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体系,完善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9-12-1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路径遵循和制度保障。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重庆篇章。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制定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保护线,强化底线约束,注重留白,立足长远,为重庆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要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制度体系,狠抓规则、标准、扶持政策等制定和执行,培育壮大以资源节约、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以生态旅游、生态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产业,以新材料、新工艺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构建包括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在内的绿色生产和消费制度体系。要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体系,完善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良好的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社会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社会综合效益。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就是要更加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形成与大量占有自然空间、显著消耗资源、严重恶化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明显不同的资源利用和生产生活方式。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抓住促进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这个目标,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和全面节约制度。要强化指标约束管理,继续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有序发展太阳能、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广泛开展绿色创建行动,引导居民践行绿色消费方式。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重庆来说,首要的是加强长江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持续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整治专项行动,加快补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短板,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化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开展广阳岛片区绿色发展示范,加强对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要推进国土绿化提升,开展长江两岸大规模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和重点区县岩溶石漠化治理,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责任落实是重要保障。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严格的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区县各部门务必要落实好“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构建明责、履责、督责、问责的责任链条,形成生态环保齐抓共管的大格局。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加快制定相关的实施办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机制,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水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019-12-12 09:42:06 来源: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路径遵循和制度保障。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重庆篇章。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制定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保护线,强化底线约束,注重留白,立足长远,为重庆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要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制度体系,狠抓规则、标准、扶持政策等制定和执行,培育壮大以资源节约、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以生态旅游、生态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产业,以新材料、新工艺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构建包括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在内的绿色生产和消费制度体系。要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体系,完善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良好的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社会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社会综合效益。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就是要更加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形成与大量占有自然空间、显著消耗资源、严重恶化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明显不同的资源利用和生产生活方式。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抓住促进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这个目标,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和全面节约制度。要强化指标约束管理,继续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有序发展太阳能、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广泛开展绿色创建行动,引导居民践行绿色消费方式。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重庆来说,首要的是加强长江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持续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整治专项行动,加快补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短板,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化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开展广阳岛片区绿色发展示范,加强对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要推进国土绿化提升,开展长江两岸大规模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和重点区县岩溶石漠化治理,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责任落实是重要保障。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严格的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区县各部门务必要落实好“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构建明责、履责、督责、问责的责任链条,形成生态环保齐抓共管的大格局。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加快制定相关的实施办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机制,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水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