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娃斩获金花奖
余明泽演皮金滚灯 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戏台上,满脸童稚的皮金媳妇,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板凳,要刚从赌场里回来的丈夫皮金,顶着点燃的油灯,从两根板凳下钻过去又钻过来。

11岁娃斩获金花奖
余明泽演皮金滚灯 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9-11-11

▼余明泽表演的皮金形象生动

▼余明泽表演滚灯

◀余明泽饰演的皮金

▲廖梅老师展示校本川剧教材

▶余明泽给记者表演孙悟空造型

“幺女,把板凳摆起。皮金,我要你从板凳底下钻过去,又钻过来。”

戏台上,满脸童稚的皮金媳妇,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板凳,要刚从赌场里回来的丈夫皮金,顶着点燃的油灯,从两根板凳下钻过去又钻过来。

“钻嘛,钻嘛。”皮金满脸无奈,又无力反抗,只得把油灯放在头顶,原地趴下后,昂着头,从两根条凳之间钻过。

这是川剧《皮金滚灯》中最精彩的片段,扮演皮金的孩子叫余明泽,今年11岁,来自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驿都实验学校。在不久前于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余明泽凭借滚灯绝活,收获全国少儿艺术最高奖——金花奖。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害羞与活泼的皮金

记者采访余明泽的地点,是在学校的川剧排练室。这是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大教室,四面都摆放有镜子。

“余明泽,快来,记者阿姨来了。”30岁的廖梅老师是驿都实验学校的川剧专职教师,也是余明泽的川剧指导老师。

很快,余明泽从教室里“飞”进排练室,但很快又消失在记者眼前。

“人呢?”记者问。

“躲起来了,我喊他。”说完,廖老师指着一面镜子背后的影子说:“快出来,怕啥子?”

果然,镜子后面一个脑袋探了出来,然后又缩了回去。

“快过来,拿了大奖,还不好意思嗦?”记者也笑着跟招呼他,但他躲得更进去了。最后,还是廖老师拉着他,他才不好意思地从镜子背后走了出来。

见到陌生人不好意思,说话会脸红,余明泽说这就是自己,“之前我为了演滚灯剃了光头,那个时候更不好意思。”

但油彩一上脸,这个孩子瞬间就活泼起来——脸上的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甚至有几分无奈。望着镜子里的自己,余明泽就像换了一个人,尽情地放飞自我,把所有能用脸表现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余明泽的妈妈罗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以前爱人和自己想了不少办法,都没能让他有所改观,没想到学了川剧后,孩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余明泽还记得,在本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的表演那天,台下虽然坐满了观众,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惊险刺激的滚灯表演,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后来说我拿了金花奖,我还是有点惊喜。”余明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九龙坡区文联介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高规格的少儿戏曲艺术活动,代表了中国少儿戏曲的最高水平,被誉为戏曲艺术的“希望工程”,金花奖是该活动最高奖项。

2咿咿呀呀的表演天赋

余明泽现在就读于驿都实验学校六年级四班。在三年级的时候,他第一次从课堂上感受了川剧的魅力。

廖老师是川剧指导老师,整个课堂里,她咿咿呀呀地唱着,孩子们跟着学。不久后,廖老师就发现在这些孩子里面,不少人有很强的表演天赋。

余明泽就是其中之一。

童声时期的余明泽,唱腔不算同龄人中最好的,但表情绝对丰富,脸上油彩一画,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于是,廖老师就把他和川剧名篇《皮金滚灯》中那个狡黠、泼皮的主人公皮金联系在一起,“要不,你就演皮金吧?”

余明泽似懂非懂地应了下来,那个时候他也不知道,演好这个角色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为了打好表演基础,廖老师带着余明泽看网上比较经典的《滚灯》视频,还带着他到镇上的川剧院去看别人的表演。

要演好皮金,第一关就是剃头。廖老师说,余明泽是个文静的孩子,突然剃成光头,多少有些不适应,“那个时候,望着镜子里几乎不认识的自己,这个小家伙摸了摸头,傻笑着。”

表演滚灯的碗,是货真价值的土碗,余明泽第一次顶在脑袋上,别说走动,就连说话都觉得费力,“今后你还要顶着有蜡烛的碗钻板凳、转圈圈,现在的练习只是才起步。”廖老师鼓励他不要有畏难情绪。

此后,每天回家做完作业,余明泽第一件事就是顶碗。慢慢地,他可以顶着碗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转圈圈了,也有一不留神“啪”的一声把碗摔下来的时候,蜡油烫得小家伙的肩膀红红的。

《皮金滚灯》时长约8分钟,在三分之二的时间里,余明泽都要头顶一只点燃蜡烛的土碗,做出扭动、钻爬、跳跃、吹灯等高难度动作。这对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力量、技巧、心理的多重考验。

记者了解到,从剧幕一开始,皮金就得顶着一只碗开始正钻。所谓正钻,就是身体趴在地上,头顶着灯钻过两条板凳,钻过去后,碗不得沾手;原地又要用反钻的功夫,把碗一点一点地从头顶移到额头处,然后躺下,整个人的脖子要完全立起来,顶着这只碗,再次钻过板凳。

起初,碗与板凳发生碰撞、掌握不好碗的重心,都是常有的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天天顶碗训练,余明泽发现,之前那只不听话的碗,在头上终于不再乱跑,能在头上自由转动了。

3古诗词的川剧唱腔

对一所学校来说,选择川剧作为必修课似乎有点“另类”。

九龙坡区文联主席胡宗伦介绍,作为成渝古道上的重镇,那时来往成渝两地的商人都会选择在白市驿歇脚,川剧的表演也就有了很深的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驿都实验学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相比只有小学或只有初中的学校来说,在川剧传承上更加连贯。

廖老师为记者展示了三本该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孩子们就接触川剧,有趣的是,他们接触的川剧不是名篇名段,而是老师自己编曲的唐诗宋词和故事。

以一年级教材为例,这本《学川剧》教材共分5个单元,选择的是《咏鹅》、《猴子捞月》、《滚灯》等传统诗词、故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把孩子们一步步引入川剧的殿堂。

到了三年级后,校本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但引入川剧的历史,还把绝大多数小学阶段要学习的古诗词,全部以唱的方式编写到教材里。

廖老师还给记者展示了一段《早发白帝城》的川剧唱腔。“在唱‘啼’的时候,川剧是‘dí’这个音。”廖老师坦言,川剧以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腔为特色,要真正掌握好发音,需要孩子们用心去感受和领悟。

也许有家长担心,学川剧会对日常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不过,余明泽的切身体会让人感觉到,学川剧不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还推动了学习。

余明泽告诉记者,以前他写撒泼打滚的时候,脑海里只有“哭哭啼啼”、“又打又闹”等干瘪枯燥的词汇,在表演了“皮金”这个人物后,再来写同样的作文,“拎着耳朵”、“席地大哭”、“面露狡黠目光”细节描写信手拈来。更可喜的是,以前学过的诗词,可能一两个学期就忘了,现在变成了川剧唱词,没事儿的时候哼上两段,“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驿都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编排参演的节目,已连续三年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上获得大奖。其中,2017年《川剧集锦》获编排类最佳集体节目奖,2018年《白鳝观景》获传承类最佳集体节目奖。今年《皮金滚灯》获个人项目金花奖,标志着学校在川剧传承发展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11岁娃斩获金花奖
余明泽演皮金滚灯 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2019-11-11 07:43:00 来源: 0 条评论

▼余明泽表演的皮金形象生动

▼余明泽表演滚灯

◀余明泽饰演的皮金

▲廖梅老师展示校本川剧教材

▶余明泽给记者表演孙悟空造型

“幺女,把板凳摆起。皮金,我要你从板凳底下钻过去,又钻过来。”

戏台上,满脸童稚的皮金媳妇,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板凳,要刚从赌场里回来的丈夫皮金,顶着点燃的油灯,从两根板凳下钻过去又钻过来。

“钻嘛,钻嘛。”皮金满脸无奈,又无力反抗,只得把油灯放在头顶,原地趴下后,昂着头,从两根条凳之间钻过。

这是川剧《皮金滚灯》中最精彩的片段,扮演皮金的孩子叫余明泽,今年11岁,来自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驿都实验学校。在不久前于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余明泽凭借滚灯绝活,收获全国少儿艺术最高奖——金花奖。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害羞与活泼的皮金

记者采访余明泽的地点,是在学校的川剧排练室。这是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大教室,四面都摆放有镜子。

“余明泽,快来,记者阿姨来了。”30岁的廖梅老师是驿都实验学校的川剧专职教师,也是余明泽的川剧指导老师。

很快,余明泽从教室里“飞”进排练室,但很快又消失在记者眼前。

“人呢?”记者问。

“躲起来了,我喊他。”说完,廖老师指着一面镜子背后的影子说:“快出来,怕啥子?”

果然,镜子后面一个脑袋探了出来,然后又缩了回去。

“快过来,拿了大奖,还不好意思嗦?”记者也笑着跟招呼他,但他躲得更进去了。最后,还是廖老师拉着他,他才不好意思地从镜子背后走了出来。

见到陌生人不好意思,说话会脸红,余明泽说这就是自己,“之前我为了演滚灯剃了光头,那个时候更不好意思。”

但油彩一上脸,这个孩子瞬间就活泼起来——脸上的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甚至有几分无奈。望着镜子里的自己,余明泽就像换了一个人,尽情地放飞自我,把所有能用脸表现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余明泽的妈妈罗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以前爱人和自己想了不少办法,都没能让他有所改观,没想到学了川剧后,孩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余明泽还记得,在本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的表演那天,台下虽然坐满了观众,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惊险刺激的滚灯表演,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后来说我拿了金花奖,我还是有点惊喜。”余明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九龙坡区文联介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高规格的少儿戏曲艺术活动,代表了中国少儿戏曲的最高水平,被誉为戏曲艺术的“希望工程”,金花奖是该活动最高奖项。

2咿咿呀呀的表演天赋

余明泽现在就读于驿都实验学校六年级四班。在三年级的时候,他第一次从课堂上感受了川剧的魅力。

廖老师是川剧指导老师,整个课堂里,她咿咿呀呀地唱着,孩子们跟着学。不久后,廖老师就发现在这些孩子里面,不少人有很强的表演天赋。

余明泽就是其中之一。

童声时期的余明泽,唱腔不算同龄人中最好的,但表情绝对丰富,脸上油彩一画,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于是,廖老师就把他和川剧名篇《皮金滚灯》中那个狡黠、泼皮的主人公皮金联系在一起,“要不,你就演皮金吧?”

余明泽似懂非懂地应了下来,那个时候他也不知道,演好这个角色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为了打好表演基础,廖老师带着余明泽看网上比较经典的《滚灯》视频,还带着他到镇上的川剧院去看别人的表演。

要演好皮金,第一关就是剃头。廖老师说,余明泽是个文静的孩子,突然剃成光头,多少有些不适应,“那个时候,望着镜子里几乎不认识的自己,这个小家伙摸了摸头,傻笑着。”

表演滚灯的碗,是货真价值的土碗,余明泽第一次顶在脑袋上,别说走动,就连说话都觉得费力,“今后你还要顶着有蜡烛的碗钻板凳、转圈圈,现在的练习只是才起步。”廖老师鼓励他不要有畏难情绪。

此后,每天回家做完作业,余明泽第一件事就是顶碗。慢慢地,他可以顶着碗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转圈圈了,也有一不留神“啪”的一声把碗摔下来的时候,蜡油烫得小家伙的肩膀红红的。

《皮金滚灯》时长约8分钟,在三分之二的时间里,余明泽都要头顶一只点燃蜡烛的土碗,做出扭动、钻爬、跳跃、吹灯等高难度动作。这对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力量、技巧、心理的多重考验。

记者了解到,从剧幕一开始,皮金就得顶着一只碗开始正钻。所谓正钻,就是身体趴在地上,头顶着灯钻过两条板凳,钻过去后,碗不得沾手;原地又要用反钻的功夫,把碗一点一点地从头顶移到额头处,然后躺下,整个人的脖子要完全立起来,顶着这只碗,再次钻过板凳。

起初,碗与板凳发生碰撞、掌握不好碗的重心,都是常有的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天天顶碗训练,余明泽发现,之前那只不听话的碗,在头上终于不再乱跑,能在头上自由转动了。

3古诗词的川剧唱腔

对一所学校来说,选择川剧作为必修课似乎有点“另类”。

九龙坡区文联主席胡宗伦介绍,作为成渝古道上的重镇,那时来往成渝两地的商人都会选择在白市驿歇脚,川剧的表演也就有了很深的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驿都实验学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相比只有小学或只有初中的学校来说,在川剧传承上更加连贯。

廖老师为记者展示了三本该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孩子们就接触川剧,有趣的是,他们接触的川剧不是名篇名段,而是老师自己编曲的唐诗宋词和故事。

以一年级教材为例,这本《学川剧》教材共分5个单元,选择的是《咏鹅》、《猴子捞月》、《滚灯》等传统诗词、故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把孩子们一步步引入川剧的殿堂。

到了三年级后,校本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但引入川剧的历史,还把绝大多数小学阶段要学习的古诗词,全部以唱的方式编写到教材里。

廖老师还给记者展示了一段《早发白帝城》的川剧唱腔。“在唱‘啼’的时候,川剧是‘dí’这个音。”廖老师坦言,川剧以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腔为特色,要真正掌握好发音,需要孩子们用心去感受和领悟。

也许有家长担心,学川剧会对日常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不过,余明泽的切身体会让人感觉到,学川剧不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还推动了学习。

余明泽告诉记者,以前他写撒泼打滚的时候,脑海里只有“哭哭啼啼”、“又打又闹”等干瘪枯燥的词汇,在表演了“皮金”这个人物后,再来写同样的作文,“拎着耳朵”、“席地大哭”、“面露狡黠目光”细节描写信手拈来。更可喜的是,以前学过的诗词,可能一两个学期就忘了,现在变成了川剧唱词,没事儿的时候哼上两段,“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驿都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编排参演的节目,已连续三年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上获得大奖。其中,2017年《川剧集锦》获编排类最佳集体节目奖,2018年《白鳝观景》获传承类最佳集体节目奖。今年《皮金滚灯》获个人项目金花奖,标志着学校在川剧传承发展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