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 环境越来越美好 小区外 街道越来越干净
渝北区金色池塘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47岁的勾春艳在北碚区做了20多年环卫工。说起垃圾分类,她最深的感受就是:街面上的垃圾变少了。
勾春艳负责清扫的奔月路,沿线居民小区多,人流量较大。今年8月,紧邻这条路的畔溪名都小区开始示范试点垃圾分类。
从那以后,勾春艳发现,奔月路不仅变得比以前更干净,沿街的二分类垃圾桶里,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投放准确率也提高了不少。
垃圾分类不仅让小区内的环境越来越好,也优化了小区外的环境。
垃圾分类让小区环境变好了
畔溪名都小区的垃圾分类采取街道牵头、物业配合、业主自治的模式开展日常工作。小区刚开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虽然不少居民学会了垃圾分类,但还是有一部分居民并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大家习惯了将垃圾投放进最近的垃圾桶,不愿意把它扔进定点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指导员邓正浩说,有的居民把垃圾分好后,就直接扔在家门外。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邓正浩和垃圾分类志愿者走进居民家中,宣传小区建立的定时定点投放机制和积分激励制度。
小区设立了2个投放点,每天早上7点至9点、晚上6点半至8点半开展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每个投放点都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在现场实施引导,对分类投放正确的居民进行积分奖励,对分类投放不正确的居民进行宣传指导。
几个月下来,小区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越来越多,小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垃圾分类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
垃圾分类有效减少了小区的垃圾处置量,提高了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在渝北区青麓雅园小区,小区设置了专业的餐厨垃圾回收桶,供业主进行投放并积分。餐厨垃圾会被及时运走,垃圾桶也会定期进行消毒。
每周三,小区针对业主日常生活中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并积分。
小区的其他垃圾则由物业进行日常日清,保证业主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
这样的垃圾分类回收、运输、处置模式,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小区。通过垃圾分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垃圾资源利用,减少了垃圾处置量,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
垃圾分类也让居民家中的有害垃圾得到了更好的处置。以北碚区为例,北碚区在全市首创了“周三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针对有害垃圾危害性大,物业、小区运输处理困难的情况,积极探索实行了周三物业、社区居民定点定时投放,城市管理部门兜底运输处置模式。
“周三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不仅可以帮助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也为全市有害垃圾收集难、处理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重庆垃圾分类有四级指导员
12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9新时代中国繁荣城市论坛”上,重庆“生活垃圾分类四级指导员制度”荣获“中国繁荣城市管理创新范例”。
今年年初,重庆市围绕垃圾分类,做好顶层设计,推出了“生活垃圾分类四级分类指导员制度”。
按照“市级、区县、镇街、社区”建立四级指导员队伍,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对垃圾分类法规、标准和知识进行宣传,对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提高居民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
该制度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从上至下有人管、面对群众政策有人讲分类知识有人教、执行垃圾分类有人监督的长效机制。
与其他城市的分类指导员相比,重庆“生活垃圾分类四级分类指导员制度”通过级级压实责任,每一级分类指导员的工作都深入到基层一线,进入到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战场”。
据统计,目前,重庆市四级指导员队伍已经超过了5000人。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体系全覆盖。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覆盖48个街镇、367个社区、161万余户居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28%。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