村”。可由于建设标准低,不久之后,街道狭窄、楼房密集、空间局促,室内房屋漏水、墙皮脱落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居民苦不堪言,但因不符合折迁条件,只能进行整治改造。然而,两年前两江新区管委会决定对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进行立项时,仅有23%的居民支持综合整治。今年前三个月,谢兰就组织了30多次居民会、40多场院坝会,街道、社区的干部与488户居民一家一家谈方案,平均每户走访了30趟以上。如今,邢家桥社区居民对改造工作的支持率达到98.4%。

谢兰说,明年春节,安置房小区的1422人,一定能圆安居梦。

整治遇阻

居民盼着拆迁 整治支持率仅23%

重庆人和立交桥北面的邢家桥社区,有一个16栋楼的开放式安置房小区。

27年前,邢家村的一千多户村民敲锣打鼓搬进“新村”,可由于建设标准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引以为傲的新楼房,渐渐变成“烂霉楼”:上厕所要撑伞,锅里炒菜天花板掉灰,墙壁发霉电线裸露,甚至有居民因此闹离婚。

16栋高楼579个家庭1422人的苦和怨,像一座山压在社区党委书记谢兰的心中。

阻力大,居民不盼整治望拆迁

邢家桥社区属两江新区人和街道辖区。

10月23日下午,记者穿过安置房3栋外墙脚手架楼口,走进一楼邢向斌母亲的住处。墙壁上,到处是斑驳的霉迹;房间里,一张被薄膜盖住的床上,杂乱地扔满锅碗瓢盆。

“现在正在整治施工,就是期待早点完工。”邢向斌告诉记者,房子再不整实在没法住人。可在他眼里,这房子还不是最惨的。“还有一些上厕所都要打伞的!”

这在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口里得到印证:488户住房中465户存在不同程度漏水,墙上脱皮、墙面发霉、下水管堵塞普遍存在,底层91个门面也在劫难逃。

“打雨伞上厕所不是个案。”50岁的谢兰身形单薄、个子不高,她掏出手机打开一个视频说,半夜一户居民正在睡觉,结果天花板上掉下几块墙面。“幸好没有砸到人。”

27年前,邢家桥安置房建成时很洋气,是多层砖混结构商住楼,是当时最好的小区。就目前的两江新区来说,这里也是最早开发的核心地段。

满目疮痍的安置房与谢兰记忆中的“新村”格格不入。

两年前经两江新区立项,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成为重大民生实事项目。项目估算投资8000万元,并首次将户内改造纳入综合整治。

小区居民不花一分钱,就可将屋里屋外变得崭新。意外的是,居民们并不“买账”。“大家想拆迁之后重建,但经鉴定不符合拆迁的标准。”

因为“拆迁”的谣传和误解,有居民为从中获利而出一个“怪招”:将众多亲戚户口过户到名下,导致一套不足60㎡的房子,户籍人口达到20人之多。

事实上,早在2013年时,邢家桥的安置房综合整治就被提上日程。因当时工作不到位,多数居民的极力反对,导致整治机会流失才被一再耽搁。

信任难,居民怕钱被贪盼分钱

安置房整治攻坚阶段从2018年12月开始。按照工作计划,要赶在明年春节前,让居民全部搬进新房过春节。16栋安置房有488套住房和91个门面,综合整治背后直接牵动的是579个家庭。居民的强烈抗拒,使得每一个“家”,都变成一个“工程”。

除“拆迁”的误解,谢兰还要解决“信任危机”。

有居民起初臆测,有人不肯拆迁而千方百计争取整治,想通过整治工程捞一笔钱。

提到这事,谢兰的眼泪情不自禁往下掉。

她最不理解的是,一个看着她从小长大的长辈,直言谢兰是想“吞钱”:整治下来,你们居委会不晓得要搞好多钱进腰包。

谢兰说完这段,已经泣不成声。“钱根本不经居委会账户!”谢兰说,“我也不知道解释了多少遍。”

就在那一次,谢兰特地查了自己的工资并向居民公开——2566.53元。

“我干也是这么多工资,不干还是这么多工资,我为什么要干?”谢兰稍微平复心情之后说,“大家过得苦,我是社区‘大家长’,我看着真是心痛!”

因为担心整治资金被“缩水”,不少居民又提出个新想法:房子不整治了,拨下来这么多钱,干脆拿来分了自己整治。

算下来,整治工程估算投资是8000万元,如果按照579户来平摊,每户可领到将近14万元。拆迁期待落空之后,真金白银对安置房居民的吸引力不小。

为打破僵局,谢兰将社区居委会成员分成三组,对488户居民全覆盖走访,一群人去磨嘴皮子、磨耐心、磨耐力。

“看似一项工程,实际上就是579个工程。”谢兰说,按理很多疑虑可开个大会集中解答,可一开大会场下七嘴八舌起哄。“没办法,必须要一个一个去做。”

施工难,协调琐碎又有居民阻工

2018年12月样板间动工,综合整治工作进入攻坚期。就在同月,谢兰因身体不适被查出肺上有个恶性肿瘤病灶,后被确诊为肺癌。

“我这个肺癌没什么吧?如果是长了个瘤子,割了就是嘛!”谢兰一边问医生,一边商量放假再来医院手术,以免耽误工作。

根据安排,综合整治一期项目要在2019年3月正式启动,力争明年春节时让居民搬新家过节。可安置房综合整治立项时,整治支持率仅23%。

2013年时,邢家桥社区的安置房整治就有方案,因居民的抵触情绪强烈,整治事宜被搁置。

“决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谢兰说。

样板间开放期间,谢兰带头组织居民参观,收集到包括线路、浴霸等方面的五六十个要求。在和施工方协商后,解决其中的合理要求近二十个。

“不仅要‘面子’,还得要‘里子’。”谢兰综合考虑居民意见,大胆向上提出将客厅、卧室一并纳入整治的申请。

“一期整治90户有70%没搬出去。”谢兰叹气说,“困难比预想的要恼火得多!”

为阻止工程开工,有的居民三番五次找茬,甚至有人将大粪端到居委会办公室;施工过程中,因对施工处理中的细小失误不满,有居民竟然拿菜刀追着工人跑。

“水、电、气的协调难度最大。”谢兰举例说,如果工人上午截断水管,将近中午或者晚上一定要想办法接通,因为一旦影响居民高峰期用水,就会招致谩骂或阻工。

“居民向施工方找茬,社区干部就要去协调。”谢兰告诉记者,施工中遇到的任何一件琐碎小事,在居民眼里都是天大的事。“高峰时一天要接上百个电话。”

社区居委会主任许光静说,工作太难做,到目前为止已换了三拨工程监理。其中有个工程监理,在与居民的沟通中急得摔烂了两部手机。

一期整治拉开序幕后,今年4月4日清明节,谢兰到医院接受推迟的手术。她原本打算手术后趁假期休息两天就回去上班,可没料到术后在重症监护室待了3天。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解决有招

她用三条“妙计” 打破整治僵局

到目前为止,邢家桥社区16栋安置房中,已经有8栋安置房改造完成。

10月23日下午,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6栋的任术英家:客厅里窗明几净,卫生间灯光敞亮,墙上再也没有霉斑,电线也不再裸露。

不少居民家里,都像这样焕然一新。走在社区里,不少居民称赞改造好的“洋房”。

到现在,整治的僵局被彻底打破,支持率也从最初的23%攀升到98.4%。

从困难重重到人人称好,谢兰的锦囊里装的是什么“妙计”?

第1招 发动党员

“党员在这次整治中就是一面旗帜”

支持率从整治之初的23%到现在的98.4%,几个月的时间,谢兰及其同事是如何做到的?

“党员在关键时候必须站出来。”谈到破解僵局的妙计,谢兰斩钉截铁地说,“党员是什么,党员就是特殊材料的人!”

据统计,邢家桥社区有160多名党员,居住在安置房中的有42名。谢兰是在2005年时入党,在这场综合整治的攻坚中,党员是她要抓实的关键少数。

“当你举起右手宣誓时,说的话到底是真还是假,这个时候算是一次检验。”谢兰向党员解释政策和当前的现状后,果断提出党员要率先站出来、亮明身份。

就这样,几次政策宣传之后,党员成了整治中的第一拨支持者。

一期整治的脚手架搭上去后,谢兰才趁清明节假期到医院手术。原本打算休息两天出院,可没料到手术后的三天里,她都躺在重症监护室。

“她真像是金刚材质的。”邢家桥社区主任许光静哭着说,“我们就想多跑点路,让谢书记少跑点路。”

第4天出重症监护室后,谢兰拿起电话向许光静询问整治进展。

在她住院期间,一天之内有14起违规打墙开门,破坏房屋结构造成隐患。可是强行制止和恢复,又会触动居民利益,担心居民抱团抵制。

许光静一直没找到突破口。谢兰了解完前因后果,在病床上开始“指点迷津”。

“找老周,他是党员,必须带头恢复!”谢兰的语气在许光静听来,像是要冲出医院给老周上党课一样。老周带头施工堵住缺口后,社区干部又“各个击破”劝到凌晨两点,直到14起打墙开门的缺口被全部补上。

“党员在这次整治中就是一面旗帜。”谢兰激动地说。

第2招 软磨硬泡

“笨办法有时是最好的办法”

谢兰将班子成员分成三大组,以身作则放弃周末、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对488户逐户走访“各个击破”。估算下来,平均每户走访了30趟以上,最多的走访超过100趟。

软磨硬泡是谢兰口中的“笨办法”。

前几天,谢兰又“拔除”一个“钉子户”。因城建问题,这个居民憋着一肚子火,在整治启动前就非常抵触,人和街道的领导也轮番上阵劝说,可最后都没效果。

最终,这个“钉子户”被谢兰用真情化解。“真的是花了我9个月时间。”令谢兰感激的是,居民主动找上门签字,还说了一句“现在的干部接地气,真不一样了”。

为打破整治之初的僵局,社区党员会、居民会、网格会、院坝会,开了一场又一场。今年的前3个月,谢兰组织开的院坝会就有40多场,几乎是两三天一场。

刚开始,院坝会开不起来。一开会台下就起哄,要么一哄而散,要么口无遮拦地谩骂。怎么办?

谢兰换个花样,为居民写一封公开信和《整治十条》,考虑到有不识字的,他们就用社区广播念。

社区干部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夜再深有电话也必须接听。一段时间,对方一开口就把社区干部的祖宗三代“问候”个遍。

在整治之初,一居民提出的额外要求未被满足,待脚手架搭到他的房子时,他竟然端一碗大粪送到居委会办公室门口。事后谢兰找他谈心慢慢磨,工程才得以顺利推进。

谢兰心态比较乐观,极少因为糟心事而失眠。可她告诉记者,整治工作太难磨,有时整夜都睡不着,好多次半夜两三点醒来,望着天花板不由自主地流泪。

“再难也要磨下去——磨嘴皮子、磨耐力、磨耐心。”谢兰说,“‘笨办法’有时是最好的办法。”

第3招 专攻“钉子户”

让“钉子户”当宣传员

小田在居民中算是“杠”的,一开始“杠”到无法沟通。

整治过程中,既不同意对自家进行整治,也不允许施工管道线路从他家外墙经过。

“上门找他,不开门,说睡觉了,态度强硬,就是不整。”谢兰跟他的家人都比较熟悉。后来通过其哥嫂做工作,他才松口,但要求必须在45天内完成。

房子整治完后,小田十分满意。经常带着居民把他家当样板间看,甚至与居民交流住在“洋房”里的感受。

“他成了小区最早的一批宣传员。”谢兰说。

同样的,社区的黄大爷一开始根本不同意整治,他把承重墙打通,做了一个无烟灶台。

在一次又一次的到访中,黄大爷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跟入户宣传的工作人员开始拉家常、谈生活、扯龙门阵。

后来,黄大爷主动撤掉了无烟灶台,主动当上了综合整治工作志愿者。

53岁的邢向斌也一样,虽然几代人生活在邢家桥,但改造工程伊始,他和多数人一样,非常抵触。他也在电话中直接骂过谢兰“靠整治来捞钱”。

不过采访当日,提到他骂人的事时,他轻轻拍谢兰的肩膀说:“我没骂过,我怎么可能骂你!”说完背过身去躲在一旁笑。

“现在的支持率已达到98.4%”,谢兰告诉记者,社区现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随时来帮忙。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收获很甜

带病工作的她 成了居民最心疼的人

在谢兰的坚定推进下,邢家桥安置房综合整治得以顺利进行。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来看,预计明年春节前居民可全部搬进新家,高高兴兴在新房子过个年。

几个月前,不想整治房屋的居民,还在骂谢兰及其同事;而现在,整治在持续推进中,两次手术后带病工作的谢兰,成了居民最心疼的人。

家中漏水,居民不忍给她打电话

“我晓得谢书记病了,硬是不愿给她打电话!”

回忆起5月13日的夜晚,68岁的杨际华有些激动。说到动情之处,她双手捂着脸当着众人失声痛哭。

“屋头条件困难,孙子是个残疾人,以前家里一整面墙都被水泡烂。”多年来,杨际华和多数居民一样,一直希望房子能拆迁。

改造工程启动之初,她一样很抵触整治。谢兰一遍遍上门做工作,杨际华烦了,对谢兰说了很多气话,还让她吃“闭门羹”。

看到样板间的质量之后,杨际华的态度才渐渐转变。

杨际华所住的6栋,今年5月时正在整治。5月13日晚上,因为改造施工有失误,她家几间房子都进了水。杨际华独自在家,不知该怎么办。“我看了又看手机,还是没有给谢书记打电话。”

“真是不忍心啊!”杨际华带着哭腔,“她自己都病了。”

第二天谢兰接到杨际华电话,听到电话里哽咽的声音非常愧疚,一边赶去一边联系施工人员处理。

“这种事情耽误不得!”谢兰说,“她真的是替我着想。”

挖药熬药,居民送给她的不是药是情

“做了两回手术,还天天跑工地,她是怎么想的啊?”

说起谢兰为社区奔忙,社区前一任书记邓美清忍不住哽咽。

邓美清告诉记者,谢兰在进社区之前有自己的事业,是她“三顾茅庐”请的她当计生专干。当时补贴是200元钱,一年发一次她还不要。

“现在想来,她那个时候就在开始奉献。”邓美清说,“这次她是拿命在拼。”

清明节前,安置房整治推进很忙,她坚决要谢兰去手术。手术前一天,谢兰还在社区里安排工作。手术14天后回到社区,伤口还未拆线她又冲上工地。

“很关心我,有的给我送药,有的‘不准’我爬楼,非要让我多休息。”谢兰说,现在她进工地探望,就会有居民阻止她去“吸灰”。

居民对谢兰的好,她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我还收获了一支超过10人的送药队伍。”谢兰告诉记者,不少居民四处为她找草药,远的跑到江津、南川等地,熬好之后端到她手里,“这个哪里是药,这是情。”

56岁的黎国平便是其中一位。“看她平时这么忙,要说那么多话,口干舌燥的,多喝点清热的总没错。”黎国平每次外出找草药,总要跑到偏远的老林子去找。

满意整治,中秋节居民邀她吃“百家宴”

一路走来,谢兰收获的“幸福时刻”很多。

“走出去老百姓塞给我一把炒胡豆都让我开心好一阵。”谢兰说,之前因为给居民办事,还获得过一枚棒棒糖当奖励。

今年中秋节,安置房小区迎来一个“幸福时刻”。

当时,安置房4、5、6栋楼已经整治完成,搬进新家的居民乐坏了。正值中秋节,居民提出在小区摆一台“百家宴”。

“当时有居民让我组织,我确实没时间。”谢兰回忆,“后来喊我到时候只管去吃,不必操心。”

9月12日,百家宴在安置房长廊里热闹开席。每户居民带来一道拿手小菜,有芋儿烧鸡、干烧鲫鱼、珍珠丸子等,200多名社区居民欢聚一堂庆祝。

席间,居民不是倒苦水、撒怨气,而是聊自己的房子整治得多么好。

谢兰说,再过几个月到春节时,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的1422人,一定能圆安居梦。目前,16栋安置房中有一半的楼栋基本竣工,其余的正在紧张施工中。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个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多细致?请看谢兰的安居梦

2019-11-01 09:39:21 来源: 0 条评论

“肺癌做了两回手术,还天天跑工地,她是怎么想的啊?”说起谢兰为社区奔忙,社区前一任书记邓美清忍不住哽咽。

邓美清告诉记者,谢兰在进社区之前有自己的事业,是她“三顾茅庐”请的她当计生专干。当时补贴是200元钱,一年发一次她还不要。

“现在想来,她那个时候就在开始奉献。”邓美清说,“这次她是拿命在拼。”

谢兰今年50岁,是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

在邢家桥社区,有一个16栋楼的开放式安置房小区。27年前,邢家村的一千多户村民敲锣打鼓搬进“新村”。可由于建设标准低,不久之后,街道狭窄、楼房密集、空间局促,室内房屋漏水、墙皮脱落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居民苦不堪言,但因不符合折迁条件,只能进行整治改造。然而,两年前两江新区管委会决定对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进行立项时,仅有23%的居民支持综合整治。今年前三个月,谢兰就组织了30多次居民会、40多场院坝会,街道、社区的干部与488户居民一家一家谈方案,平均每户走访了30趟以上。如今,邢家桥社区居民对改造工作的支持率达到98.4%。

谢兰说,明年春节,安置房小区的1422人,一定能圆安居梦。

整治遇阻

居民盼着拆迁 整治支持率仅23%

重庆人和立交桥北面的邢家桥社区,有一个16栋楼的开放式安置房小区。

27年前,邢家村的一千多户村民敲锣打鼓搬进“新村”,可由于建设标准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引以为傲的新楼房,渐渐变成“烂霉楼”:上厕所要撑伞,锅里炒菜天花板掉灰,墙壁发霉电线裸露,甚至有居民因此闹离婚。

16栋高楼579个家庭1422人的苦和怨,像一座山压在社区党委书记谢兰的心中。

阻力大,居民不盼整治望拆迁

邢家桥社区属两江新区人和街道辖区。

10月23日下午,记者穿过安置房3栋外墙脚手架楼口,走进一楼邢向斌母亲的住处。墙壁上,到处是斑驳的霉迹;房间里,一张被薄膜盖住的床上,杂乱地扔满锅碗瓢盆。

“现在正在整治施工,就是期待早点完工。”邢向斌告诉记者,房子再不整实在没法住人。可在他眼里,这房子还不是最惨的。“还有一些上厕所都要打伞的!”

这在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口里得到印证:488户住房中465户存在不同程度漏水,墙上脱皮、墙面发霉、下水管堵塞普遍存在,底层91个门面也在劫难逃。

“打雨伞上厕所不是个案。”50岁的谢兰身形单薄、个子不高,她掏出手机打开一个视频说,半夜一户居民正在睡觉,结果天花板上掉下几块墙面。“幸好没有砸到人。”

27年前,邢家桥安置房建成时很洋气,是多层砖混结构商住楼,是当时最好的小区。就目前的两江新区来说,这里也是最早开发的核心地段。

满目疮痍的安置房与谢兰记忆中的“新村”格格不入。

两年前经两江新区立项,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成为重大民生实事项目。项目估算投资8000万元,并首次将户内改造纳入综合整治。

小区居民不花一分钱,就可将屋里屋外变得崭新。意外的是,居民们并不“买账”。“大家想拆迁之后重建,但经鉴定不符合拆迁的标准。”

因为“拆迁”的谣传和误解,有居民为从中获利而出一个“怪招”:将众多亲戚户口过户到名下,导致一套不足60㎡的房子,户籍人口达到20人之多。

事实上,早在2013年时,邢家桥的安置房综合整治就被提上日程。因当时工作不到位,多数居民的极力反对,导致整治机会流失才被一再耽搁。

信任难,居民怕钱被贪盼分钱

安置房整治攻坚阶段从2018年12月开始。按照工作计划,要赶在明年春节前,让居民全部搬进新房过春节。16栋安置房有488套住房和91个门面,综合整治背后直接牵动的是579个家庭。居民的强烈抗拒,使得每一个“家”,都变成一个“工程”。

除“拆迁”的误解,谢兰还要解决“信任危机”。

有居民起初臆测,有人不肯拆迁而千方百计争取整治,想通过整治工程捞一笔钱。

提到这事,谢兰的眼泪情不自禁往下掉。

她最不理解的是,一个看着她从小长大的长辈,直言谢兰是想“吞钱”:整治下来,你们居委会不晓得要搞好多钱进腰包。

谢兰说完这段,已经泣不成声。“钱根本不经居委会账户!”谢兰说,“我也不知道解释了多少遍。”

就在那一次,谢兰特地查了自己的工资并向居民公开——2566.53元。

“我干也是这么多工资,不干还是这么多工资,我为什么要干?”谢兰稍微平复心情之后说,“大家过得苦,我是社区‘大家长’,我看着真是心痛!”

因为担心整治资金被“缩水”,不少居民又提出个新想法:房子不整治了,拨下来这么多钱,干脆拿来分了自己整治。

算下来,整治工程估算投资是8000万元,如果按照579户来平摊,每户可领到将近14万元。拆迁期待落空之后,真金白银对安置房居民的吸引力不小。

为打破僵局,谢兰将社区居委会成员分成三组,对488户居民全覆盖走访,一群人去磨嘴皮子、磨耐心、磨耐力。

“看似一项工程,实际上就是579个工程。”谢兰说,按理很多疑虑可开个大会集中解答,可一开大会场下七嘴八舌起哄。“没办法,必须要一个一个去做。”

施工难,协调琐碎又有居民阻工

2018年12月样板间动工,综合整治工作进入攻坚期。就在同月,谢兰因身体不适被查出肺上有个恶性肿瘤病灶,后被确诊为肺癌。

“我这个肺癌没什么吧?如果是长了个瘤子,割了就是嘛!”谢兰一边问医生,一边商量放假再来医院手术,以免耽误工作。

根据安排,综合整治一期项目要在2019年3月正式启动,力争明年春节时让居民搬新家过节。可安置房综合整治立项时,整治支持率仅23%。

2013年时,邢家桥社区的安置房整治就有方案,因居民的抵触情绪强烈,整治事宜被搁置。

“决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谢兰说。

样板间开放期间,谢兰带头组织居民参观,收集到包括线路、浴霸等方面的五六十个要求。在和施工方协商后,解决其中的合理要求近二十个。

“不仅要‘面子’,还得要‘里子’。”谢兰综合考虑居民意见,大胆向上提出将客厅、卧室一并纳入整治的申请。

“一期整治90户有70%没搬出去。”谢兰叹气说,“困难比预想的要恼火得多!”

为阻止工程开工,有的居民三番五次找茬,甚至有人将大粪端到居委会办公室;施工过程中,因对施工处理中的细小失误不满,有居民竟然拿菜刀追着工人跑。

“水、电、气的协调难度最大。”谢兰举例说,如果工人上午截断水管,将近中午或者晚上一定要想办法接通,因为一旦影响居民高峰期用水,就会招致谩骂或阻工。

“居民向施工方找茬,社区干部就要去协调。”谢兰告诉记者,施工中遇到的任何一件琐碎小事,在居民眼里都是天大的事。“高峰时一天要接上百个电话。”

社区居委会主任许光静说,工作太难做,到目前为止已换了三拨工程监理。其中有个工程监理,在与居民的沟通中急得摔烂了两部手机。

一期整治拉开序幕后,今年4月4日清明节,谢兰到医院接受推迟的手术。她原本打算手术后趁假期休息两天就回去上班,可没料到术后在重症监护室待了3天。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解决有招

她用三条“妙计” 打破整治僵局

到目前为止,邢家桥社区16栋安置房中,已经有8栋安置房改造完成。

10月23日下午,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6栋的任术英家:客厅里窗明几净,卫生间灯光敞亮,墙上再也没有霉斑,电线也不再裸露。

不少居民家里,都像这样焕然一新。走在社区里,不少居民称赞改造好的“洋房”。

到现在,整治的僵局被彻底打破,支持率也从最初的23%攀升到98.4%。

从困难重重到人人称好,谢兰的锦囊里装的是什么“妙计”?

第1招 发动党员

“党员在这次整治中就是一面旗帜”

支持率从整治之初的23%到现在的98.4%,几个月的时间,谢兰及其同事是如何做到的?

“党员在关键时候必须站出来。”谈到破解僵局的妙计,谢兰斩钉截铁地说,“党员是什么,党员就是特殊材料的人!”

据统计,邢家桥社区有160多名党员,居住在安置房中的有42名。谢兰是在2005年时入党,在这场综合整治的攻坚中,党员是她要抓实的关键少数。

“当你举起右手宣誓时,说的话到底是真还是假,这个时候算是一次检验。”谢兰向党员解释政策和当前的现状后,果断提出党员要率先站出来、亮明身份。

就这样,几次政策宣传之后,党员成了整治中的第一拨支持者。

一期整治的脚手架搭上去后,谢兰才趁清明节假期到医院手术。原本打算休息两天出院,可没料到手术后的三天里,她都躺在重症监护室。

“她真像是金刚材质的。”邢家桥社区主任许光静哭着说,“我们就想多跑点路,让谢书记少跑点路。”

第4天出重症监护室后,谢兰拿起电话向许光静询问整治进展。

在她住院期间,一天之内有14起违规打墙开门,破坏房屋结构造成隐患。可是强行制止和恢复,又会触动居民利益,担心居民抱团抵制。

许光静一直没找到突破口。谢兰了解完前因后果,在病床上开始“指点迷津”。

“找老周,他是党员,必须带头恢复!”谢兰的语气在许光静听来,像是要冲出医院给老周上党课一样。老周带头施工堵住缺口后,社区干部又“各个击破”劝到凌晨两点,直到14起打墙开门的缺口被全部补上。

“党员在这次整治中就是一面旗帜。”谢兰激动地说。

第2招 软磨硬泡

“笨办法有时是最好的办法”

谢兰将班子成员分成三大组,以身作则放弃周末、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对488户逐户走访“各个击破”。估算下来,平均每户走访了30趟以上,最多的走访超过100趟。

软磨硬泡是谢兰口中的“笨办法”。

前几天,谢兰又“拔除”一个“钉子户”。因城建问题,这个居民憋着一肚子火,在整治启动前就非常抵触,人和街道的领导也轮番上阵劝说,可最后都没效果。

最终,这个“钉子户”被谢兰用真情化解。“真的是花了我9个月时间。”令谢兰感激的是,居民主动找上门签字,还说了一句“现在的干部接地气,真不一样了”。

为打破整治之初的僵局,社区党员会、居民会、网格会、院坝会,开了一场又一场。今年的前3个月,谢兰组织开的院坝会就有40多场,几乎是两三天一场。

刚开始,院坝会开不起来。一开会台下就起哄,要么一哄而散,要么口无遮拦地谩骂。怎么办?

谢兰换个花样,为居民写一封公开信和《整治十条》,考虑到有不识字的,他们就用社区广播念。

社区干部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夜再深有电话也必须接听。一段时间,对方一开口就把社区干部的祖宗三代“问候”个遍。

在整治之初,一居民提出的额外要求未被满足,待脚手架搭到他的房子时,他竟然端一碗大粪送到居委会办公室门口。事后谢兰找他谈心慢慢磨,工程才得以顺利推进。

谢兰心态比较乐观,极少因为糟心事而失眠。可她告诉记者,整治工作太难磨,有时整夜都睡不着,好多次半夜两三点醒来,望着天花板不由自主地流泪。

“再难也要磨下去——磨嘴皮子、磨耐力、磨耐心。”谢兰说,“‘笨办法’有时是最好的办法。”

第3招 专攻“钉子户”

让“钉子户”当宣传员

小田在居民中算是“杠”的,一开始“杠”到无法沟通。

整治过程中,既不同意对自家进行整治,也不允许施工管道线路从他家外墙经过。

“上门找他,不开门,说睡觉了,态度强硬,就是不整。”谢兰跟他的家人都比较熟悉。后来通过其哥嫂做工作,他才松口,但要求必须在45天内完成。

房子整治完后,小田十分满意。经常带着居民把他家当样板间看,甚至与居民交流住在“洋房”里的感受。

“他成了小区最早的一批宣传员。”谢兰说。

同样的,社区的黄大爷一开始根本不同意整治,他把承重墙打通,做了一个无烟灶台。

在一次又一次的到访中,黄大爷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跟入户宣传的工作人员开始拉家常、谈生活、扯龙门阵。

后来,黄大爷主动撤掉了无烟灶台,主动当上了综合整治工作志愿者。

53岁的邢向斌也一样,虽然几代人生活在邢家桥,但改造工程伊始,他和多数人一样,非常抵触。他也在电话中直接骂过谢兰“靠整治来捞钱”。

不过采访当日,提到他骂人的事时,他轻轻拍谢兰的肩膀说:“我没骂过,我怎么可能骂你!”说完背过身去躲在一旁笑。

“现在的支持率已达到98.4%”,谢兰告诉记者,社区现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随时来帮忙。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收获很甜

带病工作的她 成了居民最心疼的人

在谢兰的坚定推进下,邢家桥安置房综合整治得以顺利进行。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来看,预计明年春节前居民可全部搬进新家,高高兴兴在新房子过个年。

几个月前,不想整治房屋的居民,还在骂谢兰及其同事;而现在,整治在持续推进中,两次手术后带病工作的谢兰,成了居民最心疼的人。

家中漏水,居民不忍给她打电话

“我晓得谢书记病了,硬是不愿给她打电话!”

回忆起5月13日的夜晚,68岁的杨际华有些激动。说到动情之处,她双手捂着脸当着众人失声痛哭。

“屋头条件困难,孙子是个残疾人,以前家里一整面墙都被水泡烂。”多年来,杨际华和多数居民一样,一直希望房子能拆迁。

改造工程启动之初,她一样很抵触整治。谢兰一遍遍上门做工作,杨际华烦了,对谢兰说了很多气话,还让她吃“闭门羹”。

看到样板间的质量之后,杨际华的态度才渐渐转变。

杨际华所住的6栋,今年5月时正在整治。5月13日晚上,因为改造施工有失误,她家几间房子都进了水。杨际华独自在家,不知该怎么办。“我看了又看手机,还是没有给谢书记打电话。”

“真是不忍心啊!”杨际华带着哭腔,“她自己都病了。”

第二天谢兰接到杨际华电话,听到电话里哽咽的声音非常愧疚,一边赶去一边联系施工人员处理。

“这种事情耽误不得!”谢兰说,“她真的是替我着想。”

挖药熬药,居民送给她的不是药是情

“做了两回手术,还天天跑工地,她是怎么想的啊?”

说起谢兰为社区奔忙,社区前一任书记邓美清忍不住哽咽。

邓美清告诉记者,谢兰在进社区之前有自己的事业,是她“三顾茅庐”请的她当计生专干。当时补贴是200元钱,一年发一次她还不要。

“现在想来,她那个时候就在开始奉献。”邓美清说,“这次她是拿命在拼。”

清明节前,安置房整治推进很忙,她坚决要谢兰去手术。手术前一天,谢兰还在社区里安排工作。手术14天后回到社区,伤口还未拆线她又冲上工地。

“很关心我,有的给我送药,有的‘不准’我爬楼,非要让我多休息。”谢兰说,现在她进工地探望,就会有居民阻止她去“吸灰”。

居民对谢兰的好,她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我还收获了一支超过10人的送药队伍。”谢兰告诉记者,不少居民四处为她找草药,远的跑到江津、南川等地,熬好之后端到她手里,“这个哪里是药,这是情。”

56岁的黎国平便是其中一位。“看她平时这么忙,要说那么多话,口干舌燥的,多喝点清热的总没错。”黎国平每次外出找草药,总要跑到偏远的老林子去找。

满意整治,中秋节居民邀她吃“百家宴”

一路走来,谢兰收获的“幸福时刻”很多。

“走出去老百姓塞给我一把炒胡豆都让我开心好一阵。”谢兰说,之前因为给居民办事,还获得过一枚棒棒糖当奖励。

今年中秋节,安置房小区迎来一个“幸福时刻”。

当时,安置房4、5、6栋楼已经整治完成,搬进新家的居民乐坏了。正值中秋节,居民提出在小区摆一台“百家宴”。

“当时有居民让我组织,我确实没时间。”谢兰回忆,“后来喊我到时候只管去吃,不必操心。”

9月12日,百家宴在安置房长廊里热闹开席。每户居民带来一道拿手小菜,有芋儿烧鸡、干烧鲫鱼、珍珠丸子等,200多名社区居民欢聚一堂庆祝。

席间,居民不是倒苦水、撒怨气,而是聊自己的房子整治得多么好。

谢兰说,再过几个月到春节时,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的1422人,一定能圆安居梦。目前,16栋安置房中有一半的楼栋基本竣工,其余的正在紧张施工中。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