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情满三峡②|涪陵睦和:一年四季花果香 移民村里气象新
长江边上,11月的重庆涪陵睦和村,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看上去十分诱人。走进村社,整洁的水泥路两边,灰瓦白墙,庭院民舍,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对口支援·情满三峡②|涪陵睦和:一年四季花果香 移民村里气象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2-11

编者按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自此,全国16个省(直辖市)、7个大城市与三峡重庆库区结下浓厚情谊。

2009年,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如期完成,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全面转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新阶段。党中央在作出开展三峡后续规划工作的同时,号召全国继续对口支援三峡库区。

在各省市倾情援助下,安排移民生产生活、建设新城新镇、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库区聚焦“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总目标,走出了一条“帮基本、扶重点、重智力”的发展新路,库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对口支援·情满三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村民在果园里种植榨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尹建红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1日6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长江边上,11月的重庆涪陵睦和村,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看上去十分诱人。走进村社,整洁的水泥路两边,灰瓦白墙,庭院民舍,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访时,今年65岁的村民郑淑华正在地里培土种菜。“家里除了种有脐橙,还有龙眼、蔬菜,一年收入算下来一共得有三四万了。”郑淑华说,能有今天的收入,得感谢村里的带头人刘家奇书记。

多年以前,睦和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渔村,家家户户靠粮食作物为生,多数人生活在贫困线上。上世纪90年代,因三峡工程建设,睦和村整体后靠搬迁,在半山腰上重新安置生活,土地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传统农作物种植难以为继。

结合移民搬迁和土地二轮承包契机,1998年,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决定走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转变为经果林发展之路。

这一想法刚开始推行的并不顺利,让种了一辈子粮食的农民放弃种植粮食,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有粮则稳,无粮则乱,家里有粮,我心才不慌。”上了年纪的村民搬出老话来。

果园里养鸡,果树下种榨菜,“立体种养”让村民效益倍增。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尹建红 摄

为打消村民的思想顾虑,睦和村分期分批多次组织村社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到成都龙泉驿、双流等地的水果基地取经寻宝,参观学习果品开发种植技术,并将考察情况拍成录像和照片,再回村播放学习,让一同参观考察的人与大伙儿分享所见所闻。几番下来,大多数村民开阔了眼界,观念上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下,睦和村邀请了区科协、果品办、农委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进行实地把脉,结合睦和村的土壤、气候、环境等多方面条件,根据睦和村悠久的龙眼种植历史,提出了先打造100亩龙眼种植示范园的思路。自此,睦和村开始跳出了传统农业束缚,走上了发展经果林的道路。

有了百亩龙眼示范园的带头作用,1999年至2002年,睦和村又引进了荔枝、枇杷、柚子等果苗,使水果种类不断丰富。

2006年,南沱镇睦和村抓住重庆市千百工程示范村建设机遇,对村社道路、人行便道、生产便道、自来水管道、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率先实现了“吃水不用抬、烧水不用柴、雨天不湿鞋”的愿望,全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风建设得到大大改善和提升,并成功创建了“重庆市千百工程十佳示范村”。

2007年9月,睦和村成功举办了首届“魅力涪陵 三峡库区龙眼文化节”,商家吃客应者云集,龙眼很快一抢而空,果农实现了增收,游客也满载而归。

随后,睦和村又成功举办了每年一届的“龙眼文化节”“枇杷采摘节”“荔枝采摘节”“柑橘采摘节”等活动,将南沱水果推向了全市。2018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多元。

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尹建红 摄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人民的需求也开始转变,在吃饱穿暖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

2016年,睦和村开始着手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创建工作和涪陵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先后投入100余万元,进行专项整治,彻底改变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现已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实现全村村社公路全长22公里通达率为100%,通畅率达90%,农电使用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村卫生室设施设备完善,村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健全。果园内的生产便道和农户生活便道全面硬化,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文化广场、公厕、码头、路标、路灯、说明牌,停车场样样俱全,还建立了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通过近年来不懈努力,睦和村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光荣称号。一条思路决定出路,如今的睦和村历经二十年“蝶变”,已是满眼葱茏翠绿,四季花果飘香,成功打造了“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的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睦和村也迈上了“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致富之路。

相关链接

对口支援·情满三峡①|三峡移民学校:环境育人显特色 校园文化结硕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对口支援·情满三峡②|涪陵睦和:一年四季花果香 移民村里气象新

2019-12-11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编者按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自此,全国16个省(直辖市)、7个大城市与三峡重庆库区结下浓厚情谊。

2009年,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如期完成,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全面转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新阶段。党中央在作出开展三峡后续规划工作的同时,号召全国继续对口支援三峡库区。

在各省市倾情援助下,安排移民生产生活、建设新城新镇、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库区聚焦“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总目标,走出了一条“帮基本、扶重点、重智力”的发展新路,库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对口支援·情满三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村民在果园里种植榨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尹建红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1日6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长江边上,11月的重庆涪陵睦和村,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看上去十分诱人。走进村社,整洁的水泥路两边,灰瓦白墙,庭院民舍,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访时,今年65岁的村民郑淑华正在地里培土种菜。“家里除了种有脐橙,还有龙眼、蔬菜,一年收入算下来一共得有三四万了。”郑淑华说,能有今天的收入,得感谢村里的带头人刘家奇书记。

多年以前,睦和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渔村,家家户户靠粮食作物为生,多数人生活在贫困线上。上世纪90年代,因三峡工程建设,睦和村整体后靠搬迁,在半山腰上重新安置生活,土地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传统农作物种植难以为继。

结合移民搬迁和土地二轮承包契机,1998年,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决定走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转变为经果林发展之路。

这一想法刚开始推行的并不顺利,让种了一辈子粮食的农民放弃种植粮食,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有粮则稳,无粮则乱,家里有粮,我心才不慌。”上了年纪的村民搬出老话来。

果园里养鸡,果树下种榨菜,“立体种养”让村民效益倍增。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尹建红 摄

为打消村民的思想顾虑,睦和村分期分批多次组织村社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到成都龙泉驿、双流等地的水果基地取经寻宝,参观学习果品开发种植技术,并将考察情况拍成录像和照片,再回村播放学习,让一同参观考察的人与大伙儿分享所见所闻。几番下来,大多数村民开阔了眼界,观念上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下,睦和村邀请了区科协、果品办、农委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进行实地把脉,结合睦和村的土壤、气候、环境等多方面条件,根据睦和村悠久的龙眼种植历史,提出了先打造100亩龙眼种植示范园的思路。自此,睦和村开始跳出了传统农业束缚,走上了发展经果林的道路。

有了百亩龙眼示范园的带头作用,1999年至2002年,睦和村又引进了荔枝、枇杷、柚子等果苗,使水果种类不断丰富。

2006年,南沱镇睦和村抓住重庆市千百工程示范村建设机遇,对村社道路、人行便道、生产便道、自来水管道、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率先实现了“吃水不用抬、烧水不用柴、雨天不湿鞋”的愿望,全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风建设得到大大改善和提升,并成功创建了“重庆市千百工程十佳示范村”。

2007年9月,睦和村成功举办了首届“魅力涪陵 三峡库区龙眼文化节”,商家吃客应者云集,龙眼很快一抢而空,果农实现了增收,游客也满载而归。

随后,睦和村又成功举办了每年一届的“龙眼文化节”“枇杷采摘节”“荔枝采摘节”“柑橘采摘节”等活动,将南沱水果推向了全市。2018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多元。

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尹建红 摄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人民的需求也开始转变,在吃饱穿暖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

2016年,睦和村开始着手重庆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创建工作和涪陵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先后投入100余万元,进行专项整治,彻底改变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现已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实现全村村社公路全长22公里通达率为100%,通畅率达90%,农电使用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村卫生室设施设备完善,村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健全。果园内的生产便道和农户生活便道全面硬化,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文化广场、公厕、码头、路标、路灯、说明牌,停车场样样俱全,还建立了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通过近年来不懈努力,睦和村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光荣称号。一条思路决定出路,如今的睦和村历经二十年“蝶变”,已是满眼葱茏翠绿,四季花果飘香,成功打造了“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的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睦和村也迈上了“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致富之路。

相关链接

对口支援·情满三峡①|三峡移民学校:环境育人显特色 校园文化结硕果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