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引才记 ”
聚力高质量发展,重庆正汇聚八方英才。2019重庆英才大会刚刚闭幕,但引才引智工作远没有结束。

重庆“ 引才记 ”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11-12

姜敖

莫罕·莫纳什尼

李应红

聚力高质量发展,重庆正汇聚八方英才。

2019重庆英才大会刚刚闭幕,但引才引智工作远没有结束。

在本次大会上,记者观察到不少生动的小故事。比如,大咖为何改变行程来参会,博士为何称重庆为“我们重庆”……

这些故事是人才落户重庆的故事,也是吸引人才“重庆引力” 的故事。

一次相遇

这位院士推掉其他邀请 回家乡成立院士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是重庆奉节人,但由于工作的关系,此前,他没有想到会和家乡在工作上有太多的联系。

然而,一次相遇,让这位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推掉其他邀请,在重庆成立院士工作站。

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嘉宾主题演讲环节,李应红院士就分享了自己在重庆的两个“没想到”。

一次让他回到家乡的相遇

李应红院士演讲的题目是《高质量发展急需加强两类科技人才培养》。在演讲中,他提到,高质量发展依靠科学进步,无论是技术革命促进产业革命,还是国际高端产业的竞争,其本质上都是科技的竞争,但是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提到人才,李应红院士讲了两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重庆引才的小故事。

李应红年少时离开重庆到西安学航空,30多年来一直从事航空教育和科技工作。虽一直心系家乡,但因工作关系,他以为自己难有机会再回来。不想,一次相遇,机会来了。

“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找到我。”

唐良智向李应红发出邀请,请他回家乡发展,为家乡做贡献。

这次相遇后不久,李应红院士回到重庆,开始和重庆交通大学合作,了解并分析了重庆航空的现状。

在他看来,重庆首先要找准发展航空产业的优势、机遇和定位,明确重庆特色航空产业链,加强航空产业扶持与人才引进。

如何将人才引进来?

李应红说,首先要加强航空类院校及学科建设发展,积极申报组建航空类学科平台及重大科研设施建设。

他把院士工作站设在重庆

2019年1月5日,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唐良智和李应红一起为工作站揭牌。

“这是第一个没想到,第二个没想到的是,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李应红院士说,正是亲身感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让他推掉了全国其他地方请他建院士工作站的邀请。

此后,在一次工作当中,李应红还看到了重庆对人才的重视。

今年9月,重庆丝路智能制造研究院挂牌,李应红院士出席仪式为其揭牌并见证签约。

“当天雨下得非常大,唐良智市长和熊雪副市长都在现场见证。”李应红院士说,这足见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

作为重庆人的他,在倍感自豪的同时,也下决心要为家乡发展出力。

目前,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汇聚了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技术团队,致力于绿色航空领域创新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突破航空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相信有这些重量级大咖的加入,将助力重庆构建航空高端人才集聚基地,对全球航空产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两个理由

重庆姑娘当“引才大使” 邀这位国际专家来参会

“我爱中国,我爱重庆!”

11月9日,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开幕式之后,国际知名专家莫罕·莫纳什尼带来了题为《重庆:“一带一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走均衡、包容的绿色增长之路》的演讲。其中,他谈到了对中国、重庆的情感。

之前,莫罕·莫纳什尼只是在20年前转机经过过重庆。

这次,他为何来到重庆,又为何说“爱重庆”?其实,这与一位重庆姑娘的“游说”密不可分。

促成国际知名专家来渝参会

11月10日,在英才大会·2019海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创造”座谈会上,英国剑桥大学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峰一国际CEO姜敖作创新主题发言时,谈到了邀请莫罕·莫纳什尼参会。

姜敖是重庆姑娘,她说,自己应该为娘家当好“引才大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敖透露,她与莫罕·莫纳什尼是剑桥大学校友,后者是参加本次英才大会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

“游说”大概是从一个月前开始。

姜敖说,她主要从两个方面动员莫罕·莫纳什尼,最终促成后者改变行程,来到重庆参会。

一是介绍重庆发展前景。姜敖向莫罕·莫纳什尼推介了重庆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说明来中国发展需要聚焦一个城市,重庆就非常适合高端人才发展。

二是推荐重庆城市。姜敖从推介家乡的角度,找了大量重庆的宣传片、美图、新闻等资料与莫罕·莫纳什尼分享重庆之美,并向他发出邀请。

姜敖说,莫罕·莫纳什尼20年前转机到过重庆,当时感觉“不是很现代”;此次到重庆,莫罕·莫纳什尼觉得重庆完全不一样了,媲美世界大都市,因此才有了演讲中的那句“我爱重庆”。

要当好娘家的“引才大使”

此次重庆之行,姜敖邀请到了莫罕·莫纳什尼及其夫人一同前往。

当时她说,虽然夫妻二人还未来得及观光,但对重庆的印象不错。她也会在会议之后,带夫妻二人实地感受重庆之美。

当然,更重要的是,姜敖希望促成莫罕·莫纳什尼与重庆市的合作。目前,她已与重庆相关区县、部门进行了接洽,有了初步合作的打算。

姜敖介绍,合作可以基于多种形式。比如设立研究机构,做一些科技项目孵化、培训,基于莫罕·莫纳什尼学术背景,结合重庆产业发展的特点、重点,解决重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难点。

此次参会,姜敖还邀请到剑桥大学相关学院领导来渝,洽谈剑桥大学项目落地重庆两江新区,还为大会成功举办了英才杯创新创业创造欧洲赛区比赛。

姜敖说,促成莫罕·莫纳什尼来渝参会并洽谈合作,是一个典型的引才案例,接下来,她将继续当好娘家的“引才大使”。

一次重庆行 22年来250名赴渝博士 为重庆引资1557.63亿元

座谈会现场。

“一次重庆行,一生巴渝情。”

11月9日,中组部、团中央赴渝博士服务团工作20周年座谈会上,当历届博士服务团代表们齐聚一堂,重温在渝挂职的奋斗岁月时,这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话。

在场的博士服务团代表中,有在重庆挂职满一年后,就回到自己的岗位的;也有挂职期满后,留在重庆22年的……

无论时间长短,到了重庆,他们就成了重庆人。

赴渝博士成了“重庆人”

1997年,团中央、全国青联及时牵线搭桥,促进重庆一次性引进39名博士来渝挂职锻炼。首开我国规模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河,为重庆大地注入了“智慧的血液”,也为后来正式选派博士服务团探索出道路。1999年,中组部联合团中央将之拓展到更大范围,成为享誉全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品牌项目。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剑铭是首批来渝的博士之一。

一年挂职期满后,李剑铭选择留在了重庆这片热土上。

“我是四川广安人,离重庆很近,我觉得自己就是重庆人,应该为重庆做点什么。”

李剑铭在座谈会上说,当时的他怀揣着对重庆腾飞的期盼,留在了这里。

过去22年间,李剑铭亲历了重庆直辖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

“一次重庆行,一生重庆人。”

第11批赴渝博士服务团成员,小米金融战略副总裁曹子玮提到,在重庆工作期间,他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热情、豪爽、包容、勇往直前的文化。他希望全国各地的人才都能够来到重庆,为重庆的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挂职期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重庆的山美、水美、城美、人美,未来希望做一名合格的‘重庆人’,为重庆教育出谋出力,为重庆发展添砖加瓦。”第1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对外合作处处长徐立说。

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献智

在座谈会上,一个接一个的赴渝博士服务团代表,回忆在渝挂职奋斗岁月的时,纷纷为重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叹,展望重庆未来的发展,还不忘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

第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党委书记王力谈到,借2019重庆英才大会的契机,过去20年中曾赴渝挂职的部分博士再次相聚,共叙情谊、共话新发展,“再相聚,有的博士身份已经有了新变化,这都是重庆潜在发展的人才资源和机遇。”

王力说,他们都有为重庆发展服务的愿望,这样的大会给了他们平台。

去年7月,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共同指导的“中博重庆智库”成立,以“立足重庆、聚焦重庆、服务重庆”为目标,依托西南大学科研资源优势,广泛吸纳历届赴渝“博士服务团”成员,还外聘部分兼职研究员,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咨询建议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王力也是“智囊团”的一员,他说,相信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圆满闭幕后,“中博重庆智库”将汇聚越来越多的博士英才,来聚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重庆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截至目前,已有250名博士来渝挂职锻炼,为重庆各项建设引进资金1557.63亿元、项目393个,形成调研报告、专业论文436篇,提出合理化建议1808条,在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东西部桥梁纽带、促进地方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次路演 刚“演”完就被“抢”走 她感受到了重庆热情

Rita Fan在路演活动现场介绍自己的项目。

“每天晚上回到酒店都已经很晚了。”

在重庆这几天,早出晚归成了美国加州大学博士Rita Fan的生活常态。

这次来重庆,Rita Fan带来了自己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每天,她都会收到多家需求单位的邀请,洽谈合作事宜,经常要忙到深夜。

重庆对人才的热情和尊重,让Rita Fan印象深刻。

第一次项目路演献给了重庆

11月8日,2019重庆英才大会人才项目路演洽谈活动在重庆悦来国际中心举行。

Rita Fan带着自己的“数字化智能电力电子芯片及高密模块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被安排在了第七个上台进行路演。

在讲台上,Rita Fan一开始显得有些紧张,但说到自己项目的核心优势时,她开始渐入佳境。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Rita Fan第一次参加项目路演。

“我说得不是太好,请大家多包涵。”Rita Fan在主题演讲阶段超时了,她不好意思地向大家道歉,回应她的是现场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Rita Fan带来的项目并不缺乏市场。在来重庆之前,已经有不少单位找到她想和她合作。

“我们独特的电路拓朴和软开关技术,同步整流技术及高电流密度变压器技术是很多产品的核心技术。”Rita Fan说,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产品的效率、功率密度及可靠性等关键技术指标得到提升,具有极强的全球市场前沿技术竞争力。

虽然项目很抢手,但Rita Fan还是带着项目来到重庆参加2019重庆英才大会,并把自己的第一次项目路演献给了重庆。

“我曾经和重庆有过一些合作,而且合作得非常愉快。”Rita Fan说,重庆人的热情让她对重庆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路演刚结束就被“抢”走了

这次来重庆参加2019重庆英才大会,Rita Fan再次感受到了重庆人的热情。

在项目路演的互动提问环节,Rita Fan的项目就受到多家需求单位“争抢”。

“我们的产业发展很需要这些技术,欢迎你到我们九龙坡来!”九龙坡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首先向Rita Fan发出了洽谈项目落户的邀请。

之后,又有多家需求单位现场向Rita Fan发出了邀请,一家需求单位的代表好不容易抢到了话筒,却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在现场发言。

让Rita Fan没有想到的是,她走下台准备去洗手间时,刚一出会场的大门,就被刚才想要发言的那人给“拦”住了。

原来,他是梁平区一家企业的代表。这家企业专业生产功率半导体IDM产品,Rita Fan的项目可以在这些产品上得到很好的应用。

就这样,Rita Fan刚结束路演,就被这家企业“抢”到了梁平,参观企业,洽谈合作。

“这次来重庆,可以说是收获满满。”Rita Fan说,她正在和重庆的多家需求单位洽谈合作,希望自己的项目能尽快在重庆落地。


一个月 山东姑娘说“重庆” 变成了“我们重庆”

姚文辉接受采访

“我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我们重庆做出贡献。”

这是2019重庆英才大会上,一位毕业于韩国釜山大学的博士说的话。

这位博士名叫姚文辉,是山东人,此前从未来过重庆。她为何将重庆改口为“我们重庆”?

这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从釜山直飞重庆“找工作”

11月9日,2019重庆英才大会开幕。

作为重要活动单元,“千名博士重庆行”暨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启动仪式在重庆市第八中学渝北校区举行。1200余名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来渝感受“引才力”,姚文辉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韩国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内有很多可以应用的产业。”姚文辉说,回国工作是她一直都有的想法,只是在考虑选择去哪个城市。

今年7月,即将博士毕业的她开始打听国内各个地方的科研环境、人才政策。

“7月底,我在网上看到了重庆要举行英才大会的消息,很感兴趣,开始关注这个城市。”对于重庆,姚文辉一开始是很陌生的,“我一边从网上去了解这个城市,一边让国内的朋友帮忙打探这里的科研环境。”

当得知重庆一直在着力发展航空航天、汽车产业后,姚文辉决定亲自来重庆看一看。

10月中旬,她连山东老家都没回,直接就从韩国釜山飞到了重庆。

“这里的人才政策很吸引我,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科研平台,我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这里。”

重庆诚意让她有了归属感

在这次2019重庆英才大会上,姚文辉与重庆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成了进站协议。

“我进入重庆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能够在重大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中心跟随潘复生院士继续学习。镁合金一般运用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重要领域,我们重庆有很多的相关产业,我相信我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镁合金相结合,促进我们重庆的产业发展。”

姚文辉说,除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归属感”也是重庆打动她的一大原因。

“学校对我非常亲切,各方面考虑得都很周全,给我们提供各种科研平台,在生活中也给我很多帮助,包括住宿、饮食等,遇到了问题还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来帮我想办法解决,诚意满满。”

姚文辉说,重庆风景美,人也很友善,虽然在这里待了不到一个月,但已经有家的感觉了。

“重庆在引才方面确实做得很好,这次的英才大会吸引了各地的高层次人才来到我们重庆,他们都非常有可能加入重庆人才队伍。”姚文辉说。

文/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罗薛梅 陈翔 王倩 刘波 王淳 图/上游新闻记者 刘力 任君 李化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 引才记 ”

2019-11-12 09:33:13 来源:

姜敖

莫罕·莫纳什尼

李应红

聚力高质量发展,重庆正汇聚八方英才。

2019重庆英才大会刚刚闭幕,但引才引智工作远没有结束。

在本次大会上,记者观察到不少生动的小故事。比如,大咖为何改变行程来参会,博士为何称重庆为“我们重庆”……

这些故事是人才落户重庆的故事,也是吸引人才“重庆引力” 的故事。

一次相遇

这位院士推掉其他邀请 回家乡成立院士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是重庆奉节人,但由于工作的关系,此前,他没有想到会和家乡在工作上有太多的联系。

然而,一次相遇,让这位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推掉其他邀请,在重庆成立院士工作站。

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嘉宾主题演讲环节,李应红院士就分享了自己在重庆的两个“没想到”。

一次让他回到家乡的相遇

李应红院士演讲的题目是《高质量发展急需加强两类科技人才培养》。在演讲中,他提到,高质量发展依靠科学进步,无论是技术革命促进产业革命,还是国际高端产业的竞争,其本质上都是科技的竞争,但是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提到人才,李应红院士讲了两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重庆引才的小故事。

李应红年少时离开重庆到西安学航空,30多年来一直从事航空教育和科技工作。虽一直心系家乡,但因工作关系,他以为自己难有机会再回来。不想,一次相遇,机会来了。

“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找到我。”

唐良智向李应红发出邀请,请他回家乡发展,为家乡做贡献。

这次相遇后不久,李应红院士回到重庆,开始和重庆交通大学合作,了解并分析了重庆航空的现状。

在他看来,重庆首先要找准发展航空产业的优势、机遇和定位,明确重庆特色航空产业链,加强航空产业扶持与人才引进。

如何将人才引进来?

李应红说,首先要加强航空类院校及学科建设发展,积极申报组建航空类学科平台及重大科研设施建设。

他把院士工作站设在重庆

2019年1月5日,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唐良智和李应红一起为工作站揭牌。

“这是第一个没想到,第二个没想到的是,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李应红院士说,正是亲身感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让他推掉了全国其他地方请他建院士工作站的邀请。

此后,在一次工作当中,李应红还看到了重庆对人才的重视。

今年9月,重庆丝路智能制造研究院挂牌,李应红院士出席仪式为其揭牌并见证签约。

“当天雨下得非常大,唐良智市长和熊雪副市长都在现场见证。”李应红院士说,这足见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

作为重庆人的他,在倍感自豪的同时,也下决心要为家乡发展出力。

目前,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汇聚了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技术团队,致力于绿色航空领域创新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突破航空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相信有这些重量级大咖的加入,将助力重庆构建航空高端人才集聚基地,对全球航空产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两个理由

重庆姑娘当“引才大使” 邀这位国际专家来参会

“我爱中国,我爱重庆!”

11月9日,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开幕式之后,国际知名专家莫罕·莫纳什尼带来了题为《重庆:“一带一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走均衡、包容的绿色增长之路》的演讲。其中,他谈到了对中国、重庆的情感。

之前,莫罕·莫纳什尼只是在20年前转机经过过重庆。

这次,他为何来到重庆,又为何说“爱重庆”?其实,这与一位重庆姑娘的“游说”密不可分。

促成国际知名专家来渝参会

11月10日,在英才大会·2019海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创造”座谈会上,英国剑桥大学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峰一国际CEO姜敖作创新主题发言时,谈到了邀请莫罕·莫纳什尼参会。

姜敖是重庆姑娘,她说,自己应该为娘家当好“引才大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敖透露,她与莫罕·莫纳什尼是剑桥大学校友,后者是参加本次英才大会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

“游说”大概是从一个月前开始。

姜敖说,她主要从两个方面动员莫罕·莫纳什尼,最终促成后者改变行程,来到重庆参会。

一是介绍重庆发展前景。姜敖向莫罕·莫纳什尼推介了重庆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说明来中国发展需要聚焦一个城市,重庆就非常适合高端人才发展。

二是推荐重庆城市。姜敖从推介家乡的角度,找了大量重庆的宣传片、美图、新闻等资料与莫罕·莫纳什尼分享重庆之美,并向他发出邀请。

姜敖说,莫罕·莫纳什尼20年前转机到过重庆,当时感觉“不是很现代”;此次到重庆,莫罕·莫纳什尼觉得重庆完全不一样了,媲美世界大都市,因此才有了演讲中的那句“我爱重庆”。

要当好娘家的“引才大使”

此次重庆之行,姜敖邀请到了莫罕·莫纳什尼及其夫人一同前往。

当时她说,虽然夫妻二人还未来得及观光,但对重庆的印象不错。她也会在会议之后,带夫妻二人实地感受重庆之美。

当然,更重要的是,姜敖希望促成莫罕·莫纳什尼与重庆市的合作。目前,她已与重庆相关区县、部门进行了接洽,有了初步合作的打算。

姜敖介绍,合作可以基于多种形式。比如设立研究机构,做一些科技项目孵化、培训,基于莫罕·莫纳什尼学术背景,结合重庆产业发展的特点、重点,解决重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难点。

此次参会,姜敖还邀请到剑桥大学相关学院领导来渝,洽谈剑桥大学项目落地重庆两江新区,还为大会成功举办了英才杯创新创业创造欧洲赛区比赛。

姜敖说,促成莫罕·莫纳什尼来渝参会并洽谈合作,是一个典型的引才案例,接下来,她将继续当好娘家的“引才大使”。

一次重庆行 22年来250名赴渝博士 为重庆引资1557.63亿元

座谈会现场。

“一次重庆行,一生巴渝情。”

11月9日,中组部、团中央赴渝博士服务团工作20周年座谈会上,当历届博士服务团代表们齐聚一堂,重温在渝挂职的奋斗岁月时,这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话。

在场的博士服务团代表中,有在重庆挂职满一年后,就回到自己的岗位的;也有挂职期满后,留在重庆22年的……

无论时间长短,到了重庆,他们就成了重庆人。

赴渝博士成了“重庆人”

1997年,团中央、全国青联及时牵线搭桥,促进重庆一次性引进39名博士来渝挂职锻炼。首开我国规模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河,为重庆大地注入了“智慧的血液”,也为后来正式选派博士服务团探索出道路。1999年,中组部联合团中央将之拓展到更大范围,成为享誉全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品牌项目。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剑铭是首批来渝的博士之一。

一年挂职期满后,李剑铭选择留在了重庆这片热土上。

“我是四川广安人,离重庆很近,我觉得自己就是重庆人,应该为重庆做点什么。”

李剑铭在座谈会上说,当时的他怀揣着对重庆腾飞的期盼,留在了这里。

过去22年间,李剑铭亲历了重庆直辖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

“一次重庆行,一生重庆人。”

第11批赴渝博士服务团成员,小米金融战略副总裁曹子玮提到,在重庆工作期间,他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热情、豪爽、包容、勇往直前的文化。他希望全国各地的人才都能够来到重庆,为重庆的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挂职期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重庆的山美、水美、城美、人美,未来希望做一名合格的‘重庆人’,为重庆教育出谋出力,为重庆发展添砖加瓦。”第1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对外合作处处长徐立说。

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献智

在座谈会上,一个接一个的赴渝博士服务团代表,回忆在渝挂职奋斗岁月的时,纷纷为重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叹,展望重庆未来的发展,还不忘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

第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党委书记王力谈到,借2019重庆英才大会的契机,过去20年中曾赴渝挂职的部分博士再次相聚,共叙情谊、共话新发展,“再相聚,有的博士身份已经有了新变化,这都是重庆潜在发展的人才资源和机遇。”

王力说,他们都有为重庆发展服务的愿望,这样的大会给了他们平台。

去年7月,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共同指导的“中博重庆智库”成立,以“立足重庆、聚焦重庆、服务重庆”为目标,依托西南大学科研资源优势,广泛吸纳历届赴渝“博士服务团”成员,还外聘部分兼职研究员,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咨询建议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王力也是“智囊团”的一员,他说,相信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圆满闭幕后,“中博重庆智库”将汇聚越来越多的博士英才,来聚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重庆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截至目前,已有250名博士来渝挂职锻炼,为重庆各项建设引进资金1557.63亿元、项目393个,形成调研报告、专业论文436篇,提出合理化建议1808条,在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东西部桥梁纽带、促进地方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次路演 刚“演”完就被“抢”走 她感受到了重庆热情

Rita Fan在路演活动现场介绍自己的项目。

“每天晚上回到酒店都已经很晚了。”

在重庆这几天,早出晚归成了美国加州大学博士Rita Fan的生活常态。

这次来重庆,Rita Fan带来了自己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每天,她都会收到多家需求单位的邀请,洽谈合作事宜,经常要忙到深夜。

重庆对人才的热情和尊重,让Rita Fan印象深刻。

第一次项目路演献给了重庆

11月8日,2019重庆英才大会人才项目路演洽谈活动在重庆悦来国际中心举行。

Rita Fan带着自己的“数字化智能电力电子芯片及高密模块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被安排在了第七个上台进行路演。

在讲台上,Rita Fan一开始显得有些紧张,但说到自己项目的核心优势时,她开始渐入佳境。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Rita Fan第一次参加项目路演。

“我说得不是太好,请大家多包涵。”Rita Fan在主题演讲阶段超时了,她不好意思地向大家道歉,回应她的是现场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Rita Fan带来的项目并不缺乏市场。在来重庆之前,已经有不少单位找到她想和她合作。

“我们独特的电路拓朴和软开关技术,同步整流技术及高电流密度变压器技术是很多产品的核心技术。”Rita Fan说,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产品的效率、功率密度及可靠性等关键技术指标得到提升,具有极强的全球市场前沿技术竞争力。

虽然项目很抢手,但Rita Fan还是带着项目来到重庆参加2019重庆英才大会,并把自己的第一次项目路演献给了重庆。

“我曾经和重庆有过一些合作,而且合作得非常愉快。”Rita Fan说,重庆人的热情让她对重庆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路演刚结束就被“抢”走了

这次来重庆参加2019重庆英才大会,Rita Fan再次感受到了重庆人的热情。

在项目路演的互动提问环节,Rita Fan的项目就受到多家需求单位“争抢”。

“我们的产业发展很需要这些技术,欢迎你到我们九龙坡来!”九龙坡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首先向Rita Fan发出了洽谈项目落户的邀请。

之后,又有多家需求单位现场向Rita Fan发出了邀请,一家需求单位的代表好不容易抢到了话筒,却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在现场发言。

让Rita Fan没有想到的是,她走下台准备去洗手间时,刚一出会场的大门,就被刚才想要发言的那人给“拦”住了。

原来,他是梁平区一家企业的代表。这家企业专业生产功率半导体IDM产品,Rita Fan的项目可以在这些产品上得到很好的应用。

就这样,Rita Fan刚结束路演,就被这家企业“抢”到了梁平,参观企业,洽谈合作。

“这次来重庆,可以说是收获满满。”Rita Fan说,她正在和重庆的多家需求单位洽谈合作,希望自己的项目能尽快在重庆落地。


一个月 山东姑娘说“重庆” 变成了“我们重庆”

姚文辉接受采访

“我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我们重庆做出贡献。”

这是2019重庆英才大会上,一位毕业于韩国釜山大学的博士说的话。

这位博士名叫姚文辉,是山东人,此前从未来过重庆。她为何将重庆改口为“我们重庆”?

这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从釜山直飞重庆“找工作”

11月9日,2019重庆英才大会开幕。

作为重要活动单元,“千名博士重庆行”暨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启动仪式在重庆市第八中学渝北校区举行。1200余名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来渝感受“引才力”,姚文辉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韩国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内有很多可以应用的产业。”姚文辉说,回国工作是她一直都有的想法,只是在考虑选择去哪个城市。

今年7月,即将博士毕业的她开始打听国内各个地方的科研环境、人才政策。

“7月底,我在网上看到了重庆要举行英才大会的消息,很感兴趣,开始关注这个城市。”对于重庆,姚文辉一开始是很陌生的,“我一边从网上去了解这个城市,一边让国内的朋友帮忙打探这里的科研环境。”

当得知重庆一直在着力发展航空航天、汽车产业后,姚文辉决定亲自来重庆看一看。

10月中旬,她连山东老家都没回,直接就从韩国釜山飞到了重庆。

“这里的人才政策很吸引我,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科研平台,我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这里。”

重庆诚意让她有了归属感

在这次2019重庆英才大会上,姚文辉与重庆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成了进站协议。

“我进入重庆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能够在重大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中心跟随潘复生院士继续学习。镁合金一般运用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重要领域,我们重庆有很多的相关产业,我相信我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镁合金相结合,促进我们重庆的产业发展。”

姚文辉说,除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归属感”也是重庆打动她的一大原因。

“学校对我非常亲切,各方面考虑得都很周全,给我们提供各种科研平台,在生活中也给我很多帮助,包括住宿、饮食等,遇到了问题还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来帮我想办法解决,诚意满满。”

姚文辉说,重庆风景美,人也很友善,虽然在这里待了不到一个月,但已经有家的感觉了。

“重庆在引才方面确实做得很好,这次的英才大会吸引了各地的高层次人才来到我们重庆,他们都非常有可能加入重庆人才队伍。”姚文辉说。

文/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罗薛梅 陈翔 王倩 刘波 王淳 图/上游新闻记者 刘力 任君 李化


[责任编辑: 谭周]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友:建议停靠新溉大道西段后直接走跨线桥,减少车辆在城区内的时间,提高运行效率。

礼嘉街道:对该区域相关商户进行了法治宣传,要求及时整改占道经营等行为。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