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绿色发展如何走出新路子 专家支招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
11月21日,第十二届“支洽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在万州举行。美国百老汇著名歌唱家布拉德·里特尔(Brad LittIe)也受邀参加了大河歌会,为现场观众表演歌曲《歌剧魅影》、《就在这瞬间》。

三峡库区绿色发展如何走出新路子 专家支招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1-22

11月21日,第十二届“支洽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在万州举行。

(本版图片由记者张锦辉摄)

11月21日,在第十二届“支洽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认真聆听演讲嘉宾发言。

十一月二十一日,在万州区江南新区市民广场,第二届世界大河歌会精彩上演。

  如何推动三峡库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11月21日,第十二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在万州区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建设三峡库区绿色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进行了热烈探讨。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从目前的情况看,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如何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绿色跨越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要多管齐下,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发展政策制度体系等,为绿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首先要加强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魏后凯表示,加大江河及源头区域、水库、湖泊等生态敏感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特别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对象上,不仅应对森林、草原、湖泊等进行补偿,也应对生态敏感区的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等进行生态补偿;在方式上,不仅要完善中央到地方的纵向生态补偿机制,也要建立省市间、地区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还要采取市场的方法,让全社会参与其中。

  “其次,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各地必须要注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在节约集约化利用土地方面。”魏后凯说,长江岸线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稀缺性,必须进行严格的分区管理,落实岸线负面清单制度,提高长江岸线利用效率。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要制订差别化产业进入机制,产出强度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都应有相应的标准,还要加强产业用地的管理,对长期闲置的、用不好的要合理收回;要加强对低效产业用地的再开发,以构建起生态化、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三是就是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魏后凯表示,这是各地转变发展方式,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础性工作,例如在考核体系方面,要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差别化考核,要建立空间开发的负面清单制度,要明确绿色发展的财政、税收等方面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共识和合力。

  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实现与发展的共生双赢

  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三峡库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储备库,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沿江工农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公室李鹤博士,在研讨会上为大家讲述了一些世界各地应对类似挑战,实现湿地保护与发展共生双赢的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各地加快绿色发展,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现在,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湿地水环境破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李鹤在分享过程中,讲述了一个人工湿地净化农业污染的案例。她介绍,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农场,当地为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排放的下游,建立了三个梯级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自身净化功能,极大的减少了农业污染的排放,保护了周边河流生态环境。

  李鹤介绍,香港米埔和后海湾湿地因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成为香港滨海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香港工业快速发展,使周边水质污染严重。为了保护好这片湿地,当地设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其分为21个基围(以堤围绕的土地),部分基围仍作为传统基围虾塘,成为亚洲独一无二的重要文化遗产,其他基围则作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生境保护,并通过水位调节,使其成为黑脸琵鹭的栖息地,闻名于世,带动了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

  “因此,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与加快发展并非是矛盾的,反而,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置条件,并以此促进当地产业的生态化和转型,最终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共生双赢。”李鹤说。

  践行“两山论”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石

  “从矿区到5A景区,让美丽变为效益,余村由治而美。”在研讨会上,来自“两山论”发源地的浙江安吉县余村原党支部书记潘文革,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型发展之路。

  余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才半亩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温饱,余村开始靠山吃山。村民们创办了水泥厂、石灰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时接近300万元。但同时,开山挖矿也带来了巨大的伤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003年,安吉提出生态立县,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集体经济收入一下跌至20多万元,村民怨声载道。“但我们顶住了压力,还是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矿山关停后,山慢慢又泛出翠绿色;水泥厂关了,溪水渐渐恢复了清澈。来村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将农房改造成农家乐,腰包又渐渐鼓了起来。

  后来,随着“两山论”的提出,余村又进一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村里结合村庄规划,提出了“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工业”三区规划设想,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家庭农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矿区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如今的余村乡村产业羽翼渐丰,各种业态蓬勃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而在新的时期,村里又提出“利益共享、公平分配”的乡村治理理念,让余村由富而谐。

  “从矿区变景区,‘两山论’是我们的指路明灯。而总结余村的经验,则离不开五个支撑——‘一个好的政策引领’‘一个好的核心带领’‘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控制’‘一条适合村情的路子’‘一套完善的自治体系’。”潘文革概括道。

  他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三峡库区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自上而下的认真践行“两山论”,特别是基层,要深刻领会,将其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一步接着一步干,这样才能最终让库区的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加强区域协作,共谱绿色发展新篇章

  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过程中,上中下游之间、对口省市地区之间,该如何加强协作?在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就此与参会嘉宾、企业代表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贾若祥表示,通过实施《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0年)》,对口支援省市与三峡库区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解决了库区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消除了绝对贫困,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三峡库区绿色发展?贾若祥认为,首先就是要加强库区生态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可通过建设生态廊带系统、打造三峡森林绿网、提升湿地完整性与连通性、加强自然保护地管护等措施,强化库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

  在推动发展方面,则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由单方支援向合作共赢转变,帮助库区构建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使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

  贾若祥解释说,以技术、业态、产业和模式创新为核心驱动,以长江上游绿色制造基地为主体带动,推动制造业与金融、科技、商务、人力资源等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科技研发—加工制造—营销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持续培育未来经济新增长点。

  同时,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旁侧关联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资源整合和协同配合,打破社交壁垒、压缩空间距离、持续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实现技术、市场、价值等多层次共建共享,构建企业协作体系。

  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上下游要素市场一体化,推动创新、创业、创投互动,引导各类发展要素疏密有致布局和高效配置,全力打通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与政策链,从而在库区构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生命之波起涛声

  ——世界大河歌会,唱出大河流域多民族文化绚美诗情

  重庆日报记者 王翔

  “欸乃一声天地阔,花艳满坡草色新。万物鸣唱润原野,生命之波起涛声!”

  11月21日晚,随着大合唱《江河溯源》歌声的响起,第二届世界大河歌会在万州区隆重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大流域的著名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同台共舞,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大河流域多民族文化绚美诗情的精彩演出。

  第二届世界大河歌会继续秉承“交流互鉴,文化融通”的理念,展现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精彩,和“行千里·致广大”的胸怀!去年,首届世界大河歌会在万州成功举办,来自世界著名大河流域的艺术家们,为观众展现了世界多个民族的缤纷文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重庆、认识了万里长江的重镇——万州。

  此次歌会特点鲜明,通过舞台手法,将独唱、表演唱、组合唱、大合唱、交响乐,以及世界大河流域各民族原生态劳作、歌咏、民俗、风情、人文等多种内容和形式融会贯通,开创性打造一台“新奇美、趣乐情”交相辉映,集国际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与参与性于一体的歌唱盛会,凸显了世界大河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及百川向海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演绎人文风情之美、自然景观之美、精神情怀之美。

  “大江大河的源头,离蓝天很近很近。”在大河歌会的上篇——多彩的潮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带来了歌曲大合唱《多情的土地》,抒发了这位自幼生长在四川大凉山的歌唱家,对美丽广袤的土地的深深爱恋,以及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

  曾经获得丹麦阿卡贝拉大奖、来自丹麦的奇妙人声乐团则为观众献上了《幸运》《我亲爱的丹麦河流》两首知名歌曲,以阿拉贝拉的形式(无伴奏人声合成)唱出对丹麦河流的眷恋。

  当然,歌会也少不了中国元素和重庆元素。作为中国大河流域的代表,万州本地著名艺术家谭继琼和歌手殷地春、卢丽娟、魏凯等带来了情景表演唱《三峡盘歌》,以极富地域特色的情歌对唱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地展示了三峡人的爱情与劳作、豁达与乐观。著名歌唱家王庆爽则领唱带来了歌曲《我家搬到黄河边》,唱出对母亲河浓浓的眷恋之情。

  印度宝莱坞电影歌舞团的演员们身着印度的盛装,通过飞旋的舞蹈、变换的手势、灵动的眼神,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印度特色的绚丽歌舞《欢乐的恒河》。

  “大江大河,一路走来,吸纳沿途无数小溪,完成从小河到大河的万马奔腾。”在现场观众意犹未尽的期待中,世界大河歌会进入了下篇——澎湃的涛声。在这个篇章中,众多或雄壮、或魄丽的歌舞表演,展现出了大河流域相互激荡交融、发展壮大、和谐共生美好画卷。

  歌唱家孔庆学为观众带来了一首《长江长》,展现了这条孕育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一泻千里、奔腾不息,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谱写新华章的壮丽场景。

  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带来了合唱《欢乐侗家人》,俄罗斯红军歌舞团则带来了著名的歌舞合唱《伏尔加河上的歌声》。

  由吴春帆领唱的交响合唱《大河礼赞》,是新近创作的“世界大河歌会”主题曲,抒发五大洲民族在母亲河的孕育下,颂唱大河歌、礼赞大河美,并以大河为媒,以音乐为介,搭建起中国与世界、名流山川与三峡平湖的交流和融合,充分展示了大美万州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大情怀,将歌会推向了一个高潮。

  美国百老汇著名歌唱家布拉德·里特尔(Brad LittIe)也受邀参加了大河歌会,为现场观众表演歌曲《歌剧魅影》、《就在这瞬间》。

  至此,世界大河歌会进入尾声——百川的回响,艺术家们与现场数千观众高唱《大江之歌》,共同祝福各个国家的伟大文明,祝福伟大的母亲河,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走向交流互鉴、相互融合,共建和平安宁的世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三峡库区绿色发展如何走出新路子 专家支招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

2019-11-22 09:19:39 来源: 0 条评论

11月21日,第十二届“支洽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在万州举行。

(本版图片由记者张锦辉摄)

11月21日,在第十二届“支洽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认真聆听演讲嘉宾发言。

十一月二十一日,在万州区江南新区市民广场,第二届世界大河歌会精彩上演。

  如何推动三峡库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11月21日,第十二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在万州区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建设三峡库区绿色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进行了热烈探讨。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从目前的情况看,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如何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绿色跨越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要多管齐下,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发展政策制度体系等,为绿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首先要加强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魏后凯表示,加大江河及源头区域、水库、湖泊等生态敏感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特别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对象上,不仅应对森林、草原、湖泊等进行补偿,也应对生态敏感区的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等进行生态补偿;在方式上,不仅要完善中央到地方的纵向生态补偿机制,也要建立省市间、地区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还要采取市场的方法,让全社会参与其中。

  “其次,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各地必须要注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在节约集约化利用土地方面。”魏后凯说,长江岸线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稀缺性,必须进行严格的分区管理,落实岸线负面清单制度,提高长江岸线利用效率。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要制订差别化产业进入机制,产出强度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都应有相应的标准,还要加强产业用地的管理,对长期闲置的、用不好的要合理收回;要加强对低效产业用地的再开发,以构建起生态化、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三是就是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魏后凯表示,这是各地转变发展方式,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础性工作,例如在考核体系方面,要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差别化考核,要建立空间开发的负面清单制度,要明确绿色发展的财政、税收等方面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共识和合力。

  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实现与发展的共生双赢

  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三峡库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储备库,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沿江工农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公室李鹤博士,在研讨会上为大家讲述了一些世界各地应对类似挑战,实现湿地保护与发展共生双赢的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各地加快绿色发展,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现在,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湿地水环境破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李鹤在分享过程中,讲述了一个人工湿地净化农业污染的案例。她介绍,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农场,当地为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排放的下游,建立了三个梯级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自身净化功能,极大的减少了农业污染的排放,保护了周边河流生态环境。

  李鹤介绍,香港米埔和后海湾湿地因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成为香港滨海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香港工业快速发展,使周边水质污染严重。为了保护好这片湿地,当地设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其分为21个基围(以堤围绕的土地),部分基围仍作为传统基围虾塘,成为亚洲独一无二的重要文化遗产,其他基围则作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生境保护,并通过水位调节,使其成为黑脸琵鹭的栖息地,闻名于世,带动了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

  “因此,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与加快发展并非是矛盾的,反而,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置条件,并以此促进当地产业的生态化和转型,最终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共生双赢。”李鹤说。

  践行“两山论”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石

  “从矿区到5A景区,让美丽变为效益,余村由治而美。”在研讨会上,来自“两山论”发源地的浙江安吉县余村原党支部书记潘文革,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型发展之路。

  余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才半亩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温饱,余村开始靠山吃山。村民们创办了水泥厂、石灰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时接近300万元。但同时,开山挖矿也带来了巨大的伤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003年,安吉提出生态立县,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集体经济收入一下跌至20多万元,村民怨声载道。“但我们顶住了压力,还是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矿山关停后,山慢慢又泛出翠绿色;水泥厂关了,溪水渐渐恢复了清澈。来村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将农房改造成农家乐,腰包又渐渐鼓了起来。

  后来,随着“两山论”的提出,余村又进一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村里结合村庄规划,提出了“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工业”三区规划设想,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家庭农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矿区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如今的余村乡村产业羽翼渐丰,各种业态蓬勃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而在新的时期,村里又提出“利益共享、公平分配”的乡村治理理念,让余村由富而谐。

  “从矿区变景区,‘两山论’是我们的指路明灯。而总结余村的经验,则离不开五个支撑——‘一个好的政策引领’‘一个好的核心带领’‘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控制’‘一条适合村情的路子’‘一套完善的自治体系’。”潘文革概括道。

  他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三峡库区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自上而下的认真践行“两山论”,特别是基层,要深刻领会,将其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一步接着一步干,这样才能最终让库区的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加强区域协作,共谱绿色发展新篇章

  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过程中,上中下游之间、对口省市地区之间,该如何加强协作?在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就此与参会嘉宾、企业代表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贾若祥表示,通过实施《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0年)》,对口支援省市与三峡库区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解决了库区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消除了绝对贫困,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三峡库区绿色发展?贾若祥认为,首先就是要加强库区生态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可通过建设生态廊带系统、打造三峡森林绿网、提升湿地完整性与连通性、加强自然保护地管护等措施,强化库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

  在推动发展方面,则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由单方支援向合作共赢转变,帮助库区构建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使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

  贾若祥解释说,以技术、业态、产业和模式创新为核心驱动,以长江上游绿色制造基地为主体带动,推动制造业与金融、科技、商务、人力资源等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科技研发—加工制造—营销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持续培育未来经济新增长点。

  同时,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旁侧关联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资源整合和协同配合,打破社交壁垒、压缩空间距离、持续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实现技术、市场、价值等多层次共建共享,构建企业协作体系。

  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上下游要素市场一体化,推动创新、创业、创投互动,引导各类发展要素疏密有致布局和高效配置,全力打通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与政策链,从而在库区构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生命之波起涛声

  ——世界大河歌会,唱出大河流域多民族文化绚美诗情

  重庆日报记者 王翔

  “欸乃一声天地阔,花艳满坡草色新。万物鸣唱润原野,生命之波起涛声!”

  11月21日晚,随着大合唱《江河溯源》歌声的响起,第二届世界大河歌会在万州区隆重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大流域的著名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同台共舞,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大河流域多民族文化绚美诗情的精彩演出。

  第二届世界大河歌会继续秉承“交流互鉴,文化融通”的理念,展现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精彩,和“行千里·致广大”的胸怀!去年,首届世界大河歌会在万州成功举办,来自世界著名大河流域的艺术家们,为观众展现了世界多个民族的缤纷文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重庆、认识了万里长江的重镇——万州。

  此次歌会特点鲜明,通过舞台手法,将独唱、表演唱、组合唱、大合唱、交响乐,以及世界大河流域各民族原生态劳作、歌咏、民俗、风情、人文等多种内容和形式融会贯通,开创性打造一台“新奇美、趣乐情”交相辉映,集国际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与参与性于一体的歌唱盛会,凸显了世界大河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及百川向海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演绎人文风情之美、自然景观之美、精神情怀之美。

  “大江大河的源头,离蓝天很近很近。”在大河歌会的上篇——多彩的潮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带来了歌曲大合唱《多情的土地》,抒发了这位自幼生长在四川大凉山的歌唱家,对美丽广袤的土地的深深爱恋,以及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

  曾经获得丹麦阿卡贝拉大奖、来自丹麦的奇妙人声乐团则为观众献上了《幸运》《我亲爱的丹麦河流》两首知名歌曲,以阿拉贝拉的形式(无伴奏人声合成)唱出对丹麦河流的眷恋。

  当然,歌会也少不了中国元素和重庆元素。作为中国大河流域的代表,万州本地著名艺术家谭继琼和歌手殷地春、卢丽娟、魏凯等带来了情景表演唱《三峡盘歌》,以极富地域特色的情歌对唱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地展示了三峡人的爱情与劳作、豁达与乐观。著名歌唱家王庆爽则领唱带来了歌曲《我家搬到黄河边》,唱出对母亲河浓浓的眷恋之情。

  印度宝莱坞电影歌舞团的演员们身着印度的盛装,通过飞旋的舞蹈、变换的手势、灵动的眼神,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印度特色的绚丽歌舞《欢乐的恒河》。

  “大江大河,一路走来,吸纳沿途无数小溪,完成从小河到大河的万马奔腾。”在现场观众意犹未尽的期待中,世界大河歌会进入了下篇——澎湃的涛声。在这个篇章中,众多或雄壮、或魄丽的歌舞表演,展现出了大河流域相互激荡交融、发展壮大、和谐共生美好画卷。

  歌唱家孔庆学为观众带来了一首《长江长》,展现了这条孕育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一泻千里、奔腾不息,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谱写新华章的壮丽场景。

  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带来了合唱《欢乐侗家人》,俄罗斯红军歌舞团则带来了著名的歌舞合唱《伏尔加河上的歌声》。

  由吴春帆领唱的交响合唱《大河礼赞》,是新近创作的“世界大河歌会”主题曲,抒发五大洲民族在母亲河的孕育下,颂唱大河歌、礼赞大河美,并以大河为媒,以音乐为介,搭建起中国与世界、名流山川与三峡平湖的交流和融合,充分展示了大美万州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大情怀,将歌会推向了一个高潮。

  美国百老汇著名歌唱家布拉德·里特尔(Brad LittIe)也受邀参加了大河歌会,为现场观众表演歌曲《歌剧魅影》、《就在这瞬间》。

  至此,世界大河歌会进入尾声——百川的回响,艺术家们与现场数千观众高唱《大江之歌》,共同祝福各个国家的伟大文明,祝福伟大的母亲河,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走向交流互鉴、相互融合,共建和平安宁的世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