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群众身边看变化|磁器口滨江片区将大变样:断头桥装上LED屏 防空洞串联特钢厂与码头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2日20时30分讯(记者 董进)“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作为重庆旅游的一张名片,磁器口每年迎来大量的各地游客。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作为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建设节点之一,沙滨路磁器口滨江段项目未来将打造成为“沙磁文化湾,文创汇聚地”,不仅将结合特钢厂两江码头与磁器口水上巴士码头串联磁器口古镇码头,还将把裸露的断头桥截面改造为沙磁艺术之窗,吸引八方来客。
磁器口码头效果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磁器口滨江岸线现存在五方面问题
磁器口滨江岸线,位于嘉陵江南岸,起点始于清水溪入江口,终点至于双碑大桥詹家溪入江口,全程2.32公里,治理提升面积约46.34公顷。
据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段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沙滨路端头桥及桥下消极空间;磁器口码头已建景观硬质挡墙及逃生通道裸露;井口段分级护岸植被单一,景观观赏性差;凤凰溪、清水溪、詹家溪入江口缺乏生态治理;沙磁文化需要复原与再生。
磁器口叠翠台效果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未来定位: “沙磁文化湾,文创汇聚地”
根据沙滨路磁器口滨江段项目,未来该区域将围绕“四带”的目标定位,打造成为“沙磁文化湾,文创汇聚地”。
项目设计方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中心设计总监冯凡透露,项目将通过高架增绿、桥下空间的生态处理,构建断头桥立体生境。同时还将通过对清水溪、凤凰溪、詹家溪跌落式生态溢流措施净化河口,打造三溪立体海绵生态工程、井口生态美坡工程。贯通的滨江向步道系统,将缝合滨江与腹地的断层,连通歌乐山大景区旅游环线。
磁器口是沙磁文化发源地,留下了诸多滨江古镇文化、摩崖石刻文化 、工业文化历史文化遗迹。因此设计方案中还将通过磁器口历史文化体验、特钢厂博物馆、龙隐叠翠广场体验,发掘历史文化,打造人文荟萃的风貌带。
六大设计展现“与古镇对话、与洪水共舞”概念
根据磁器口片区整体定位为“沙磁文化湾,文创汇聚地”,方案提出“与古镇对话、与洪水共舞”的设计概念,将艺术与工程结合,将社会人文与重庆三峡区特殊的生态环境融合。方案由沙磁艺术之窗、白崖龙隐广场、沙磁记、特钢之星、井口美坡公园、詹家溪海绵立体公园六大亮点组成。
(1)沙磁艺术之窗
沙磁艺术之窗效果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沙滨路断头桥一直是磁器口城市建设的伤疤,方案设计将裸露的断头截面改造为LED屏显示的沙磁艺术之窗,或由艺术大师演绎巴渝文化,或由国际大师展示品牌艺术,成为磁器口对外展示窗口。同时考虑到夏季洪水来临,沙磁艺术之窗还将设计为可拆卸式的。
(2)白崖龙隐广场
针对磁器口古镇“日涨夜消”的游客,设计团队设计了白崖、龙隐、叠翠台三大空间,绿茵婆娑间体现悠长文化底蕴。磁器口码头由于路面标高和水位标高高差较大,因此白崖广场、龙隐叠翠台,采用“阶梯式”消除高差,设置树池种植两栖植物增加绿化率。现状挡墙以雕刻形式重现沙磁文化,形成沙磁文化走廊,做到“与古镇共舞”。在叠翠台的挡墙、台阶的石笼缝中栽种植物,每一次洪水来袭便是对缝隙中植物最好的养分补给,真正做到“与水共舞”。
(3)沙磁记
沙磁记效果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原逃生通道硬质裸露,与建文帝遗址格格不入,将改造为沙磁记,引入中国书法大家,借助徐悲鸿画、摩崖石刻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打造生态景观墙,展示石雕艺术,再现沙磁千年记忆。
(4)特钢之星
特刚工业博物馆效果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为传承特钢厂工业遗存,将设计特钢厂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顶部为城市阳台,内部展示特钢厂工业文化、磁器口文化等。特钢厂与磁器口码头联动,作为嘉陵江码头的始末站,特钢厂码头的“特钢之星”建筑通过地下防空洞等通道,联通特钢厂和滨江的码头。
(5)井口美坡公园
对重庆嘉陵江的分级护岸绿化进行削坡形成三角景观平台,置入多种功能。且完善亲水步道、自行车骑行道、竖向联系坡道、景观照明、分层植物设计等,连通滨江腹地实现滨江亲水。
(6)詹家溪——海绵立体公园
詹家溪海绵立体公园构建重庆消落带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滨江侧设计了边缘整齐的几何石滩岛,以大地艺术的形态与周边景观亲水平台结合,增设湿地植物岛,改善溪流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