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源头减量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重庆主城区试点“无废城市”建设
今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重庆等“11+5”个城市入选。今年11月15日,重庆正式印发了《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推进源头减量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重庆主城区试点“无废城市”建设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1-21

今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重庆等“11+5”个城市入选。今年11月15日,重庆正式印发了《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范围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以及两江新区和高新区(以下简称主城区),试点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坚决遏制非法转移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推动建设‘无废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强化源头减量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市印发了《重庆市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庆市重点节能技术和设备推广目录》《重庆市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目录》《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以清洁化诊断行动、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清洁能源和原辅材料利用、先进成熟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对主城区57家企业免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目前主城区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市级绿色工厂12家。

“在试点‘无废城市’建设中,我市将修订《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严格环境准入,在新改扩建工业项目中明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限值。”该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进一步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一批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

此外,我市将推进汽车工业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与示范,引导企业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采用水性漆代替油性漆等清洁生产工艺;促进笔电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利用与示范,推动以新型高效包装材料替代传统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构建汽车、笔电行业“零部件制造—整车(整机)生产—销售—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利用”循环产业链。

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

2018年,我市印发了《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各区县也分别编制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全面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助推大美乡村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建立畜禽养殖业“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引导农民采取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合理配置收集设施,科学配备保洁队伍,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采取就地简易封场、规范封场、搬迁处理等方式,“一处一策”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合理选择改厕方式,完成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任务,做好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开展农膜生产销售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建成“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的有偿回收利用体系。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2017年,我市印发了《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2018年又印发了《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全市市级党政机关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主城区已在23个街镇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示范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制定进一步加强塑料制品管理的意见,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鼓励快递行业使用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在快递收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实现快递包装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统筹开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装修垃圾等6个重点领域收运网络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和社会源固体废物分类收运体系,合理布局转运设施,建立统一的物流调配信息管理中心。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方式,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对主动、准确分类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鼓励居民参与分类工作;加强施工场地源头监管,确保具有可资源化潜力的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和统一收运;将建筑渣土减量纳入各级建设规划和市政规划,鼓励采用基坑回填、矿坑修复、土地复耕、园林绿化等方式进行渣土消纳,减少余土总量。

我市将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体系。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创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推动实施了107个示范工程,总投资超过9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达5.6亿元。

在试点“无废城市”建设中,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规范回收网点设置,初步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统计制度,改造或新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鼓励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开展塑料深加工、荧光粉综合利用、线路板贵金属提取等,延长拆解产品产业链。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机构产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探索在社区设置小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站,由具备资质的企业统一回收拆解。引导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升级改造设施设备,提高有色金属、可用件、可再制造件等回收水平。鼓励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项目用地纳入在建、新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推动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入园。

与此同时,按照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培育扶持和开放引资相结合的原则,以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依托,我市将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装备领域,培育一批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骨干企业,并建设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基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推进源头减量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重庆主城区试点“无废城市”建设

2019-11-21 10:01:48 来源: 0 条评论

今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重庆等“11+5”个城市入选。今年11月15日,重庆正式印发了《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范围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以及两江新区和高新区(以下简称主城区),试点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坚决遏制非法转移倾倒,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推动建设‘无废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强化源头减量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市印发了《重庆市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庆市重点节能技术和设备推广目录》《重庆市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目录》《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以清洁化诊断行动、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清洁能源和原辅材料利用、先进成熟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对主城区57家企业免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目前主城区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市级绿色工厂12家。

“在试点‘无废城市’建设中,我市将修订《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严格环境准入,在新改扩建工业项目中明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限值。”该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进一步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一批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

此外,我市将推进汽车工业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与示范,引导企业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采用水性漆代替油性漆等清洁生产工艺;促进笔电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利用与示范,推动以新型高效包装材料替代传统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构建汽车、笔电行业“零部件制造—整车(整机)生产—销售—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利用”循环产业链。

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

2018年,我市印发了《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各区县也分别编制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全面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助推大美乡村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建立畜禽养殖业“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引导农民采取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合理配置收集设施,科学配备保洁队伍,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采取就地简易封场、规范封场、搬迁处理等方式,“一处一策”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合理选择改厕方式,完成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任务,做好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开展农膜生产销售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建成“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的有偿回收利用体系。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2017年,我市印发了《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2018年又印发了《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全市市级党政机关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主城区已在23个街镇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示范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制定进一步加强塑料制品管理的意见,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鼓励快递行业使用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在快递收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实现快递包装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统筹开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装修垃圾等6个重点领域收运网络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和社会源固体废物分类收运体系,合理布局转运设施,建立统一的物流调配信息管理中心。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方式,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对主动、准确分类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鼓励居民参与分类工作;加强施工场地源头监管,确保具有可资源化潜力的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和统一收运;将建筑渣土减量纳入各级建设规划和市政规划,鼓励采用基坑回填、矿坑修复、土地复耕、园林绿化等方式进行渣土消纳,减少余土总量。

我市将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体系。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创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推动实施了107个示范工程,总投资超过9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达5.6亿元。

在试点“无废城市”建设中,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规范回收网点设置,初步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统计制度,改造或新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鼓励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开展塑料深加工、荧光粉综合利用、线路板贵金属提取等,延长拆解产品产业链。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机构产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探索在社区设置小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站,由具备资质的企业统一回收拆解。引导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升级改造设施设备,提高有色金属、可用件、可再制造件等回收水平。鼓励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项目用地纳入在建、新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推动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入园。

与此同时,按照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培育扶持和开放引资相结合的原则,以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依托,我市将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装备领域,培育一批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骨干企业,并建设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基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俊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