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英才聚巴渝 创新创业创未来
截至2018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52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87.21万人,高级职称人员17.3万人;技能人才360万人。

八方英才聚巴渝 创新创业创未来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1-09

两江汇流,大河奔涌,重庆正在成为吸纳八方英才的热土。记者 龙帆 摄

截至2018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52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87.21万人,高级职称人员17.3万人;技能人才360万人。

重庆共有院士15人。目前,累计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8家、区县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6家,柔性引进院士181名、高层次专家486名。

全市技能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占比逐年增加,到2018年底为99.7万人。

重庆建立人才“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库采集入库4500名专家信息,每年组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专家健康体检、休假疗养、走访慰问活动。

(数据来源:市委组织部)

给予入选人才最高20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给予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每个30万元的支持经费;享受配偶(子女)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便利服务……前不久,重庆“英才计划”正式实施,面向海内外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起广泛关注。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着力聚八方英才而用之。

截至2018年底,重庆人才资源总量达527.6万人,比2017年增加15.4万人;新增国家级人才255名;引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6所知名高校联合办学;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企业西南总部以及中国工程院、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等31个高端研发机构落地重庆;重庆大学刘汉龙、谢更新等教授,培育出人类在月球上第一株植物嫩芽。去年下半年以来,几乎每周都有院士来渝交流……

八方英才聚巴渝,创新创业创未来。如今的重庆,正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高位推动

尽显敬才爱才诚意

大力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需要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需要人才,“发挥三个作用”需要人才……如今的重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能成就人才。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大力实施“万名高层次人才集聚”“十万产业人才培养”“百万紧缺实用人才开发”等10大行动、32个专项,着力推动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为推动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成立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打通壁垒、协同推进、创新发展。

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压缩其他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增加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投入,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实施。行动计划被分解为109项具体工作,予以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实施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市级相关部门的季度考核内容,一项一项销号落实。截至目前,109项任务已全部启动,正有力有序推进。

外引内育

搭建施展才华舞台

自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重庆通过外引内育,聚才平台、人才品牌不断提升,重点领域人才支持不断强化,教育兴市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已搭建起人才发展的广阔舞台。

打响统一人才品牌。对全市原有的80余个人才项目进行系统梳理,从市级、市级部门、区县三个层级进行优化整合,以“重庆英才计划”作为市级人才项目的统一名称。策划“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品牌,举办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博士渝行周等活动,今年已累计引进紧缺急需人才7298人,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提升重大聚才平台。首次以重庆市委、市政府名义主办2018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中外院士、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参会,引进高层次人才268名、同比增长272%;落地项目163个、同比增长191%,引进人才、项目数量超过前3届总和。为进一步打响“重庆英才”品牌,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更名为重庆英才大会。11月9日举行的2019重庆英才大会,将举办“会、论、谈、演、赛”30余项活动,相较往年规模更大、活动更多,大约吸引了1万余名海内外人才参会,知名专家、知名大学校长、知名企业家和独角兽企业负责人等云集重庆。

强化重点领域人才支持。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名,培养高级技师、技师3325人。加快青年人才开发,促进13.49万名青年人才到基层岗位建功立业……

在教育领域,我市“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开放步伐加快、产教融合不断增强。如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等7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重庆师范大学“向量最优化问题的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市属高校首次获此殊荣。7所高校与中国科学院22个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8个合作办学项目陆续落地。

在科技创新领域,重庆着力提升创新园区、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今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两大重点高校先后与重庆签署合作协议,多个创新平台宣布落地重庆。目前,重庆正着力打造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两江协同创新区等核心载体,推动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创新发展的格局。

营造生态

人才乐土令人向往

11月2日,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揭牌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沙坪坝区举行。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中电光谷·重庆智创园、武汉光研院·重庆研究院揭牌,40个研发应用、产业基地、创投基金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总投资545亿元。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旨在打造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集聚地,是重庆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优化大学周边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大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举措。

环境育人、化人,也留人、成就人。只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方能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重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服务保障更加优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和迸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庆针对制约人才队伍发展的编制、岗位等突出问题,抓住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出台周转编制、绩效管理、职称制度改革等配套文件30余个,盘活市属高校周转编制近3000个,增加高、中级岗位近6000个……

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在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三支引导基金的基础上,推出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人才贷”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建立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支持体系,有效破解融资难题。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重庆深入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持证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科技服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居留许可及签证办理、优先申报人才项目等便利服务,并帮助解决生活难题。目前全市已发放人才服务证1299张,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18422余人次,满意率达99%。同时,积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面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保障人才在重庆安居乐业。

重庆日报记者 陈国栋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八方英才聚巴渝 创新创业创未来

2019-11-09 07:36:27 来源:

两江汇流,大河奔涌,重庆正在成为吸纳八方英才的热土。记者 龙帆 摄

截至2018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52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87.21万人,高级职称人员17.3万人;技能人才360万人。

重庆共有院士15人。目前,累计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8家、区县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6家,柔性引进院士181名、高层次专家486名。

全市技能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占比逐年增加,到2018年底为99.7万人。

重庆建立人才“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库采集入库4500名专家信息,每年组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专家健康体检、休假疗养、走访慰问活动。

(数据来源:市委组织部)

给予入选人才最高20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给予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每个30万元的支持经费;享受配偶(子女)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便利服务……前不久,重庆“英才计划”正式实施,面向海内外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起广泛关注。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着力聚八方英才而用之。

截至2018年底,重庆人才资源总量达527.6万人,比2017年增加15.4万人;新增国家级人才255名;引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6所知名高校联合办学;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企业西南总部以及中国工程院、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等31个高端研发机构落地重庆;重庆大学刘汉龙、谢更新等教授,培育出人类在月球上第一株植物嫩芽。去年下半年以来,几乎每周都有院士来渝交流……

八方英才聚巴渝,创新创业创未来。如今的重庆,正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高位推动

尽显敬才爱才诚意

大力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需要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需要人才,“发挥三个作用”需要人才……如今的重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能成就人才。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大力实施“万名高层次人才集聚”“十万产业人才培养”“百万紧缺实用人才开发”等10大行动、32个专项,着力推动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为推动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成立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打通壁垒、协同推进、创新发展。

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压缩其他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增加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投入,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实施。行动计划被分解为109项具体工作,予以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实施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市级相关部门的季度考核内容,一项一项销号落实。截至目前,109项任务已全部启动,正有力有序推进。

外引内育

搭建施展才华舞台

自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重庆通过外引内育,聚才平台、人才品牌不断提升,重点领域人才支持不断强化,教育兴市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已搭建起人才发展的广阔舞台。

打响统一人才品牌。对全市原有的80余个人才项目进行系统梳理,从市级、市级部门、区县三个层级进行优化整合,以“重庆英才计划”作为市级人才项目的统一名称。策划“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品牌,举办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博士渝行周等活动,今年已累计引进紧缺急需人才7298人,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提升重大聚才平台。首次以重庆市委、市政府名义主办2018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中外院士、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参会,引进高层次人才268名、同比增长272%;落地项目163个、同比增长191%,引进人才、项目数量超过前3届总和。为进一步打响“重庆英才”品牌,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更名为重庆英才大会。11月9日举行的2019重庆英才大会,将举办“会、论、谈、演、赛”30余项活动,相较往年规模更大、活动更多,大约吸引了1万余名海内外人才参会,知名专家、知名大学校长、知名企业家和独角兽企业负责人等云集重庆。

强化重点领域人才支持。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名,培养高级技师、技师3325人。加快青年人才开发,促进13.49万名青年人才到基层岗位建功立业……

在教育领域,我市“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开放步伐加快、产教融合不断增强。如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等7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重庆师范大学“向量最优化问题的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市属高校首次获此殊荣。7所高校与中国科学院22个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8个合作办学项目陆续落地。

在科技创新领域,重庆着力提升创新园区、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今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两大重点高校先后与重庆签署合作协议,多个创新平台宣布落地重庆。目前,重庆正着力打造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两江协同创新区等核心载体,推动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创新发展的格局。

营造生态

人才乐土令人向往

11月2日,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揭牌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沙坪坝区举行。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中电光谷·重庆智创园、武汉光研院·重庆研究院揭牌,40个研发应用、产业基地、创投基金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总投资545亿元。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旨在打造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集聚地,是重庆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优化大学周边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大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举措。

环境育人、化人,也留人、成就人。只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方能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重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服务保障更加优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和迸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庆针对制约人才队伍发展的编制、岗位等突出问题,抓住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出台周转编制、绩效管理、职称制度改革等配套文件30余个,盘活市属高校周转编制近3000个,增加高、中级岗位近6000个……

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在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三支引导基金的基础上,推出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人才贷”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建立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支持体系,有效破解融资难题。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重庆深入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持证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科技服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居留许可及签证办理、优先申报人才项目等便利服务,并帮助解决生活难题。目前全市已发放人才服务证1299张,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18422余人次,满意率达99%。同时,积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面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保障人才在重庆安居乐业。

重庆日报记者 陈国栋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